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吴越结局注定

广德县,去金陵三百里,位在杭州西北部,处江浙结合部,属于山地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以丘陵为主,低山蜿蜒,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南唐于此地设立广德制置司,一直以来,是作为防御吴越的一处要害关口,历来双方交战,多战于苏、常一带,也是因为这片区域的地形限制。

说来也令有志之士可惜,南唐与吴越之间,都城的直线距离也就四百来里,从地理上言,可是东南的后花园,互为唇齿,互为肘腋,互相威胁,在这样的威胁下,双方竟能共存这么多年。

吴越在钱氏的治理下,民殷国富,经济民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如论综合实力,是难以同南唐抗衡的。早年的时候,或许碍于北方的压力,然而在中原无力南顾之时,南方仍保持着固有的平衡。

就东南半壁,能分裂割据这么长时间,也算是奇葩了。在“三代十国”期间,从整体看南方,那就是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政治军事一潭死水。不论吴越、南唐、王闽,乃至当初的南汉、杨吴,哪怕在其政权巩固之后,大政方针仍以宽政养士、发展民生为主,似乎没有什么外扩的野心,只欲将之打造成自己的终养之地。

这,也是南方的一种政治特点吧。

在金陵出降之后,消息传来,广德这边也顺势归降,随着金陵那边派出的军队前来接防,城头更易的汉旗也就插得更加稳稳固了。

此时驻于此的军队约有一万多人,一部江淮兵、一部降军,还有一部分吴越军。此番,为了配合朝廷平南,吴越一共调动了两万多水陆军队提供支持,除了在常州被林仁肇突袭,死伤了一部分外,剩下的都被分散了。常州一部,金陵一部,另外就是广德一部。随同汉军南下,接收广德的吴越兵有三千人,领军的却是其主将邵可迁。

冬月已深,南方的寒风还是侵骨地凉,不过对于驻守广德的军队而言,却又算不得什么了。虽然,此次平南,不能烧杀、不能抢掠、不能敲诈,但对于从征的将士们而言,日子却很滋润,待遇很好。

不说朝廷的后勤供应,到广德后,地方的犒劳,就足够享受多时了,衣足暖,食饱腹,隔三差五,还有酒肉犒劳,军中还有马球、蹴鞠比赛。江南确实是个好地方,对于很多经历过苦战的大汉官兵而言,再没有比此次平南更舒适、愉悦的战争了。在这种氛围中,吴越军队也跟着享受了一番,以致于思归者甚少。

营寨的布置,还是中规中矩的,按照条例,未尝懈怠,军营之中,气氛热烈,不时爆发出了一些欢呼声。校场之上,进行着格斗比赛,紧张刺激,揍得鼻青脸肿,血溅骨折,也只是加剧观众的欢呼声。

随着又一批犒军的酒肉送达,上下官兵自然喜悦不已的,因为冬至,全军都准备过节,不管北方还是南方,对于冬至都是很重视的。

邵可迁带着几名亲军,行走在营中,这是位老将了,论气度,比起那些锋芒毕露、戎马倥偬的英杰,可谓平庸了,甚至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实际的领军作战中,却作风硬朗,敢于打仗。

十年前,汉师征伐淮南时,吴越军北上助战,战于常州,邵可迁就是大将,那一仗被南唐燕王李弘冀带人打败了,伤亡甚众,邵可迁的儿子都亡于阵上。

十年之后,邵可迁再度率领吴越儿郎,随同汉军作战,虽然在常州城下有所波折,但整体而言,却是进展顺利,直下润州,逼降金陵。

对于邵可迁的军旅生涯而言,这算是一个闪光点,可以留名青史的。然而,这一路走来,他的心情却越发沉重了。广德的对面,就是湖州了,那时吴越的地盘,然而邵可迁近来却不禁忧虑,总有种错觉,说不准哪一天,军令下达了,让他们向杭州进军......

花白的胡须上,染着些霜露,冰冷似刀的寒风无情地刮在脸上,邵可迁似乎毫无所觉。他这种忧心忡忡的状态,早引起了注意,身边一名军校,忍不住说道:“将军,全军皆乐,你脸上为什么不见喜色!”

校场上,下场拼斗的,除了北军,还有不少自负勇力的吴越将士,并取得了胜利,或许风俗、文化有异,但哪里都不乏勇士,在军中,武力是赢得尊重最简单直接的手段。

指着校场间的场景,邵可迁说道:“我看呐,将士们都已经乐不思蜀了!”

事实上,这么长时间下来,吴越军队早被汉军的各种手段给收服控制住了,吴越将士也是会比较的,在吴越治下,他们可少有享受如此优待、荣耀的时候,再加上见识了北军之强,又有战后奖赏的允诺,这些吴越军队基本都已心向朝廷了。

这样的情况,对于邵可迁而言,看在眼里,忧在脸上,有什么想法却只能闷在心里。吴越之后的结局,已经是可以清晰地看见了,也正因如此,邵可迁不敢做什么对抗的事情。

但是,对于自己几乎效忠了一辈子的国度,眼见着其消亡,而无能为力,这心中难免有些波澜。

“邵将军,康将军已备好酒食,招待诸将,让末将请你去赴宴!”在邵可迁感叹间,一名军官前来通知。

“我知道了,稍后便去!”邵可迁恢复了平静,对来人答复道。

康将军是个年轻的战将,勇武而善骑射,战争经验很丰富,包括北伐战争。名字叫康保裔,乃是河西军使康再遇的儿子,此番被李谷表为权广德军使,领军进驻广德。邵可迁同行,接触下来,却是一点也不敢小瞧这个年轻的汉将,有一说一,虽然年龄痴长一辈,但论及打仗的经验,他还真比不过康保裔。

......

当吴越将领邵可迁在广德,为吴越国的未来忧虑之时,在杭州,吴越王宫内,钱弘俶也面临着一个抉择。火炉之中,炭火热腾腾地燃烧着,发出明亮的光芒,钱弘俶坐在位置上,手里拿着朝廷发来的制书。

没有找其他人,只把丞相元德昭找来了,将制书递给他,钱弘俶递给他:“元公,朝廷邀我再进开封,庆祝平南功成,你你以为如何?”

胡子花白的元德昭,仙风道骨的,接过制书,认真地阅读了一遍,揣摩了一下朝廷此诏的用意之后,方才叹道:“大王,这是朝廷的暗示了,大王当北上献地了!”

钱弘俶闻言,脸上倒没有什么过于诧异的表情,而是向元德昭确认一番:“元公觉得,是时候了吗?”

元德昭点了点头,以一种慨叹的语气道:“大王,恕臣直言,此番朝廷庆功平南,大王至,纳土归附,即成就一统,这是最取悦天子与朝廷的做法,也是为钱氏今后所享待遇最聪明的选择。而今,三千汉卒,驻扎于杭州之侧,所遣将士,也多受制于朝廷,大王既有献地之意,此番倒不需迟疑了!”

闻言,钱弘俶富态的面容间,也露出少许无奈,苦笑着说:“看来,只能遵从先祖遗训了!”

没两日,当南边传来刘光义率军进驻漳、泉,节度使陈洪进主动献城,北上开封后,钱弘俶更没有其他想法了。很快,在与陶谷商讨了一番后,钱弘俶就开始做北上的准备了,此次入朝更加充足,调集三十艘大船,装满财货方物,准备作为献礼。

当然,最贵重的礼物,钱弘俶也是打算献出去的。

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211章 太子挂帅第87章 兄弟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207章 燕王心迹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448章 刘皇帝:朕不需要佳丽三千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364章 皇子戍边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25章 邢州事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423章 安东国的权贵们第33章 豪强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380章 开宝第144章 两月灭蜀?第150章 蜀亡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95章 效果已显第170章 御宴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115章 瀛州第99章 又穷了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461章 癫狂?第133章 纳了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325章 和约缔成,平南准备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第86章 戍卒之心第455章 见闻第364章 皇子戍边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252章 两面攻势,四路进兵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349章 边情第380章 投汉第420章 刘皇帝:皇子欠管教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36章 虒亭第114章 耶律阮称帝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46章 郭荣的激进建议第310章 海路主将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仁宗篇4 范公秉政,苦苦支撑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339章 那一脚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459章 挫折第199章 雁门大将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249章 冬季无战事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83章 惠妃母子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第85章 异心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66章 陷河阳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125章 由土地问题引申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国舅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333章 养子、南征在即第46章 驸马的上下两策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364章 过韩府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99章 御帐议战第281章 忧国忧民范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