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

新皇登基,加恩天下,安抚人心,以求支持,是必要之举。但是,为了收买那些本难以收服的人心,表现得如此“卑微”,在刘承祐看来,却是没有必要了。

虽然,天下节度并加使相,于汉廷而言,并没有付出什么实际的东西,但是,倘若如此,那这大汉朝的使相也太廉价了。且,加使相与不加使相之间,不只是加一个官衔,多层嘉奖的问题。

还涉及到一个权力限制问题,在方镇官员的推举与任命上,前番刘知远降下了一诏,加使相节度的分量要明显重一些。虽然朝廷的诏令,对地方的约束并不强,但是,且看日后。

另外,凡事也忌“一刀切”的做法,诸镇节度中,亦有强弱富贫之分,资历威望也有高低之别。

考虑到这些,刘承祐直接发话:“仍需考量!”

宰臣们有些诧异,眼神中都带着点不解,不明白这种几乎没有成本的拉拢手段,刘承祐为何不同意。显然,这些大臣,还沉浸在过去的思维当中。估计在他们看来,大汉与方镇共有天下,只需拉拢,勿使之叛乱即可,至于将各方镇复归朝廷控制,恐怕还没来得及想。

刘承祐语气肯定,将之打了回去,苏禹珪虽显无奈,却也只能暂且应下:“是。臣等再行商议一番。”

“还有何事?”深呼吸几口,似乎换了个心情,刘承祐扫视一圈,问道。

“陛下......”杨邠拱手答道:“徐州来报,武宁军节度使王周在治所,病亡!”

“嗯?”刘承祐有些惊讶,消息有些突然,前番才听闻其病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死了:“什么时候的事情?”

“三日前。”杨邠答:“刚收到的消息!”

“可惜了。”刘承祐叹道。

王周这个人,官声很不错,在民间口碑不错,此前契丹南下,晋军投降,困守危城,还因感后晋恩德,差点自刎以报,宁死不降契丹。结果,为左右所阻(是否做戏,那就不确定了),大汉立,符彦卿自徐州移镇兖州,王周则被刘知远任命为武宁军节度使。

当然,刘承祐心里哪有什么可惜之情,他与王周又不熟,甚至已经考虑着以何人继之,但是场面话,总归是要说些的。

“派人告慰,以表朝廷态度!”刘承祐直接吩咐着,看向跟着刘承祐来的范质,唤道:“范质。”

“臣在。”范质立刻拜道。

“你写一篇祭文,以表哀思!”

“是!”

吩咐完,刘承祐对众臣道:“徐州乃东南财税要地,又与淮海相望,今我朝又与南唐相抗,恐唐主用兵北窥,需以能臣镇之,诸位,可议定一人,尽快!”

“是!”对此,一干人倒挺起劲儿的。

说了那么多,刘承祐嘴倒有点干,略作沉吟,看向杨邠,问道:“杨相,睿陵修建如何?”

这,似乎在提醒杨邠他的“重点”工作应该是什么。

杨邠脸色不变,微微抬手:“民力、物力不足,若朝廷不多加拨发钱粮,按照当下的进度,至少需半载的时间,睿陵才可能修好。”

面皮微微颤了一下,要是把刘知远在万岁殿再放半年,估计早烂透。当然,皇宫里,是有冷库的......

想了想,刘承祐叹了口气,吩咐着:“山陵之事,还需杨相费心了!”

刘承祐此时的态度,很好,似乎同杨邠君臣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一般。

“是!”

在回垂拱殿后,让刘承祐意外的是,中书侍郎李涛求见,单独一人。就他这么偷摸的表现,便勾起了刘承祐的疑惑。

引起入内,落座,刘承祐直接问道:“李卿此来所谓何事?”

李涛也不迟疑,起手微微躬身,直接道来:“陛下,杨、苏等相,倚其为开国元臣,秉执军政,而专权肆意,争执不断,私心浮泛,而致朝局不宁,于国不利,请出为节镇,延缓朝堂争端。”

李涛说这话,刘承祐从其语气感受到了不小的怨气,他出此谏言,恐怕也是在担任宰臣的过程中,受了杨苏等人不少鸟气,事事都被压制,换谁谁不爽。

刘承祐喝了口茶,方才幽幽问道:“依李卿的意思,可趁机放一人出镇徐州?”

“臣正有此意!”李涛答道。

“砰”的一声,刘承祐突然拍着御案,双目如电,盯着他呵斥:“大胆李涛!”

李涛还有些愣,便问刘承祐一句疾厉的质问:“你是欲间朕与宰臣之间的关系吗?”

面对刘承祐这突然发飙,李涛吓了一条,还没坐热的屁股一下子自座位上弹了起来。但见天子怒目而对,霸气侧漏,不敢直视,深深一揖,解释道:“臣只是为朝廷安宁计,断无他意,请陛下明鉴。”

感受着刘承祐冷酷的语气,头一次,李涛有些紧张发慌了。事实上,哪怕以刘承祐不凡,但初登宝座,这些宰臣纵不敢轻视他,但也实在没有多少敬畏之心,快半个月了,这些人在面对刘承祐的都表现得十分放松。仿佛,刘承祐真的是在垂拱殿垂拱而治一般。

观察着李涛的表现,刘承祐又快速地变了脸,收起了所有额外的表情,冷淡地说道:“杨苏二相,乃大汉国臣,朕多赖其扶持。先帝龙大去前,尔等皆为托孤辅臣,而今朕继位不足半月,便针锋相对,互相攻讦。莫非以朕幼弱,当朕可欺?”

“臣不敢!”听着刘承祐的诛心之语,李涛心头一颤,老脸双颊生热,头深深埋下。

“你所议,朕权当没听过了!”审视了他许久,刘承祐淡淡然地说道:“今后,似此等不利于君臣团结,朝堂和谐的话,不准再言。倘若再犯,朕绝不轻饶!”

“是!”李涛赶紧道。

“退下吧!”

“是!”

退出垂拱殿的时候,受外边凉风一吹,李涛方才回过神,思及方才殿中的情况,有种遭受打击的挫败感。心中颇有种“君心难测”的感慨,哪怕这个皇帝很年轻。

就他的观察,刘承祐与杨邠早有不协,以杨邠的专横,碰上少年天子的强势,当有驱逐其心才是。但是,奏上去的结果,非但没有达成目的,反而被训斥了一顿。

此事,若传出去,他在政事堂,估计日子更加不好过了。他这番,不止是得罪杨邠,连同苏逢吉那条戾蛇也一起得罪了。

“哎......”重重地叹了口气,李涛迈着有些沉重的步伐朝广政殿方向而去。

垂拱殿内,刘承祐坐着出神,沉思着。方才李涛的建议,刘承祐倒不是完全不作考虑,只是,在国家大局未宁之前,他实在不想有太多的波澜。

同时,李涛的举动,也让刘承祐彻底认识到了,如今大汉的这几名宰臣们间关系。杨苏、杨李、苏李、二苏、王苏......基本人与人之间,都是矛盾。

作为皇帝,或许欣喜于臣子不一条心,当宰臣们互相攻讦,私心重于公心,私欲大于国事,对朝堂的安宁,国家的安定,便是大患。尤其是,这一干宰臣,在治国之道上,实在差强人意,秕政不断。

要整肃朝纲,当朝的这些宰臣,大部分都得清除出权力中心!刘承祐心中的决心更坚定了。

缓了缓,刘承祐对随侍在垂拱殿的范质吩咐着:“派人去枢密院问问,有没有凤翔战事的最新进展。”

“是!”

继位以来,刘承祐真的是日理万机,比当太子监国之时,要累得多,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已有些心力交瘁之感。当然,伴随着的,权力欲望得到释放的满足感。

第1684章 西州尽复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98章 解绑的武德司第144章 两月灭蜀?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114章 三桩大功第52章 联姻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461章 癫狂?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67章 请辞第29章 请缨第104章 平息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384章 反响第75章 西北边报第229章 血战锦州第20章 威临荆南第73章 解决第101章 这就是开宝盛世?第362章 权宜之计第81章 厮杀汉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470章 分封世宗篇50 花落谁家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3章 不宜扩大第63章 武德奏事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277章 闲有目光向河西第117章 泼冷水第112章 整风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85章 善后争议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449章 皇帝对太子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41章 崇政殿听政3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269章 先锋慕容承泰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116章 挣扎无力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44章 听政湖湘第78章 沧州府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进邺都第41章 探监第403章 抓起来!第339章 那一脚第38章 殿议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416章 尾声第129章 叔父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24章 巡游第69章 东出太行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34章 史卿,朕还有重任相托第252章 两面攻势,四路进兵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12章 方略第1771章 襄阳王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130章 陈桥第2052章 回京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368章 吴越结局注定第98章 军心可用第127章 不允第320章 蛮瑶归服第16章 先安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