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文武并举

“爹!”太子刘旸入殿,躬身行礼。

刘皇帝似乎是越来越喜欢躺平了,斜躺在舒适的软椅上,美貌的宫娥用她柔软的小手给他按摩着腿,手中则拿着一卷《开宝总类》阅读着。

闻声,放下书卷,视线转移到刘旸身上,脸上露出一点温和的笑容,探手指道:“坐!”

“是!”

刘旸此来,未着常服,而是一身军装打扮,金盔亮甲玄袍的衬托下,显得英气勃勃的。当然,刘旸表现出的,更多是种尊贵与威严的气质。他此番,是受命检阅京城禁军恢复工作,方下部队,阅军而还。

“退下吧!”刘皇帝朝着宫娥摆摆手,翘起二郎腿,问刘旸道:“禁军情况如何了?”

闻问,刘旸恭顺谦和依旧,应道:“一切都已恢复正轨,外兵陆续奉调入京充值,各军缺额已然补足,在各军将领的安排下,日常训练,从容有序展开。军心稳定,士气高昂,大部分出征归来的将士,也已从北伐的疲态中恢复过来......”

“这么长时间了,再恢复不过来,我可就要向有司将吏问责了!”刘皇帝轻描淡写地说道。

这话让刘旸表情不由一滞,陪着点笑,道:“据儿观察,将吏们还是很尽责的,未尝懈怠,尤其新入调禁军的边将们,带兵经验丰富,治兵有方,值得勉励嘉奖!”

经过这又一番的整顿,大汉禁军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人员的更替上,自上而下,近半数的高级将领,被外放地方,随之以各地杰出将才入替,辽东屯有上万禁军以作磨砺,北伐伤亡马步军,也自南北选拔精锐充补,同时,一大批资历浅薄的有功军官,也得以提拔,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就这样,禁军的又一次更新换代,也就完成了。意义或许不像早年那么重大,毕竟时至如今,朝廷对于军队的掌控还是很牢固的,只不过,是继续加深影响与控制的一种举措了,当然,军队也不当一潭死水,需要流动的活力。

“军中生面孔,应该比较多了吧!”刘皇帝以一种感慨的语气说道。

刘旸有些难以体会到刘皇帝的心绪,闻叹,只能说道:“这也说明,大汉军中人才井喷,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崛起,为国家效力,为大汉尽忠!大汉军队,仍旧是第一等的强军,威震四海,睥睨八方......”

“好了!好了!”刘皇帝连连摆手,冲刘旸笑道:“这些话,你倒是说得越来也顺畅了!”

刘旸表情一尬,讪讪一笑:“儿只是有感而发!”

“你我父子之间,就不需这等客套恭维了!”刘皇帝摇摇头,沉吟一会儿,说道:“我也许久,没有到军中走一趟了!”

“您若是降尊巡阅,定能激烈将心士气!”刘旸听出刘皇帝语气中的意动,当即表示道。

“不知觉间,三月已然过半!”刘皇帝兴趣勃发,坐了起来,说道:“我要去行猎!传诏,自驻京诸军中,挑拣精良,随驾狩猎,比武论议,我也亲眼看看,他们整训的成果!”

“是!”刘旸应道:“爹想行狩何处?”

“也不需走远了!就到北郊,邙山脚下即可!”刘皇帝道,啧啧嘴:“如论行狩之地,还得属北方草场,旷野深林,驰骋纵横啊!”

狩猎只是一种方式,一种亲近将士,展现君威的办法。说起来,连刘皇帝自己都感觉到自己的变化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军队建设工作,始终是他的工作重心,对军队的控制永远放在第一位,将士的忠诚始终关注。

当初的刘皇帝,对于军队,尤其是作为大汉核心军事力量的禁军,上至将帅,下至虞侯、军使,就没有一个他不认识的,时常交流,大部分的营将,都有印象,有些人还能叫出名字。

而如今,三衙各军都以下,能被刘皇帝记住的,已经算是凤毛麟角了......这大概就是,过去与现在最明显的区别了。

稍作思忖,刘皇帝问刘旸:“这些年,不乏官员将吏上表,请开武举,以简拔军事人才,我一直没有同意,因为我一直认为,将校是打出来的,需要战场的磨砺,不是比比武略,试使勇力就行的。”

“您是打算重开武举?”闻弦歌而知雅意,刘旸当即发问。

刘皇帝颔首:“过去,天下纷乱,战事频繁,大汉也不缺战争,军中也确实磨炼出了一大批杰出将校,但如今,天下日益向安,连北方辽国都被大汉打垮。

今后,我不敢说万事太平,但国家局势整体还是趋于安定的,在和平时代,如何培大汉的军事人才将领,就需要多费神思考了!

或许是我过去太固执了吧,这思想,确实需要改变,至少当与大汉将士武人一个上升的通道,武举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此前建立奉宸营,挑拣年轻精英,也是为军队培养军官,只可惜始终未成定制,或许也该给这些人,一个博取功名的机会!”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旸想了想,方才说道:“大汉既有文举,也当有武举,如此,则阴阳相济,文武并重!”

“此事,你同政事堂、枢密院、兵部诸司大臣议一议,先拿出一个章程来!”刘皇帝吩咐道:“武事与文事不一样,不能一概而同,要立足长远,可以持续,朕不希望,将来流于形式。

朕要挑选的,是真正的军事人才,不只是拿出一套考核选拔制度,还要考虑到选拔成功之后,如何管理,如何培养,这才是最重要的!

文举进士,观政学习制度,施行多年,已然成熟,可以效仿!”

刘旸闻言,默默将刘皇帝关于武举事宜的思想精神铭记于心之后,方才揖手应道:“遵命!”

看着自己的太子,刘皇帝态度别提有多亲切了,要说刘旸,最让他感到满意的,也无外乎这种沉稳的性格,虽说略显迟缓,但并不迂腐,不急不躁,凡事能够稳得住,这一点也是很可贵的品质。

“还有,会考之事,我仔细想了想,还是不能耽误了!”刘皇帝又道:“北伐之事,固然影响到方方面面,尤其是中原北方诸道,但这不是耽误科考的理由,为国举才,也不能随意搁置!”

因为去岁北伐之事,朝廷主要精力都放在战争相关事宜上,这就导致了北方正常的科举被耽搁,按照三年一会考的制度,今年春本该是八方士子会京华,同场竞考,结果因为准备不足,中枢做下决议,延期一年,将会考挪至开宝十年。

“爹若是想再启会考,只恐事起仓促,难以妥善!再者,中枢已然做下决议,您此前也准允了,改弦更张,是否先同政事堂诸卿商议一番?”刘旸又考虑了下,方才应道。

见他这副谨慎的模样,刘皇帝笑了笑,说道:“朝廷科考,除了常举,还有恩科制举,常举赶不上,那便开恩科,降诏制举,待到秋时吧,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朝廷已然缓过来了,也足够中枢、地方充分准备了吧!

早些年的时候,朝廷科考选才,可多是通过开恩科进行的,就是王溥这个宰相,也是通过此法入仕的!”

刘旸这才恍然,恭声道:“爹施此隆恩,天下才士,当喜笑颜开,感恩戴德了......”

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138章 刘皇帝认可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54章 灭门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27章 谋算无用,危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28章 澧阳之战第326章 刘皇帝的态度第197章 财计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131章 和议达成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半岛史话·桓王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38章 殿议第194章 杨邠案(2)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223章 安抚人心第294章 唐粤问题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9章 劝谏第334章 交待第127章 冬至宴3第243章 总结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308章 班师还朝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141章 祭关公第376章 拷问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12章 河东之患第374章 推倒重来第348章 老皇帝第3章 台怀之事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12章 皇子们的教育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433章 圣训第61章 赵二为官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亚风云明城会战第23章 夜宴第42章 难得积极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448章 还是太子立场坚定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313章 日常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36章 李业告状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374章 推倒重来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68章 婚宴第227章 延州事世宗篇27 南洋勾吴第59章 不知死第185章 赐宴第125章 由土地问题引申第194章 减税难第9章 新官上任第49章 医政第337章 特权第68章 离京前的安排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123章 刘煦使命,亲自拜访第127章 冬至宴3第99章 北使南归第177章 耶律妃第216章 下诏北伐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141章 崇政殿听政3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32章 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