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一章 面圣

十一月十三日上午,沈溪率部回到京城。

沈溪回京前,紫荆关已光复,功劳虽未记在他身上,但王陵之和林恒毕竟是他派出去的,在王陵之和林恒占领紫荆关后,并未就地驻防,而是把驻防职责交给自易州等地赶来的大明兵马。

朝廷得悉宣府失守后,安排“钦差总理紫荆关兵备按察使”负责紫荆关防务,只是紫荆关在鞑靼突袭下失守,紫荆关部分兵马分撤到周边的易州、涞水、定兴等县城,一直到王陵之和林恒光复紫荆关,这些兵马才重新入驻。

王陵之和林恒继续率领骑兵,一路尾随鞑靼人北上,伺机对鞑靼人的撤兵行动展开骚扰。

由于之前的京营驻地已被鞑子付之一炬,沈溪将兵马驻扎在城南的南苑,一方面是保护这个皇家园林的安全,另一方面这里建筑众多,方便士兵御寒。

还有个原因是如今的沈溪是外臣,即便领兵勤王,在京师已无外患的情况下,没资格带兵进城。

谢迁作为朝廷钦差,亲自带沈溪进宫面圣,由弘治皇帝对沈溪的差事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并给沈溪安排下一步差事。

至于沈溪是继续担任延绥巡抚,还是暂时卸任等候调遣,又或者是直接新差事,都要由朱祐樘一言而决……内阁和吏部,对于沈溪的新职务只有建议权,而没有最终的决定权。

这天中午,沈溪与谢迁、张永三人,各骑一匹马,带着几十骑兵纵马抵达正阳门外。

在递交入城官牒后,三人获准入城。

这在沈溪出征三个月后,第一次进入京城城门。

沈溪所率亲卫,不会随他一道前往大明门,留在了正阳门,负责护卫的变成侍卫上直军的侍卫。

谢迁带领沈溪、张永抵达大明门时,朝廷派出迎接的使节已经到了。

此时沈溪的身份不仅仅是延绥巡抚,还是封疆大吏回京勤王的功臣,朝廷派出的使节有二人,一人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一人是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加上谢迁,迎接沈溪的队伍可以说相当豪华。

见到李东阳,沈溪上前行礼问安:“见过李阁老!”

李东阳一摆手便当是打招呼,他既是阁臣,又是沈溪会试的主考官,理当以沈溪师长身份面对,而让师长出来迎接学生,在李东阳看来是很没面子的事情。

李东阳的冷漠,给萧敬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萧敬虽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位高权重,但他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对谁都客客气气,尤其是面对沈溪这样立下大功的功臣,笑容就跟花儿一样灿烂:“沈中丞,久违了,您的大名,咱家这几个月来可是听了无数次呢!呵呵!”

话虽然是恭维话,但沈溪听起来却觉得像是骂人。

这次由李东阳引路,谢迁次之,沈溪跟萧敬持平,张永殿后,几人过左掖门进入午门,穿过宏政门、中左门、后左门、乾清门,一路往乾清宫而去。

临近乾清门时,张永前往司礼监述职,即便他回到皇宫,也不会跟随沈溪等人一起面圣,而是要单独面圣。

一路到乾清门外,李东阳、谢迁和沈溪在殿外等候,萧敬进去传报。

等萧敬出来,李东阳和谢迁入内,沈溪只能继续等待……他判断此时乾清宫内应有其他大臣,不出意外的话,张懋、马文升和刘健等人应该都在。

沈溪正等候传见,突然一个小脑袋瓜在远处探头探脑看向这边,沈溪侧头望去,二人四目相对,小脑袋瓜中间开了一道缝。沈溪心想:“连笑起来的模样都没变,这小子纯粹是个乐天派!不过想想以后这小子会成为个不学无术遗臭史册的君主,就让人上火!”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沈溪的“好”学生——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没过来,只是在远处看着,不多时,萧敬出来,笑着说道:“沈中丞,陛下传召您进去叙话!”

沈溪微微点头:“有劳萧公公引路!”

萧敬抿嘴一笑:“不敢当不敢当,沈大人先请!”

沈溪可没准备走在前面,虽然他是正二品朝官,但他知道自己的斤两,临时的品阶,就算官再大也是摆设,萧敬才是真正的天子近臣,手上的权力大到没边。

进入乾清宫,沈溪一眼便看到前方端坐的朱祐樘,三个月没见,朱祐樘的病情似乎更加糟糕,一副有气无力行将入土的模样。

沈溪心想:“如今才是弘治十六年,距离朱佑樘驾崩还有两年,难道因为我到来产生的蝴蝶效应,影响到了皇帝的寿命?”

乾清宫大殿两边站立的是朝中几位重臣,除了沈溪之前猜测的几人,尚有外戚张氏兄弟,以及兵部侍郎熊绣。

令沈溪惊讶的是,连兵部郎中王守仁也在,虽然王守仁站在队伍最后面。

沈溪上前,恭敬行礼:“臣沈溪,参见陛下!”

朱祐樘虽然精神状况不是很好,但还是勉强一笑,为显示对沈溪的礼重,平伸出手,做了个“请起”的手势:“沈卿家平身说话!爱卿领兵勤王,解京师之围,实乃大明功臣,若非朕身染恶疾,怎么都得起来给你行礼!”

沈溪赶紧跪下表态:“为朝廷鞠躬尽瘁,乃臣子本份,此战之胜,实为陛下隆恩浩荡,三军将士英勇杀敌,臣不敢居功!”

朱祐樘听到沈溪的话,虽然身体不好,但脸上还是显现欣慰的笑容,显然沈溪的话说中了皇帝的心思……你们这些大臣,即便建功立业,但功劳也不是你们的,而是朕调度有方,你们要有这种觉悟。

谢迁心想:“这小子,本以为他油盐不进,没想到说起恭维话来,一套一套的!”

至于在场其他人等,没对沈溪的话有何反应,因为在他们看来,沈溪所说都是套话,他们身处沈溪的位置,说的话也相差无几。

朱祐樘道:“沈卿家,请起来说话。爱卿带兵出京,到回兵勤王……这一路究竟发生什么事,你不妨详细解说,朕这些日子都在关注此事,但问及朝臣,所知太少,朕颇觉困惑!”

沈溪正要回话,谢迁抢先一步:“陛下,沈溪此战之经过,已整理成疏,请陛下御览!”

显然谢迁是想堵住沈溪的嘴,防止沈溪说的跟奏疏上所写不一样,干脆来个先发制人,把沈溪的奏疏先拿出来。

朱祐樘对谢迁横插一脚很不满意,以他现在的精神状态,要看清楚东西实在太困难,但又不能拂了谢迁的面子,朱佑樘一抬手,侍候一旁的萧敬上前,将奏疏接过,呈递到朱祐樘面前。

朱祐樘一摆手:“朕先不看了,还是听听沈卿家如何说!”

在场人等全都看向沈溪,其实除了朱祐樘外,大家也都好奇,沈溪怎么从鞑靼人重重围困的土木堡中杀出来的?

还有就是沈溪自打出兵到撤退到土木堡中间那段缓慢行军究竟是怎么回事?

就算沈溪取得大功,可人门还是吹毛求疵,质询沈溪一些非正常举动。

沈溪顿时成为众矢之的,但他却无任何慌张,当下道:“回陛下,臣领兵出京师,行军之初,一直小心谨慎……”

为了避免让皇帝猜忌,沈溪没去找借口,而是将大致情况说明,只是在判断宣府形势时,他没说是自己主观判断,而说是结合方方面面的情报得出的结论,至于皇帝信不信那是另一回事。

皇帝似乎对沈溪缓慢行军一事不想多问,关键在于沈溪误打误撞真的碰上了鞑靼人绕道攻打宣府,而沈溪驻兵土木堡内又接连取得几场大胜,皇帝关心的是沈溪是怎么打的胜仗,几场胜仗的战果是否掺杂有水分。

第一一〇七章 女使(第一更,求月票)第二三一七章 体谅第一九五九章 金山银山第九三九章 沈溪很重要第一八三五章 大势渐去第七〇一章 家花野花(第三更)第一九一二章 终于出手了第二四一九章 不可左右之事第二三七七章 还她自由第二三六六章 按图索骥第二四五章 赃官上任(第九更)第五五七章 快杀进城了(第二更)第一八六章 临别送画第五八三章 没有原则的蔡镇守(第三更)第二五四三章 漏洞百出第七十八章 开张见喜第二四七四章 一层层窗户纸第六八四章 惠娘的蜕变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宫(第二更)第二五八八章 海瑞难做第一〇七章 年画(求收藏)第一四四章 姐妹是最好的联谊第九十三章 离家出走的大伯第一二二三章 急个甚?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买卖(下)第三六一章 带女眷上京(上)第一七八章 老娘怀孕了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辩第一一六四章 血战(上)第一一六〇章 闲话监军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论(第三更)第一七一九章 日常弹劾第二八六章 拜见大儒(第五更)第八四四章 喜事第一〇九〇章 青春(冬至节快乐)第八二四章 官场的人脉资源(第三更)第一五五章 筹措银号(求订阅和月票)第一七九六章 热锅上的蚂蚁第一二四八章 空等第八三六章 借衙门审案第一一三四章 开脱免罪(第三更)第二三六七章 升迁第一六四九章 老鼠见到猫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阵第一七五八章 傻有傻福第一四三二章 收获战果第八六〇章 是时候出手了第一一六五章 血战(下)第五八四章 北还(第四更,祝AndyFans盟主)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规战役(第三更)第一一四八章 里应外合第一八五九章 死水微澜第八一四章 收礼,送礼(第三更)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从案子本身入手第一六五七章 阉狗第一九八〇章 习惯性放鸽子第二二九九章 特殊的合作第二三一三章 总有混子第一七六五章 正德朝第一战第七三六章 小脑袋有大智慧第二三二三章 日子不好过第四五三章 前后之别(第二更)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内阁第五二〇章 讲宋史(第八更)第四七九章 修复名画(第二更)第二六三六章 博弈第一六五章 逆水行舟(求订阅和月票)第二五七章 回乡探亲第一二〇九章 谁来主持?第六五〇章 前脚进城(第二更)第三十五章 凡事皆找老先生第六九一章 首位访客(第四更)第四七一章 拉寿宁侯下水(第五更)第一六二二章 毒蛇第二六三一章 战争赔偿第二三〇五章 大人物第四五八章 王琼告状(第七更,献书友)第一七三章 画娘第八一一章 沽酒钱(第四更)第五七二章 人生的第二次婚礼(第八更)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问题第二六五三章 利用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动第一〇〇三章 终须一别第一〇八五章 战争财(第一更,求月票)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一四六五章 封号第二一三五章 分分合合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八二一章 罪行昭昭第二二七八章 省略的仪式第一六四六章 毋须再议第四三三章 名利色(第四更,贺新盟主)第三八八章 有不怕死的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八七八章 万事俱备只欠战船第一八〇七章 小团体第二六〇六章 先发制于人第一四七七章 疑云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