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天花板

bookmark

当然,不论怎么变,怎么扩张,发家的业务,康宁是没丢的,与官府的合作,与权贵的关系经营,都需要每年花费大价钱去维持。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康宁手下的那支扈从队伍,始终维持着组织,非但没有解散,反而有所壮大,挂着“康”字旗帜的商队,几乎随处可见,足迹遍布大汉东西南北。

毫不讳言地说,靠康大官人衣食的人,数以万计。当然,这种主要依托于商业人身依附,并不是那么牢靠,要养这么多人,并不容易,除了有钱,还需有粮有肉.

大汉许多商贾,但凡经营有成,赚取了一定利润,便忍不住买田置地,将骨子里对土地的贪恋表现得淋漓尽致。康宁也不能免俗,家乡蔚州是必然要有产业的,置地万亩,在山阳圈牧场万顷,不少扈从雇佣都安排在其中,但这只是占比很小的一部分。

跟随康宁的那批人,来源众多,成分复杂,但在康宁的带领下,大多具备一点特性,那就是狼性,是习惯“吃肉”的。

当国内趋于安定,当大汉逐渐停下扩张的脚步时,康家却没有停止,相反,他们是自发地向外发展,尤其在海外贸易上。

最早在南洋搞“武装拓殖”的人与势力之中,就有康家,当然,从事后来看,康家的海外征途是有些巧合因素的。

最初是为了搞香料贸易,后来则是为了金银这样的贵金属。当年,康宁在湖南也是偷偷开了几个银矿的,获利颇丰,这自然是违法的,尤其在朝廷进行货币改革之后。

只是,由于当初以勋贵张进为首的滑州贪腐桉,又引出了赵匡美私开银矿桉,闹得沸沸扬扬,朝廷也籍此对各地的私开的金银矿大加打击。

连荣国公的弟弟都保不住,还主动投桉自首,康宁生意虽然大,自是也扛不住的,主动断臂求生,将手中的私矿上交朝廷,还花费了大代价,给中原水灾受难百姓捐了一大笔钱,方才幸免,那也是康宁商业生涯中最危险的一次。

但是作为一个商贾,最突出的特质便是逐利,疯狂的逐利,尤其在品尝过甜头之后,开矿虽然辛苦,但绝对是一本万利。国内政策严,限制多,但国外便是一片海阔天空,任其遨游。

于是,康宁组织了好几批人出海,康家商队的足迹也由此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当年郭良平打三佛齐,夺蒲罗中岛时,康氏船队的扈从、水手可都是积极支持,鼎力相助,除了后勤帮助,甚至自带武器,上岸打仗杀敌。

当然,这个过程中没有亏的,死伤些人不算什么,圈夺的土地,占领的矿山,其中之利,是数倍乃至数十倍。和许多人感受到的一样,对于大汉的食利阶层而言,海外实在是太自由了,什么手段都能使,还不怕被人攻讦清算......

这十多年来,除本土开掘冶炼的部分金银,海外的金银是大量涌入大汉,也使得银价不断下跌,但再怎么贬值,一两银子依旧能兑1058文铜钱。

虽然不管是金还是银,还是铜,输入国内,都被受到朝廷的“剥削”,被狠狠地宰上一刀,但依旧是暴利。而成本,不过役使一些土着,开山挖矿罢了,十分低廉。

到如今,康宁在海外已有大小矿十余座金银矿,仅银每年便出产近两万斤,这甚至快超过朝廷在湖南所设银监的收入了。

而对于许多金银矿收获,康宁都是瞒着的,大部分采掘所得,都被他藏起来,不敢暴露,实在是太多了,让人害怕,即便是康大官人,也有种小儿持金过闹市的感觉。

不过,这也快瞒不住了,在海外搞开矿生意的人并不少,同行人即便一时摸不清楚,也能有所估计,至少能够一采数年乃至上十年的矿,价值绝对不小。

同时,在高丽、日本这样金银盛产的地方,康宁也有涉足,当然,这就需要和两国的权贵阶层合作,在其中过道手,赚个“手续费”,康家遍布五湖四海的商队,在贸易流通上的优势实在不小。

不管是眼光卓绝,还是运气使然,几十年下来,康宁始终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即便有所坎坷波折,最终总能跨过。

如今的康宁,也能算是功成名就了。论名气,四海扬名,几十年的“传奇生涯”,让他为天下商贾引为榜样;论财富,不说富可敌国,腰缠数百万贯是一定的;论影响,若把海外的土着奴隶算上,十万人指着康大官人吃饭;论地位,大汉的权贵之家,大多是能作为座上宾登门拜见的,连太子殿下都亲自接见过,听他讲述海外拓殖的经历与收获......

人生已是如此辉煌,但康宁仍不满足,钱财名气都有了,而且很多,但也正因为铜臭味太重,也使得他饱受非议与鄙视,虽然他自己也清楚,很多针对的来源只是因为眼红嫉妒。

但是,越缺什么,就越想得到什么。在大汉,显然不是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的,这是一个等级分明近乎严苛的社会,虽被称呼为“康大官人”,但没有功名在身,本质上仍旧是一个布衣平民。商贾在这些年,社会地位是有所提升的,但依旧有限,在不少读书人眼中,还是不如那些手工业者与农民。

哪怕腰缠百万贯,很多行为都是受到限制的,有些衣服不能穿,有些车不能坐,有些礼仪不能表现,做了就是逾制,而名气越大,被盯得越牢。

因此,在风光的背后,康宁实则很压抑,尤其是内心之中,充满不甘。因此,过去的二十年,他一直追求的,早已不是财富,而是如何更进一步,如何由富而贵。

财富积累得越多,也越清楚,在大汉,没有权力支撑的财富,是何等的脆弱,就有如沙滩上的建筑,风一吹就散了。过去的几十年,也见识到了太多豪商大贾,被朝廷当猪一样宰......

曾经康宁是有过机会的,被时任江西道布政使的钟谟引为幕左,后又被荐为参政,由康家的实力,以及过去对朝廷的功劳,吏部也特许了,上上下下一团和气,共襄盛举。

只可惜,后来此事为刘皇帝知道,对于康大官人的名气,刘皇帝自然不可能没有耳闻,早年之时还因有这样的“义商”表扬过。

然而,当得知他得知此事后,却笑了笑,说了句让人惶恐不安的话:“参政官虽不大,但也是道司要员,那康宁朕听说过,很会经营,生意做得很好,当了官,想来更方便其赚钱了......”

随后不久,康宁的官就丢了,有意思的是,将康宁当官之事情偷偷捅出去的,正是合川伯康延泽。

第264章 孺魏王仁宗篇2 正统六年第32章 天子上门第113章 西使归来第284章 影响第175章 军略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387章 契丹终被打回原形第249章 武德司时况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时代下的大汉(上)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1798章 宴无好宴第238章 皇帝还是怕皇后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1750章 《桃兰赋》第338章 争执第5章 堂议第336章 怪圈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406章 影响扩大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1813章 雍王不当这出头鸟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134章 班师还朝第99章 又穷了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28章 史弘肇赴边第496章 上进之时上进之人第79章 大获全胜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9章 凤翔战况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第43章 事毕第218章 走私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60章 皇后进言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117章 泼冷水第462章 当年善政第230章 主动出击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217章 幽州行营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59章 乱情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378章 东水门外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88章 童谣第131章 鸣沙匪第91章 栾城之战(3)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59章 不知死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345章 剥削者第178章 祭拜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54章 灭门世宗篇24 老贵新贵,宗王大会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1755章 良平岛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274章 厚葬之第37章 朝堂上的纷争第266章 断云岭大捷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第337章 京口水战、攻心之策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26章 名将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