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九章 变化的时代

谢迁在张太后面前,要为自己留些脸面,所以把沈溪说成是个不成器的后辈。

张太后笑道:“哀家相信,有谢先生在,沈卿家一定会好好辅佐陛下,令朝堂稳定。不过朝中有一些传言,说是刘公公死后,有人想兴风作浪……”

说到这里张太后便顿住了,话语中明显带着试探。

这些东西她都是从张鹤龄和张延龄那里听来的,并不能十分肯定,她一向尊重谢迁,所以想知道这位首辅对如今朝堂持何等看法。

谢迁无奈地禀报:“陛下登基后,长久不临朝听政,对朝臣多有疏离,刘瑾才会乘势崛起……刘瑾伏诛后,陛下依然不开朝会,亟需有人代为打理朝政,如此一来自然便有风闻,说会有第二个刘瑾崛起,至于具体是谁,很多人都在传,却无实据,以老臣看来,多为政见不合之人互相攻讦,绝不可当真。”

“原来如此。”

张太后低下头,略微一琢磨,便觉得谢迁所言很有道理。

她心想:“两个弟弟说沈之厚会成为第二个刘瑾,权倾朝野,打压我张家不说,还会危及皇室安危。但想那沈之厚,一介文臣,始终跟皇室没什么关系,绝对不可能跟刘瑾一样,可时常在陛下跟前进言……他又不是太监!”

谢迁再道:“请太后娘娘安心,有老臣在,一定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张太后微笑着看向谢迁,道:“有谢先生在朝,哀家的确可以放心。之前哀家见过寿宁侯和建昌侯,也就是哀家那两个不争气的弟弟,他们对谢先生充满了敬意……”

张太后觉得沈溪成为第二个刘瑾之事不靠谱,并且谢迁已做出承诺会帮忙“管教”沈溪,也就没那么担心了,在她看来,不管是谢迁还是沈溪,都是丈夫为儿子留下的能臣,实在没必要担忧。

她现在更想帮两个弟弟跟谢迁进行沟通,让谢迁这个首辅在朝中帮衬一下。

谢迁恭敬地道:“两位侯爷在朝中也算股肱之臣,当日诛杀刘瑾可谓居功至伟。”

言语中,谢迁对张氏兄弟充满溢美之词,张太后听了很高兴:“他们两个啊,实在不争气,不过对朝廷、对大明皇室倒是忠心耿耿,关键时刻不会动摇……以后谢先生有事,可以跟他二人商议,或许可以帮到谢先生。”

“不敢当。”谢迁行礼。

张太后面带笑容,好像之前的不愉快已完全释怀,道:“皇儿登基以来,荒于政务,以至于刘公公有机可趁,幸好有谢先生在朝辅佐,才转危为安。哀家会跟皇儿说,让他对谢先生多加礼重,将来朝廷内外的事情,还得多仰仗谢先生。”

虽然谢迁觉得张太后所言不太靠谱,因为现在连张太后自己都很难见到朱厚照一面,更遑论影响朱厚照对他的态度了,但没有揭破,依然恭敬行礼,心里嘀咕张太后差不多该说完了吧。

对于朝中阉党覆灭之事,张太后不太在意,刘瑾作为皇室家奴死也就死了,在她心里掀不起一点波澜,张太后更关心的是自己的两个弟弟和朝中重臣和谐相处。

张太后看着谢迁,郑重地道:“哀家身在宫闱,对于外面的事情不是那么了解,谢先生以后要多帮帮我们母子,帮助张家,哀家在这里先谢过。”

说完,张太后站起身,往前慢走两步,恭恭敬敬地对着谢迁行了一礼。

谢迁赶紧还礼:“太后娘娘切不可。”

因为二人间有一段距离,再加上彼此身份相差悬殊,谢迁不能上去相扶,不过即便如此,二人这种相处模式似乎超越了应有的界限。

张太后直起身子,抬头看向谢迁,脸上笑意满满。

谢迁看过去,跟艳若桃李的张太后对视一眼,突然间心里多了一抹遐思,赶紧低下头来,身体连动都不敢动一下。

不知何故,张太后俏脸也飞起一抹红霞,手一摆:“天色已晚,还麻烦谢先生入宫,实在是哀家心中满是疑窦,急需有人代为解惑。现在哀家心中疑虑进去,眼看时候不早,就不耽搁谢先生的时间了。”

“老臣告退……”

谢迁说此话时,额头上的汗珠滚滚而下。

这气氛对他来说,太过压抑。

张太后转过身回到暖座坐下,谢迁立即告退,等他出了永寿宫殿门后,仍未从之前紧张的情绪中走出来。

“这是怎么了?为何我这一大把年纪,居然会有……唉!”

谢迁很自责,对于之前偶尔的心动,感到无法释怀,这也让他深刻地领会了那句话——寡妇门前是非多。

就算知道二人身份相差悬殊,但孤男寡女相处,那女子还雍容华贵,艳冠天下,更用一种超越阶级的礼数对待,难免让谢迁怦然心动。

谢迁离开后,张太后也是怅然若失,小声嘟哝:“像谢先生这样的能臣,也曾是状元之才,当初劝说先皇不纳妃嫔对我有大恩……那时候的谢先生,羽扇纶巾,风华绝代,却不知他年轻时,是何等翩翩佳公子……”

不由自主,张太后陷入某种暧昧的思绪中。

……

……

谢迁出宫门时,依然处于失神状态,见到自家马车,也只是机械性往那边走过去。

谢府仆人迎上前来,问道:“老爷,我们现在要去哪儿?”

一连问了两遍,谢迁只是站在马车前静默不语,一直等到马匹嘶鸣一声,他才回过神来,等定睛一看,发现面前仆人正好奇地打量他。

谢迁顿时板起脸来:“还能去哪儿,打道回府。”

仆人看出谢迁有些心不在焉,似乎有什么心结解不开,没敢多言。

本来谢迁可以去长安街小院过夜,但或许是这会儿太过疲惫,非得需要家中的高床软枕才能彻底恢复,又或者是受到什么刺激,需要跟家人团聚来抚平欺负不定的心境,至于究竟为何,仆人不明白,只能照谢迁吩咐办事。

一路到家门前,谢迁从马车下来,目光仍旧迷离。他进府门后,没有到内院,而是径直进入书房,在里面一呆便是半个时辰,一直等到知客前来禀事,才稍微回过神。

“老爷,英国公到府上拜会。”知客道。

谢迁泛红的老脸突然抽搐几下,皱着眉头自言自语:“他来作何?”

知客问道:“老爷,是否出去跟公爷说,您已经休息了,让他明日再来拜会?”

谢迁一摆手:“当初老夫去英国公府请见时,即便深夜也能如愿,这会儿老夫岂能将之拒之门外?”

随即谢迁带着知客出了书房,亲自到大门前迎接。

一照面张懋便拱手行礼,脸上满是笑容,谢迁还礼后心里有些别扭,二人在门前没多说,携手来到谢府书房。

宾主刚落座,张懋把来意挑明:“老朽听闻寿宁侯和建昌侯入宫见太后,旋即又听说于乔跟着入宫,事情未免太过巧合了吧?”

谢迁皱了皱眉,问道:“张老公爷的意思,是我跟张氏外戚有勾结?”

这时仆人送来茶水,张懋举起茶杯抿了一口,乐呵呵地道:“于乔何必对老朽心怀敌意?此来不过是想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老朽所知,张家人最近小动作很多,一心将京畿军权揽入手中,但他们没机会见到陛下,始终无法如愿,想必他们会从太后那儿打开缺口……不知结果如何?”

说话间,张懋打量谢迁,目光中满是疑问,好像怀疑谢迁已跟外戚张家连成一线。

谢迁道:“太后召我入宫,问的是朝廷近况,倒是提过要我跟张家人走近些,但张老公爷觉得我会这么做么?”

张懋摇摇头:“张家人果然不安分,通过太后之口跟于乔示好,不过是其中一环。老朽担心的是他们跟之厚联络……老朽听说之厚病情好转,准备来日入宫面圣,甚至于乔还让世光去了一趟沈府,应该是说朝廷人事安排吧?”

谢迁瞪着张懋:“张老公爷知道的事情可真不少,是否这京师之地发生的事情,都躲不过您老耳目?”

张懋哈哈一笑:“于乔,你千万别以为老朽有不良之图,不过是知彼知己罢了……经历刘瑾谋乱之事后,老朽谨小慎微,对朝中所有变故都极为敏感,想方设法打探清楚才能心安……知道的事情多一些总归不是什么坏事,现在老朽来找于乔也是为了安心……不知太后到底交待你做什么了?”

听到自己被张懋派人盯梢,谢迁心情不是很好,黑着脸道:“张老公爷要问的事情,在下回答不了,还是另请高明吧。”

“嘶……于乔啊于乔,你都一大把年岁了,为何还这般小孩子脾气?”

张懋苦口婆心劝解,“你当老朽是来跟你示威的吗?你可知道刘瑾倒台才多久,张氏兄弟便做了多少恶事?如果只是普通贪赃枉法也就罢了,老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不知,但他们如今已发展到欺压良善,强占人田宅,甚至辱人妻女……简直是要把大明皇室的脸给丢尽……你刚刚去见了太后,难道老朽就不能问问?”

谢迁黑着脸道:“张老公爷想知道的,在下都已回答,没说的也就是未发生……如此张老公爷还不放心?”

张懋有些烦躁,摆摆手:“也罢也罢,看来于乔你是被刘瑾擅权给整怕了,唯一在意的便是禁绝下一个刘瑾出现……身为文臣之首,对于皇亲国戚为非作歹居然浑不在意,甚至还想跟张氏外戚走近些,是吧?”

“老朽不多跟你多说,不如去见见沈之厚……你有什么话让老朽带过去?没有的话,老朽这就告辞!”

本来张懋要见谁,谢迁没资格反对,但听说是要去见沈溪却是他打从心底里抗拒的。见张懋起身要走,谢迁赶忙上前阻拦:“公爷的意思,是要让沈之厚卷入这是非中?”

张懋停下脚步,神色间很是讶异,问道:“于乔的话,老朽倒有些听不明白,之厚本身就在这朝廷的是非恩怨中,他几时逃出去?”

谢迁脸色铁青:“外戚的事情,最好别让他牵扯进去……张老公爷不会是要强人所难吧?”

“原来于乔是想保护之厚……”

张懋摇摇头道,“但可惜,有些事之厚非理会不可,他如今是什么身份?京畿稳定朝廷才会稳定,涉及军机他想抽身事外?实在太过艰难!之前于乔不是想跟之厚说,让他向陛下进言,取消明年对草原一战?这会儿于乔你该有所动作了。”

言罢,张懋继续往外走,这次谢迁没有再阻拦,任有张懋离开。

谢迁赌气,没有出门送客,张懋随谢府知客出了府门,见国丈夏儒还在外边等候。夏儒见张懋身后无人,不由好奇地走了过来,道:“情况如何?”

张懋一摆手:“这于乔,脾气太倔了,想那沈之厚已掌控兵部,甚至陛下将军中事务悉数托付,但于乔就是不想让沈之厚出来主持大局……”

“那……”

夏儒迟疑了一下,又问,“寿宁侯和建昌侯入宫……”

“于乔没说什么,态度晦涩难明,现在看来我等只有去找沈之厚……相信以沈之厚的为人,断然不会跟谢于乔这般迂腐。”

张懋说着,又招呼了一下,意思是让夏儒上马车后再说。

马车启动,夏儒担心地道,“既然谢大学士对张氏兄弟为恶不管不问,那以后还是少来打扰,想他终归是清流,不会跟奸邪勾结。”

张懋不以为然:“彼一时此一时也,想当初,谁会想到朝中那么多正直的元老大臣会归附阉党?现在于乔行事太过偏激,谁知道他下一步棋会怎么走!”

夏儒道:“那你又能确定沈之厚会跟我们站在一道?”

张懋笑道:“沈之厚是什么人,或许国丈你不太清楚,这根本就是另外一头犟驴,认准了的事情绝对不会更改,尤其涉及军队事务,更不容许别人把手伸向他的一亩三分地……到现在沈之厚都没跟陛下提及取消明年平定草原的国策,就是想以此跟谢于乔分庭抗礼。”

“如此一来,涉及军务陛下只能倚赖沈之厚,偏偏他称病不出,一边对谢于乔示弱,另一边却继续拿强硬的态度表明不放权……”

夏儒吸了口凉气,道:“听你这一说,沈之厚不简单哪。”

“可不是不简单么?否则为何以谢于乔的为人处世,居然对付不了一个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年轻后生?谢于乔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来朝堂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一切都要看沈之厚的……”

第二四八三章 反对和支持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一一四五章 最后的防线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九一四章 请个先生不容易第九七三章 托孤第一二八六章 献俘第一九二二章 连番筹划第五四二章 当钦差?(第二更)第八四二章 贸易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绸缪(第二更)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四四七章 古方(第四更,献给所有书友)第四〇〇章 千里寻夫(第十更)第三八八章 有不怕死的第一一二六章 一失一得(第一更)第一〇五八章 避战(第三更)第九六四章 军规第一九八七章 有病不用医第七十七章 敲定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场第一六〇三章 君臣之隙第二一八〇章 出战第二六三〇章 只为梦想第三九七章 拜访(第七更,贺磊洋盟主)第一九三六章 三不管第一五五六章 弘治托孤第六三二章 知情不举(第四更)第一二六五章 有样学样第四七九章 修复名画(第二更)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来第二〇四九章 伤情不明第七五五章 开弥封之前最后一道关口第一六四二章 将行第一七六二章 损招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第三更)第三〇五章 岁考(第五更)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买卖(下)第三八九章 太学放假第六五一章 急与不急(第三更)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计划第六二〇章 有后(第七更,谢书友)第二四七一章 早有安排第一四七八章 纸上谈兵第一八八一章 未老先衰第一六九章 没有不透风的墙第一二〇九章 谁来主持?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试第二八五章 学艺不精(第四更)第五五三章 陷阱已挖好,请跳第一〇〇九章 不后悔第七一一章 少爷很忙(第五更)第一〇六四章 狼狈为奸(第一更)第一〇一九章 老而弥坚第七六四章 牢房失火第一四九九章 过城不入第九一二章 升官发财第一六〇八章 家事第六四四章 谄臣(第三更)第七十五章 出路在何方?第九十三章 离家出走的大伯第二三五一章 不方便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二五五章 秘辛(第三更)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宫(第四更)第一七四九章 由得他折腾第二四二五章 大势所趋第一九一三章 中饱私囊第一三四三章 谢老儿不上朝第二三四七章 能者多劳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二五二〇章 误会加深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一八三三章 战报第一六一四章 误打误撞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难逃第九四四章 大贼小贼第八七八章 万事俱备只欠战船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第二一七〇章 对策第二四三三章 娶个祖宗当皇后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一一七一章 一团乱麻第八〇三章 小玩意,大智慧(第一更)第七一九章 门庭若市(第八更)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综合症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第一四五三章 回光返照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一三七五章 失败乃成功之母第六四三章 皇宫祈福第一二九九章 奉旨出宫第二二六七章 艰难的选择第二五九二章 你逃我追第一七九章 银票(求订阅和月票)第一九三章 一门双杰第一〇九章 茶肆危机第八十七章 画中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