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

东宫,岳桦院。

这是一座占地狭小的院落,房屋只得七八间,不说东宫之中了,就是开封城中的许多民房,都要比之更开阔。

院落各处有些翻新的痕迹,但老旧之处比比皆是,最崭新的,大概地数那新挂上不久的门匾。

地处也有些偏僻,至少距离太子寝宫隔着数十道门墙,因此显得很安静,或者说,冷清。唯有庭院廊舍间,还未曾卸下的红绸繁花,为这小院增添几分喜庆的氛围。

这座岳桦院,便是太子新纳的萧良媛所在了,不得不说,这级别有了,名分有了,但待遇看起来,并不优握。

当然,在东宫之中,有一栋独立的院落,有专门伺候的宦官与婢女,这已经是地为的体现,已然足够引起旁人的羡慕嫉妒恨了,尤其,这座院落的主人还是个契丹人。

整座岳桦院,装饰最好的,大概就是厅堂了,一整套的家具,除此之外,并无金玉珠饰,但是足够干净,足够简朴,足够利落。

仆侍被摒退于厅外,萧氏父女则坐于其间,低声叙话。萧思温一张老脸上,隐隐露出少许复杂的神色,萧燕燕则亲自给他斟茶递水,一举一动,飒爽干练,一张玉靥间也带着少许自信明媚的笑容。

“偌大的东宫,就没有好一些、大一些的庭院吗?”萧思温浅浅地品了口茶,指着简陋的居室,轻声叹道。

闻言,萧燕燕嘴角的笑意绽开了些,脸上的表情就如在刘旸面前那般从容,在慕容妃面前那般恭顺:“这是女儿自己要求的,蒙殿下与太子妃抬举,虽幸得名分,但还当有自知之明,女儿只是殿下与太子妃身边的一名婢子罢了......”

听萧燕燕以平静的语气说出这番话,再注意到她脸上的澹然,萧思温铺满皱纹的老脸上也不由得露出少许复杂之色。

作为老父亲,萧思温心里可太清楚自家小女儿是怎样一个骄傲自强的人,然而,身在这东宫之中,哪怕此时只面对着自己这个父亲,仍旧只能谨小慎微地说出这番雌伏卑微的话来,就像在向人表露忠心一般。

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张了张嘴,萧思温欲言又止,最终所有安慰的话,化作一缕叹息:“只是,太过委屈你了!”

“爹爹言重了,这同样是女儿自己的选择,何谈委屈?”萧燕燕澹然依旧。

事实上,自从南投大汉之后,萧思温便一直在努力寻求融入到大汉朝廷上层中去,这一点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他不是那些一般归附的契丹部民,只需要臣服大汉的统治,通过给朝廷放牧养马,缴纳贡赋,就行了的。

他萧思温是契丹大臣,内四部的重要大臣,身份上要更为尊贵,同样也更加敏感。虽然南来之后,刘皇帝将他树立为榜样,以来远人,并予以堪称优握的待遇。

但是,萧思温并不愿意只当个象征性的符号,挂个有名无实的兵部侍郎虚衔。因为那样,在将来很可能整个萧氏家族,都会陷入沉沦。

朝廷的这份恩赐,并不保险,一旦出现什么差池,眼下的待遇都将化为虚有,甚至可能有性命之忧。毕竟,大汉皇帝对于漠北契丹的那种忌惮,哪怕是他这个新附的降臣,都能感受得到。这样的情况下,他萧思温得益于身份的同时,也同样可能受累于此。

至少,在大汉待的这三两年间,萧思温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占据大汉权力顶层的那些大臣、贵族们对他的排斥与蔑视。

哪怕历经世事,这样触及到内心的刺激,还是让萧思温颇不好受,就彷佛有一道无形的天堑横亘在他面前,大汉帝国真正的上层建筑、权力核心,他们在那里高高在上,引人遐想,而想要融入其中,就得跨过面前的那到天堑。

在这几年中,萧思温是尽了力的,可以说是全心全意地为大汉效力,对刘皇帝以及朝廷诸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他所熟知的契丹底细情况卖了个干净,还经常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立功的机会,竭尽所能地展现着自己的价值。

这些努力,是有作用的,至少萧思温能够感觉到,刘皇帝对自己是很满意的。但是,这份满意是有个限度的,至少到目前为止,他还从未掌握过任何实权,哪怕是对漠北契丹部族的招揽,都有着来自周边无孔不入的监视与防备。

而想要真正融入大汉,除了竭忠尽诚,展现价值之外,最便捷也最有效的,毫无疑问就是联姻的,正好萧思温也有一个引以为豪的女儿。

最初,萧思温是打算在大汉那些显赫权贵中,选择一家把萧燕燕推销出去的,并且默默观察,权衡利弊,当然,最主要的考量是看选的后台够不够硬。

然而,这个想法被萧燕燕自己给否决了,并且坚定地提出,与其去攀附那些权贵,不如进入汉宫,并且直接选中了东宫。

在萧燕燕看来,萧家要求得一份保障,一份融入大汉上层的邀请函,再没有比同宫廷攀上关系更有效的。

那些权贵,再是显贵,终究是臣,而于萧燕燕个人而言,与其作为政治筹码嫁给一些看不清未来的权贵子弟,还不如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哪怕,只是从一个奴婢做起。

以萧燕燕的身份,想要嫁给太子、皇子,哪怕是一些权贵家族的嫡子,都是十分困难的,而不愿意埋没了自己的萧燕燕,也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

想要入宫为妃,别说萧思温了,就是大汉贵族家养的名门淑媛都不容易,但是,把萧燕燕送入汉宫做宫女,做婢子,却显然要容易得多。

于是,萧思温的运作下,十八岁的萧燕燕,成功地进入东宫,成为其中普普通通的一名宫娥,稍微起眼一些的,大概也只有契丹女子的身份了。

至于萧燕燕在东宫中的经历,自然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运气不错,算是因缘际会,又或者是本身的资质让她得到了上进的机会。

最关键的一点便在于,得到了慕容妃的赏识,提拔为侍婢,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跨越式的进步,到太子妃身边,也就意味着离太子殿下更近了。

接下来的事情,则更显得水到渠成了,萧燕燕以其性格,以其姿容,以其见识,以起气质,成功吸引了刘旸的注意。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萧燕燕始终保持的,是对太子妃的恭敬与忠心,哪怕抬举一个良媛的名分,都是慕容氏主动提出的。

也不得不说,自从赵妃产子之后,越发得宠,带给了太子妃无限压力,也成就了萧燕燕的机会。

到如今,名分已定,萧燕燕却没有任何的得意,对自己的身份仍旧有着清晰的认知,把自己定位成太子与慕容妃身边的奴婢,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在这数日之间,伺候慕容妃更加恭敬,忠诚谦顺的姿态,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哪怕在自己父亲面前,也表现着这种几乎形成了本能反应的态度,言行也没有任何出格的姿态。

“这宫廷之内,是比宫墙之外更加复杂的一个世界,燕燕你,还需小心啊!”看着自己的女儿,萧思温语气中充满关怀,目光中满带怜惜。

对此,萧燕燕微微一笑,轻点头:“女儿明白!”

见状,萧思温又张了张嘴,最终露出点苦笑。心中暗道,是啊,自家女儿,自己还不了解吗,何需他来啰嗦,教她怎么为人做事,如何在宫廷之中生存。

于是,抛却稍显复杂的情感与思绪,萧思温感慨道:“还在你少时,我便断言,你将来必成大器,如今看来,我并未老眼昏花,整个萧氏一族的未来,都寄托在你一人身上了......”

听萧思温说出这番发乎内心的话,萧燕燕的表情终于多了几分认真。

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11章 动心第38章 湖南无战事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250章 大军会于威武城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36章 尽伏东北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302章 朝局大变动第92章 两京并重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298章 对党项策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89章 破财赎罪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43章 “梳理”、“优化”世宗篇47 封禅第236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第1787章 讲个笑谈,说个趣事第128章 蜀中乱象第470章 分封第108章 井陉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进邺都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268章 西县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86章 发落南臣第6章 进士楼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138章 回宫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77章 吓人第25章 开宝新政第33章 有人想腐蚀孙将军第185章 赵砺案第44章 听政湖湘第82章 杀俘第181章 琼林苑内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11章 刘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743章 臣服尚有门槛第47章 诱其北上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105章 善后安排第126章 近臣之殇第306章 北面事务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84章 示警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乱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335章 凯旋令、刘昉请命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87章 兄弟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105章 逐一接见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89章 谈话第18章 诏议国策第55章 符氏姐妹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汉伊六次大战第265章 杨无敌完结感言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151章 凋零第30章 收获第38章 河西局势由此转变第263章 纵论天下第9章 凤翔战况第1章 何谓开宝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23章 夜宴第132章 进宫第162章 河东风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