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皇帝的底气

刘皇帝对韩熙载任命,不出意料地在东京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就如从高空向平静的湖水中投入块巨石,声大浪翻,波澜无限,水上的虫鸟,水下的鱼虾,都是一片惊态。

问题在于,在大多数人看来,皇帝陛下对韩熙载过于重用。东南安抚使,一个东南,一个安抚使,都是需要划重点,值得深思的。

这不只是江南、江西,还包括吴越、闽地,可以说囊括的南方的精华地带。而安抚使,则是个历史悠久的职位,在当下之大汉,虽然属于皇帝的临时差遣,但是,但凡是临时差遣,权力都大得惊人,就如此前皇帝所设的巡抚使、巡阅使。

韩熙载被派去东南,显然身受圣谕,属钦差大臣。这样的信任与重用,岂能不让大汉的朝臣们眼里发红,胃里泛酸?

他韩熙载何人,不过降臣,虽然有些名气,但在东京城不顶用,至于名士,给你面子才叫有名望,不给,那还不是一老朽而已......

不过,一般而言,刘皇帝做下的决定,并且已经颁布的任命,也是不容更改的,议论之声虽重,却难改其意志。上上下下都只能盯着韩熙载,看他干得如何,会是个怎样的结果。

同时,对于韩熙载而言,这一份沉甸甸的任命,也把他逼得没了退路。以降臣的身份,背负王命,手握大权,享受荣耀,一旦行差踏错,或者办得不好,抑或办得太差,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等待他的,纵然不是万劫不复,也定然声名尽毁。

东南的政务,两江地区,暂时由范质挂同平章事兼着,两浙则由昝居润负责,因此,韩熙载这个安抚使南下,并非去安政抚民的,相反,他是去搞事情的。

刘皇帝给韩熙载的任务,一共就三条。

第一,迁豪。把江浙地区那些巨富、豪商、大地主迁出,给江浙百姓腾出更多的生存空间,缓解社会矛盾,减少贫富差距。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有三处,一湖南,二西北,三山阳。

第二,打击不法。这属于专项打击,惩治黑恶,对于那些倚仗特权,鱼肉乡里,声名狼藉的人或家族,施以最严厉的打击,配合着迁豪行动,双管齐下。

第三,土地的再分配。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虽然不打算如当年在蜀地那般“轰轰烈烈”,但在江浙哪怕钝刀子割肉,几种手段配合施行,也要打破原本的财富格局。

当然,刘皇帝自己心里也清楚,这只是一次重新洗牌,清除旧秩序,构造新格局,缓解土地、财富矛盾,加强统治。甚至于,刘承祐对韩熙载直言不讳地说,江左贫富不均,朕均之,当然,这只是私下里的说法。

另一方面,也刘皇帝个人意志在作怪,两江、吴越之地,经济、文化在李、钱两家的治理下,确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样的,原本寄生于两个政权下的既得利益者,不受刘皇帝所喜。

或许是刘皇帝的心眼太小,如今天下归属大汉,不愿让那些人继续过得安逸,活得滋润,必须得变,变得让刘皇帝觉得合适了,感受到统治力了,才能罢休。

事实上,就韩熙载个人而言,对于刘皇帝这种整治豪强的做法,是有些惊的,觉得太激进了。毕竟,当初他的改革,就属于保守治疗。

那时候韩熙载的政策,如果只是对权贵、大商贾、大地主进行限制,从其口中夺食割肉的话,那么刘皇帝就属于断根,推倒重来。

手段太激烈的话,容易引得变乱,激生民变,乃至兵变,永远不要小瞧地方豪右宗族的影响力。然而,当注意到刘皇帝那双如同皓月一般明亮的眼神,其间神光露出的若有若无的笑意,韩熙载当时就息了进谏的想法。

看得出来,天子用他,是看上了自己的少许名声与才干,并给自己一个正名的机会。同时,要的是个执行者,具体的事务,自己可以建议,但决策性的事情,可就轮不到自己多嘴了。

再者,就算和自己设想的有所偏差,如今机会给了,干不干?想清楚了这些,韩熙载也就聪明地做出了选择......

也是,似刘皇帝这样的雄主,统一之君,再加一贯养成的强势风格,岂能是江浙那些旧权贵、豪右所能威胁得到的,又有何资本与之讨价还价?

仅剩的少许顾及,或许就是不愿使完好的东南半壁陷入战乱,而受到不必要的创伤。然而,刘皇帝做的,又是他自认为正确的、必要的事情。

如果真因为政策过于蛮横,手段过于激励,而激起动乱,刘皇帝又岂受此威胁。可以拿出来直说了,当初蜀乱,一定程度上就是刘皇帝潜意识的纵容,而导致的结果,既然不怕蜀乱,又岂惧区区江浙?

如今的刘皇帝,如今的大汉朝廷,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举天下豪杰而莫能与之相争,更何况,“豪杰”们已都被尽数剪除,何惧余勇?

一切的一切,不管是否正确,不管非议如何,最终都只能按照皇帝的意志与想法,去施行,去尝试。做得好,做得成功,那他还是英主明君雄才,做得不好,到最差就是个隋炀帝,更何况刘皇帝还是个“开挂”的。

当然,刘皇帝也不是莽夫一个,会计算得失,会衡量风险,会抓时机。而对江浙的事务,也是在忍耐了几个月后,方才准备实施。

成功平南后的这几个月中,朝廷对东南地区的善后工作可一直没有停息过。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几件事,都办得差不多了。

其一,原本金陵、杭州的官僚,基本都北迁了,将其上层政治,一扫而空。

其二,将原本两国制定的那些苛捐杂税一并废除,晓谕全民,施恩于民,得到了好处的东南百姓,或许还会观望一阵子,但至少不会对大汉朝廷有更多的排斥。

其三,能员干吏南派,汰换了大量原来的南方职吏,到开宝元年二月,东南各州县官府,基本掌控在朝廷手中,臣服于大义,形成事实上统一。

其四,军事上的彻底整顿,原本两国三十多万的军队,被迅速消化整编,妥善安置。提及此,又得赞扬钱弘俶的深明大义的,两浙之地,不只有数百万民,还有超过十四万的军队,让朝廷不废一兵一卒给收纳了。当军队得到控制,那刘皇帝也就有足够的底气,去做任何事。

更重要的,刘皇帝对江浙的整饬动作,算是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去侵犯少部分人的利益,有民意基础。哪怕没有,行动展开之后,也足以创造民意。

只要不站在所有人的对面,与天下人的利益冲突,那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也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却解决。说起来,刘皇帝有的时候,是真有其“任性”的一面的。

当然,派去江南的“工作组”,不只韩熙载一人,他只是主导。刘皇帝从京内诸司,抽调了十名能吏,地方上把王著以及张懿(张洎的叔父)派去了,再加上钟谟以及一干南臣的配合。

同时,当地军政也都去了诏令,全力配合!

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第94章 汝公出山第399章 刘皇帝的矛盾心理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483章 南巡第187章 大汉的军事官僚地主第40章 潞州三杰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完结感言第49章 医政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229章 血战锦州世宗篇27 南洋勾吴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们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33章 西征!第357章 国灭第342章 杀肥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06章 敲打第96章 第四次出巡世宗篇28 朝晖之城,老年白龙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49章 安东都督府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118章 查抄第35章 室韦覆灭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67章 刘煦娶亲第138章 破寨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1720章 静默世宗篇28 朝晖之城,老年白龙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11章 大典日第294章 唐粤问题第75章 西北边报第76章 视察第121章 父子异见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368章 荣宠第349章 边情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44章 听政湖湘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381章 刘皇帝返京第177章 小贤王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345章 剥削者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433章 圣训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110章 议取淮南第106章 再临大江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339章 走向“词帝”之路第18章 权谋手段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178章 会猎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55章 拉开序幕第23章 老臣凋零第342章 杀肥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337章 特权第92章 栾城之战(4)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276章 阴山南麓的战事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16章 马政第108 状元第487章 “惊喜”第14章 武夫军阀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7章 不如意的二审结果第98章 温柔乡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457章 郑州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327章 派系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