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一章 谁给的自信?

崔涯的确不敢伤害沈溪。

作为武将,崔涯深知自己的分量,如果被人知道沈溪是在他保护之下出事,就算他不是同谋,也要被革职下狱问罪。

所以当沈溪表现出要跟地方官绅谈判的态度时,崔涯顿时放心不少,当即派人把这“好消息”传递出去,甚至亲自出面督促跟随他进城的武昌左卫官兵,必须保护好总督大人的安全,他却不知,顶头上司苏敬杨已经调集人马准备随时杀进城来。

按照规矩来说,一府府城应该归地方巡检司和知府衙门管理,但因武昌府城同时又附郭省城,巡检司衙门主要负责城西南的金口镇、鲇鱼口,以及城东北的浒黄洲安全,府衙衙役则负责城里的治安,城门完全交给了军方。

武昌城外原本驻扎有武昌卫、武昌左卫和武昌右卫三个卫所,同时在城内也都有落脚地,平时三个卫所轮流抽调人马把守城门。后来武昌右卫被废,兵马一部分分流到其他两个卫所,其余由都司衙门直辖。

为统调方便,此后武昌府城门便归都司衙门直属兵马负责把守,与其余两个卫所彻底脱离了干系。

如此一来,苏敬杨要调兵进城属于轻而易举的事情。

当崔涯的消息传递到布政使司衙门时,郭少恒正在跟负责地方官茶生意的文家家主文琴竹叙话。

郭少恒听到下面人奏报后,明显地松了口气,道:“我就说文先生不用太过着急,你看,事实不证明,沈中丞也是以和为贵吗?”

文琴竹有些难以置信,问道:“沈大人真是如此说法?”

郭少恒有些不满:“文先生何意啊?难道你觉得崔指挥使会在这种问题上开玩笑?就算沈中丞以前在东南和西北时立下军功,但湖广这地方可不是他一个初来乍到的总督能吃得开的,只要我们官绅团结一致,谁也不能拿我们怎么样。”

“现在文先生尽管把心放回肚子里去,回家好好休息,明早总督衙门自会派人去请先生前往一叙。”

文琴竹道:“郭参政,您这话说的是否太轻松了些?如果沈大人只是想和气生财,何必亲自带人到藩司衙门强行把人带走?之前胡藩台的事……”

听到“胡藩台”这个刺耳的称呼,郭少恒脸色冷下来,道:“如今朝廷刚刚接到胡藩台的死讯,尚未派遣新的右布政使到湖广来任职的意思……文先生这是要做什么,不打自招吗?”

文琴竹赶紧解释:“要不是出了总督大人亲自到布政使司衙门掳人的事情,老朽断不至于如此紧张。胡藩台亡故的事,布政使司衙门刻意低调处理,连丧事都未在湖广境内举行,这会儿棺椁尚未送回南直隶老家,沈大人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赴任,他说完全不管地方之事,恐怕不可信哪!”

郭少恒冷笑道:“再这么说,那就是自己吓唬自己了!现在连武昌城具体统兵的崔指挥使都是我们的人,杀一个毒一个都是事实,难道还害怕多一个沈溪不成?惹恼了我等,管他有来无回!”

“好了,你现在回府等候消息,如果有什么事情,本官自会派人通知,要知道,现在我们坐在同一条船上,本官难道会害你不成?”

文琴竹心想:“郭参政行事心狠手辣,杀伐果断,为了保住权位和到手的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但他性子太急了,容易走极端,如今连总督大人都不放在眼里了……我们文家上了他的贼船,早晚会跟他陪葬!”

“不行,我要回去,赶紧找钟家的人商量一下,看看如何才能与他脱离干系!”

有念及此,文琴竹行礼告辞,郭少恒亲自送文琴竹到布政使司衙门门口,见文琴竹上了马车后,目送其离开,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时一名吏员匆匆过来禀告:“郭大人,刚刚收到风声,说是城外有异动,是否派人前去看看?”

郭少恒打量那吏员,问道:“有何异动,怎么说得没头没脑的?”

吏员有些为难:“如今城门已经关闭,城外的事不好断定,现在就怕总督衙门调兵入城。”

郭少恒嘴角露出不屑的冷笑:“总督衙门有什么资格调兵入城?就算兵马进了城又怎样?他是有兵,但做事要讲证据,他说马藩台中毒,有证据吗?他能找到毒药吗?就算找到毒药,知道是谁下的毒?他敢把我们拿下挨个审问?莫非他真把自己当皇帝?”

“不用理会,衙门口给我看好,再去总督府那边盯着,崔指挥使有什么消息,第一时间给我带过来,这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吏员不敢违背郭少恒的意思,行礼道:“大人放心便可,总督衙门有专人负责,绝对出不了问题!”

郭少恒充满自信,道:“人们都说这沈中丞多有才华,但他到地方后,不过是摆了摆脸色,狐假虎威,除了一个钦差督抚的头衔,什么都不会,什么也不做。我看哪,对鞑靼一战正如朝廷厘定的战功一样,主要是依靠刘尚书才能取得最终胜利,与他一介黄口小儿有何关系?”

“现在我倒想看看,这小子明日有何说道。收了贿赂,老老实实在武昌府当他的两省总督,做好一个泥菩萨就留下他,若是想耍什么花样,迟早送他去见阎罗王!”

……

……

郭少恒盘算来日在总督府的谈判怎么摆沈溪一道时,从布政使司衙门回府的文琴竹,却没能回到自己的府邸。

兵马进城了!

兵贵神速,沈溪在给苏敬杨的信中,明确表明事态紧急,必须尽快抽调兵马进城。

在马九如实转达后,苏敬杨立即出城,先到武昌卫领齐兵马,再带着人到武昌左卫调兵,集结后迅速向城门扑去,为的是在沈溪这位督抚面前好好地表现一下他的才能。

地方上是给了苏敬杨不少好处,但相比沈溪能给他带来的仕途上的助益,地方上的那点儿好处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在京官眼中,沈溪是后起之秀,为文官集团所忌,没什么前途。但在武官和地方官员看来,沈溪小小年纪就已经是正二品的大员,再加上其东宫讲师的身份,未来进内阁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巴结他巴结谁?

尤其是在武将中,沈溪俨然就是福星,谁跟着沈溪谁便能得到功勋。到目前为止,武将跟着沈溪的没一个不成为响当当的人物,就连当初跟着沈溪在粤闽沿海走了一趟的副千户荆越,现在已经是江南赫赫有名的将领。

苏敬杨心想:“我苏家几代人下来,都未在官场上进一步,如今到我这里,千辛万苦才升迁到湖广都指挥使位置上,眼看事业到了瓶颈,如果不能在致仕前获得爵位,后辈恐怕再无这么好的机会。”

“此番能在沈大人麾下效命,是前生修来的福气,如果错过,将来指望谁去?”

武将可不懂朝中文官集团排挤的厉害,苏敬杨只知道沈溪如今不到二十岁,入官场不过六七年,就取得别人几十年都未曾取得的成就,若不趁着沈溪履职到湖广时拼命巴结,以后会后悔一辈子。

因此,当沈溪一纸调令送到苏敬杨手中时,苏敬杨可不管沈溪到底要他做什么,他只知道自己等待的人生机会终于来临,当即统调兵马,浩浩荡荡杀向武昌城。

第二二八一章 请自重第一七六四章 实权在手第一六二九章 入调之议第一七五〇章 飞上枝头的麻雀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一三〇六章 又有变化?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十章 童养媳第二四七八章 出尔反尔第一七六九章 为功劳发愁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寻第五九七章 中了心学的毒(第三更)第二一四二章 拉拢第一二三七章 端倪第二六三三章 来了别走第五四四章 钦差(第一更)第二〇九五章 来回折腾第四四五章 状元夫人(第二更)第一七六九章 为功劳发愁第一〇七二章 进兵余波第一五一三章 宁化沈家第一二五八章 城门失火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七九六章 壬戌科殿试(第六更)第一〇五九章 雄关(第一更)第一五〇六章 缺粮第二五四五章 游说第四六〇章 御赐墨宝(第一更)第一五八七章 人比人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一二八章请女工第四一五章 殿试读卷官(第五更)第一〇八二章 残垣守城第一二六四章 撤兵第二一三五章 分分合合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澜(第四更,为书友)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一七五五章 并无隔夜仇第一二三三章 栽培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二五一二章 拆台第一九八四章 上位第一一三〇章 钢铁防线(第二更)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四一〇章 营救(第八更,送所有书友)第一二九五章 筑京观第一五二五章 叫苦第一一一八章 私信和公函(第四更,求月票)第三七四章 神秘的约见第四一〇章 营救(第八更,送所有书友)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七四四章 太子的买卖(上)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一六一九章 分忧第九四六章 作战计划第三二六章 红袖添香的少女第二四七四章 一层层窗户纸第六五〇章 前脚进城(第二更)第二三六四章 猖獗第一七八四章 接踵而至第四八一章 谢府赏画(第四更)第二一三三章 皇帝的军营第五六七章 状元还乡(第三更)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七八四章 阉党之祸第一七三五章 杀回京城第一一三五章 何乐而不为(求月票)第一九八八章 新老外戚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一九八九章 变化的时代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二六二二章 一代贤相第四三六章 阳明找我谈心学第五十三章 死而复活第二三六〇章 赐婚第四六九章 经筵前的邀请(第三更)第一二九八章 炙手可热第五四九章 至福州(第六更,求月票)第二五九九章 预谋刺杀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二三六八章 伟大的女人第七八一章 摊派和转嫁第一六七章 讲理不成反被揍第二〇〇〇章 迟来的午朝第一九〇九章 时间差第二〇八三章 坐山观虎斗第二〇九四章 体制内第一六七五章 束手无策第一六四四章 来信第二〇二〇章 英年早逝?第二二〇章 载誉而归第五九五章 收买人手(第一更)第二〇三五章 高风亮节第十六章 夏主簿第六九二章 大明国史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数(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