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八章 皆大欢喜

翌日。

宣室殿,早朝。

群臣礼毕,天子问众臣有无奏议,站在臣列前方的丁宫出列,拱手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天子看了过来,抬手示意:“司空请讲。”

丁宫躬身,将手中笏板压下,恭声说道:“臣恳请陛下,赦免蔡邕。”

刘协听得这话,脸上浮现出的表情显然很不情愿:“为何?”

蔡邕之前哭过董卓,而董卓又曾将刘协当做傀儡玩偶,肆无忌惮的对他发号施令。所以在刘协眼中,凡是站在董卓一方的人,就肯定不是好人。

更何况,蔡邕还公然哭泣和追悼董卓,并对此供认不讳。

“陛下,蔡邕当世大儒,受天下士子所敬,乃是文学界的一块标石。他哭董卓固然犯下大错,但臣以为罪不至死。更何况蔡邕学识渊博,博古通今,陛下不妨令其戴罪立功,责令其继续编写汉史,以完成此般事业。”

“故,臣下想请您以帝王之宽广胸襟,赦免蔡邕死罪。相信天下士人知晓,也定会对陛下仁德,交口称赞。”

刘协年纪尚幼,对待事情本就没有太大的自主性。如今听丁宫这么一说,他倒没之前那般憎恨蔡邕了,反倒觉得蔡邕是个人才,没有必要非杀不可。

“陛下,臣有异议!”

正当刘协意动之际,下方臣卿中又有一人走出,提高声音辩驳起来:“诸位可是忘了?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蔡邕作为臣子,他想的却是自己在董卓麾下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董卓伏诛,举国欢庆,蔡邕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此等行径,难道不是悖君反逆了吗!”

众人视之,说话之人同样是位列三公之一的司徒,王允。

早在董卓当政那会儿,文官中董卓最为器重和看好的三个人:王允一个,丁宫一个,还有就是蔡邕。

如今,三人之中,两人成为三公,而另外一人,却沦为成了阶下囚。

有意思的是,位列三公的两人,一个要救,一个要杀。

令人不禁有些感慨,造化弄人。

“陛下,伯喈是难得的旷世奇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特别是对本朝故事了解颇多,臣赞成丁司空的建议,应当给他机会,让其继续写成史书。况且伯喈以忠孝闻名于士大夫之中,现在以莫须有之名给他判罪,恐怕有失众望,不服人心。”

太傅马日磾出声了,他同蔡邕相交多年,既是同朝为官的同僚,又是融洽互助的好友,还曾一同执笔合作续写过《东观汉记》。

如今蔡邕落难,马日磾自然不忍老友被押往市集,枭首示众。

所以在丁宫之后,他是第一个肯出来替蔡邕发声之人。

“太傅此言差矣,先前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成谤书,流传后世。现在国事衰败,政权不稳,断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不仅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还会令我等蒙受毁谤议论!”

王允仍旧不愿放过,口中的奸佞之臣,自然是暗指蔡邕。

如此小肚鸡肠,一心想置蔡邕于死地。

在其身旁的太尉杨彪也有些看不下去了,出列铿锵说道:“善待人才,乃是国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命脉,让国家经典得以流传,则是重视国家制度和法纪。蔡邕既是当世大儒,名望传播于海内,为何不能用之?”

几位大佬起了争执,其余众人皆是不敢发声。

王允还欲再辩,站在对面的吕布却是上前一步,出列说道:“陛下,臣有表奏。”

这个时候出来,殿内众人的目光自然落到了吕布身上。

天子同样看向吕布,示意可以接着奏报。

吕布便继续说道:“启奏陛下,董卓余孽李傕郭汜等人,在董卓灭亡之后,逃亡了河内地带,如今裹挟近万军士,驻扎在原武、封丘两地。昨日,臣收到两人奏章,此二人在奏章中自述其罪,恳求朝廷可以法外施恩,赦免他们。”

“另,驻守敖仓的叛将牛辅,也于前几日被其帐下军侯胡赤儿袭杀,麾下将士尽皆溃散而逃。”

“故臣想请示陛下,这几人当如何处置?”

关于蔡邕的事情,丁宫事先同吕布通过气儿,而且戏策也私下找过吕布,请他救救蔡邕。

蔡邕死,只会是大汉朝的损失。

所以于公于私,吕布都不会袖手旁观。

他故意提出李傕郭汜等人的事情,就是想围魏救赵,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

果然,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闹哄一片,各执一词。

“其余将士皆可赦,唯独李傕郭汜几人不行!”

王允今个儿也不知是不是忘了吃药,见人就想抬杠,大声说道:“董卓能够成事,皆赖这几人为其爪牙,助纣为虐。以老臣之见,当即刻出兵,剿以灭之!”

一码归一码。

这一次,还是有不少人点头赞成王允的提议。毕竟当年处在洛阳时,他们没少受李傕等人的欺辱。

果然,这老王允还是和上世一样冥顽固执。

吕布心中暗想,如此一来,势必会逼得李傕等人狗急跳墙,再上演一回大规模的叛乱。

虽说有高顺镇守着函谷关,不用担心他们能够强打进来,但这总归是要消耗自身实力。

眼下各镇诸侯暗地里招兵买马,蠢蠢欲动。

吕布可不想这时候,再去浪费更多的精力和体力。

趁着天子还未拿定主意,吕布拔高了几分音量:“本来,他们是没有罪的,只是身不由己,才跟随了董卓,所以不得不听从其差遣,以至于犯下错误。如今他们既然有心忏悔改过,朝廷为何就不能给他们一条生路?”

“如果非要给他们加上恶逆的罪名,这帮亡命之徒势必会孤注一掷,四处为害。倒不如暂行安抚,令人前去略施小惩即可,相信他们定然会对朝廷感恩戴德,不敢再起反逆之心。”

吕布说的很是明白,就和当年大禹治水时候一样,堵不如疏。

与其剿灭,不如招安。

“老臣还是以为,此等恶贼,当除之!”王允面容愤懑。

吕布瞅了王允一眼,淡淡的声音里有着令人不容置喙的气势:“军队打仗的事,是我说了算,还是司徒说了算?”

王允闻言一怔,似是明白了什么,继而眼神黯淡,不再言语。

朝会结束,蔡邕在众位大臣的保举下,得以获释出狱。

李傕郭汜等人则是被朝廷狠狠斥责了一番之后,降级留得性命。至于刺杀了牛辅的胡赤儿,同样也是摇身一变,成为了抚逆中郎将。

总而言之,皆大欢喜。

第四一二章 威震辽北第四七一章 偷梁换柱第八八五章 救救燕帅第一三五章 来客第二三四章 猎户第三五五章 责罚第五九五章 生辰礼物第三二零章 你家将军,可曾纳妾第三二四章 劫道第五五一章 听说你有个女儿,颇有姿色第三二五章 那位将军第三九二章 小鬼,这里有汉军吗第一九一章 指点第三一五章 好生招待一番第七九零章 压死骆驼的稻草第一一九章 大火第八零五章 惊蛰(4000字)第九十章 心悦卿兮卿不知第四九九章 将军意欲如何第五四七章 叔父,翁翁什么时候来接我?第三六四章 将军变了第四九五章 马超初战第一三六章 我啊,要当父亲了第七十六章 杀机第三九三章 给我杀了这群小畜生第一五九章 卡祁的大礼第五四九章 这不是董白吗?第九零二章 生死之斗第七二七章 求虎逐狼第五十八章 洛水之北第三七九章 重逢一故人第三七八章 父女斗法第一一八章 等第八七八章 吕布来了第二五七章 宿命中的际遇第一八零章 后手第五一四章 愿追随将军第一八零章 后手第七九六章 东去第三零一章 回退关中第三九五章 追击第四八四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八八五章 救救燕帅第七八四章 将军保重第二六九章 分兵第八七九章 虎父无犬子第六五五章 摧枯拉朽第六五九章 神秘的谋士第七五二章 莽夫第二零六章 养子当如曹巨高第八零四章 联曹抗吕第八九零章 袁绍脑壳疼第九章 人心第一一零七章 草蛇灰线,伏行千里第三七三章 张让相请第六零六章 较量第三五五章 责罚第六十五章吕布头颅沉千斤,宵小之辈岂能提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三一二章 祸事第六二四章 干了这碗酒,一笑泯恩仇第四章 沉石第一六七章 临阵第三九二章 小鬼,这里有汉军吗第四六二章 武者的意志第五八零章 鹰视狼顾第三三零章 少帅军第四一四章 州牧与豺狼第三三八章 羽林中郎将第六九九章 喜事不断第一零九章 中计第八七九章 虎父无犬子第六零四章 狗咬狗第十八章 读书人第五八零章 鹰视狼顾第九十章 心悦卿兮卿不知第八九三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一七四章 惊雷第五二四章 轘轅山上轘轅关第五五三章 大司马第五二七章 回师长安第五一零章 行路难第八零一章 陛下英明第四五二章 潘凤VS黄忠第五九一章 百里加急第四十五章 吕字旗下狼骑营第七八九章 信念第八七零章 消息第二二一章 唯有一战第七一七章 可知刘玄德?第二二九章 夜闯府邸第一一一一章 爆发第四八四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四二二章 曹某不才,愿追随将军第三四零章 府宅第一二零章 活着的,死去的第八四九章 知己知彼第七七五章 决战在即第二零七章 吕家有女名绮玲第二三五章 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