第一一八一章 算无遗策

土木堡内外,人们正在如火如荼修筑防御工事和造兵器,沈溪的情报队伍也没有闲着。

沈溪派云柳和熙儿,带着斥候去城外刺探情报,趁着夜色掩护靠近敌营,将敌营情况详细观察后,带回来交给沈溪参详。

夜已深,土木堡从喧嚣中安静下来,但城外的挖沟工程还在继续,就连城中的工匠营也没歇着,人们轮班工作,争分夺秒为赢得一线生机而挥洒汗水。

城西指挥所内,云柳和熙儿正在向沈溪汇报。

“……鞑子剩余兵马,应该不足两万,但目前与之前的形势截然相反,城东方向贼寇最多,其次是城南,城北和城西方向却薄弱了许多……”

云柳做事严谨,她把所有调查来的情况归纳汇总,整理好后再奏禀给沈溪,简单明了。

说的人非常认真,但沈溪却有些左耳进右耳出的意思,他正在泼墨挥毫,将城外新的战壕示意图不断地勾勒在地图中。

云柳奏禀完毕,跟熙儿等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熙儿忍不住出言提醒:“沈大人可有听清?”

“你当本官是聋子吗?”

沈溪抬起头来,没好气地瞪了熙儿一眼,“城外防备,应该是进入一个短暂的真空期,料想用不了两日,鞑靼主力又会卷土重来!”

云柳不解地问道:“沈大人为何会作此判断?”

沈溪低着头,继续手头上的事情,显得极为专注,口中回答得却很郑重:“鞑靼兵马如今进展顺利,显然不想在后方留下土木堡这颗钉子,何况……这颗钉子中还是我这个让鞑靼人极为忌惮的人来主导。”

“我揣测,就算鞑靼国师亦思马因想要罢手,达延汗也不会允许,这其中涉及到派系之争,也有功劳的分配问题,达延汗多半会勒令亦思马因领兵继续进攻土木堡,那时候亦思马因就不会像头一次攻城那么客气了!”

云柳惊讶地问道:“沈大人是说,鞑子会卷土重来?”

“也许吧!”

沈溪摇摇头,苦笑道,“鞑靼人分出兵马来攻打土木堡,或许是好事,至少居庸关、紫荆关和京师面临的压力会骤降,如今我们很难杀出城,就只有靠土木堡内外的防御工事固守,一旦鞑靼人再度杀来,只能期待天时地利人和站到我们一边……不过,战事恐怕不会有之前那般顺利了!”

云柳沉默许久,又问:“大人,鞑子几时会再攻城?”

沈溪道:“短则两日,长则三五日,没个准信,有备无患吧!”

……

……

自十月十八开始,居庸关开始被鞑靼兵马骚扰式攻击,以亦不剌兵马为先锋,鞑靼人在两天内,完成对居庸关下的兵马增援,不但居庸关遭受兵马袭击,居庸关周边的水关、石峡关、陈家堡等处,同时遭到了鞑靼人攻击。

十月二十,亦思马因率领兵马回撤土木堡,此时土木堡成为内长城和外长城之间,宣府地界最后一座尚被明军控制的城池。

沈溪再次派云柳和熙儿出城调查,经过多方汇聚而来的数据总结,沈溪大概弄清楚了一件事,城外亦思马因的兵马数量,应该在三万到四万间,以骑兵为主。

土木堡内守军,则基本是步兵,目前有战斗力的兵马大约在七千之数。

双方兵马对比,基本处于六比一的比例,明军占据绝对的下风。

同时,敌我两军的战争资源更是相去甚远,城中各种物资都很缺乏,而城外鞑靼人则是兵强马壮,城中比城外多出来的就是佛郎机炮和枪弹,还有沈溪在土木堡山顶上挖出来的沟沟壑壑。

……

……

十月十九,下午。

京师,紫禁城中的文华殿。

此时大明朝廷正在进行一场关于西北战事的讨论,朝中七位顾问大臣悉数列席,萧敬也代表皇帝旁听。

除此之外,尚有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一些官员和将领,另外就是不太懂军事的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和通政使司一众官员。

这就好像是一次朝议,但皇帝没有出席,主持朝议的两位分别是吏部尚书马文升和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健。

在这种类似于朝议的朝会中,所有出席的官员都可以各抒己见,如果意见得当就会记录下来,被朝廷采纳。

目前议论的事情,基本跟西北即将发生的战事有关。

朝议开始一段时间,谢迁对于别的不太感兴趣,他唯独感兴趣的是关于土木堡战事的分析。

他很想知道,沈溪是否有逃生的希望。

这会儿谢迁不求沈溪能在土木堡之战中取得多大战功,他期待的是沈溪能平安归来,反正这一战沈溪已充分表现了自己。

即便沈溪在“私自调兵”不太妥当,但谢迁认为通过他的斡旋,完全可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何况沈溪那边还立下大功,战胜火绫部的四千兵马,如此沈溪的“罪责”也就有了转圜的余地。

“……土木堡地势较高,一旦开战,城中兵马可以一涌而出,选择从一个方向实施突破的话,可快速突进,土木堡内有骑兵两千,以步兵留下殿后,两千兵马可快速奔袭,驰援居庸关……”

说话这位,谢迁认识,甚至之前他还觉得此子乃是可造之才,李东阳多番推崇,但后来谢迁发现沈溪的才能之后,就对这样略微显得平庸的后生不那么感兴趣了。

此人正是谢迁老友王华的儿子,跟沈溪同一年考中进士的王守仁。

王守仁当初跟沈溪一起调离京城,王守仁去的是湖广地界,沈溪则去闽粤赴任,在沈溪从南方调回京师之后,王守仁没过多久也回到朝廷,为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官居正五品。

朝中有人好做官,王守仁的官升得也算是很快了,入朝不过四年多时间,就做到了兵部郎中,而且在兵部议论军务的时候,他也有资格列席,甚至是畅所欲言,朝中阁臣和六部尚书都在旁边听着。

虽然王守仁分析讲解得头头是道,但在场大多数人听得那是一个云里雾里,比如什么两千骑兵,不是说沈溪军中全都是步兵,两千牲畜都是驮马和骡子、驴子吗?怎么脑补出来的骑兵两千?

李东阳却认真对待,不时点头应和,甚至偶尔还会出言问询,让王守仁做出一番更为准确的分析。

每次王守仁都对答如流,这足以证明王守仁在行军打仗上颇具才华,之前之所以不显山不露水,完全是因为被沈溪的锋芒所笼罩。

***********

ps:第二章送到!

突然发现自己灵感如尿崩,这一章一个小时就码出来了!傲娇的天子萌萌哒地求订阅和月票支持!

第九二四章 困难第二二二二章 横竖都倒霉第四〇〇章 千里寻夫(第十更)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九八二章 最后的钉子(第二更)第二五六章 当头一棒(第四更)第一四七五章 安心觉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二七一章 中秀才,娶媳妇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第九章 双溪镇有个小萝莉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九五五章 远行计划第二五一一章 割舍第一四四〇章 叛乱扩大第三一四章 三朝回门(求月票)第一六四二章 将行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一一三六章 临战的一天(第二更)第一四六五章 封号第一二四七章 先胜一场第二八七章 大有来头(第六更)第一九九三章 旧案旧人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斗角第一二七一章 面圣第一九四一章 双管齐下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七六六章 最期冀的人第三〇九章 女大当嫁(求赞)第一九一一章 时间差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车薪第四五一章 大婚无喜(第四更,献书友)第二四三七章 评理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势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一三〇五章 料于朝廷先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题第一四六七章 监军到位第四九〇章 被休沐(第三更)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二一〇三章 谁对谁错第四〇八章 恶狗咬人(第六更,盟主加更)第八〇六章 老爷回府了(第四更)第二四八五章 选址第二一二〇章 临场考核第一七八九章 天降官职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敌国第七九七章 右庶子是个临时工(第七更)第六七四章 外室变内眷第二三二八章 相聚时难第二六七九章 时局不留人第一二四八章 空等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气第一一八四章 一战定输赢第一八三六章 韶华易逝第六四三章 皇宫祈福第一七二一章 报复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贸易第一八四章 美轮美奂的银票第二五九三章 目的何在第一三〇一章 虚位以待第十二章 进城(求收藏)第一四〇四章 上门催讨第一五六二章 捉放曹第二〇三三章 剑舞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一〇七四章 闹剧的背后第一四八二章 无奈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门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认(第三更)第一〇二七章 父皇有欠公允(第三更)第一六八四章 有仇必报第二四三三章 娶个祖宗当皇后第二一〇三章 谁对谁错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条船(第一更)第一四八一章 讲官难当第一三四四章 担心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无畏第四〇四章 捉奸(第二更)第一〇三八章 仁心(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一二〇章 临场考核第一〇六四章 狼狈为奸(第一更)第一九四二章 胆大包天第三四八章 回家的诱惑(第五更)第一〇三九章 送福利(第六更)第二〇八一章 进谏是门学问第二六一七章 举报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二六〇章 相亲和武举(第四更)第一五五一章 男人总有做错事的时候第一一二五章 “马雷”(第三更,求月票)第八八〇章 借船第一三三三章 大权在握第七三三章 方法第一四七八章 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