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敖莱小城

八月的敖莱城,秋意才真正开始显露,城镇内外,仍旧一片郁郁葱葱,绿植遍野。这个季节的敖莱,还是十分舒适的,但这份舒适,往往是短暂的,属于过渡季节。不过,除了那座经过“汉式”改建的敖莱城之外,其余地方,仍旧是一片荒凉的原始状态。

要说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中,敖莱城还是有一些,至少多了上千的汉人移民,也有汉商地足迹踏到此地。

但事实上,自当年汉军进行大进军以来,敖莱城始终只是作为大汉在对鸭子河流域掌控辐射的一个据点,驻扎的军队也只有一营之数,除了拱卫城镇治安防御,还要兼顾周边上百里的安全。

然敖莱这个地方位置十分重要,处在鸭子河与黑水交汇处,仅从水运交通的角度来看,这属于咽喉要冲。

也就是这些年,安东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绥化周边地区,敖莱的进步不是很明显,但即便如此,都督府的目光也开始投向更远的地方了。

近一年以来,敖莱城热闹了许多,原因很简单,有人在北面的黑水河捡到了一块金砂,大胆到江底探寻,又在江砂中发现了黄金,于是地也不种了,渔也不打了,开始偷偷摸摸地干起了淘金的活计。

但这种消息是瞒不住了,毕竟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行为与活动踪迹异常,是很容易察觉到的事情。再加上一旦向官府兑换银钱物资,那就更无从隐瞒了。

于是,消息传开后,各色人等是纷至沓来,下河摸金,到目前为止,安东乃至整个东北的淘金热仍在持续,并且越发狂热。比起种地、伐木、贸易,显然淘金才是最暴利的行当,摸到一块金子,那就有赚头。

当然,这也是最辛苦,也最担风险的行当。没点实力,平民百姓,哪怕是武装移民,也是不敢贸然参与其中的。在安东地界,只要不在城镇之内,那处处都是充满凶险的,淘金客就更是如此,不只要应付可能的土著蛮夷的袭击,还有可能来自同行的劫杀,城镇中的汉法是难以推行到野外的,也没那个条件。

而敖莱金砂的发掘,吃第一口螃蟹的那个汉民运气是很好的,也有着小农的聪明劲儿。知道黑水河底有黄金的事情是瞒不住的,也没妄想一人独占,在自己偷偷摸摸淘了一阵后,果断向官府上报此事,结果不只得到了敖莱官府的赏赐,还安全地把自己淘得的五十多斤黄金换成了银钱,虽然对于这种淘金客,官府兑换是有大幅折价的,即便如此,也换了近六百万钱。

对于一个普通小民来说,六百万钱什么概念,那是大约六千贯钱,朝廷每年下拨给安东都督府的发展资金也才一百万贯。

用一朝暴富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完全实现财富自由,脱离土地,脱离劳作,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在敖莱城这种地方,甚至可以直接享受“贵族式”的生活。

“幸运儿”马六的事迹,成为了一个传说,也成为了敖莱金砂一个绝佳的宣传点,不只敖莱,就是整个安东都有所流传。

不只敖莱这边涌入了一批淘金客,其他地方那些专注于探矿挖矿的人,也开始转变目标,开始往水里去寻找,安东地区水系也算发达,黑水河底有黄金,其他地方未必没有。

而于祖上冒了青烟的马六而言,名气有了,钱也有了,但想要保住这一切,却也是需要花些心思的。安东地区,可不像内地那么安定秩序,没有足够的保障,财富越多,也就越危险。

事实证明,凡是能够成功的人,总有其可取之处,马六在这方面,就做到了充分发挥。一是不贪,及时上报,二是聪明地找到最坚实牢靠的保护伞。

在敖莱这种地方,最具权威,能提供最强大保护的,毫无疑问,一是官,二是军。马六就找上了这两者,从他淘金所获的六百万钱中,直接拿出了两百万钱,一部分贡献官府,用以支持城镇建设,另外一部分则孝敬给镇将刘永珍,以求保护。

对于马六的识趣,镇将刘永珍自然是很满意的,一高兴之下,还抬举他做了一名治安巡吏,一跃成为敖莱城中的权威人物、剥削阶级。

别看这小小的敖莱城,连县都不是,甚至不如内地普通一城镇,但镇将的来头却不小,刘永珍乃是海宁侯刘广义的侄子,也是在刘皇帝号召下奔赴安东的勋贵子弟之一。

相比于大汉,安东地区也确实有太多不同的地方,比如镇将这种在过去极富“藩镇”属性色彩的职位,又重新设立了。

而刘永珍这个敖莱城镇将,品秩却不低,实授从七品,既领军,也治民,在敖莱这个小地方,毫无疑问,就是土皇帝。

事实上,随着勋贵子弟们的远来开拓,不管他们是从政、从军还是从商,都形成了自己势力范围,有自己掌握的地盘。

在开拓发展中,整个安东虽然在安东都督府治下,也在整个大汉的体系之中,但是悄然之间还是形成了一种近似分封的现状。

这些人,在当地的经营活动中,也掌握了治权,影响力也逐渐变得牢固。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局限于安东,像漠南、山阳、西北、西南、安南这些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对此,哪怕远在东京的刘皇帝,都有所察觉,尤其安东这个他格外关注的地方。但是,对于这样的情况,刘皇帝并没有说什么,采取了一种默认的态度。

大汉实在太大了,要牢牢地掌控这么庞大疆域,治理那么多的民族,处置那么复杂的矛盾,全都靠朝廷来,太难了,也太不现实了,也需要有这些人替朝廷治理。

朝廷大包大揽的治政,早已证明,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的,在刘皇帝看来,那些勋贵子弟既然赴边开拓,得到一些特权与便利,也属正常,至少他们,属于朝廷的既得利益者,能够尽力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维护大汉的统治。

在敖莱城,镇将刘永珍显然属于一言九鼎的人物,但是,于安东都督府而言,又实在微不足道了,尤其是,当秦王刘煦东巡至此时,刘永珍又是紧张、又是期待,还陪着些小心。

这几年下来,几乎所有安东都督府下辖的军政僚属,都了解到一件事,秦王不是一个好伺候的人,与朝中那个温润如玉、谦和有加的殿下相比,身兼安东都督的秦王,强势、认真,严格乃至严苛。

至少在安东这个地方,除了安国公高怀德,已经没人不怕刘煦了,就是骄横跋扈、好杀成性的田钦祚,在秦王面前也不得不低调做人。

。wap.

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1715章 力所能及完结感言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15章 渐不自知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98章 追捕第126章 问罪第410章 枪打出头鸟第311章 李沆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导师第370章 刘鋹第107章 殿试第2068章 太宗篇15 热闹的夜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115章 冬月第77章 间策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459章 挫折第172章 太子妃第5章 春闱第185章 赵砺案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第178章 祭拜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世宗篇39 寇准罢相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93章 完了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4章 武夫军阀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1787章 讲个笑谈,说个趣事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178章 祭拜世宗篇45 汉金冲突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86章 发落南臣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85章 家务事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410章 克制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43章 园苑中弥漫着自在的气息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62章 奸宦昏主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169章 辽国政坛的暗流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第101章 这就是开宝盛世?第433章 韬光养晦第137章 东京军政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18章 权谋手段第264章 强硬的道理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60章 家事、国事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19章 回京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156章 亡国之君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48章 耿崇美第46章 郭荣奏事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举第236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第265章 谋划高丽第102章 攻心疲敌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59章 不知死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294章 唐粤问题第452章 皇孙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293章 北伐的尾声2第216章 马政第159章 礼尚往来半岛史话·安平公主半岛史话终 极限第96章 寿春城内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91章 赵思绾的背反第234章 南口大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