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抓起来!

垂拱殿内,条桉边,刘皇帝正一笔一划地教幼子刘曜写字,这父子俩,一个敢教,一个敢学,都聚精会神的,表情格外专注。

不过,这温馨的画面并未停留太久,身体很快就扛不住了,交待一番“自己练”,刘皇帝便坐到一边,捶着老腰,品着热茶。

喦脱快步入内,至御前停下,打量了这父子俩一眼,躬身行礼:“官家,小的前来复命。”

“事情办好了?”闻声,刘皇帝眼皮子都没抬一下,又起身站到刘曜身后,观察着他的动作。

喦脱应道:“禀官家,合川伯已然病逝了......”

“没闹出什么动静吧!”刘皇帝问道。

喦脱拱手:“合川伯走得很安详!”

刘皇帝点点头,吩咐道:“等举哀的时候,让刘昭(十皇子)代为吊祭!”

“是!”

显然,合川伯康延泽是在刘皇帝的秘密安排下,被病逝的。康延泽的“病逝”,基本算是刘皇帝好恶反应的结果,由王彦升之死引发,刘皇帝选择性发泄,一种为求心理补偿的行为。

从法理上讲,康延泽有些冤,他本身并没有犯法,小人之举令人鄙视,但也仅是道德层面上的。但从情理上讲,却是自取其祸,本身已经给刘皇帝带去坏印象的情况下,又被刘皇帝当作王彦升之死的诱因,落得个“被病逝”的下场,并不是太奇怪。

有一说一,康延泽也算开了个先河,刘皇帝采取如此简单粗暴的做法,秘密处决一个勋贵功臣,这几十年来,还是头一次,可见在此事上刘皇帝心态的失衡。

从王彦升到康延泽,再加上已经被处斩的长宁伯海进,在不到十日的时间内,大汉已经失去了三个功臣勋贵,一名郡公,两名一等伯,还都是非正常死亡。这开宝二十六年,就在这种不怎么愉快的甚至让人压抑的氛围中,向夏季迈进......

“今天是王彦升出殡的日子吧!”沉吟了下,刘皇帝怅然道。

“是!有不少勋贵大臣都去送葬了。”喦脱禀道。

“公府后事料理得如何了?听说那几兄弟起了不小的矛盾!”

“官家诏令王英杰袭爵,王英豪不服,兄弟俩多有口角,据说前夜二人在灵前又起争执,几欲动手,平凉公三子王英华又提出分家产,三兄弟纠缠不清,已经在京中传开了......”

听完喦脱的描述,刘皇帝满脸的意想不到,过了一会儿,方才语气激动道:“尸骨未寒,魂灵未远,就开始争家产了?王光烈安王光烈,你究竟造了什么孽,才能生出如此狼心狗肺之徒!你那一番良苦用心,喂了这等畜牲,怕是九泉之下,都难得安宁把!”

刘皇帝这番痛斥,虽然不是针对自己呢,但嵒脱也有些心惊胆战,这些年刘皇帝最让近侍们畏惧的就是喜怒无常,太不可控,而老皇帝恰恰越来越负气易怒,往往让人猝不及防。

嵒脱如此,其他人就更加不堪了,侍候在周边的几名内侍宫娥都是一副噤若寒蝉的模样,低眉垂首,就连刘曜也不由停下笔,仰着脑袋,又是好奇,又是畏惧地望着老父亲。

深吸了一口气,刘皇帝很快平复下心情,为王家那几兄弟置气,实在不值当。但是,关于王家兄弟相争的情况,既然知道,就不能不有所反应,否则刘皇帝意气难平,对老皇帝而言,心情舒畅、念头通达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因此,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思考,刘皇帝张口便吩咐道:“传朕旨意,王彦升那个三个逆子全部废为庶民,把他们全都给朕贬到西北喂马!他们也过了几十年好日子了,既不知惜,那就让他们真切体会一番乃父戍边创业之苦!

至于爵位财产,召那王哲凯进京继承!”

“是!”嵒脱应道,心中不由暗暗感叹。子孙如此不肖,王家衰败可期,同时对那几兄弟的愚蠢与短视,也实在不屑。

饮罢一盏茶,怒气再消解几分,正欲再教导一番刘曜的书法,王继恩这老阉宦兴冲冲地来了。观其状,刘皇帝动了心思,摸了摸刘曜脑袋,露出点温和的笑容:“去玩吧!”

“儿告退!”刘曜闻言顿喜,逃也似得去了,这是真逃,虽然刘皇帝比较疼爱幼子,但刘曜对这老父亲是真害怕。

转脸,刘皇帝表情便严肃了起来,目光也冷冽了几分,直勾勾地盯着王继恩:“有结果了!”

闻问,王继恩立刻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郑重地呈上,禀道:“经小的等这段时间调查,与康宁有关连之权贵七十八家,其中往来密切者十四家,有债务往来者二十五家......这是小的整理的名单,请官家过目!”

“呈来!”刘皇帝眉上顿起褶子,手一伸,嵒脱立刻从王继恩手里接过,小心翼翼地交到刘皇帝手上。

缓慢地翻开,认真地阅览,刘皇帝的脸色也随之经过一番复杂而有趣的变化。这份名单的份量,可实在不轻,功臣勋贵,朝廷大臣,甚至还有皇亲国戚。

“国舅也伸手借钱了?”刘皇帝难掩惊诧,看向王继恩。

王继恩埋下头,谨慎地道:“是!”

“他也会缺钱?”刘皇帝不由疑惑道。

刘皇帝是有理由生出疑惑的,国舅

李业可是会搞钱的主,当年在原州任主官之时,就通过家奴私贩茶马,获利颇丰,每居一任,就没有走空的。摆烂罢相后的这些年,也一直在经营产业,若说生意,未必比康宁差到哪儿去。

李业会缺钱,这是让人难以置信的。见刘皇帝面露怀疑,王继恩可不敢怠慢,赶忙保证道:“具体情况犹待调查,但有确凿证据表明,国舅的确向康宁借了两万贯钱......”

“去,把李业给朕叫来!”见王继恩信誓旦旦,刘皇帝再难掩愠怒,冲嵒脱道。

继续翻阅着,动作越来越急,脸色也越来越难看,最终狠狠地将名单摔在地上:“朝廷每年这么多俸禄,何曾短缺过,难道还不足养家,大汉竟然有这么多的勋贵,沦落到举债度日,简直滑天下之大稽!颜面何在?体统何在?”

“官家息怒!”见刘皇帝双目快喷火了,王继恩微惊,本能地劝慰道。

“这个康宁,不愧是大汉首屈一指的大富商啊,出手就是阔绰,也是够舍得下本!”此时刘皇帝的语气,森然极了,让人毛骨悚然:“他想干什么?想借那几个臭钱,来驾驭大汉权贵?胆大包天,其心可诛!”

而比起借钱的勋贵,更让刘皇帝愤怒的,是那些在朝中居要职、掌实权的官僚,与勋贵相比,他们的堕落危害与破坏,显然也要更大一些。

“去,把那个康宁给朕抓起来!”

第199章 雁门大将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5章 名单第136章 进退不得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54章 聘纳郭女第84章 灭佛伊始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445章 捐资捐款,天灾不断第78章 召还二郎?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150章 蜀亡第180章 赏功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遗产第6章 “座谈会”第9章 王峻归来第22章 荆南既定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上)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29章 劝谏第1689章 高规格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63章 朝廷应对第161章 折氏进宫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第200章 御敌第145章 了结第48章 接纳回归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347章 割韭菜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116章 满朝震动第90章 安全脱身第160章 军政分离的尝试第107章 练将如砺剑第8章 掺沙子的效果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项任命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272章 征发之苦第52章 巫宦之国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55章 拉开序幕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75章 按*不动第440章 又借钱?不借!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404章 冬夜第121章 道士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231章 主动调整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151章 凋零第412章 二王第378章 辽国近况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45章 靖江军第109章 治政以安军民第275章 当与众乐第193章 杨邠案(1)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362章 权宜之计第492章 事发第295章 难第48章 耿崇美第132章 向训为帅第30章 收获第448章 还是太子立场坚定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344章 刘规改革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2章 分食第46章 郭荣的激进建议第1790章 忧劳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173章 日常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49章 南国风起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9章 新官上任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141章 雌威第338章 争执第196章 橐驼儿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796章 刘皇帝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