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姐夫的汇报

“过往谈起蜀中,往往以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来形容,臣在成都这些年,也确感如此。不过,在臣看来,蜀中之大利,主要有三,其一盐,其二茶,其三蚕!这几年,臣等治蜀,养息民生,所用之政,大都与此三者相关!”崇政殿内,赶了数千里路返返回东京的驸马宋延渥向刘皇帝侃侃而谈:

“张美非止有调度补给、供馈军需之能,更有理财才干。孟蜀时期,为事奢侈,加强军备,除了增加赋税之外,更重征于盐、茶,以此获利颇多,然境内盐户、茶农,生计艰苦,怨气甚众。

经张美一番整顿,废除苛敛之法,惩治不良墨吏,打击不法奸商,提高购入价钱,制定合理出价,到如今,盐、茶售卖气象,已焕然一新,一切进入正轨,民怨已消,而感朝廷恩德,生民归心。

往者贫富之不均,于蜀中尤为突出,矛盾尖锐,蜀乱之后,豪强外迁,无地之民,因之授田,穷困之家,生计有望。臣与赵普所为,不过明令强纪,严于治吏,宽以治民,虽不敢自夸,却也敢说无负于陛下所托......”

看着自信的姐夫,刘承祐心中暗赞,都是快满四十的人了,还是这般风度翩翩,气度折人。嘴里则轻笑道:“姐夫与赵普、张美等臣工的成绩,朕也是有所耳闻的,能在四年之内,就使蜀中大治,人心依附,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这都是在陛下与朝廷的教导下,循制而行事!”宋延渥又谦虚道。

见状,刘承祐摆了摆手,呵呵轻笑道:“都是一家人,姐夫也不必如此拘束!”

显然,宋延渥虽然在刘承祐面前保持着他的风度风采,但实际上,还是很小心的,举止很矜持,不敢真的把刘皇帝当小舅子看待。外戚之中,论及政治智慧,宋延渥是排得上号的。

在平定孟蜀之后,治蜀功臣主要有五个人,宋延渥、赵普、张美、边光范、王明,宋延渥是剑南道布政使,张美是主管整个川蜀财政大权的转运使,赵普则以巡抚之职,协调诸事,可以说,是在这三人的通力合作之下,方才在这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到如今,每年川蜀地区给朝廷的输送的税收,折合铜钱已达五百万贯,这与孟昶时期的最高收入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然而若考虑到那些年蜀地经受的祸乱与折腾,再算上那些急征繁赋,苛捐杂税,就可知道,能在四年之后达到现在的成就,有多不容易。

刘承祐琢磨了下,问道:“依你之见,朝廷对川蜀的两税税额,可能再增加?”

闻言,宋延渥露出了一抹意外之色,但注意到刘皇帝认真的表情,想了想道:“陛下,恕臣直言,川蜀当今之局面,已趋于稳定良好,但川蜀百姓所承受的负担并不轻松,照此趋势,若再得一定时间的恢复,无灾害相祸,则朝廷可逐步进行调整,但此时,臣不建议增加税额,以免生差池!”

见状,刘承祐也很快收起了那点期待的表情,说道:“观川蜀情况良好,朕且试言之,既然姐夫觉得不合适,那边算了!”

听刘承祐这么说,宋延渥则不由好奇问道:“敢问陛下,莫非朝廷财计有困难?”

“北方灾害,统一战事,平南犒赏,功臣大赏,再加国策调整,大汉接下来,需要花费的地方很多啊!”刘承祐感慨着。

宋延渥却提出疑问,道:“江南、两浙富庶,朝廷既取之,难道还不能弥补?”

刘承祐笑了笑,说:“富庶是不假,收获也颇丰,但终究不能拿来就用,在李、钱的治理下,弊病颇多,还需改兴之,刷新其政,使其归治,再图后事!”

嗯,刘皇帝前者还在考虑减轻黎民百姓的负担,这番又开始动起对蜀中加税的事宜了。当然,这并不矛盾,南方道州,承平多年,底蕴深厚,川蜀、与江浙并称富庶,局部为整体做出些牺牲,既归入大汉统治,自然该发挥出其优势,为朝廷提供足量的钱粮。

“罢了,还是说说川蜀之事吧!”刘承祐又以一种轻松的语气说道:“姐夫此番回京,朕打算留你在朝中任职,川蜀之事,你觉得何人可继之?”

闻问,宋延渥略感诧异,这些年来,为了加强朝廷对地方的影响控制,像这等封疆大吏的委任,素来由中枢讨论任命,从来不为地方左右,再加皇帝主见坚定,怎么问起他的想法了。也是宋延渥常年在外为官,对刘皇帝并不熟悉,没有表面上亲戚间紧密的联系,也没有那么了解。

对于刘皇帝的认识,只能通过自己的观察,乃至一些传闻来判断。做皇帝的亲戚,可并不轻松,享受富贵荣耀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需要小心翼翼。因此,像归养的那些外戚,安心地享受人生,未必不是好事。

不过,此时刘皇帝既然问起了,宋延渥还是决定回答,并给了个肯定的答案:“陛下,臣以为最适合者,莫过于赵普!赵则平乃治国大才,能力出奇,长于实务,臣也自愧不如。治天下则游刃有余,更遑论治区区川蜀!”

“你对赵普的评价倒是很高啊!”见宋延渥对赵普的吹捧,刘承祐笑了笑,觉得这也是在讨好自己,毕竟,赵普是从自己身边放出去的人,从成都平定后,赵普也在川蜀的安抚治理上承担了最重要的一个角色。

“臣只是实言罢了!”宋延渥倒是一脸坦然。

而后,向刘皇帝禀道:“这些年,赵则平广派使者,与川西吐蕃部族联系,加强交通,来附者甚众,同时,意欲通过盐茶粮布等物产,与之交易牛马、毛皮,而今已渐有成效,已重新打通了数条通往吐蕃的商道......”

闻之,刘皇帝眉头微扬,这似乎就是那“茶马古道”了?

注意到刘承祐的神态,宋延渥继续道:“吐蕃分裂,相互倾轧,按照赵则平的计划,依此形势发展下去,通过贸易、渗透、收买、招徕,大汉西南疆域可取得不小的开拓......”

第60章 家事、国事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177章 小贤王第193章 杨邠案(1)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38章 殿议第97章 再临六合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1793章 又一个四品大员没了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学堂第179章 长教训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70章 骚扰,进攻第269章 先锋慕容承泰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144章 堂审第66章 请辞?不许!第95章 掘地求生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02章 绝境第59章 病榻陈情第479章 开宝二十九年2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1700章 本州无罪第48章 瑶蛮的格局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298章 事泄了第288章 敌酋首级献上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455章 见闻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150章 听政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20章 屯务废改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来做第89章 威压王帅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1700章 本州无罪第1789章 “猴子”的反应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297章 新山阳第35章 瑶华春第115章 瀛州第13章 考校第225章 恩爱与恩典第46章 郭荣的激进建议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1782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102章 政争这种事是很正常的第145章 了结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164章蜀臣第23章 室韦女真一番战终,宗亲无特权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266章 断云岭大捷第193章 杨邠案(1)第201章 捐资第4章 西南事务第86章 发落南臣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223章 安抚人心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357章 国灭第29章 劝谏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134章 回府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绝唱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6章 李业告状第99章 两个人才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408章 兄弟之间仁宗篇2 正统六年第4章 西南事务第91章 作别西行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141章 崇政殿听政3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1674章 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