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六章 大雪封天

沈溪在偏头关停留了十天,在此期间他一边整合麾下军队,一边调查宣大一线长城防线情况。

冬月二十沈溪率领兵马南下,于四天后抵达保德州,进入城里官驿歇息时得知京城朱厚照下旨罢免韩文的消息。

虽然一路都在行军,但朝廷的情况依然源源不断传到沈溪手***他预判形势。

在偏头关停留期间,马九回到沈溪身边,继续担任标兵统领……沈溪在仔细考虑后,终于还是决定让家眷留在京城过冬,至于何时让谢韵儿等妻妾到西北跟他团聚,待来年开春后再行决定。

就算朝廷要扣留在外统军将帅的家眷为人质,沈溪大可将老爹、老娘留在京城,妻妾孩子可以申请带在身边,毕竟他在西北任职没有时间限制,很可能几年回不去,朝廷必须体谅到外征战将帅的辛劳。

“……大人,韩尚书革职后,谢阁老称病不出,朝廷里文臣对于权阉步步紧逼疲于招架,处处陷入被动,接下来如何应对存疑。现在京城情报虽多,但因往来西北路途不是那么通畅,消息相对滞后……”

保德州笼罩在一片风雪中,驿馆里,沈溪于客房一边吃饭一边翻阅手头案牍,云柳在旁将京城情况详细奏禀。

云柳奏报的事情,沈溪基本都能估计到,只有小部分跟历史不同,比如说历史上留在朝廷的是李东阳,致仕的是刘健和谢迁,而现在却是谢迁留在内阁担任首辅。

至于历史上的君臣矛盾,跟现如今的情况大致相当,但其中也有细微差别,比如历史上君臣矛盾大爆发前,马文升和刘大夏俱已致仕,之后刘大夏更是被下诏狱险些冤枉至死。但君臣矛盾集中爆发是在正德元年十月左右,而现在却足足提前一年,使得很多事情跟历史出现偏差。

“……大人,不知您对京城之事作何安排?”最后云柳向沈溪请示。

沈溪抬头看了云柳一眼,摇头道:“安排?大可不必,就算我有心筹谋也于事无补,陛下铁了心要掌权,我就算私下里做手脚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当前情况,我先保住自己的官位,跟那些宦官慢慢磨便是。”

云柳听到沈溪的话,大感意外,迟疑了一下,鼓起勇气问道:“大人,您对京城之事真的选择袖手旁观?”

沈溪叹道:“或许你觉得,我是文官,朝中许多大臣遭遇陛下粗暴对待勒令辞官,我应该跟他们共同进退才是。但现如今我人微言轻,很多事不是我能承担,现在就是西北的事情都让我焦头烂额。”

云柳有些诧异:“卑职听闻,随着您出任三边总督的消息传遍九边,西北局面瞬间平定,鞑靼兵马退得很快,已有十多天未闻有犯边之举。”

沈溪笑了笑道:“如果只是这个,倒也好说,但西北财政一向都是浑水。刘瑾当政后为打压九边督抚,必然会从钱财方面着手,让九边督抚向他效忠,若谁违背,定会被其弹劾,甚至连督抚都可能会被更迭甚至下狱问罪,连我也不例外。”

云柳道:“大人,九边之事涉及国本,料想刘公公不敢这么做吧?”

“如果是一般人,刘瑾能斗得过刘少傅和李少保他们?由于有陛下宠信,京城那些阁老和部堂刘瑾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是我这样的外臣?刘瑾掌权后,必然会对当初我对他的打压展开报复,就算原本他没这心思,但随着现在野心膨胀为了立威也会选择拿我开刀……”

说到这里,沈溪摇了摇头,“刘瑾是个锱铢必较的小人……京城那些文官虽然有麻烦,但只要他们小心应对,不要有把柄落在刘瑾手里,尤其是不要主动请辞,自保还是可以做到的。我人在西北,不能主动跳出来当靶子,只有先稳定三边,才能影响京师大局。”

云柳点头:“既然大人早有安排,卑职不再提便是。”

沈溪微笑着看向云柳:“该提还是得提,有个人在身边提醒一下,我感觉思路清晰很多,对决策不无助益。”

“等明日过了河到府谷境内,剩下的路好走多了,因为基本都在我下辖的地界上行军。到榆林卫后,我把该做的事情做了,差事就算顺利完成。至于当前如何跟刘瑾相斗,跟我没什么关系,或许几年后我离开延绥镇时,京城已没了刘瑾这个人……”

云柳暗自琢磨:“大人这是何来的自信,觉得刘瑾可以被旁人斗败?不过既然大人这么说,必然有他的道理……”

……

……

过了黄河,沈溪领军在府谷县城中歇宿一夜,然后继续西进,沿途基本都是荒山野岭。

长年累月的边境战争后,三边靠近边境的地区基本已无百姓居住,老百姓大多迁居内地,就算曾经富饶的关中地区,如今都冷清许多。

三边一线的长城基本都分为两重,一道是外长城,一道是内长城,两重城墙间的距离不过十几里到几十里,这是大明军队活动的主要区域,因弘治十六年的大战导致边境一线城塞被鞑靼人毁去不少,由朱晖领衔的长城修复工作尚未完工,随着冬天到来,工程只能拖到来年开春再做。

不是官兵和民夫不想动手,因天寒地冻根本无法施工。大明中叶深受小冰河期气候影响,基本上到了冬天西北之地都泼水成冰,别说人们不愿意出来劳作,就算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建筑材料也会被冻住,总不能烧开水修筑城墙吧?

沈溪到了三边之地,也就是自己治下的边塞,看到满目荒凉的景象,不由跟弘治十三年的情况做对比,顿时觉得今不如昔。

那时的西北尚有一点生气,现在却宛若一潭死水,很多曾经驻兵的堡垒,此时已被荒弃,新的堡垒和要塞没有修筑起来,官兵们只能退守内长城,在一些没有损毁的城塞和关卡中躲避。

于是乎这些地方都成了避难所,一个城塞或关卡内或许聚集着原本计划驻扎两倍到三倍的人马。

而沈溪率领的亲卫及一千湖广兵和一千民夫,走在这条路上显得特别碍眼,沈溪觉得自己随时都暴露在鞑靼骑兵的攻击范围,心里充满了担忧。

不过沈溪麾下将士倒是无所畏惧,一个个都在叫嚣要跟鞑靼人正面交战,把这些蒙元余孽当菜切。

但在沈溪看来,这些人属于不知者无畏。

没办法,沈溪只能改变之前仔细查看沿途城墙的想法,暂时领军走内长城南线那些相对安全的地方,同时加快行路速度,准备尽快抵达榆林卫城,那里便是他最后驻兵和统御西北三边之所。

临近腊月,西北之地冷得出奇,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来形容丝毫也不为过,好在沈溪已习惯北方的天气,即便如此他身上依然裹着厚重的大氅,再看手底下官兵叫苦不迭,心里也不好受。

现实非常无奈,他带的是湖广兵不耐寒,就算这年头湖广地区照样年年下大雪,也会冷得大地封冻,但绝对不会严寒到西北这样滴水成冰的地步,这些士兵初来乍到便经历大雪封天,行军受到严重阻碍。

尤其是天黑扎营后,天地间灰茫茫一片,鹅毛般的雪花飘落下来,每个官兵都在想方设法温暖自己的身体,或是凑到帐篷内的篝火旁,或是躲进搜集来的厚厚茅草中,或者抱着灌满热水的铁壶不肯撒手。

沈溪手头有不少懂行的人,挨个帐篷教授将士在北方过冬的要领,沈溪自己则躲进中军大帐中,围着火盆取暖,即便如此,他的手也冻得僵硬,完全无法做事。

“大人,还得再有两日才能抵达榆林卫,不过目前大雪封山,路不好走!至于沿途河流倒是全冻上了,过河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云柳过来奏禀。

“行了。”

沈溪一摆手,“先过来暖和一下吧,实在不行,只能驻扎几日等雪停了再走。”

第五〇三章 这里不是清水衙门(第三更)第一七九章 银票(求订阅和月票)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赖活(第三更)第一九四八章 赐宴文华殿第一三八三章 反感的种子第一八三六章 韶华易逝第八九四章 振夫纲(求保底月票)第九一二章 升官发财第八四七章 把人办了,我来干第二二七九章 提请第二四四八章 同为状元第二五九一章 皇后要和离?第九二一章 粗俗的读物第二〇七〇章 大问题第八十二章 小城武侠热第二一九四章 联名第七三二章 刘大夏的器重第一二四二章 神兵天降第一二五六章 凶多吉少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从案子本身入手第一五四一章 蹊跷第二一一五章 不论身份只论朋友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对手第一五三六章 不速之客第一二八章请女工第二〇〇七章 背后的支持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二四五〇章 不睦第一三五六章 高举轻放第一二三二章 先行联络第一五八二章 新皇面前的红人第一三七二章 协议第七七七章 太子的转变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抢女人第二二二八章 杀红眼第二二七六章 私下认错第一三二章转变营销思路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圣意第一四三〇章 邵阳巷战第二六〇二章 关键是密旨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四二二章 请画(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一九八九章 变化的时代第一五二三章 装神弄鬼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二四六〇章 赶鸭子上架第二二四四章 做主第一四五四章 一声叹息第二〇四五章 太监之争第一〇六三章 噩梦成真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宝贝第一二一八章 没有火炮?第二二〇九章 等待已久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一一八一章 算无遗策第三九七章 拜访(第七更,贺磊洋盟主)第八〇五章 阁老嫁孙女(第三更)第二六三四章 作别第六二三章 未来的工部尚书(第三更)第一六六五章 犹豫第五八〇章 提堂审案(第五更,谢书友)第二一四四章 眼线第二五四〇章 奏谏第九〇一章 送礼要从家眷开始第六十五章 老娘的闺名第二〇四章 扣屎盆子(第五更)第一四〇九章 皇家事,天下事第二一三四章 不行军就回头第二一二五章 制约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一〇三章 扩张的野心第五八三章 没有原则的蔡镇守(第三更)第一五三五章 强势第二四七四章 一层层窗户纸第四六一章 今时不同往日(上)第一九一二章 终于出手了第二六四八章 花在刀刃上第一二四三章 拒不出兵第二〇四一章 过节第一一四一章 捅破窗户纸第一一〇三章 果真一战(第二更)第一一五八章 来不及第一四二六章 稳坐钓鱼台第一六四八章 虎狼之药第一九八二章 豹房一条狗第一八二章 与严嵩比肩的神童第一九〇六章 不速之恶客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二〇〇六章 同流合污第一六八六章 送别礼第一二二〇章 诈败第五二六章 寓教于乐(第一更)第一二〇一章 紫荆关失守第八三九章 出尔反尔第二六六九章 撤兵第二四三章 女儿家心思(第七更)第四六二章 今时不同往日(下)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战(下)第一六六一章 请诛奸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