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幸西京

初夏时节,气温虽然日渐提升,但还算不上炎热,相反,适宜的温度加上充足的日照,伴有不时的雨水,河洛大地间,林木谷物,皆茁壮成长,生机最为旺盛阶段大抵就在此时。

一路西行,田野随处可见,春种的谷物在农人的伺候下已然生长茂密,浓郁的绿意几乎铺满地。更有大量泛黄的麦田,收割可期。

沿途见到这般光景,刘皇帝的心情怎能不愉悦,不论如何发展,以农为本,都是大汉不可更改的国策,是治理帝国不可动摇的重心。

经历过饥馑时代的刘皇帝,太知道“民以食为天”的道理。这几年,在刘皇帝意志下,朝廷加大了对河洛地区的开发建设,也并非只是针对一座洛阳城,配套的道路交通、军事布置、官员任免、河道漕运,这方方面面实则都在有序进行中,只是慕容皇叔修洛阳搞得动静太大,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

同时,在洛阳地区粮食储备,也加大了重视,于洛阳周边,一共兴建了四口大仓,每口大仓都可囤积上百万石粮食。到开宝六年为止,这些粮仓,都已填满。

而根据户部在正月的汇报,洛阳及其周边的官方储粮加起来,已超过六百万石,并且,通过水陆运输,能够保证每年自各道州转运四百万石粮食。

这一切的准备,都是按照超级大城来规划,也就是各方面都完善了,刘皇帝方才有这大举巡幸洛阳的举动。修洛阳城,只是最后的一个重要举措罢了。

比起去岁出巡,此番西幸洛阳的规模,可要大得多,这几乎就是场统一的搬迁,公卿、官员、军队加起来,人数超过二十万,队伍从头到尾,绵延七十余里。

说实话,挺折腾的,但是,这等折腾,大抵也就这么一次了。因为随行官员的家眷、家私过多,行进自然缓慢,哪怕各家各户都有车辆、牲畜,仍旧快不起来。

慢则一日二十里,快则一日三十里,比流民迁徙,还要迟缓,没办法,辎重太多。也就是两京直道开通了,路况良好,否则还要辛苦些。

而从这么大的动静就可看出,刘皇帝此番西巡洛阳,显然不那么简单。不说直接迁都,但总归不会在洛阳短住。上上下下,也都不乏聪明人,否则也不会跟着携老扶幼,举家而往。

拱卫东京的宿卫及禁军兵马,也带走了一大半,并且,除了护卫皇帝的宿卫军以及入驻洛阳的三衙禁军之外,剩下的也都在枢密院的安排下,分驻周边关隘。

而环洛阳八关,也都提前修葺。有一点效果是显著的,大汉的禁军,终于不用像在开封时那样,“挤”在开封,整日受那繁华喧嚣迷眼乱心,仅从军事防御与军队建设来看,洛阳优势突出。

如月初颁布的诏书所言,御驾按时于三月二十五日自东京出发,然而前前后后花了整整二十日,方才进入洛阳境内。

“陛下,距西京只余十里,西京来报,迎驾事宜已然布置妥当,陛下可有谕示?”曹彬前来禀报。

闻之,刘皇帝很是平静地给了一个回应:“照常进行即可!”

由于此次西幸洛阳的重要性,刘皇帝也改了以往的风格,早已通知洛阳,准备一场入城仪式。曹彬是此次行营都监,军队的调配布置,都由他操办。

自从被东南调回朝中后,曹彬以殿前司副都指挥使之职,主持殿前司军务。像曹彬这样的将臣,谦卑谨慎,无功不受禄,有功且推辞,为人低调厚重,做事勤勤恳恳,也没什么权力欲望,这样的表现,没有皇帝不喜欢信任。

当然,对于猜忌心重的皇帝而言,这样谦卑过头的表现,也会难免猜疑。所幸,刘皇帝固然多疑,有的时候心眼也小,对曹彬倒也以欣赏为主。

毕竟,连郭柴赵他都能容忍,待以高官重爵厚禄要职,又怎会去猜忌一个曹彬呢?

而由曹彬与郭威的关系,再加上在朝担任侍卫副帅的张永德,以及在外担任道司的李重进、杨廷璋,郭柴一系的声望与势力,仍旧是为人所羡慕嫉妒恨的。也就是张永德、曹彬都属安分守己的人,否则非议还会更重。

同时,到目前为止,禁军中的高级将帅,又发生了一轮迭代,像高怀德、向训这样的殿帅、侍帅,都派到地方镇守,取而代之的是曹、张这样资历相对低的将领。而孙立、李继勋等老将,也都卸任他用。

在乾祐时代,大汉的名将,是慕容、柴、赵、高等,如今,却是潘、杨、曹、刘。

担任宿卫大将的,也换了个人,平流求后被调回京师的刘光义。原来的刘廷翰,则北上统军,镇守边塞。

北伐之后,朝廷在山阳、燕山布置关卡戍卒,山阳副都部署为郭崇威,此公病逝,刘皇帝以刘廷翰接替之,直接转正。而原都部署王彦超,则平调至燕山道。

皇帝御驾,自然待在队伍前部,比起中后方的逶迤混乱,要有序地多。行进间,刘皇帝此时并没有待在銮驾内部,而是同御夫一道,坐在辕木上,沐浴着艳阳。

同时,武德使李崇矩则策马,紧紧地跟在驾侧,同刘皇帝聊着天。原本,刘皇帝是邀他到銮驾上叙话的,可是,李崇矩死活不肯,说那不是人臣该坐的。

作为一个特务头子,始终谨守臣节,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逾越非分之举,对此,刘皇帝还能再苛求更多吗?

同李崇矩聊的,还是关于辽国内部的情况,尤其是辽帝耶律璟的事情。如今,也只有北方的契丹辽国能够让刘皇帝如此上心了。而辽主耶律璟,不论怎么看,都算一代人主。

这么多年来,刘皇帝讨灭仇寇,削平诸国,击败了那么多的对手,然大多表现不堪,根本不被放在眼里。

唯有辽主,堪称对手。根据李崇矩的汇报,这一年间,耶律璟又提拔了一些有才具器识的官吏,同时罢黜了一些年老无才之人,只事俸养。

这两年,辽国的日子似乎也不那么得好过,连续有旱情,辽主耶律璟亲自祈雨的频率都多,并且是想方设法,花样齐出。

不过,个人的习惯,也没有什么改变,好酒好猎,不只自己,还带着一些臣子,还专门以美酒祭天......

第1810章 军队得求稳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47章 陶谷自荐第240章 城塌了第94章 善后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403章 抓起来!第436章 真实而残酷第1750章 《桃兰赋》第489章 不好收场第393章 钱去哪儿了第91章 作别西行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51章 南粤,危!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340章 《开宝总类》第254章 难得唠叨的刘皇帝第324章 交代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154章 灭门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40章 潞州三杰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乐皇帝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第27章 西京风波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145章 了结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189章 还继续走吗?第216章 马政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689章 高规格第57章 父子双相位,一门两国公第203章 幸灾乐祸第358章 手执朱笔第47章 陶谷自荐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第238章 南口大战7世宗篇47 封禅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87章 对夏绥事宜第192章 刘铢案第91章 栾城之战(3)第33章 真正目的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6章 “座谈会”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300章 他们在金山第336章 怪圈第244章 边帅变动第188章 党项人的现状第64章 杨业却敌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丽王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1787章 讲个笑谈,说个趣事第89章 威压王帅第77章 间策第1797章 吸血的拍卖会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7章 贵戚解权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57章 七月大朝第36章 奉宸营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125章 邢州事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448章 还是太子立场坚定第150章 蜀亡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200章 御敌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79章 “抚远之战”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67章 先震后蝗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318章 皇子们渐渐大了第61章 赵二为官第350章 韶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