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东水门外

东京郭城东南,汴水下流处,雄伟开阔的东水门,以一个巍然的姿态屹立着,横跨汴梁,基本上自东南北输开封的钱粮、物资,都是通过此门而进入开封。

乾祐十五年已经进入尾声,冬季也即将过去,最严寒的时期也基本度过了,不管是大汉朝廷,还是东京士民,都在准备告别波澜壮阔的乾祐十五年,迎接新的一岁,展望一个崭新的时代。

自上而下,都陷入了喜悦的气氛之中,东京也沉浸在一种轻松的氛围内。或许东京仍有不少贫民,或许还有诸多的黔首生计仍旧艰难,但在这种时候,哪怕最麻木、最甘为牛马的黎民,在挣扎于温饱之间的同时,在国家意志的驱使下,也不禁露出几分笑容,与国同庆。

皇帝已经下诏,明岁二月初七,举行国庆大典,由宰相魏仁溥主持,辅以有关诸司,已经在落实关于大典的一切流程与事宜。并且,此次规格,比前次刘皇帝的十年大典,还要隆重,就前期准备,所呈现出来的情况就非比寻常。

不止是各道的封疆大吏、将帅,包括大汉建国以来的功臣,已经归养的贵族、勋臣,有资格的,同样受邀,汇聚东京。通过刘皇帝的诏书可知,这不只是为庆祝一统天下而夸功、庆祝、酬赏,也是对过去十五年治政进行一次总结,同时,也为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统一的崭新的汉帝国而群策群力。

因而,可以想见,开年之后的大典,无论规格、规模还是意义,都将是开国以来第一等,注定是场盛会。这段时间里,已经有来自各地的大汉的官僚、将帅,开始抵京了,处于路途中的,则还有更多。

刘承祐之所以将大典时间定在二月初七,而不是元旦抑或上元节,就是多给臣僚们一些时间,当然,来年二月初七,也是个吉日。

东水门外,风刺骨,水尚凉,不过在萧萧北风中,一套高规格的仪仗已然等候多时。不只是仪仗的规格,等待人员的级别更高,雍王刘承勋以及三皇子刘晞。

这段时间,雍王殿下都快被当作礼仪使来使用了,不过,这种既代表皇室也代表朝廷的差使,刘承勋倒也乐在其中,再加上,他还是钱弘俶的妹夫。此番劳刘承勋出动迎接的宾客,身份自然不俗,乃是皇帝刘承祐心心念念所惦记的吴越王钱弘俶一行。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旅程,克服了冬季北上的艰难,又碍于天气,走走停停,到如今,终于将临东京。至于刘晞,还是高贵妃实在见不惯他在飞龙厩的闲适与安逸,再度向刘皇帝请求,于是刘承祐一纸谕文,让刘晞同三叔一起,参与迎接吴越王的事宜,也跟着见见世面。

不过,随行的,除了几名官员以及仪仗队伍外,还带有一个小公主,刘皇帝的次女刘蒹,这是刘晞的胞妹。如今也快十周岁了,继承了父母的基因,长相可人,不过作为皇次女,上边有个姐姐,刘蒹自然没有大皇女受宠,也不那么瞩目。

后妃之中,论性情强势,大抵只有高贵妃的,然而她所生的一双儿女,没有一个性格上像她。刘晞就不用多说了,至于刘蒹也是文静,从小不哭不闹,乖巧地很,存在感也很低,哪怕以高贵妃之性烈,都不忍呵斥抑或责骂她。

也主要因为子女的原因,高贵妃这些年心里一直感到苦闷。皇子中,论受宠不如刘旸、刘昉乃至刘煦,皇女刘承祐最为珍视的也是刘葭,而刘葭乃是小符惠妃所生,似乎也只是因为比刘蒹早生了一个月。

当然,真正让高贵妃感到郁闷的,还在于自己儿子的不“争气”,哪怕她已经足够积极地,想要将之培养成材,但刘晞永远都是那副不疾不徐的淡定姿态,连走路都从来没着急过,小时候只是显示出一种趋势,而随着年纪越大,越加慵懒。

就如此时,刘晞的注意力不在迎候事宜上,而是带着妹妹,在东水门外指指点点,给她介绍着。刘蒹很少有出宫的机会,因而也有些兴奋,听得津津有味,清凉的眸子四下张望着,对这些有别于宫内的景象,抱有极大的好奇,不时发问......

天尚寒,哪怕穿得厚实,体温也散得快。当感到手凉之时,刘晞则矮下身子,拉着刘蒹的小手顺着衣衽深到自己胸前,用自己的肌肤给她暖手。若不是刘蒹拒绝,他都要把自己的外袍脱下来给她披上了,他把妹妹带出来,如果冻坏了、着凉了,回去可不好交代。

刘承勋坐在一座亭舍内,默默地见着这幅场景,心中有些感慨,终究是同胞兄妹,感情真挚。哪怕他们年纪还小,但在皇家,有这种亲情,也属难得了。

目光之中,闪现出少许追忆之色。刘承勋不禁回想起来了当年的事情,从邺都到晋阳,虽然那时候他年纪还小,但他们刘家三兄弟也是兄友弟恭的。

只是后来,他们一家跟着刘知远,顺应时代浪潮,卷入历史狂澜,成为天下最尊贵的家族。长兄不幸,英年早逝,皇兄刘承祐呢,后来的变化也让他感到敬畏,往日不复......

哪怕到如今,刘承勋对刘皇帝,也是又敬又畏。

“三叔!”

等刘晞带着刘蒹走近唤了声,刘承勋方才回过神,矮身捏了捏刘蒹红润的小脸蛋,不由露出温和的笑容:“宫外好玩吗?”

“嗯!”刘蒹显得有些羞涩,埋下小脑袋,轻轻地应了声。这腼腆的反应,更引得刘承勋心中喜悦,他如今也有三个儿子了,就是没有女儿。

看向刘晞,笑容收起,刘承勋问他:“都说你三郎性子恬淡,果然如此,全无肃然之气啊!”

闻言,刘晞嘿嘿一笑,说道:“左右爹爹也只是让我来见识一番,带一双眼睛来即可,再者,吴越王尚且未至,又何必紧绷着?待吴越王到了,礼节到位即可!”

听他浅笑慢谈,刘承勋来了些兴致,不由问道:“你可知,陛下为何让我们叔侄,以如此规格来接待吴越王?让我这个亲王,你这个皇子,吹这冷风?要知道,当年他应邀北来,朝廷也只派了一名大臣迎候。”

刘承勋这是存有一些考校之意了,刘晞呢,还是那副漫不经心的表现,说道:“吴越王携重礼来京,自然要足够的礼遇相待,以安其心。”

稍微打量了他两眼,刘承勋似乎有些讶异,说:“你倒说说看,是何重礼?”

刘晞同样讶异地答道:“三叔拿这来考我?如今朝中,只怕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吴越王北上,必为献地而来!”

刘承勋微微一笑,继续问:“为何?”

看了看皇叔,刘晞答道:“朝廷发兵平南,已尽取两江、岭南,天下趋于一统,但终究尚未统一。东南半壁,只余吴越割据自立,四年前就有献土风波,有陈洪进进献漳泉在前,吴越王此番前来,只要他足够聪明,就知道该怎么办,共襄统一大业之盛举......”

听其一番分析,刘承勋不由赞道:“说得不错!”

念头一转,刘承勋又打量了刘晞两眼,略带好奇地说道:“虽然是老生常谈高之论,但以你的年纪,能把此事说得这么清楚,也是不俗了。若是将你这番见识,道与皇兄,他也会高兴的!”

“我这只是随口一谈,竖子之论,天下大事,爹爹都是洞若观火,也不需我这些许浅见去烦扰圣听了......”刘晞悠悠然地说道。

刘晞说出这番话,刘承勋心中则不禁泛起一些感慨,皇家这几个年长的皇子,没有一个真正的平庸之人。哪怕最胸无大志的三皇子刘晞,这么多年,受着同样的教育培养,也跟着刘皇帝见识了不少事情,又岂能以凡人看待......

第395章 大商人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41章 探监世宗篇终 驾崩世宗篇23 官钱粮盐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36章 虒亭第257章 龙舟第326章 刘皇帝的态度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39章 百年大计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32章 潞州震动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440章 惶恐难已第125章 邢州事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荆湖第75章 恩威齐下第133章 延禧驿第179章 长教训第361章 安东国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123章 刘煦使命,亲自拜访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235章 南口大战4第35章 唐将空谈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166章 出使归来第387章 就国第55章 山上山下第83章 惠妃母子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29章 将卸甲,帅卸职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谏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105章 逐一接见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483章 南巡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196章 战略之议第126章 刘承祐被碰瓷了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庆,巡幸西南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285章 胃口极大的反击第107章 飘飘然的李相第31章 议治湖湘第236章 母、妻、子第169章 辽国政坛的暗流第9章 公府密议第178章 会猎第65章 选择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5章 春闱第2053章 终章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170章 御宴第325章 和约缔成,平南准备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497章 重拾第42章 难得积极第33章 豪强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75章 高贵妃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1696章 藏兵于民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438章 抗洪救灾年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302章 奚王来朝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