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巡幸江南

与在河南的巡视不同,驾临江南,刘皇帝是大张旗鼓,声势浩荡,仪仗齐备,礼乐随行。扬州水师,全军出动,以作护卫,庞大的阵仗,几乎引得江南震荡,其势几与当年汉军渡江一般。

至江南,刘皇帝也一改此前“不扰民”的风格,整座金陵城在江南官府的组织下,进行迎驾。天子銮驾,在数十万江南百姓的注视下,稳稳入城。来自北方的征服者,以一个强势无比的姿态,踏足他曾经多年渴求的领土。

刘皇帝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以这种高调昂然的姿态,显威于江南士民,宣示其统治决心。

直接入住金陵宫城,在布政使王著的带领下,刘承祐也观赏了一番原南唐宫室,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就如诗词中所描述的那般,富丽堂皇,哪怕原宫室中的财富珍奇基本都战利品输送东京,但空落落的宫城仍旧不减其秀丽,能让人想象当年的盛况气象。

“这金陵宫室,固然秀美,不过还是小气了些,没有金玉锦绣装饰,宜显寻常啊!”逛了一圈,于正殿前伫立,刘皇帝淡淡一笑。

作为江南道最大的官员,王著像个导游一般得以侍驾,此时闻言,接话道:“江南再是富庶繁华,那也是偏安之所,宫室修建装饰得再秀美,又岂能于东京之雄阔相提并论?”

“你身为江南的主官,如此菲薄所辖之地,若是传出去,就不怕引起非议?”刘皇帝呵呵一笑。

王著认真而从容地应道:“臣先是陛下之臣,方得牧守江南!”

打量着这个心腹重臣,人到中年,样貌气质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让刘皇帝感到熟悉的,还得属那眼神中所流露出的恭敬臣服。

大殿之前,整齐庄重地站着一大批人,有随驾的大臣,有江南的官僚,还有一些南方的士人学者。虽然原江南朝廷的一大批官员、学士都被迁到了北方,但在南方,仍旧留了一大批具备名望的士人。

注意到刘皇帝的目光,王著拱手道:“请陛下升殿,江南官民渴慕陛下恩威久矣!”

“那就升殿吧!”刘皇帝点了点头。

很快,刘皇帝上殿高坐,众臣鱼贯而入朝拜。这阵仗,自然无法同崇元殿大朝会相提并论,但此次的朝会,象征意义却十分重大,似乎预示着江南对皇帝与大汉朝廷的彻底臣服。

......

入夜,金陵城内,灯火依旧,人声如潮,坊市之间,青楼楚馆,仍广邀宾客,不曾歇业,似乎在向临幸的皇帝展示金陵的风采,不只白日繁盛,夜间同样精彩。据说,为喜迎天子驾幸金陵,城内许多商家酒肆,都降价打折甚至免费酬宾......

陪刘皇帝游市的,乃是周淑妃母女,毕竟江淮可是她的故乡,当初刘皇帝还特意约定,要陪她共赏江南风华。在扬州的时候,刘皇帝还特意陪她回乡祭祖。

对于金陵夜市,刘皇帝的兴趣并不大,只是信步而游,观赏一番南方风貌。他关注的,仍旧是朝廷对江南的统治情况如何,士民对朝廷的态度又如何。

游着游着,便走到了布政使司衙门,显然,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地。

夜已渐深,有街市的衬托,衙署内则显得万籁俱寂了。书房之内,王著埋着头,翻看着公文,只是一手执笔,一手拿着个酒壶......

急促的脚步声想起,仆人闯了进来,引起了王著的不悦,不过听到皇帝亲至,顿时顾不得那些许的,慌手忙脚地说道:“快,随我出迎!”

“不必了!”声到人至,抬眼,只见刘皇帝已然入内,一脸平和的笑容,身边尽是些常服的卫士。

见状,也顾不得收拾,王著上前迎拜:“臣参见陛下,未及恭迎,请陛下恕罪!”

“免礼!”刘承祐伸手虚抬,轻笑道:“朕这个不速之客,打扰之处,可要见谅啊!”

“陛下言重了!”王著赶忙道,看了看刘皇帝,引他入座的同时,嘴里则劝道:“陛下又微服出巡了!臣知陛下喜欢躬亲体察民情,但金陵不比东京,又属夜间,如此还是太冒风险了,若出了什么差池......”

“朕心里有数!”能够感受得到,王著的关怀发乎真心,止住他,看了看书案上的公文以及酒壶,刘皇帝说道:“还是这么好酒啊!”

闻言,王著讪讪一笑,道:“臣也只好这杯中之物了。”

刘承祐眼皮微抬:“你这‘单父酒徒’的雅号,也算是闻名遐迩了!”

“陛下,臣......”王著迟疑了下,咬咬牙,应道:“若陛下不喜,臣亦可戒之!”

“不要废了公务即可!”刘皇帝摆摆手,看着躬立于书案前的王著,道:“酒大伤身,还需有所节制才是,你也年近不惑了,愈见消瘦,还当注意身体才是!”

“谢陛下关怀!”听皇帝如此温言,王著显得有些感动。

“到如今,朕身边走出去的进士,为官者,除了王溥,就属你的官位最高了!”刘皇帝严肃了些,说:“江南是块宝地,朕可是将其视为财税要地,把你放在这边,就是想有个放心的人,替朕管好这片富庶之地!”

“多蒙陛下看重与提拔,臣唯有尽心尽职,不负陛下期望!”王著也郑重地回应道。

“两百五十万贯夏税,负担重吗?”刘承祐翻看了一番王著所阅公文,是苏州那边关于夏税的汇报,也就随口问道。

对此,王著显得十分自信:“回陛下,臣虽到任江南不久,但也巡视过诸州,经过这将近五年的休养,江南农商已然尽复,不敢与其极盛之时相比,但负担此数额夏税,足矣!”

“嗯!”刘承祐应了声,问:“以你之见,江南之治,还有什么问题?”

闻问,王著认真地想了想,答道:“还在人心!经过前几年,朝廷迁豪、打压豪强的措施,民间的风气已然扭转,得了实惠的黎民黔首,也多心向朝廷。

不过,江南的士人,仍是一股庞大的力量,碍朝廷选材制度,他们对朝廷,虽碍于权威而不得不服,却是口服心不服。

臣以为,如欲江南安治,这些读书人,朝廷还是当予以一些优待,毕竟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优待?还要朕怎么优待?”不待其讲完,刘皇帝直接反问:“是朝廷的选材制度不公?还是需要朕专门为江南士人出一政策?你也说了,既然民心可依,又何虑其他!”

听刘皇帝这番话,王著沉默了一下,拱手道:“是臣多言了!”

“听说江南的官员中,也有不少留用的人才!”刘皇帝道:“比如江宁知府陈起,就是个当代强项令!”

提及此,王著立刻道:“陈起此人,确实是个人才,不避权贵,蔑视鬼神,执法如山,在百姓中口碑甚好!开宝四年,被举知江宁府!”

“朕知道!”刘皇帝淡淡一笑:“当年太子回京时,就曾在朕面前夸过此人!”

沉吟了一会儿,刘皇帝又说:“听闻钟谟身边,聚集了一干江南旧臣?你觉得,他们是否有结党之嫌?你同此人,搭档治理江南,可有困难?”

第166章 出使归来第215章 郭、李之争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242章 战后第333章 养子、南征在即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81章 内外变动第134章 东路军第88章 赵思绾有远谋第150章 听政第1785章 统治从去***化开始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7章 小人物议大事第64章 杨业却敌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400章 晚节不保第96章 寿春城内第93章 来自地方的声音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51章 郭氏父子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第1809章 饯行第215章 郭、李之争第12章 方略第1720章 静默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时代下的大汉(上)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342章 敏感的刘皇帝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106章 敲打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70章 同州之战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336章 橐相第164章 重返晋阳第172章 潦倒的钟谟第1801章 还是土地问题第416章 面试第37章 覆灭在即第381章 功臣阁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138章 回宫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4章 大论第338章 争执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200章 御敌第305章 太子在辽东的最后时间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94章 善后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230章 主动出击第190章 热情相待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2044章 最后的旅途15第295章 难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义子第140章 封王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遗产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413章 分食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2198章 仁宗篇15 统治中坚第21章 聪明主动的安氏父子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340章 《开宝总类》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297章 心虚第99章 两个人才第210章 一锤定音的人第198章 辽国变故第378章 东水门外第83章 惠妃母子第67章 遗表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1779章 四王毕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36章 虒亭第212章 慕容皇叔问事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374章 推倒重来第174章 帝崩第428章 用心第138章 破寨第1801章 还是土地问题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344章 王师已过大江来第159章 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