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开宝北伐

bookmark

“倘若如此,儿愿出征,定然牢记教诲,不负所托!”听刘皇帝一番话,刘旸也放下心来,身体配合表情皆做释然状,郑重拱手。

不过,表现虽然沉稳,但难免露出少许紧张激动的情绪,毕竟大汉尚武之风还是很浓厚的,刘旸也是年轻人,虽然承受着远超旁人的压力与束缚,使他不敢有任何轻浮,但心里又何尝没有纵马执鞭、扬名沙场的期待?

见其状,刘皇帝微微一笑,问道:“出征之后,你打算怎么做?”

刘旸闻问,稍微愣了下,迎着刘皇帝注视的目光,思索了下,答道:“就如当年北伐,儿受命监国时,以学看听为主,舍此之外,军机决断,定不横加干涉!”

刘皇帝点了点头,说道:“你素来稳重,这么多年辅政事君,你在为政上我是很放心的,不过这治政与治军,虽有相通之处,但总是有所区别的,这还需你自己善加体会。

抱着一个谨慎学习心态,这只是个基础,但让你挂帅,也不只是让你去当一个任人摆弄的木偶,该担当的必有所担当,打仗也不只是军事决策与指挥,在此之外,能做的还有许多。

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我就在后方,看你表现,予你支持......”

“儿谨记教诲!”多年以来,刘皇帝总是这般言传身教,如今又是相似的情况,刘旸心中感动。

“东路军主帅未定,不知您属意何人?”刘旸主动问道。

“你认为呢?”刘皇帝反问道:“挂帅乃为治将,调兵的事不用你考虑,这遣将可需你费些心思了,说说你的看法?”

对此,刘旸当然不可能没有想过,甚至于他还代入刘皇帝的角色琢磨过。因此,当问到这里,刘旸也不矜持,拱手应道:“儿以为,荣国公赵匡胤可为东路军主帅!”

赵匡胤不管能力、资历,都是足以承担此责的。从刘旸个人出发,他对赵匡胤感观素来很好,辅政之时也多有请教。而从刘皇帝此前的行为态度,也能看出对赵匡胤的任用之意。

“赵匡胤为行营左元帅,高怀德为行营右元帅!”刘皇帝也不藏着掖着了,干脆地道出想法:“他们二人,我都谈过话了!”

不用正副,而采取左右职位,自然求个制衡的局面,而高怀德就是去牵制赵匡胤的。

而刘旸面色一喜,道:“二公皆是大汉名将,将帅之英,又都有对辽作战的经验,有二公从征主持军务,儿无忧了!”

刘皇帝笑了笑,道:“你回去准备准备吧,东宫的僚属,不必带太多,拣几名通边务的干吏即可,慕容德丰这样的青俊,可以带去历练历练,怀遇这孩子跟在你身边也有些年头了,也带去见识见识,看看他父亲生前奋战的地方。另外,奉宸军我交给你!”

“是!”刘旸拜谢。

翌日,刘皇帝正式降诏,以太子刘旸为平北大元帅,总督各路兵马,率军北伐。而其中疑而未定的东路军将帅,也随即颁告,赵匡胤与高怀德。

诏令正式下达,也意味着,大汉北伐备战,彻底进入快速道,诸类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输送,而华北诸道,地方官府,也开始征调民夫徭役牲口,以供北伐,数以十万计的壮丁,不得不放下锄头,离开土地,把汗水挥洒在北伐事业上。

黄河以南,中原诸州,在东京的调度安排下,也做好了物资的集中转运,只要有需要,便随时动员。至于长江以南的地区,动静同样不少,大量的物资,尤其是粮食,在官府的统筹下,也持续向北方转运。

可以说,这是大汉第一次调动全国的实力,用于战争,而第一次真正爆发出来,就有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战争的阴云,弥漫在汉辽边境,对于初步完成政权交接的辽国而言,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危机降临了,就如耶律璟之死一般突然,但带来的压力,却是铺天盖地的......

随着北伐诏令下达,大汉中枢也开始全力运转,筹措各项事务,忙碌起来。洛阳城中,当然是议论纷纷,不过对他们而言,战争的影响还仅限于口头上,皇城中的气氛,也跟着紧张起来。

倒是刘皇帝,在这个情况下,反倒变得轻松从容了,除了每日到诸衙视察询问一番,没有表现出一丝紧迫。

“官家,魏王殿下求见!”喦脱起来禀报。

“嗯?他来做什么......”刘皇帝嘀咕了一句:“宣!”

“参见陛下!”很快,魏王刘旻挺身入殿,干练地行礼。

越长大,越沉默,刘旻脸上仍然带着青葱稚气,但是表情却显得死板,没有任何多余的变化。这一点,很像早年的刘皇帝。

打量了这个儿子几眼,只见他穿着一身武服,表情郑重,但目光明亮,透着坚定。刘皇帝坐正了身体,问:“何事?”

“我要参见北伐!”刘旻毫不废话,表明来意。

闻之,刘皇帝有些意外,随即失笑:“小小年纪,你来凑什么热闹!”

“我已经十六岁了!”刘旻盯着刘皇帝,认真地说道:“四哥参与南征时,尚十三岁!”

“你能同你四哥比吗?”刘皇帝轻笑道。

闻言,刘旻脸上不见急色,但明显能让人感受到不服气。沉默了下,刘旻声音大了些:“我虽没有军中的履历,但同样读兵书,习武艺,论骑射,四哥未必能胜过我!如今,您派太子北伐,四哥也在西北效力,马怀遇比我还小,你都让他从征,我为何不行?”

听其言,感其志,刘皇帝认真起来,表情也严肃起来,盯着刘旻,刘旻也胆大,眼睛不带眨地迎视。

“行军打仗可不是射猎,更不是游戏!”刘皇帝说道。

“我知道!”刘旻点头。

父子俩又对视几许,刘皇帝忽然觉得,自己还是有些忽视过继出去的这个儿子了。沉吟,思量,刘旻也不急,就是昂首挺身,等待刘皇帝的决定。

“也好,陪你二哥去见识一下!”良久,刘皇帝这么说。

“二哥那边人够多了!”刘旻回道。

“你想去何处?”刘皇帝兴致忽然变得浓厚了。

“四哥在河西,我愿去榆林或者山阳!”刘旻早有主意。

“去榆林吧!”刘皇帝缓缓地点了点头,而后似恐吓一般:“杨业那边,可是要出塞,脱离后方,远赴绝域,步步艰险......”

“我不怕!”刘旻一点不露怯。

“去吧!”

“谢陛下!”刘旻躬身拜谢。

刘旻的主动请缨,给刘皇帝提了个醒,以往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年长的四个儿子身上,如今其他皇子也陆续长大,并有自己的想法与主意了......

开宝八年,春,三月朔,大汉西京皇城。

乾元殿前,百官齐聚,公卿俱在,华丽的仪仗整齐排列,白石御阶之下,上万自北伐各军抽调的将士汇聚于此,军容齐整,旗帜鲜明。

伴随着雄浑的鼓角声,刘皇帝一身礼服,高立于御阶之上,作为名义上的主帅,刘旸一身戎甲,在公卿、百官、将士们的注视下,稳步登阶,跪拜于帝前。

仪式感铺满而来,礼官朗声宣读完北伐檄文,刘皇帝拿过天子剑,交给刘旸,刘旸则满面肃穆,用力地接过。在其侧,赵匡胤、高怀德二人,也敬领帅印。

看着三人,刘皇帝没有废话,只是郑重道:“好好打!朕等着你们的捷报!”

“是!”

随着刘旸拔出御剑,直指苍穹,锐利的剑身在阳光的反射下熠熠生辉,而在场的将士,顿时齐呼万岁、万胜。

第90章 交趾收复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12章 如此安慰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364章 过韩府第37章 回鹘使者第21章 聪明主动的安氏父子第42章 天上掉下来的禁帅之位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233章 南口大战2第1784章 结束与开始第1章 乾祐灭佛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2046章 最后的旅途17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87章 大汉的军事官僚地主第405章 杨吕觐见第66章 陷河阳第68章 撤了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473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138章 从长计议第45章 同样的选择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175章 军略第51章 以镒称铢第421章 梁孝王第1772章 处置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95章 玩阴谋第180章 赏功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204章 辽帝的处置第60章 皇后进言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39章 濮州案(2)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141章 父子关系第405章 杨吕觐见第2050章 最后的旅途21第236章 母、妻、子第327章 相对公平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94章 唐粤问题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国的棉第38章 任其纷扰第358章 手执朱笔第113章 军改伊始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250章 大军会于威武城第74章 燥热的辽帝第60章 家事、国事世宗篇40 后、王之逝,帝国十年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20章 屯务废改第76章 视察第123章 刘煦使命,亲自拜访第118章 蒲阴第342章 杀肥第48章 处处矛盾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24章 巡游第52章 巫宦之国第450章 落幕第218章 走私第11章 请教第2044章 最后的旅途15第452章 皇孙第130章 御汉大计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479章 开宝二十九年2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337章 特权第58章 回师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25章 开宝新政第193章 杨邠案(1)第14章 大论第79章 滏阳之捷第52章 联姻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296章 反响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167章 重建的云中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