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出书[上]

“您过奖了,小孩子编几个故事,有什么可夸奖的?原本不值一提,只是我这个做母亲的一点儿私心……”

张王氏说的很是谦虚,然笑容可掬的她,令人一见便知,这只是谦虚,内心里不知有多高兴。

“哎,瞧你说的?!那时侯,孩子才几岁,能编出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就不简单了!”

显然,李孔氏也不觉得,编故事是什么才能。她是鲁县李家的二儿媳妇,娘家则更有名气,是鲁国孔氏孔子的嫡传。

停顿了一下,李孔氏补充了一句,“反正,我们都喜欢的不得了……”

这倒是实话,若不是十分喜欢,李孔氏是不会专程前来拜访的。她不是长媳,家中事务轮不到她说话,日子过的清闲而无聊。

一般地说,这些有身份的妇人生活的圈子很小,接触的人也总是那么几个。时间一长,就没意思了。象张王氏这样,需要管理着全家的长媳,终归是少数。她们终日忙碌,接触的人不同,想的事情不同,自然与前者没有多少接触。

换句话说,李孔氏与张王氏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平素来往不多的。

进入八月后,前来拜访的妇人忽然多了起来,还多是平时少有往来的。张王氏初时还有几分惊奇,待李孔氏前来,她已是心如明镜。

张王氏送礼物,自然是送给女眷的。李孔氏这里说的“我们”,指的就是这些女眷,这话说的不很得体,算不得夸奖。李孔氏平日里没少贬低这些“管家婆”,见了真人,却不觉有几分气短。

李孔氏也是个伶俐之人,暗暗骂了句自己,紧接着道,“那孩子早有神童之名,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明伶俐,如今也必是个有出息的!

……

再说,才能算什么?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品德。项羽有才吧?匹夫!王莽有才吧?逆贼!(汪精卫有才吧?汉奸!白竹猪飞过)……

有才无德的人,还不如无才无德之人。

张夫人,我先在这里恭喜您了!”

李孔氏温言笑语说了一大通,很快就谈笑自若。张王氏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恭喜,搞的一愣。

“张夫人,您是真是好福气,有这么孝顺的儿子,如此孝行感天动地,州郡里早就传开了,闻者没有不感动的……”

李孔氏这话,却是说到了张王氏的心里,忙了这许久,不就是为了这儿。两人越说越融洽,越说越亲切。又唏嘘了一阵儿那个不幸的孩子,汉代孩提夭折是寻常事,多半人人都有过亲身经历,至不济,也曾亲眼目睹过,很能引起共鸣。

话说到最后,两人已经俨然如姐妹了。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时间已经很晚,李孔氏也该告辞了。于是,她不好意思,拐弯磨角地表示,家里的某某人非常喜欢《故事集》,不送她不好,送她自己又舍不得,所以……

张王氏本就有心派送,又交谈的很是投契,自不会拒绝,便很爽快的说,“我这里还有几本了,本是给别人留的,既然承蒙您及您的某某如此错爱,您就先拿着吧!”

“那怎么好意思?”

李孔氏推让了一番,在张王氏的坚持下,还是收下了。

双方皆大欢喜。

能被张涵清楚记住的故事,都是古今中外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深受人们喜爱的故事。而《张氏子娱母故事集》又是张王氏从上千个故事中挑选出来的,百里挑一不说,还符合了时人的口味。

因此,在短短时间内,《故事集》便引起了轰动,受到了广泛欢迎。

这样前来索要的,终是不多。平日没有交往,或者不认识的,也不好冒昧前来。李家与张家素有交往,这十来年关系一直不错,李孔氏又与张王氏认识,这才会上门拜访的。

不过,张王氏手里的五百本《故事集》,还是很快被送完了。到了后来,除非通家至好,张王氏只好婉言谢绝了。于是,又发展出许多的手抄本,但这种新奇的印刷本,还是被视为难得的珍品。

“小叔,小叔……”

荀攸紧赶了几步,撵上荀彧,“怎么,又被教育了?”

荀彧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童,大眼睛高鼻梁,粉装玉琢的小脸,十分的可爱比张涵好看多了。他瘪着嘴,闷闷不乐地说道:“是啊,母亲今天又拿‘张氏子’教育我了……”

荀攸也有这样的经历,闻言不由起了同仇敌忾之心,“真是的!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为了求名,想着那个孝廉,不务正业,不学无术……”

荀攸今年也才刚刚十四岁,荀彧看他摆出这副老气横秋的模样,忍不住笑了。

“其实,那故事也挺有意思的。不过,却未必是那张氏子写的,这些人为了求名,什么龌龊的事做不出来……”

“是啊,是啊,那张氏子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样的故事,还每天一个,我才不信呢!我三姐还说,张氏子想必是个英俊潇洒、温柔可亲、风流倜傥……”

说来说去,荀攸就讲起了八卦,说到她三姐,装出一副恶心的样子,然后评价说。

“真是发花痴了!说不定,那张氏子长的像个猪头……”

八百里外的“猪头”仰面朝天,重重的打了个嚏吩,这两天天气挺好的,怎么总打嚏吩,难道又有人念道我了,不应该呀!

不应该?念道张涵的人多了去了。

随着《张氏子娱母故事集》流传愈广,被感动的母亲们,以之来教育自己儿子的就越多,而被教育的孩子十有都会对张涵油然而生‘崇敬’之心……

除了这些感性的妇女外,很多人对《故事集》存有疑问的。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张氏子是以此来求得名声,故事的作者也未必是张氏子。很多人认为,《故事集》是张王氏写的。

当然,这些人多半只在私下里说上几句。他们不是孩子了,没有证据,是不能胡乱猜测的。大汉国以孝治天下,相信的人,至少在嘴上相信的人,还是要比不信者多许多。

不管怎么说,张涵初步确立了孝子的名声。而这样的名声,对张涵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第四章 支娄加谶[上]第二章 幸福?[下]第一章 梦醒[下]第三卷 第三十九章 狡兔死……[下]第十四章 整军第二章 干谒[下]第十一章 续拜师[上]第三卷 第八十七章 野心第十五章 余波[上]第三十七章 为难[下]第三十四章 余辉第三十五章 女婿上门[下]第三卷 第二章 开始[下]第三十章 管亥第三卷 第十六章 动员第二十九章 卞南庄[下]第八章 回家[下]第八章 回家[下]第二章 干谒[下]第三章 东观[下]第三卷 第七十五章 火树银花不夜天(3)第二十九章 黄巾卷尾语十六章 流民[下]第十七章 农书[上]第二十七章 李胜忠[下]第十四章 整军第四十二章 相聚[上]第三卷 第四十九章 粮草先行第五章 买官[上]第十七章 农书[上]第三卷 第十七章 质子[下]第三卷 第三十九章 狡兔死……第十六章 萝莉?第四卷 第二章 恩科第三卷 第二十六章 《圣典》第二十二章 活人令第三卷 第七十八章 《新汉律》(3)第四卷 第五章 皇帝陛下的一天(1)第三卷 第八十七章 野心第二十二章 续族学[下]第六十七章 天子东归[7]第三卷 第八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三卷 第三十章 芥蒂第三卷 第三章 免税第三十六章 郑玄[上]第四章 神童[上]第三卷 第五十九章 北定辽东[3]第三卷 第八十四章 身不由已第三卷 第六十九章 西北烽烟又起第四章 神童[上]第三卷 第八章 青州行第八章 回家[上]第七章 青州[下]第二十章 冶炼作坊[上]第三卷 第六十九章 西北烽烟又起第三章 张氏[下]第三卷 第四十五章 寻踪觅迹第三卷 第四十四章 孤儿寡母第三十七章 为难[下]第十八章 二事[下]第三卷 第三十四章 土地改革[下]第三卷 第七十五章 火树银花不夜天(3)第二十一章 志向第三卷 第十九章 袁绍思乡第十三章 乱起第二十九章 黄巾第十四章 同学[上]第三十二章 屠杀第四卷 第七章 皇帝陛下的一天(3)第十章 势力[上]第三卷 第五十七章 北定辽东第三卷 第四十四章 孤儿寡母第六十章 恭贺新禧!福寿安康!第三章 东观[下]第三卷 第四十七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十三章 笔迹[下]第三卷 第五十章 运筹帷幄第三章 东观[下]地三卷 第八六章地三卷 第八六章第三卷 第二十九章 大媒(2)第二十六章 无题[上]第一章 梦醒[下]第三卷 第八十章 闲话第二十六章 学乡第三卷 第二章 开始[下]第三卷 第三十六章 垦荒者第三卷 第五十章 运筹帷幄第三卷 第四章 起兵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说英雄谁是英雄第三卷 第五十七章 北定辽东序言第四卷 第一章第十八章 坚城第四卷 第七章 皇帝陛下的一天(3)第二十二章 活人令第三卷 第七十九章 福寿膏第二十八章 钢铁[上]第二十五章 出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