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〇九章 谁来主持?

朱厚照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认定这天下他老师沈溪的军事才华数第一,他自己则可以排第二。

朱厚照暗忖:“现在沈先生不在,我作为他的得意门生,自然应由我来担当大局,不然大明亡了,我这个太子还没当上皇帝就死翘翘,多不值?”

想到这里,他不满地抗议:“谢先生,您可不能小瞧人……咱不妨做个比试,如果谁能制定出最好的战略,就由谁来主持军机大事,您看如何?”

谢迁摇头苦笑,他侧头看了马文升一眼,想由马文升来出面拒绝,但没料到马文升竟然赞许:“太子此提议甚好,主持军机大事之人,当以能力为先,孰胜孰劣一目了然!”

“好,好!连马尚书都赞同,那本宫这就去安排,我先去了!”朱厚照听说有机会比试,心想终于有了表现的机会,于是一溜烟往文华殿去了。

马文升眯眼打量朱厚照的背影,从熊孩子的建议中他找到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让七位顾问大臣各拿一套应对鞑靼人攻势的方案,从中选出最优秀的那份,让制定方案的人主持军机。

谢迁恼火不已:“马尚书不想自己主持大局,为什么让太子做出如此荒诞不羁之事?”

马文升反问:“于乔觉得哪里荒诞不羁?七位顾问大臣拿出各自抵御鞑靼兵马的方案,放在一起择优选取主持大计之人,乃当前切实有效之方法,于乔莫不是认为自己力不从心?”

谢迁思索一下,之前他只是想朱厚照提出的事多不靠谱,但现在回想,熊孩子所提方案倒也切实可行。但谢迁仍旧愤愤不平:“那马尚书认为,太子参与比试,就可主持大局?”

马文升微微一笑:“太子本为储君,连陛下都以太子为监国,太子主持自然是最佳人选。不过,太子参与比试,难道就一定能比七位顾问大臣列出的方案更优秀?”

一语点醒梦中人!

谢迁琢磨一下便明白其中诀窍,让太子参加比试,只是为了造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假象。

但太子乳臭未干,见识浅薄,连皇城外的情况都少有了解,怎么可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方案?

谢迁嘀咕:“我等为官多年,若提出方案连太子都不及,那还不如早些告老还乡,免得误人误己。”

三人继续往文华殿而去,刚进入殿门,便见到李东阳正在跟朱厚照说着什么。李东阳一脸严肃,朱厚照则撅起嘴,不满地出言抗议:“李大学士,你现在功成名就,以为自己什么都行,但本宫同样师出名门,你怎知本宫一定写不出好方案?来人,拿纸笔来,本宫就是要现场书写!”

李东阳横眉冷对,正要用帝师的身份逼迫太子就范,但见殿门处内阁首辅刘健拿着一份奏本急匆匆进来,急切地说道:“狄夷兵马已杀向京城,先锋约在六千到一万之数!”

李东阳没搭话,刚刚进入大殿的马文升、谢迁也没吱声,唯独朱厚照抬起头,抿着嘴唇笑道:

“鞑子兵马没想象那么多嘛,区区六千,我京城兵马数十万,如果战时发动军民,可令兵马超过五十万,鞑子就等着在京城之下碰得头破血流吧!”

谢迁很想上去跟朱厚照说,实力对比不是这么计算的,鞑子兵马虽少,但却是最精锐的骑兵,在平原地带拥有高度的机动性和冲击力,京城的大明军队并不具备跟鞑靼人正面相博的能力。

六千到一万人马,虽然只是个笼统数字,但让谢迁意识到,没有五六万步兵,别想出城迎战。

而此时城中总兵力也不过五六万,出了城只跟鞑靼前锋有一战之力,要是鞑靼后续兵马到来,基本没有获胜的可能。

既然如此,不如直接躲在城里,以逸待劳。

又过了大约一刻钟,张懋、张鹤龄和张延龄兄弟到来。这次简单的会议,原本只有七位顾问团成员出席,但临时增加了建昌侯张延龄,主要是考虑张延龄掌兵,此时若不将其叫上,后续可能在沟通上出现问题。

张懋上来便问:“京畿防务由谁统领?”

李东阳道:“公爷勇武不减当年,当由公爷主持!”

张懋一听,有些抵触地回答:“此事需从长计议……我看还是听从陛下和监国的安排吧!”

主持军机可不是什么优差,得胜了功劳属于朝廷尤其是顾问图集体领导有方,失败了却需要独自承担责任,而且还得东奔西跑,统筹各军事部门,哪里出现危险就得出现在哪里,真正的吃力不讨好。

听到李东阳让张懋主持大局,朱厚照不满地抗议:“不是说好了让本宫跟诸位卿家比试么?李大学士,马尚书,你可不能赖账!”

李东阳不想理会太子,国家兴亡的关键时刻,太子的颜面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自己乱了方寸,连出昏招。

谢迁道:“太子殿下,既然张老公爷在,领兵之事当由他来负责!”

张懋连忙推辞:“老朽腿脚不便,上马都困难,更何况率兵与狄夷拼杀?且不可拿大明江山社稷开玩笑……”

朱厚照眉飞色舞地说:“你们看,张老公爷自己不愿领兵……既然如此,现在本监国宣布,京城所有兵马归我调遣!”

“慢着!”

大殿内所有人都未言语,声音是从殿后传来,只见萧敬迈着大步从侧门进来,焦急地说,“太子殿下,我的小祖宗,这都什么了?您也该消停消停,听听诸位大人的意见,这对您有好处!”

朱厚照道:“本宫为何要听他们的意见?本宫早就有成型的方略,大家比一比,谁都不许作弊,谁赢了听谁的!”

萧敬赶紧劝谏:“太子殿下,您可不能胡作非为,当前的乱局正是因为当初用人不当,此番还是听从诸位大人的意见吧。”

对于萧敬言辞中的无心之失,刘健没有计较,问道:“贼寇兵马已逼近京城,不知陛下属意主持京畿防务者是何人?”

萧敬一脸无奈,支支吾吾半晌,未说出个之所以然来,显而易见,弘治皇帝没指定谁出来领兵。

朱厚照跳上龙椅,怒喝:“父皇安排本宫监国,值此国难当头,本宫不领兵,谁来担当大任?刘少府、李大学士、谢先生、马尚书、张公爷,你们听不听本宫的?”

本来熊孩子以为自己可以一呼百应,但等他发了话,才发现自己说话跟放屁一样,没人搭理他。

马文升出言问道:“刘少傅,你看由谁来领兵合适?陛下既然未属意人选,内阁总要有个定论吧?”

萧敬等人也都看向刘健,均以刘健马首是瞻。

刘健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出来领兵,因为他自问对于军事方面不精通,而且他年老体迈,连城楼都难攀援,如果以他的老迈身躯到前线指挥调度,很可能有命上城墙没命下来。

刘健迟迟没有回答,马文升继而看向张懋,问道:“张老公爷以为呢?”

“嗯!?”

张懋看着马文升,大概的意思是,你怎么不主动请缨?

马文升道:“既然诸位都无法推举合适人选,那就按照太子之前吩咐,诸位各先拿出一份计划,若符合当前局势同时能指挥若定,便以此人主持军机,诸位意下如何?”

在场臣子中,对于领兵有所觊觎的,只有两位,其一是张延龄,另一位则是熊绣。

熊绣是急于想证明自己,至于张延龄则纯粹为了揽权,而他哥哥张鹤龄就冷静多了,知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的道理。

朱厚照见没人反对,兴冲冲地道:“那还等什么,现在就开始吧。”

刘健和李东阳等人面面相觑,他们听明白了马文升的意思,既然谁都不想把责任扛在肩上,那就只能笔下论高低,谁想主持大局,就得先提交一份合适的计划书,然后评出优劣。

谁不想领兵,可以直接上呈一份糊弄的文案,回头就说自己对于军事一窍不通。

这也是充分按照大臣们的“自愿”行事,想上的上,不想上的就藏拙。

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规矩第一四〇五章 出人意料第二十五章 报仇了第五十九章 议办商会第一六四三章 愁绪第二二〇八章 身死或身败第一五七一章 正当芳华第一一二三章 切记切记(第一更)第二〇八七章 赖上门第一七一五章 过客第四九一章 老宅迎客(第四更)第二一四九章 纠纷第二二七一章 一条道走到黑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一四五七章 沈家军第一〇三〇章 入值文渊阁第二五六三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第一二八六章 献俘第三七一章 这个真没有(第四更)第九八〇章 压抑后的爆发第二五七〇章 才女说情第八四一章 交易第二一七章 我与士子共存亡第二〇四九章 伤情不明第二三四章 谶言(第四更)第二六三〇章 只为梦想第二六一二章 灾区见闻第二五〇七章 一隅之地第一六八五章 先下手为强第一八一七章 行刺第六七七章 买人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一四六六章 治丧之臣第一二九一章 检阅三军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三十二章 乔迁之喜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随第二一八五章 内讧第四三五章 谢恩日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一〇四四章 沈卿家,你安心地去吧第二六一三章 宁得罪阎王第二十八章 考校学问第六四二章 启程在即第七六八章 迎灵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第二四七二章 放权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条船(第一更)第四六一章 今时不同往日(上)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二六七八章 老鼠屎第四一四章 内阁大学士的推诿(第四更)第一五六二章 捉放曹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一一四二章 内外交困第五七八章 谁的地头(第三更,贺盟主)第二六五二章 小题大做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门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二三四四章 不稀罕第一五七五章 忠心的体现方式第二四五七章 同情心第二三七八章 看热闹第一五一〇章 夫妻两条心第七九三章 这差事不关我事(第三更)第二五六一章 宿将之哀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二三二九章 特殊方式第一〇七六章 错估形势(第三更)第二〇九五章 来回折腾第九三三章 审结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计第三七三章 大宅门里的女人第七〇一章 家花野花(第三更)第一九二〇章 麻烦第二三四一章 劝退第二五九九章 预谋刺杀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一九七章 姨?干娘?或者……第一九九四章 寻人第一〇八〇章 来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一六三五章 贼喊捉贼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第四三〇章 三元及第(第一更)第二二〇二章 漫长的等待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一七三章 画娘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第三更)第二三四四章 不稀罕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一二二一章 夺权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谋士第二四〇章 最先和最后(第四更)第一九八一章 寄望第一一七一章 一团乱麻第二三一〇章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