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三十六章 襄 阳 王

关羽见刘表倒算知时务,便也不令军士将其缚住,只是将一干军士以绳索缚住,押着刘表一众人等调马回城。

此时,天色已晚,江陵城中的战事只剩零零星星几处,不过只是一些刘表军在负隅顽抗而已,很快就都被击溃了。待关羽押着刘表等人回到江陵城中之时,城中的战事已经结束了,此刻张飞、徐荣、黄忠、魏延等人一边派出人马巡城,整饬治安,一边出榜以安民心。

江陵城再度恢复了平静,关羽一面整军安民,一面遣人急往襄阳报喜。此战关羽生擒刘表,立下不世之功,张飞、徐荣、黄忠、魏延等人攻破江陵城池,生擒刘表一家老小,都是大功一件,众将大喜之余,便大犒三军。

关羽等人不辱使命,不但顺利夺下江陵,而且活捉刘表,当真是大功告成;江陵的到手,襄阳即刻便得到捷报,襄阳上下自是一片欢喜,到如今尹铭才算是真正的荆州之主了。

随着攻下江陵的喜事,钟繇、诸葛亮、娄圭等人便开始动心思了,他们联名上表请尹铭称王。对于此事,钟繇、诸葛亮等人早就筹谋已久了,尹铭自平定荆州,再夺南郡、汝南,得淮南之地后,声势更是大振,自献帝驾崩之后,汉室倾颓,名存实亡,各方诸侯各自为政,这四百年的汉家天下已非刘姓所有;先有刘备、刘表、袁术、刘璋的称帝,后又有袁绍、曹*的称王,依尹铭如今的实力,早就可以称王了;之所以等到今日,只不过因为他乃是汉室姻亲,再加之汉家的旗号还有点利用的价值;再则尹铭又有“广积粮,缓称王”之说发,所以称王之事才会拖到现在。但是如今不同了,现在的情势,加尹铭现在实力,正可践王位,以壮声势。

于是,荆州一众文官武将皆有推尊尹铭为王之心,只是不知尹铭心意,是以都未敢径启,一日荆州官员已鲁肃、韩嵩、娄圭等人为首,来往寻尹铭身边最红的钟繇及诸葛亮二人。

此时,钟繇、诸葛亮二人正在政务厅中忙碌,待二人闻之众人来意,钟繇便将目光望向诸葛亮。

诸葛亮会意一笑,说道:“呵呵,尔等之意亦是吾二人之意,我早已有了定夺了。”

随即便引鲁肃、韩嵩、娄圭等人入襄阳宫晋见尹铭,尹铭于议事厅中会见众人,一众文武官员分官职大小左右坐定。

待众人坐下来,尹铭便问道:“议会早已结束,众位还有何事尚要禀告?”

诸葛亮当先出列,说道:“今天下纷乱,百姓无主,主公仁义威名著于天下,今已抚有荆襄、扬淮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于王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事不宜迟,便请择吉。”

尹铭心中先是一喜,他根本就没什么忠君的观念,再说现在也没有公认的君主;就欲答应,旋即担心自己是否真的可以名正言顺的称王,随即冷静下来,望着诸葛亮说道:“军师此言差矣!尹铭虽然汉室姻亲,实乃臣子也,若为此事,不就是反汉了吗。”

诸葛亮又道:“非也。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今有赵王袁绍、魏王曹*,主公若是避嫌守义,恐失荆州众人之望。愿主公熟思之。”

尹铭心中一紧,诸葛亮的话说的不错,麾下的文武官员跟着自己无非是为了荣华富贵,若是自己不能给予,自然便要遭到他们的遗弃,沉吟一会儿,道:“要我僭居王者尊位,吾必不敢,可再商议长远之策?”

鲁肃等众人齐齐出言,道:“主公,您若是只一味推却,恐怕上下众心散解矣!”

钟繇此时出列,环视百官一眼,随即冲尹铭拱手说道:“主公平生以义为本,未肯便称王者之尊号,然袁绍、曹*皆已称王,再则主公

今有荆襄、扬淮之地,不若就称襄阳王吧。”

尹铭不由对钟繇倍加赞赏,这才是真正的臣下,在关键时刻敢于给君主拿主意。当即便顺着坡往下走:“你们虽欲尊我为王,可是不得天子明诏,是越僭也!”

韩嵩说道:“如今天下无主,何来天子明诏?”

诸葛亮亦道:“如今当从权就事,不可拘执常理。”

魏续在一旁可是看的急死了,当即大叫道:“袁术异姓之人,皆登基称帝,何况主公乃汉朝宗亲!莫说是襄阳王,便是称皇帝,又有何不可!”

尹铭对于称帝当然是没有意见,可是却不得不做作一番,急忙喝叱魏续道:“此等天下大事,汝勿多言!”

诸葛亮又说道:“主公宜从权变,先进位襄阳王,然后以统天下,其后之事,且日后再言未为迟也!”

尹铭压根就想称帝,虽然现在有些不是时候,但是称王却已是水到渠成之事,当下也就不再推脱了,点头依允了。

尹铭这一点头,其下的文武官员们即刻欢喜成一团,那是自然的,随着尹铭的称王,他们的官位爵位自然也跟着涨,如果以后尹铭可以一统天下,登基大宝,那他们就更了不得了,各个都是开国元勋了。

称王之事定下来了,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荆襄、扬淮之地的官员、民众对于尹铭称王之事,上下都是极为热心的。在一众官员及荆襄、扬淮之地的百姓的推动之下,钟繇、诸葛亮二人皆有意办一场宏大的称王庆典。

称王之事确定下来之后,尹铭便招来钟繇、诸葛亮、韩嵩、娄圭、庞统、徐庶等一众谋士,将自己就汉代的政体制度进行改革的意向拿了出来。

其实也就是三省六部制,不过尹铭在其之上又有添加,及改进而已。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当时称其为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则形成于三国之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朝时期,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所谓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尚书省最高的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则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另外,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三省之中,尚书令、仆射位高,为人臣之极而无实权,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是中书、门下两省大臣。

六部则指:吏部:负责考核,掌管四品以下的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下设四司: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户部: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

礼部: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

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不过兵部是不辖兵政权力的。

工部: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兼掌水部掌航政及水利。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但是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大理寺有些类似后世的法院机关;另外还设御史台,即检察监督的机构;若是发生重大的案件,则是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之三司会审。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三法司制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此外,官员的职位;中书省的长官称为中书令,副职称中书侍郎;门下省的长官称为侍中,门下侍郎副之;尚书省的长官称为尚书令,尚书仆射副之。另外,中书省内设中书舍人若干,掌草拟诏命;门下省内设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拾遗等官,掌规谏;尚书省下设左右丞,分管六部。六部的长官都称为尚书。

这三省六部制,尹铭基本是照本宣科,全盘拿过来的,不过是在六部里多增设专门负责工商管理以及征收税收的商务部,专门管理农林畜牧的农业部,卫生部以及教育部,这三个部门都是从户部、礼部、工部划分出来的,分工更为明细了,所以尹铭的政治体制是三省九部。

可不要小视了这三省六部制,它不但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同时也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这也是为什么此后的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沿用这种制度的原因。

尹铭之所以迫不及待的将自己的政治体制拿出来,是因为三点:其一,使现有的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也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其二,汉代是有宰相的,且权力非常的大,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而三省六部制的出现将宰相的权力—分为三,有利的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间接的加强巩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其三,各部门的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尹铭当着其手下一众谋士的面,将三省九部制抛了出来,即刻就将钟繇、诸葛亮等人给镇住了,如此高效率完善,分工明确,又集中君主权力的官体制度,让钟繇、诸葛亮、庞统等人无不惊赞叹息。

经过一番细微的改动之后,钟繇、诸葛亮等一众文官谋士便赞同了尹铭的三省九部制,并在尹铭称王登典之时一同颁布。

半月之后,分散各地的主要文武官员,如甄逸、吕布、关羽、高顺、张飞等皆赶回襄阳参加尹铭的登基大典。

是年十月初,筑坛于樊城,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荆州群臣皆依次序排列。钟繇、甄逸请尹铭登上祭坛,进冠冕玺绶讫,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员拜贺为襄阳王。然其尚未大婚,是以未立王妃以及世子,不过大婚之日已经定下,具体事宜则是由乌雅夫人及新选任出来的礼部负责,连尹铭都不太清楚。其后,尹铭封钟繇为中书令,甄逸为尚书令,娄圭为门下令,诸葛亮则为军机处的参政军师,这又是尹铭另外设立的机构,完全独立于三省之外,其只对尹铭一人负责,徐庶、庞统为副参政军师,四大部门共同总理军国重事。

(本章完)

VIP_第七十八章 席 话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十九章 杂 话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十九章 再 顾 茅 庐VIP_第六十一章 虎 斗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六十三章 大 会 盟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二十章 公 主 来 投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四十五章 无 题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五十二章 豪 杰VIP_第九十九章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四十六章 杀 无 赦VIP_第六十八章 兄 弟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七十七章 断 肠 路VIP_第 八十四 章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十三章 忘 忧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五十二章 豪 杰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九十四章 和 解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六十八章 三 英VIP_第 八十 章 无 题VIP_第 八十八 章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二十六章 袁 术 之 死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十六章 喜 重 逢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七十六章 陷 阵 营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三十八章 中 山VIP_第六十四章 赵 云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六十三章 大 会 盟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三十七章 离 愁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一章 汉 末VIP_第七十一章 神 兵VIP_第 一百 章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二十五章 广 交 友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五章 大 杂 烩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七十五章 武 圣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四章 逃 亡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三十八章 西 川 之 地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五十章 坚 守VIP_第九十二章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十二章 前 途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三十一章 枉 凝 眉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十六章 诸 葛 孔 明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三十二章 一 家 人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二十六章 夙 缘VIP_第五十五章 结 交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四章 逃 亡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十三章 孙 氏 江 东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四十八章 书 法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二十章 恭 圣 安VIP_第七十四章 理 事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六章 夜 明 鹞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九十一章 战 黄 忠VIP_第 八十九 章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九十二章 凯 旋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二十四章 古 城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七十四章 诱 敌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二十二章 凤 雏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十三章 忘 忧VIP_第 八十九 章VIP_第七十一章 神 兵VIP_第七十七章 晚 宴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三十二章 圆 满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三十三章 会 合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二十四章 檄 文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六十五章 战 鲁 阳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五十三章 刘 备VIP_第七十六章 议 事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十六章 喜 重 逢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十三章 论 兵 策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七十二章 玉 玺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九十四章 和 解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七十九章 章 武 帝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五十二章 豪 杰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七章 宝 刀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十三章 忘 忧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十九章 再 顾 茅 庐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四十八章 连 草 营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二十章 公 主 来 投VIP_第 六十 章 寻 访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十二章 结 王 允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二十四章 檄 文VIP_第 八十七 章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四十四章 灭 神 镋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八十四章 小 雨 柔 情(改)VIP_第七十六章 议 事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 五十 章 名 家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八章 杀 戮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五十七章 风 云 起VIP_第九十三章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九十七章 绝 代 双 乔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三十一章 情 深 意 重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二十九章 千 里 走 单 骑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二十三章 上 早 朝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十九章 再 顾 茅 庐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十一章 王 子 师上 卷 域 外 雏 龙_第十六章 夜 话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八十八章 逆 转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二十六章 袁 术 之 死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二十四章 檄 文VIP_第 八十八 章下 卷 龙 腾 万 里_第 一 章 鹿 门 山上 卷 域 外 雏 龙_引 子中 卷 战 地 游 龙_第九十三章 战 徐 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