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汝公出山

皇城前广场,占地极广,经过多年的添筑布置,也已不复从前的空旷,九十九根盘龙柱按照易排列,也将偌大的广场分出若干区域。皇城的威严,也在雕梁画栋之间,得到彰显。

原本是留出来给宫城扩建用的空间,反而成就了这一片盛世广场,用作庆典,也是刘皇帝阅兵、亲民的最佳场所。

开宝五年的新年大典,汇集前来一瞻龙颜,为皇帝与朝廷贺的东京士民,已达二十五万之众。庞大的广场几乎被塞满,那场景之盛,倒也凸显了这座皇家广场的价值。

此时,刘皇帝当头,缓缓踱走,置身其间,方才真正感受到这座广场的魅力,最直观的感觉,大。

轻轻地抚摸着其中一个盘龙柱,刘承祐对跟在身边的慕容彦超道:“比起增扩宫室,有此盛世广场,同样壮丽,可彰天威,皇叔以为如何?”

对此,慕容彦超还能怎么说。一直以来,他可都因为东京皇城的局促与开封的宏大互不协调,而希望刘皇帝能够按照当年开封的扩建蓝图对皇城进行继续修建,但刘皇帝就是不许。

如今,这片广场已然改造完毕,扩建的空间也消耗完了,慕容彦超也只能顺着刘皇帝的话说:“陛下不爱宫室之浮华,实乃天下万民之福!”

顿了一下,还是忍不住补充了一句:“只是,臣听过一句话,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陛下既不吝重资以修开封,为百万官民谋福,再拨钱款,缮修宫室,还有人敢置喙吗,臣料也无人会对此非议。以陛下之圣明,本非沉湎于奢华享受,又何阻于皇城正常开建......”

显然,这都快成为慕容皇叔的一种心结了,或许也有点强迫症的因素,不协调的地方,看着当真别扭。当然,经过对皇城广场的改造,那种突兀感已然消失了。

闻其言,刘皇帝还是乐呵呵的,说道:“朕觉得,开封宫室已经足够壮丽,宫中那么都楼台殿宇,空置犹多,何需再行扩建。东京布局已成,也不必过于求全了!”

“是!”慕容彦超还是恭敬地应道。

当然,东京皇城,实则也是经过向北扩建的,只是非当年开封大建那种规模罢了。而如果想要再做改进,同样也有不小的余地,比如宫中有大量老旧的殿宇楼阁是可以重建的。尤其是作为大典重礼场所的崇元殿,刘皇帝都觉得小了。

看着他,刘承祐继续道:“不过,到了洛阳,皇叔可放心施为了!”

闻言,慕容彦超顿时老眼一亮。见状,刘承祐又赶忙打了一剂预防针,道:“不过,还是要是控制钱粮,保证质量,爱惜民力。朕有复辉煌之意,但劳民伤财之事本当谨慎,切勿激发民怨!”

“臣自当牢记陛下叮嘱!”慕容彦超立刻说道。

对此,慕容彦超可是分外有自信的,毕竟当年开封那么大的工程,都主持干下来了,有成功的案例,经验十足。这一点,刘皇帝也是相信的,而改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信凭着慕容彦超的身份与手段,都是能够解决的。

因此,刘皇帝一副大气的模样:“皇叔办事,朕放心!”

“多谢陛下信任!”

“看来李卿的身体果然恢复得不错啊!”陪着刘皇帝闲逛的,还有汝国公李谷。

作为二十四臣之一,李谷在朝中也是德高望重,只是这几年,因为身体的原因,一直在养病。当初从江南返回东京时,一度让刘皇帝顾虑又去一功臣。

所幸,功成名就之后,再有几年的调养,李谷的风痹之症,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其症状严重之时,不只肢体疼痛难忍,甚至连站立都艰难,如今,却能陪着刘皇帝出游。

“还多仰赖陛下恩泽照拂,方得缓解!”人虽衰老,但精神头不错,李谷拱手含笑道。

摆了摆手,刘皇帝叹了口气道:“有病即养,遇症即治,此医师疗养之功。朕的保佑倘若真的灵验,也不至于有那么多功臣故旧,永别辞世了......”

显然,刘皇帝又想起了那些逝去的元勋宿旧。不过,心态迅速地得到调整,脸上又挂上了笑容,对李谷道:“既然身体恢复,能否还朝办公?”

闻问,李谷立刻就明白了,这是刘皇帝又要启用自己了。略加思索,李谷拱手道:“只要陛下不以臣老病,愿为朝廷效力!”

李谷有一点是刘皇帝比较欣赏的,那就是从不矫揉造作。听其表态,满意地道:“如让卿这样的大才,闲居在家,碌碌余生,这才朝廷莫大的损失。”

说着,刘承祐直接表明想法:“朕有意,以卿为开封尹!”

闻言,李谷有些意外,不由说道:“开封尹不是徐王在任吗?”

徐王刘承赟,由巨鹿王爵晋封,这个刘皇帝的堂兄弟,高祖的养子,可以说是大汉宗室之中,除了雍王刘承勋外地位最高的人了。且一向安分守己,低调做人,对刘皇帝的任何安排都是恭顺听命,此前担任着宗正卿。

当初,前开封府尹高防卒于任上,刘皇帝为继人的人选,也是费了一波脑细胞。考虑来,考虑去,最终以刘承赟尹京。

这几年过去,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大问题没有,小差错不断。最关键的,是刘承赟自己感觉疲惫了,毕竟开封府管辖的是一城十数县,一百好几十万人,要治理得经竟有条,难度不是一般大。

而刘承赟呢,虽然不是个笨人,但性子稍显迂缓,面对纷繁的公务以及层出不穷的问题,难堪其负,终于主动向刘皇帝请辞希望另举贤能。

于是,刘皇帝直接想到了李谷,毕竟当年他自河北调入京师,就当过一段时间府尹,如今也只是复担其任罢了。

面对其疑惑,刘皇帝自然给刘承赟留了颜面,说道:“徐王是朕的兄弟,宗室之中,如今以他资历最重,朕这一家子也越来越多,儿女们也渐渐大了,因此,还是让徐王替朕管着宗室庶务,更合适些!”

“卿可随时交接就任!”刘承祐有道。

“臣奉命!”李谷也很干脆,拱手道。

别看他已六十又四,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皇帝既然不鄙他年迈,还欲与他重任大权,他也没必要自薄,愿意在开封府尹的位置上,继续为大汉发光发热。

“恭喜汝公,荣登首府!”一旁,慕容彦超向李谷道贺。

李谷自然地回了一个礼,嘴里说道:“还应感谢陛下的信任!”

比较凑巧的是,跟着刘皇帝的这两老臣,都当过开封尹。

“皇叔,你将赴洛阳,趁着出宫,我们在城内寻一酒楼,摆上一桌宴席,就当朕给饯行了吧!”谈完正事,刘皇帝又一脸轻松地对慕容彦超说道。

“自当听从陛下安排!”慕容彦超回应,不过补充了一句:“有一事,希望陛下应允!”

“你说!”刘皇帝随意道。

“这置办宴席的费用,由臣来承担!”慕容彦超道。

“怎么,皇叔这就开始替朕省钱了吗?”刘承祐微微一笑。

“臣多受陛下恩赏,无以为报,只欲略尽一份心意!”慕容彦超道。

“你这份心意,朕纳了!那就这样,朕请客,你花钱......”

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87章 亦有其忧第169章 辽国政坛的暗流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357章 国灭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18章 权谋手段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85章 勤勉为国杨相公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35章 唐将空谈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伪唐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1775章 调整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84章 夏州降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053章 终章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2章 登闻鼓响第255章 雍王犒军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140章 封王第171章 东京火灾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109章 在长安第113章 军改伊始第330章 最后一次东进第43章 事毕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152章 听政3第137章 整编事第289章 捷报齐至第426章 饶乐王来访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07章 还京第1768章 崩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123章 刘煦使命,亲自拜访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277章 闲有目光向河西第41章 刘信遭贬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71章 北齐镇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347章 谈话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第76章 大才蒙尘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145章 策勋御宴第320章 见机进言,权归中枢第76章 太子还京第131章 鸣沙匪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36章 尽伏东北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52章 联姻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478章 登封降禅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73章 道府之争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55章 燕王病故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92章 金陵冬寒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42章 天上掉下来的禁帅之位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320章 蛮瑶归服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389章 宫廷秘闻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