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

慈明殿内,正处在一片温馨祥和的气氛之中,符后、折妃都在,高贵妃得知情况,也跟着过来慰问一番,再加上几名皇子皇女,热闹得很。

主角自然是刘昉了,让祖母、嫡母、生母检查了一遍,完好无伤,都安心不少。刘昉呢,也卸了甲,绘声绘色地,给众人讲述南征的一些见闻,这小子还是有些口才的,更会营造气氛,描述事物也是活灵活现,很有吸引力,尤其对几个没出过宫的小皇子、皇女,特别有吸引力。

不过,刘皇帝的到来,将这场皇家内部的故事会给打断了,后妃们赶忙行礼,子女们也都规规矩矩地拜见皇父。顺手将符后所生十子刘昭抱在怀里,上前向太后问安。

太后李氏的苍老衰弱,已是肉眼可见的了,斑白的发髻,紧密的皱纹,无不诉说着岁月的痕迹。刘承祐心中微叹,说道:“娘,您孙儿平安归来,载誉凯旋,此番可以安心了吧!”

李氏脸上带着慈爱的笑容,看了看刘承祐,道:“可惜大郎、二郎,还在江南,快开年了啊......”

闻言,刘皇帝当即说道:“您放心,江南水乡养人,那边局势已然初安,来年上元节前,他们便可回来!”

见状,李氏赶忙道:“我非此意。江南士民田土,初入大汉,千头万绪,正当和谐调和之时,你既让他们以太子、皇子的身份代表皇室安政抚民,就不要因为老身一己私念,而耽误了国事!”

这么多年了,太后也不乏私情偏爱,但涉及公务正理,也从来都是深明大义的。这一点,也是长久以来,刘皇帝最敬佩与尊重这个老母亲的地方。

“您这话就言重了,江南善后事务,我与朝廷已有安排,误不了大事!他们年纪还小,岂能当真托付大事,此次放他们出去,本为历练之意,出去几个月,也是是时候让他们回来,既慰亲情,也好考核一番!”刘承祐笑道。

“对了,小舅在外已多年,明岁我也打算将之调回东京任职了!”看着老母苍老的面容,刘承祐又道。

此言落,李氏稍显狐疑地看了看刘皇帝,她可知道,一直以来,刘承祐都不怎么喜欢李业这个小舅。也是感受到老母眼神中的疑惑,刘承祐主动解释道:“舅舅在外任职,也有十多年了,办了不少事,政绩也有些,我人为,以他如今的能力,也也足以自道州进京,到中枢任职!”

听他这么说,李氏慈眉善目彻底松展开来,温和如旧,应道:“这是你们君臣之间的事,你若是觉得合适,诸卿没有非议,就自己安排吧,不必请示我这个妇人!”

话虽是这么说,但太后眉梢间的喜悦之意,可太浓厚了。

自从当初,刘承祐将几个位高权重的舅舅解职释权之后,这么多年下来,太后李氏从来没有主动为几个弟弟,为李家开口牟取过尊荣。基本都是刘承祐自己,时不时地,主动对此表示关心。

乾祐早起,似李洪信、李洪殷、李洪威这几个舅舅,在禁军中占有不小的份量,后来也都陆续为节镇,以外戚之身晋阶权贵,地位显赫。然而,这几个舅舅,除了李洪威之外,才干私德都有亏,官声口碑都不佳。

因此,刘承祐解母族外戚之权,固然有权力方面的考量,更多的还在于他们实在没有足够的能力在朝中担任高位要职,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这种举动继续扭转朝廷军政之间的一些不良作风。

太后并非圣人,对于弟弟们实则是很在意的,虽然嘴里不说,但心中郁郁。所幸,李洪信、李洪殷在洛阳日子过得滋润,时不时地能到开封拜见问候一番,李洪威仍受重用,而今已是河东都指挥使。

而最受到李太后关心喜爱的,还得数幼弟李业。因为早年,在朝廷里不甘寂寞,妄图表现而搅弄风雨,犯了刘皇帝的忌讳,刘承祐直接把李业放到原州当刺史。

在之后的十来年里,李业历任郑州、晋州、河阳,一直到如今的淮北布政使。这么长的时间,也只有在进京述职之时,才能见上一面,一叙姐弟之情。

当然,在转任诸道州的过程中,这位李国舅,也是搞出了一些名堂的,政绩绝对是有的,历次考评,整体都在中上。但这显然是个爱折腾的人物,每历一任,总会出些问题。

原州之时,打击走私,自己的关系网却因之牟利甚多;郑州的时候,治河固堤,修路疏渠,役民过重;在晋州期间,倒是没有大的问题,不过因为寿国公李少游被拜为关中布政使,发表了一些牢骚,在与人言论中表示的,是他这做叔叔的,爵位、官位都不如一个侄子......

虽然这个小舅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是,总体而言,十多年的地方职守生涯历练,也算是锻炼出来了,也具备办事能力,比起早年志大才疏,敏于言而讷于行,是强多了。否则,再怎么都不会授他以权柄的。

当然,刘皇帝决定把李业调回中枢任职,绝对不排除有取悦老母的原因。年迈的太后,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说不准什么时候,国就有大丧。虽然不愿意往那方面想,但不得不有所准备,至少,能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体谅一下老母,开通一下她的心病。

“对了,我已命人前去华山,再请陈抟道人来京,给娘讲讲经书、道学......”刘承祐又道。

从刘皇帝的言语神态间,太后能够感受到那番孝心,李氏也不由欣慰地说道:“你有心了!”

离开慈明殿后,刘承祐把刘昉叫着,父子俩漫步在冰天霜地的宫室之间。信步而游,看着个头已差自己不多的刘昉,刘承祐轻笑道:“果然如你三叔之言,精神多了,也凝练多了!”

在皇父面前,刘昉似乎有些放不开,有种士兵面对统帅的严肃感,大概是真正从军一遭的缘故吧。见状,刘承祐不由道:“怎么,在我面前,也如此拘谨了?”

闻言,刘昉这才嘿嘿一笑,应道:“岭南走上一遭,儿总该有所成长,有所收益!”

第118章 蒲阴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102章 政争这种事是很正常的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43章 接见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章 登闻鼓响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1751章 结束了第38章 任其纷扰第405章 杨吕觐见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442章 矛头直指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18章 面静心动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21章 黄袍加身第1771章 襄阳王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74章 万岁呼声世宗篇51 皇太孙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114章 大朝会第17章 轻取江陵1第253章 其他战场第204章 北伐已定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399章 刘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713章 机遇第1699章 整饬西北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461章 癫狂?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501章 最后的旅途1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第62章 紧锣密鼓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2047章 最后的旅途18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28章 封疆大吏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84章 灭佛伊始第442章 金玉满仓,堆积如山第324章 交代第462章 当年善政第230章 边情暂解第35章 坐不住了第14章 腹黑之谋第1712章 叛贼内情第134章 班师还朝第2197章 仁宗篇14 从港区到华亭第85章 异心第216章 马政无题第287章第507章 一缕叹息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92章 大调整第118章 蒲阴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336章 怪圈第480章 “新对策”第418章 洗礼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122章 睡仙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27章 谋算无用,危第167章弹冠相庆第427章 饶乐国的困境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庆,巡幸西南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817章 摇人?大汉一并接着第461章 过重的恩典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141章 纳降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470章 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