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〇章 不决

沈国公府。

萧敬前来拜访,却并非是传旨或商议公事,而是以私人身份来访。

“沈尚书,老朽本不该来见您,这内侍跟外臣间总归有许多避讳,此番却不得不来,毕竟关系朝廷安定。”

萧敬一副情非得已的模样,上来便诉苦。

沈溪点了点头:“萧公公有事但说无妨。”

萧敬笑容略有些谄媚,脸上皱纹更深了,“这不谢阁老走后,朝中大小事务,涉及地方民生,全看梁中堂的意思……不过,涉及军务之事,还得仰仗您哪!”

沈溪道:“萧公公过誉了。”

萧敬赶紧摆手:“老朽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这也是朝野共识,文政问梁中堂,武功之事非要以沈尚书的意见为准。陛下平日便如此说……”

上来便是一通恭维,说得好像朝堂离了沈溪就不行一样,但沈溪却知道,这不过是萧敬说来堵他的嘴的,当即眯起眼来:“这就是萧公公前来的目的?”

萧敬跟沈溪接触不多,以为对方客套一番,没料到竟如此直接,连一句敷衍话都听不进去。

“咳……沈尚书该明白老朽前来的目的。”萧敬咳嗽一声,然后正色道。

沈溪摇头:“在下不明白。”

萧敬叹息:“陛下对于出兵佛郎机之事思虑良久,如今即将动身前往宣府,京师这边应该有个较为妥善的布置才是……让南京方面统筹出兵事项,是否太过草率?”

沈溪有些诧异,问道:“萧公公来之前,可有去过兵部,或是见过王尚书?”

“呵呵。”

萧敬笑着回道,“沈尚书切莫着急把事推开,涉及军务自然应该由兵部处置,但此等事却非要您出马不可。”

沈溪问道:“萧公公是替陛下来传旨?”

萧敬有些惊慌失措:“并非此意,陛下并未让老朽前来,不过是老朽察觉近日兵部上奏关于出海作战之奏疏,到内阁未得妥善票拟,陛下又多次问及,老朽实在没办法,只能前来求助。沈尚书身为阁臣,更乃大明股肱,不应在此事上坐视不理吧?”

沈溪神色严肃:“在下何意,相信那日在乾清宫,萧公公听得很清楚才是……出兵海外需要长时间筹备,而陛下给出的期限仅为三年,也就是说三年后陛下便会派兵扬帆出海……此事并非在下负责,若过多牵扯其中,势必引发朝中人非议,在下焉能不避嫌?”

萧敬道:“沈尚书何须避嫌?”

沈溪正色摇头:“旁人或不需避嫌,在下却非避嫌不可……在下执领吏部,涉及官员考核,再加上于内阁兼差,很多事自顾不暇,无心思量非职责范围内事务。”

说着,沈溪拿出不客气的态度,“故萧公公所请,恕在下难以从命,此事更多还是要听从陛下意思行事。”

“这……”

萧敬脸色异常难看。

他本以为自己拉下脸来见沈溪,婉转表达皇帝之意,沈溪定会卖他这个面子。孰料沈溪未在此事上做任何妥协,完全是拿出一付公事公办的态度。

萧敬怒气冲冲地质问:“若陛下让沈尚书全权负责此事,您持如何态度?”

沈溪坚决地道:“在下会推辞。”

“你!”

萧敬差点儿就要跟沈溪翻脸,毕竟他跟别人不同,他的资历决定了不需给沈溪面子,谢迁在朝已算老资历,其实萧敬的资历比谢迁还要老,又是先皇委任的顾命大臣之一,身份尊贵。

沈溪道:“萧公公不妨请示陛下,看陛下如何态度,若萧公公仅以个人身份让在下屈服,会破坏朝廷规矩,在下在其位谋其政,绝对不会坏规矩……萧公公请回吧。”

萧敬打量沈溪,很不情愿,毕竟他也算领皇命而来。

但此时,他发现沈溪“油盐不进”,只能起身告辞。

“沈尚书,做人应懂得分寸。”

萧敬临走前既像是提醒,又像是在警告,“陛下对您的恩遇乃千古罕有,沈尚书就算不思报陛下知遇之恩,也该为大明贡献所有力量,而不是像现在这般,推三阻四,朝中事该由谁负责,并非明面规矩可定,自有它的规律。”

“多谢提醒。”

沈溪语气冷漠。

萧敬横了沈溪一眼,却还是欠缺跟沈溪正面冲突的勇气,带着一股灰溜溜的心态离开。

……

……

沈溪送萧敬出门口后回来,太阳已挂在西山上,时间已晚,他不会再去吏部衙门。

对他来说,最近这些日子的确有些疲累,在朝廷中枢做官,尤其还是六部之首,方方面面的事他都要管,一时间他竟然有种身心俱疲的感觉。

等回到书房,谢韵儿端了参茶过来,此时正一脸娴静地坐在书桌旁看书。

“相公出去送客了?”

谢韵儿见到沈溪,放下书,迎上前施礼。

“嗯。”

沈溪微微点头,道,“乃是宫里的萧公公。”

谢韵儿笑了笑:“定是陛下有大事要跟您商议……相公最近很忙吧?”

沈溪摇头:“朝中事务不太好向你解释,总归他来有目的。”

谢韵儿这才意识到可能自己问太多了,连忙道:“相公,有件事不知是否该跟您知会一声……娘今日早些时候进宫去了。妾身刚从小山那里听说,小山去那边送东西,没见到娘,从下人口中打探到些情况,回来告诉了我。”

沈溪并未当回事,道:“娘可能是入宫去看亦儿了吧。”

谢韵儿道:“妾身就怕娘不懂宫里的规矩,冒犯里边的贵人。”

沈溪笑道:“无碍,宫里跟平常地方无太大区别,娘到底并非初来京师,就算有做得不妥之处,相信宫里人也不会加以怪责。”

“哦。”

谢韵儿这才稍微放心,不再提及周氏之事。

……

……

周氏入宫,俨然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好生把沿途景致给看了个过瘾。

沈亦儿许久没见到老娘,见面后拉着母亲的手,一番叽叽喳喳,不知不觉就快到天黑。

周氏拿了沈亦儿“赐”的宫廷御用之物,让几名太监捧着,正要出宫,刚出交泰殿,就见前方朱厚照带着小拧子和两名太监过来。

“参见皇上。”

隔着老远周氏便往朱厚照跟前跑去,见面后直接跪下来磕头,俨然如戏台上唱戏那般。

朱厚照早就知道周氏要来,他跟周氏不算陌生,以前到沈家时就见过,而当日丈母娘入宫还是他一手促成。

朱厚照笑着道:“老夫人有礼了……你们快扶老夫人起来。”

小拧子紧忙去扶。

周氏不想小拧子碰自己,如今她有了身份,觉得“男女授受不亲”,哪怕知道小拧子是个太监也不想让小拧子接近自己。

当然,这也跟她南戏看多了,有些忌讳太监这种大反派有关。

周氏腿脚灵便,身体康泰,自己便从地上爬起来,也不懂得避忌,目视朱厚照,笑着说道:“皇上身子骨可真硬朗,千万要照顾好龙体……哎呀,天色不早,老身这就走了。”

朱厚照笑道:“老夫人刚来,着急走作何?咱们一起用膳吧?”

“不用不用!”

周氏大概知道皇帝是讲客气话,进宫前她很得意,但见了沈亦儿问了有关皇帝的情况后,感觉情况很不妙……这个闺女在宫里任性妄为,她发现朱厚照跟自己女儿的夫妻关系并没有那么和谐,在这种情况下她不会做那非分之想。

不想朱厚照却很坚持:“朕早就跟皇后说了,要留老夫人在宫里用膳,老夫人请吧。”

周氏有些发懵,不太明白朱厚照的用意,但还是坚持:“皇上,时候不早,以后有的是机会一起聚餐……或者您可以带着皇后去府上,老身会好酒好菜款待。”

“噗哧。”

朱厚照身后的两个太监听到周氏这么“朴素”的话,忍不住笑起来。

朱厚照回头瞪了二人一眼,吓得两个太监跪下来磕头,等额头皮都磕破了,这才笑着对周氏道:“府上一定是要去的,朕答应过皇后时常出去走走。这不,朕准备了一些礼物,已叫人送到府上去了……还有件事,最近朕没跟沈卿家见面……”

“嗯?”

周氏一时间没明白过来,皇帝为何要在她面前谈及儿子。

朱厚照笑道:“有些事呢,朕希望沈卿家能多参与一下,老夫人乃明理之人,不妨多去劝劝沈卿家,再者您可以时常入宫来,跟皇后多团聚,说说话,如此皇后在宫里也不至于太苦闷。”

周氏虽然没听懂,但还是点头哈腰:“老身明白。”

朱厚照以为周氏是那种一点就透的聪明人,笑着说道:“那朕就不耽误老夫人出宫了……来人哪,送老夫人出宫,用朕的马车送老夫人回府。”

“那怎么好意思?”

周氏一听眉开眼笑,嘴上如此说,心里却不知有多兴奋。

朱厚照道:“老夫人生了个好女儿啊,她如今母仪天下,回头朕打算废了东皇后,以令媛为正宫皇后。”

“呵呵,那感情好。”周氏笑着顺着皇帝的话往下说,却不知她这话有多犯忌讳。

朱厚照笑了笑,一摆手,马上有人送周氏出宫。

等周氏走远,朱厚照望着她的背影呢喃:“她真明白了吗?哎呀,居然忘了跟她说,劝皇后早点跟我圆房之事……瞧我这猪脑子!”

……

……

周氏还算尽职尽责,从宫里出来她先不急着回府,而是去找沈溪。

当然不全是按照朱厚照的吩咐来劝儿子,更重要的是她想来显摆一下,自己可以随意进出皇宫,作为皇后之母风光无限,再也不用看儿子脸色行事。

到了沈家,周氏等了半天才见到沈溪,还不是正堂,而是后院。

“你们都先出去,为娘有话对他说。”周氏先把家里的女眷和孩子屏退,这才拿出跟沈溪对话的架势。

沈溪虽然对周氏看不过眼,但这么多年都忍下来了,没必要在小事上撕破脸,孝道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要讲的。

沈溪语气恭敬:“娘有事吗?”

周氏道:“憨娃儿,你跟皇上是怎么回事?为何皇上让为娘回来劝劝你,让你别那么拧?”

说话间,周氏期待地望着儿子,她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皇帝的态度显得略微低声下气,这是她一路怎么都想不明白的。

沈溪语气仍旧平和:“事情跟娘没关系,涉及朝政,娘还是莫要多问为妥。”

周氏当即脸色变得很难看,道:“娘怎么就不懂了?你是娘生下来的,你有本事那也是娘赐的,你跟皇上间有什么解不开的结?不是说这世间皇上最大吗?你怎么不听他的话?没错,娘是认不了几个字,但为人处世的道理却比你通透,你不听娘的话听谁的?难道听你爹的吗?”

沈溪道:“娘,你知道具体是何事?”

“知道何事还用问你?说吧,你跟皇上到底怎么了?咱两家不分彼此,从民间关系来说,那是你妹夫,别是你看人家年轻,欺负他吧?”周氏道。

沈溪摇摇头:“陛下要出兵海外,想让儿子替他张罗一下。”

周氏没料到沈溪竟真会跟她直言不讳,稍微琢磨后道:“这是好事啊,皇上最信任的就是你!他帮他打仗,巩固大明江山,咱沈家也可世袭罔替,永远富贵下去。”

沈溪道:“此战胜算极小,即便胜利也耗费巨大,娘认为儿应该承担起责任,最后把失败的责任揽在身上?”

“什么?”

周氏惊讶地问道,“胜算不大?这是什么意思?你不是在战场上从来没败过吗?还有你解决不了的事?”

沈溪脸色带着些微怪异的冷笑:“出兵海外,海上行程十万里,风土人情完全不同于大明,疫病横行,频遇飓风,这种仗敢打吗?”

周氏眨眨眼:“真这么凶险?那憨娃儿,咱还是别去了,赢了也落不得好,还不如就像现在这样,安安心心在京城做官……打海外那些蛮子成也没大功,败了就彻底没了。当娘没说过!”

周氏听了沈溪的分析后,也算“识相”,不再跟沈溪废话,张罗着回家去了。

……

……

萧敬见过沈溪后,连忙回去跟朱厚照回禀。

萧敬小心翼翼,生怕惹恼朱厚照不好收场,但朱厚照却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生气。

朱厚照道:“朕早就料到会如此……沈尚书坚持不想在此事上出力,朕能如何?不能一有什么事,就靠他,当初平宁王之乱时朕就亲自去了,不一样马到功成?”

萧敬心想:“那也算马到功成?一场不大的战事死了几万人,还闹出那么大的乱子,若是真让沈之厚领兵,或许轻而易举就胜利了。”

“陛下,沈尚书到底最懂行伍之事,尤其涉及海战,由他负责再合适不过。”萧敬提议。

朱厚照皱眉打量萧敬,道:“萧公公,朕都说了此事不可勉强,你作何非要坚持?就算朕真的让沈尚书负责此事,也没打算让他亲自领兵……没听他说吗,一去就要两三年时间,还是说你另有目的?”

萧敬非常惊讶,心道:“陛下怎会如此想我?”

萧敬赶紧解释:“老奴只是觉得很多事应该由沈尚书做最合适,这也是人尽其才考虑,并无他意。”

朱厚照不耐烦地道:“希望你别有什么妄想,朕能用你回来当这个司礼监掌印,也是采纳了沈尚书的意见,别到最后你跳出来跟他作对,那就违背他跟朕的意思了……行了,事情就此打住,朕先去歇着了。”

说完朱厚照神色不虞,说是去歇息,但萧敬知道朱厚照就是去找乐子,听戏喝酒解闷去了。

萧敬送走朱厚照,心中非常惊骇,心道:“沈之厚在陛下面前到底说了什么?回京陛下先让我去见他,现在又说是他推举的我……沈之厚会甘心让我这样的老人回来主持朝政?还是说他觉得我回来,一切尽在他掌控中?”

萧敬忧心忡忡,赶紧回去找人商议。

回到京师后,萧敬组建了自己的幕僚团队,而他的能力远并非张苑、刘瑾之流可比,只是他没有野心而已。

……

……

有关出兵佛郎机之事,到腊月后,又平淡下来。

朱厚照于腊月初七这天动身往宣府,在此之前京师已接连晴了几天,冰雪消融,当天他没让任何人送行,一行出京师后才发回谕旨,督促朝中人打理朝事,但谕旨中多次提到沈溪,隐有百官唯沈溪马首是瞻的意思。

只是这次比之前一次出京师时表达更隐晦一些。

朱厚照走后,京城一切风平浪静,好像朱厚照在哪儿,对朝廷并无影响。

沈溪为了避免被人说僭越,干脆在朱厚照走后就没有再过问内阁事务,毕竟他非首辅,每次去内阁都不像做事,更像是视察工作,梁储和靳贵在大部分事情上都会尊重他的意见,使得他说什么都会以他的意见来照办。

腊月十二,梁储主动来找沈溪。

“……之厚你看,南京兵部王尚书退下来后,以兵部唐侍郎行尚书事,如此是否太过草率了些?长此以往南京必出乱子不可!你看是否有必要让陛下重新委命尚书?还有魏国公和魏公公被押送到京师来,案子该如何审?”

梁储很为难,因为这些事的处理,朱厚照没有通过朝廷,更像是一意孤行。

现在朱厚照当了甩手掌柜,把事一推,人往宣府去了,沈溪又不想牵扯进去,梁储觉得自己可没有给国公定罪的权力。

沈溪道:“这案子内情也非在下所知。”

梁储苦笑:“在你离开京师时,陛下派人将之押送京城,但到底以何罪名论罪?贪赃枉法?”

梁储虽然也不清楚内情,却知晓此事跟沈溪及其家眷失踪有关,但现在沈溪和家人都平安无事,就算朱厚照真要整顿江南官场,也得“师出有名”。

沈溪笑道:“叔厚兄为何不请示陛下?此案乃陛下钦定,若我等做得不妥,陛下岂非要追责?”

“嗯?”

以梁储的想法,内阁必须要有自己的态度,票拟不能空着,但现在沈溪的意思却明摆着让梁储踢皮球。

沈溪道:“此案,应该由刑部草拟上奏,至于票拟便以准允提案便可,具体落实时司礼监自会请示陛下……案情重大,难道司礼监就能自作主张?”

梁储叹了口气,最后无奈道:“看来只能如此,就怕陛下一直拖着不决。”

沈溪道:“也许不决,反而是好事吧。”

梁储一怔,半天后他才明白沈溪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种案子,审了比不审麻烦事更多,还不如像当初外戚张氏兄弟那样,直接来个悬而未决,皇帝的面子得以保全,朝廷上下还不会有非议声。

第九七〇章 弘治弥留第二二五六章 后患无穷第一〇三八章 仁心(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户纸第二六七二章 宣府见第二三三七章 推拒第七五七章 鹿鸣宴第二二〇一章 群狼第一二〇〇章 练兵第一四六一章 规划好的路第二四五二章 权力之争第二四〇六章 所谓的坚持第五三七章 江栎唯的气愤(第二更)第一五五六章 弘治托孤第五一五章 年少壮志未酬(第三更)第二三五四章 讲心不如讲利第一五四八章 驱不完的邪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三九七章 拜访(第七更,贺磊洋盟主)第一八五三章 身份败露第一九二章 悲喜两重天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五一四章 大明第一聪明人(第二更)第一五九章 理想爱情与现实第二三四二章 价高者得第一七三一章 面见太后第一九三九章 镇不住了第一三八八章 出巡第二九五章 火速驰援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无小事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八九七章 唐兄,很多人关心你第八二四章 官场的人脉资源(第三更)第一〇三七章 打铁还得自身硬(第四更)第五九二章 户部可是苦衙门第二六二七章 西巡的打算第八七五章 秉笔太监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一四七〇章 未来权宦第二六〇二章 关键是密旨第一七三二章 纵火案第六九六章 逼上门(第一更)第二五九五章 风平浪静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点第二五七二章 改性子第二六〇章 相亲和武举(第四更)第一三五九章 银子换命(求月票)第一〇七八章 激将第九三九章 沈溪很重要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一九七二章 本小姐动口也动手第一四五七章 沈家军第二四三四章 拌嘴第三五六章 柳下惠?(第三更)第二七四章 涉险过关第七二九章 私欲和大义第二四一八章 峰回路转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四五四章 认错(第三更,庆新盟主)第一五〇八章 无法掌控第二二七七章 选拔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抢女人第一九八七章 有病不用医第二六三七章 废后?第一五八七章 人比人第二三〇一章 闺中事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二三四七章 能者多劳第八四一章 交易第一〇三二章 先见之明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二六一七章 举报第二二四章 煽风点火(第五更)第九二一章 粗俗的读物第一二九七章 和谐的观礼第一八三八章 前途未卜第五八四章 北还(第四更,祝AndyFans盟主)第二八二章 院试第二第二三八八章 连环罪证第二一八七章 杀子之仇第二三九七章 后知后觉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一一三五章 何乐而不为(求月票)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与偏见第二四九四章 一门学问第一六四七章 北上之路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门第一八七三章 谢迁的乐观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二七八章 十美图第一一九七章 突然变轻松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农夫(第三更,求订阅)第五二四章 以后讲“廿一史”(第十二更)第一一四八章 里应外合第九九八章 根基第七八四章 阉党之祸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辩第三〇四章 家无宁日(第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