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

或许是开春的缘故,垂拱殿已不似严冬时那般密不透风,殿宇内外撤下了不少厚重的帷幔帘幕,恰如刘皇帝的心情,仿佛放下了一些难以言说的块垒一般。

当然,迫于春寒的威胁,刘皇帝还是很老实地穿着厚袄, 把自己武装地严严实实。

得知太子与晋王返京,刘皇帝自然开怀,虽然没有命人大张旗鼓去迎接,却也专门安排了白羊,带着自己的仪驾去把太子接回宫。

当那专属于刘皇帝的銮驾,自天街间驶过时,有幸目睹的西京臣民, 都是下意识地拜倒两侧,口呼万岁, 只当是天子驾幸。

二人入宫,直接被引至垂拱殿参拜,两个月不见,这父子君臣之间,关系似乎并没有一点生疏,交流起来也无滞涩。

刘旸这个太子是越发从容了,而刘皇帝两眼中的目光也越发满意。

“滑州之案,虽则耸人听闻,引人义愤,情节重大,为害深远,但就儿所观,仍属个例。儿此番沿河东巡,一路经卫、澶、濮、博等河防要地, 细察其工程, 皆有所保障,朝廷每年在河水工上的耗费, 终有所得。

去岁河决后, 各地官府,也响应朝廷号召,对境内堤防进行检查整葺,消除隐患,颇为用心。

同时,对于沿岸河工情况,也有所视察、抚慰,总体而言,生计无忧,工部及地方官府每年的水利钱款,大部分还是用到实处!

慕容皇叔署理工部,在河工水利事宜上,还是多有建树,滑州一案,虽有失察之处,却不掩其功劳......”刘旸一脸从容地向刘皇帝汇报着东巡的收获,言语中有为慕容彦超说情的意思。

刘皇帝自然听出来,随意地一摆手,说道:“皇叔去职,是同我商量过的, 我念其年迈,准其归养,与滑州案无关。皇叔为大汉,也辛劳多年了,很是不易,该卸下重担,安享晚年了,勋荣功业,自有承德、承泰那几兄弟去承袭......”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旸表情微松,虽然慕容彦超在朝廷内部名声并不是太好,但就刘旸己身而言,还是很敬重这位外姓皇叔祖的。

“关于河工事,儿以为,朝廷接下来仍需加以重视,不论是清浚污淤,疏通河道,还是植树固土,开挖沟渠,兴修水库,都该继续开展。

前番河决,固然是水势暴涨,突如其来,一时应接不暇,致有其害,但其中重要原因,仍有长期安然之后,官民懈怠的原因。

十余年来,沿河两岸,所植榆杨树木,已逾百万株,对于水土养固,效果甚佳,可以继续鼓励支持。

不过,朝廷财政仍旧困难,民间人力疲敝,也未尽复,还当量力而行,不必操之过急!”

“看来你此番出巡,收获确实不少啊!”见刘旸从从容容,侃侃而谈,刘皇帝小小地表扬了下,而后淡定地表示:“以后还当多出去走走,我从秉政之初,便经常出巡,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不愿意束缚于深宫高堂之内。

宫室虽然威严富丽,但距离江山风物,人间烟火,还是太远了,其中隔着障阻,未曾耳闻目睹,就难免有不察之处,也难免为人所蒙蔽。

闭目塞听,是为君者的大忌。我如今年纪是大了,腿脚也不似过去那般利索了,今后出巡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大汉也太大了,疆域辽阔,也非我一人所能纵览。你是储君,当承担起你身上的重担,今后多出去,替朕踏足江湖,开眼看看这壮丽山河......”

刘皇帝这一番话,极金真诚,让刘旸心中不禁涌现出一股难以名状的热切与感动,边上,刘晞也默默听着,目光不经意地从刘皇帝转到刘旸身上,心中暗叹,皇帝老子对太子二哥的看重,如今是越发不加掩饰了。

倒也没有过多的失落感,刘晞的心态本来就好,从小到大,也习惯了,看得开,刘皇帝一句话他还是很认可的,这毕竟是太子储君,名分早定。

刘旸则起身,一脸肃重地表示道:“多谢爹信任!然,爹如今春秋正盛,以天下之大,疆域之广,也大可去得,儿更愿追随爹的脚步,听从爹的教诲!”

“哈哈!”刘皇帝笑了笑,虽然知道刘旸这话里有恭维的意思,但仍旧难免心中愉快,摆摆手,说道:“我们既是君臣,更是父子,不必如此拘束,这种场面话,倒也不需时时挂在嘴上,我了解你的忠敬孝心!”

当然,刘皇帝话虽如此,但刘旸却仍旧保持着一贯的风格,并不当真,也不敢当真。越是了解刘皇帝,也就越不敢有任何的逾越。

外界人人都看到刘皇帝对太子的信任与看重,一副完全放心的态度,一心一意要把江山社稷传到刘旸的手上。

然而,当太子,还是实权太子,还是刘皇帝这样刚强雄猜的肇业之君的太子,还能十数年如一日,保持这份信任与融洽的关系,能做到这一点,又岂是容易的?

刘旸感怀刘皇帝的信重,同样,也敬畏他的权威,为人处事,举止言行,往往极有分寸,这些才是他十数年太子之位不动摇的根本原因。

“回京之前,收到公文通报,岁末大朝,朝廷有意对吏治展开进一步的整肃,儿以为,此事当为朝廷一大政。

如今,大汉大汉战略收缩,止戈修政,养民生息,国家也已经从对外扩张,转为对内安治。吏治,自是治国第一大政,不只是打击贪腐,还需对人才选拔、官吏品德的教育,有所重视。

儿此番东巡,视察两河州县,观察地方官吏,虽不至糜烂,但懒政、怠政之象已显,这是個极其不好的现象,朝廷吏政之策,也当跟进调整。”

“另,关于天下吏职人员,朝廷或许该拿出一套完善的管理选拔办法。吏员之中,实不乏能才干吏,但多受限于职份,升迁困难,科考固然是一条难得的上升之道,但终究困难。

儿在郓州,遇一捕吏,一任十五载,维持治安,捕拿罪犯,兢兢业业,却始终难以突破吏职限制。儿亲自考察,确是位能才干吏,因予以提拔。

然而,我能提拔此一人,对天下数十道、上千州县中那数以万计的吏职人员,却难以做到一一提拔。

因此,儿认为,朝廷还当视情况而降下恩典,与天下职吏以一个选拔升迁的途径,既为朝廷选拔更多能干之吏,也对那些长守本职而难得晋升的职吏进行安抚。

需知,小吏微末,确实朝廷治理政务,管理百姓的重要臂助......”

“......”

“耿国公(时任河南布政使武行德)曾言,棉料棉布已然成为民间最有效最耐用的御寒之物,流传渐广,只是迫于产出,于普通百姓而言,价格仍旧显高昂。

朝廷推广棉花种植、棉物制作,已有近十六年,各方面都日趋成熟,儿以为,可以再调整政策,于诸道州适宜之地,继续扩植,提高棉布产出,以期解决天下百姓御寒之苦,蔽体之忧......”

刘旸又向刘皇帝汇报着东巡见闻总结,当然,比起过往,这一次,有了更多自己的认识与见解,提出的一些建议,也更加符合当下大汉的国情。

见着这个越发自信从容的儿子,刘皇帝也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不过,看起来反应比较平淡,完全不似当初谈及政事便神采飞扬的样子。

“喝口茶!”刘皇帝示意了下。

待刘旸润了润嗓子,还欲再作讲述时,刘皇帝止住他,态度依旧温和,道:“你的这些想法与建议,我没有意见,但该不该做,如何做,如何把控解决过程中的问题,还需有仔细的筹划。这些事情,你去找赵普,有他把关即可!”

刘旸有些意外,既意外刘皇帝的态度,也不由暗思,刘皇帝对赵普的信任已然到这个程度了?

不过,还是恭敬应和了。大概是注意到刘皇帝面上的疲惫,刘旸主动请辞:“爹若乏了,儿臣等便先行告退,以免打扰休息!”

“无妨!”刘皇帝摆了摆手,道:“需要休息的是伱们,这一路也千里迢迢,舟车劳顿,过节了,回去休养一阵。”

“多谢爹关心!那儿臣,便告退了!”

“先去坤明殿,探望皇后!”刘皇帝这么交待一句。

“是!”这一点,实则根本不需要刘皇帝提醒。

第236章 母、妻、子第341章 良苦用心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21章 大朝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384章 反响第51章 以镒称铢第230章 主动出击第232章 南口大战1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480章 “新对策”第14章 大论第483章 南巡第316章 不装了第304章 楚州第211章 筹议北伐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世宗篇终 驾崩第275章 当与众乐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68章 撤了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99章 北使南归第25章 李史合谋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2076章 太宗篇23 进入深水区的税改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第180章 博弈第100章 梁山泺第1695章 袁家庄第89章 威压王帅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33章 两广运动第49章 医政第35章 东归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160章 三个青年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72章 困兽犹斗第118章 棉第149章 天子欲启河工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473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160章 平定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284章 虚了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64章 杨业却敌第227章 延州事第272章 征发之苦第73章 西北隐患世宗篇24 老贵新贵,宗王大会第351章 满朝之中,只此一人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251章 寿国公第197章 刚愎依旧第210章 问题来了,谁做主帅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世宗篇51 皇太孙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250章 大军会于威武城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789章 “猴子”的反应第306章 北面事务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159章 乱情第164章蜀臣第510章 最后的旅途9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73章 道府之争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71章 北齐镇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100章 北上真定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1章 何谓开宝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186章 赐死第49章 南国风起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381章 功臣阁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国舅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87章 对夏绥事宜第131章 鸣沙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