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上元之夜

开宝二十六年,春。

洛阳,紫薇城。

夜已深沉,上元御宴才结束不久,与会的贵人们还未全部散去,乾元殿的狼藉还在清理,垂拱殿这边,刘皇帝却特地将皇室一家子人召集到一起。

初春的风还寒着,夜色更凉,殿中火烛联排,将堂间照得一片透亮,或许正值上元佳节的缘故,室内外多了几分喜庆。

殿内,刘皇帝以一种深沉的姿态坐在御桉后边,他的龙子龙孙们,则静静地跪在殿中,即便太子刘旸也是一般。

除了常住京中的皇子皇孙外,还多了几张新面孔,特别是秦王刘煦父子。大概是在安东待久了的缘故,刘煦父子与其他天家子弟相比,明显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过去不甚明显,但在今时今日,已然是肉眼可见。

单那股独掌一方、大权在握的气势,除了刘旸、刘晞、刘昉三人之外,其他人是完全无法对抗。父子俩坐在那儿,气势凛然,虽不说话,但足以让人不敢侧目。

当然,眼下众人的注意力不在秦王父子,都以一种好奇而不失小心的目光观察着刘皇帝。在这延席方休,宾客尽兴而归之际,刘皇帝缺单独把他们这些皇子皇孙召到一起,显然不寻常。

皇子之中,除了在安西脱不开身的魏王刘旻之外,悉数到场,包括被安排回京向刘皇帝亲自禀报安西情况的凉国公刘晔,以及刘皇帝的小儿子刘曜。

刘曜乃周宜妃所出,生于开宝十九年,如今还不满八周岁,和他母亲一样,平日里很得刘皇帝喜爱。年纪虽然小,但在宫廷制度的熏陶下,一举一动都一板一眼的,和众人一样规规矩矩地坐在软席上,当然,眼神也同样往刘皇帝身上瞟。

又是一年过去,刘皇帝明显衰老了几分,须发还是那般花白,但背有了更为句偻的变化,那已经无法挺直的嵴背默默地诉说着他的迟暮。

当然,这个时期的刘皇帝已经顾不得这些许了,至少这半年多来,他再没有提及自己的老迈。保持着一张严肃的面孔,目光甚至有些澹漠地扫视着他的儿子们,良久,方才叹道:“难得你们兄弟如此齐聚一堂,难得啊……”

刘皇帝说这话时,目光主要是落在秦王刘煦与凉公刘晔身上的,就近几年而言,在场诸皇子就他们是常年在外,难以见面的。其他皇子,离京的时间都不算太长,多少能见见面,说说话的。

听刘皇帝感慨,刘煦似乎也有所感,情绪一下子便上来了,起身向刘皇帝一拜,不禁哽咽道:“未能侍奉陛前,是臣之不孝!”

任谁都能看出,刘煦如此表现,实在有些惺惺作态,不过刘皇帝竟也露出了感动之色,看着刘煦,以一种怅惘的语气道:“你远镇安东,为国戍边,能偶尔挂念着,朕心足慰。至于其他,且随缘分吧!”

说这话时,刘皇帝也下意识地瞪大眼睛,盯着刘煦瞧,似乎如此能更看清眼前这个长子一般,毕竟,曾几何时,刘皇帝对这个长子还是抱有极高期望的,只是时运使然。

不管刘煦有多少小心思,对于这个长子,刘皇帝始终带有一份亏欠心理,也存有不小的期望。曾经因为他一些小动作而恼火,但同时也把安东给他作为证明自己的地方,而结果也没让他失望,刘煦也从来没有突破过刘皇帝的底线。

对大位有想法,这不是恨正常的事情吗?想想当初自己是怎么做的!对刘皇帝而言,争储绝不是过错,关键是怎么争。

不过,到了刘皇帝如今的状态,在此事上,是再不想折腾,也不敢再存有任何其他犹豫的心思了。甚至于,他想做的,是要彻底把此事定下,以一个最明确的态度,将那些不该有的心思都给掐灭,也保证皇位的正常传承。

这样的考虑,过去的刘皇帝是绝不会做的,如今,却不得不为。而这,对于刘煦而言,或许又是一道重创,毕竟希望渺茫与彻底失去希望,还是有些区别的。

想到这些,刘皇帝看着长子,浑浊的老眼中也不免带上几许怜悯,情绪格外复杂。

刘煦如今还不满四十周岁,但头上鬓间的白色却一点不少,脸上的皱纹也多了。齐王刘昀只比刘煦小三岁,然而此时照面对比,说二人是父子恐怕也是有人相信的。安东那地方条件终究是恶劣的,而十数年如一日的操心劳力,对刘煦的身体也确实造成了一些不可逆的伤害,这一点,刘皇帝自己深有体会。

迎着老父亲的目光,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复杂之意,刘煦抬头,刚想开口,刘皇帝又转向一旁的刘文渊身上。刘文渊已经22岁了,下颔周围也长满了稠密的胡须,由于过去近十年在安东的表现,作为秦王嫡长子,刘文渊也彻底确立了刘煦这一脉继承人的身份。

由于刘煦身体有所不支,如今已经在安东府协助刘煦处置庶务,刘煦把他放在都督府都宣慰系统里,专门锻炼他在处置安东土着蛮族问题上的能力。

非但如此,刘文渊已然成亲,如刘煦之愿娶了海宁侯刘光义家的小娘子,甚至于,在去年还诞下了刘皇帝第一个重孙。

看着这个长孙,刘皇帝深沉的面容上露出一点笑容,道:“我家千里马长成了,和你爹年轻时倒也相像!”

言罢,又看向其他几名孙子,在场皇孙并不多,除刘文渊外,就太子家两个,刘晞家的刘文海,以及刘昉家的刘文共,其他皇孙,也没资格参与。

感慨一番,环视一圈,刘皇帝垂头稍微酝酿了一下,然后神情平静,以一种缓慢的语气说道:“今夜将你们兄弟留下,朕目的很简单,分家!”

此言一落,即便有所猜测的人,仍旧不免惊愕,讶然地望着刘皇帝。

前排的几个皇子,基本都是眉头紧锁,反倒是太子刘旸,显得很冷静,在一阵沉默之后,拱手问道:“请陛下示训!”

第241章 “戏言”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8章 诏议国策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第324章 交代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435章 还是比烂的时代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3章 举城同欢第48章 处处矛盾第38章 濮州案(1)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2198章 仁宗篇15 统治中坚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200章 谁能继位?第217章 大动干戈第42章 天上掉下来的禁帅之位第185章 赵砺案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2052章 回京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1799章 宿醉风波第484章 不对劲!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218章 走私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15章 冬月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第357章 国灭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310章 海路主将第90章 老将可用第74章 根由在朝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135章 降将→良将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166章 出使归来第89章 谈话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37章 朝堂上的纷争第217章 大动干戈第144章 两月灭蜀?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198章 解绑的武德司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24章 辞表第29章 请缨第3章 不宜扩大第341章 向钱看第192章 姑藏城头感慨多第67章 宿州一线第138章 刘皇帝认可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55章 符氏姐妹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38章 任其纷扰第2050章 最后的旅途21第90章 关右节度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1813章 雍王不当这出头鸟第298章 对党项策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贤绅,手段频出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65章 制举进展第61章 赵二为官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75章 西北边报第330章 党侯并不傻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26章 冯道请辞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17章 轻取江陵1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181章 父子夜谈第133章 面圣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2044章 最后的旅途15第217章 大动干戈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114章 范质薨,帝不豫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33章 豪强第61章 气运所钟李守贞第3章 台怀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