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〇章 南下之路(第四更)

刘健和李东阳商定好要向皇帝进言,尽快解决内阁人手不足的问题,对此谢迁完全不上心,在他看来,皇帝答应这件事的概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弘治皇帝朱佑樘在西北之战结束后,对于文官集团起了戒备心并非是什么秘密,虽然皇帝一边同意文官集团上报的主要功臣人选,但也有针对性地开始栽培自己的势力,秘密将马文升、刘大夏、熊绣等人召进宫中,暗示他们跟文官集团相斗。

可惜大明文官基本上属于铁板一块,别说皇帝选定的这些人原本就是文臣中的一员,就算不是,这些人也不会跟刘健、李东阳等人正面相斗,因为内阁大学士在读书人心目中地位太过崇高,简直就是天下人的楷模。

而拥有了读书人的支持,就相当于拥有舆论宣传喉舌,所有人都在赞颂内阁三位贤相,谁敢轻易去拔这三位贤相的胡须?

这几年一众朝官中,真正能威胁到文官集团利益的人少之又少,唯一的另类可以说就是沈溪了,但现在沈溪被外放地方,再也没有人跟文官集团叫板,文官集团现在仗着掌握朝廷的喉舌,居然主动提出增加阁臣人选,其实也有让皇帝继续倚靠于他们,让皇帝下不来台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皇帝能忍下这口气?

谢迁从文渊阁出来,没有就此打道回府,而是来到自己在东长安街的小院,单独会见马文升。

对于内阁发生的事情,谢迁从不会向马文升作隐瞒,在这个小圈子中,其实谢迁并非居首,为首者乃是四朝元老马文升。

听完谢迁的讲述,马文升安慰道:“于乔,你又何必为此介怀呢?其实宾之说这番话,未必是想针对你,如今刘少傅和宾之二人身体状况不佳,让他们熬夜值守实在难为人,他们不过是想为你找个帮手罢了!”

“帮手?哼哼,我看是帮我找几个对手吧!他们倒是巴不得把三位人选都送到内阁来,到那个时候我就可以彻底休息了,没人可以制约他们!”

谢迁言语间还是有些生气。

谢迁自认在朝中当了这么多年官,一直把刘健和李东阳当成是最好的同事和朋友,现在这二人却联起手来对付他,这让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心平气和接受。

马文升继续劝慰:“于乔,你一定在为沈溪外调之事而耿耿于怀,其实你应该这么想,沈溪外调未尝不是好事,他年岁尚轻,在外可建功立业的地方远比京城多,且刘少傅和宾之对他素有成见,只有人在外面,才不至于遭到嫉恨,将来还有入阁的机会,若他在朝中,一举一动都在有心人注意下,若行差踏错,何时才有机会晋升?”

谢迁摇了摇头,轻叹道:“我并不希望沈溪一下子晋升高位,只盼他能在朝中平稳完成过渡,更无奢求他弱冠之年便进内阁……以他的学问造诣,再过十年、二十年,怎么都有机会入阁。”

“我现在只是有些担心,这小子的能力,匡扶社稷只是举手间的事情,但若一味打压,激发他心中不满,将来指不定走上何种路。即便如今是少年英才,将来也可能成为大明的祸害!”

沈溪在当今大明,的确算得上是妖孽级别的存在,小小年纪便连中三元,在官场上短短几年间就靠着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功勋获得了正二品封疆大吏的官职,镇抚一方,无论是在治军还是行政上都有大的建树。

朱祐樘害怕沈溪这样的妖孽会威胁到大明江山社稷稳定,如今的谢迁,基本也跟朱祐樘持相同的看法。

如果能对沈溪进行正确的引导,沈溪成为大明的中流砥柱指日可待,但如果引导不善,很可能会让沈溪的心放在歪门邪道上,那时沈溪就有很大的可能把他的才华用偏,成为祸国殃民的“奸臣”。

虽然马文升没有再言语,但他对谢迁的说法还是表示了赞同……一味打压沈溪的功劳,对沈溪的培养并不利。

但事已至此,再想这些有什么用呢?

……

……

此时此刻,南下的道路上,素来保持乐观向上心态的沈溪也的确对朝廷产生了些许失望和不满,只是他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毕竟他的心理年龄摆在那儿,而且从他的预期来说,离开京城未必不是好事,尤其还是担任两省督抚这样相对重要的官职。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今弘治皇帝给了沈溪施展政治抱负的舞台,他觉得自己有了创造新时代的条件和可能。

大明不可能姓沈,但沈溪完全可以让湖广和江赣两省姓沈,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他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引导大明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南下的沈溪,没过多久便感受到了身为两省总督的好处。

从京城南下走出不到三百里路,沿途官道都有专人迎接款待,这中间既有京城湖广、江赣办事部门派来打头阵的人员,也有沿途地方官府的官吏,沈溪根本就不用操心,吃喝拉撒都有人负责,完全可以当作一次游山玩水的旅程。

沈溪不再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一切都是最好的接待,甚至换下来的衣物,随手丢在一边,等过个几天,沿途驿站的官员便会清洗干净后再派快马送到,拿出来一看,熨烫得整整齐齐。

如果是别的时候,沈溪或许会跟这些人客气,但现在他乐得有人为他铺路,跟着他南下的人很多,不再需要他照顾,唯一一点是地方官员送来的礼物,一概婉言拒绝。

在京城中,沈溪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卒,刘健、李东阳、马文升等大臣任意拿出一个名望和地位都远在他之上,他见到谁几乎都要行礼问候,就跟孙子一样得夹起尾巴做人。

但离开京城,沈溪的身份和地位便凸显出来了。

因为对鞑靼一战中沈溪位列次功,且华北地区很多将士参加了之前平鞑靼一战,无论是在京营将士还是在地方卫所官兵眼中,沈溪都属于绝对的首功之臣。

地方官员都知道皇帝委命沈溪为户部侍郎但遭到文官集团否决之事,对沈溪分外巴结,因为他们有预感,等沈溪再回京城时,就不再是担任六部侍郎那么简单,或许可以直接做到六部尚书,或者是内阁大学士,等到那个时候再巴结就晚了。

因为沿途有人照顾,沈溪的南下之路分外顺利,原本他还打算过了黄河便走运河,乘船南下,最后沈溪决定干脆以官道而行,等到了江水再决定是否换乘舟船。

************

ps:第四更到!天子求订阅和月票鼓励!

第一四二五章 将计就计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二二八四章 反响第一八七章 陪太子读书第五五三章 陷阱已挖好,请跳第一一二〇章 死守待援(第二更,求月票)第三四四章 失敬第三一四章 三朝回门(求月票)第一四三章 谈事还是要男人来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一七一六章 市井之徒第一二九一章 检阅三军第四二一章 礼乐之治(第四更,贺新盟主)第一八五七章 护送潜逃第八六四章 告辞(第一更)第七三二章 刘大夏的器重第七四一章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第一七五一章 各怀心机第一六六一章 请诛奸贼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见的副使(第二更)第七六四章 牢房失火第一〇三三章 一片赤诚第四一四章 内阁大学士的推诿(第四更)第二六四九章 上门拿人第二四九九章 共鸣第一〇六五章 际遇无常(第二更)第二四四一章 功与过第二二〇七章 胜负之机第五三六章 皇后的嘱托(第一更)第二三一章 狮子大开口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宁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五六三章 赎人先谈赔偿(第四更)第二四三一章 封公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三八八章 有不怕死的第二四二四章 是非功过第二五〇五章 投效第四六一章 今时不同往日(上)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对手第二五九九章 预谋刺杀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九四二章 自愿第一三七章实验室第一三四四章 担心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时彼一时第六四七章 我的队伍我做主第二四八五章 选址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监国(下)第七五一章 神秘的三道四书题第七二三章 阴谋(第四更)第二七二章 理学还是心学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二〇一〇章 事态扩大第二一一章 过府试(第四更)第一八四一章 加封第八五〇章 造访众香国第六一九章 我介意(第六更,谢新盟主)第一七〇七章 厚赏第一六五七章 阉狗第二〇八三章 坐山观虎斗第二三四章 谶言(第四更)第十三章 团聚(求收藏)第九三五章 刑场第一一六三章 诱敌深入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云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六〇六章 麻烦人的谢阁老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二四六五章 区别第二八六章 拜见大儒(第五更)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杀戮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二三九七章 后知后觉第四八二章 借题发挥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题第一〇二三章 走投无路第二三〇四章 站边第二四九四章 一门学问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澜(第四更,为书友)第五七三章 林黛进门(第九更)第二五〇六章 接纳与否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第六更,盟主加更)第四二三章 画中倩影(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二一七章 我与士子共存亡第一九九七章 失心疯第一七九章 银票(求订阅和月票)第一二九六章 献不完的首级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门的帮手第一一八二章 天经地义第一三九八章 固执的女人第八〇六章 老爷回府了(第四更)第二五四七章 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