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最后的旅途1

烈日炎炎,老皇帝却没有一点畏忌的模样,就那么平静地躺在泰康殿的殿台上,一张软椅,一件轻衫,袍带也没系好,袒胸露乳的,下沉的赘肉依稀可见,鞋袜也没有穿,一双微微变形的脚翘在空中晃荡着……

更与老皇帝气质不相称的,是他手里拿着一把素朴的蒲扇,居然自己在扇,力道略轻,连头发丝都没飘动。

“官家,雍王殿下求见!”

“宣!”闻言,老皇帝有了明显的反应,手微顿,吩咐道:“给雍王也搬张躺椅!”

“是!”

作为老皇帝最亲最爱的弟弟,泰康宫这种好地方,老皇帝自然不可能忘记刘承勋。未几,刘承勋前来拜见:“臣参见陛下!”

刘承勋大概也是老皇帝态度最不掺假的人了,偏过头,冲他笑笑,手一指:“坐!”

“谢陛下!” wWW ◆ttκa n ◆co

很快,泰康殿前便躺下来两个老头,一个不修边幅,一个要明显拘谨得体些。蒲扇还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扇动着,老皇帝语气随和地问你道:“三郎,你终究还是来了!”

“陛下身体不爽,臣前来拜望,理所应当。”刘承勋的声音也明显苍老许多。

“外面又起流言蜚语了吧!”老皇帝冷冷道:“即便已经远离皇城宫阙,仍是这般多是非,这么多莫测人心,不得安宁!请求觐见的那些人,有几个是真心关怀朕的身体,都是些居心叵测之徒!”

听到老皇帝这不近人情的话,刘承勋只是稍加沉默,然后轻叹道:“陛下而今感觉如何了?”

“不过心情略感郁闷罢了,却被一些人传成天大的事,挑拨是非,撩乱人心,若非潜怀异志,怎会那般上蹿下跳”

听老皇帝又在这里絮叨,毫不掩饰对臣子们的猜忌,刘承勋的眉头终于紧锁起来,不着痕迹地瞥了他一眼,心中暗道:二哥啊,难道你当真毫无察觉,伱自己的问题最大吗?

不过,这样犯上的疑问,即便是雍王,也不宣之于口。刘承勋此次觐见话明显有些少,老皇帝也觉异样,问道:“怎么不说话?在想什么?”

闻问,刘承勋微微一叹,以一种宽慰的语气道:“不过是一些苛政虐民的脏官酷吏,既然遇到了,处置了即可,陛下何必耿耿于怀至此?”

听刘承勋这么说,老皇帝转过头来,淡淡道:“三郎,以你的见识,朕会因为这点小事,长萦于心,难以释怀?”

“那是为何?”刘承勋顺势轻声发问。

老皇帝沉默了下来,少顷,没有就此回答,而是反问了一个让刘承勋惊诧无比的问题:“三郎,你觉得大汉社稷,能够传承延续多少年?”

对此,刘承勋难掩面上的愕然,迎着老皇帝的目光,却发觉是那样的深沉而专注。按下心中的波澜,刘承勋格外坚定地答道:“自然是千秋万代!”

“千秋万代?呵呵!”老皇帝听罢,顿时便笑了:“三郎,这四个字,扪心自问,你自己相信吗?”

刘承勋当然不能说不信,否则不就是当面欺君了?并且,眼下老皇帝的状态,显然不大正常,而观老皇帝的眼神,又一副要听真话的样子,实在让人为难。

少许沉吟过后,刘承勋避而不谈,转而问道:“陛下,你怎会担忧这等问题?”

老皇帝语气怅然:“或许是太闲了吧!又或许,是近些年,过于懈怠、堕落,变得不自信了!”

“陛下”

刘承勋明显想劝说一番,免得老皇帝过于沉浸于这样负面的情绪与思考中,那样对谁都不好。

不过,老皇帝虽然处于这种深沉而压抑的氛围中,但脑子却很冷静,思路很清晰,没有一点此前表现出来的昏聩与糊涂,这种矛盾感在此时的老皇帝身上格外突出。

“好了,有些事情,也不是你我兄弟聊聊天就能解决,能改变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而今反复咀嚼此言,却是越觉有道理!”老皇帝嘴里低喃道,观其状态,与其说是心态放平、目光看开了,不如说是妥协了,麻木了。

“你来看朕,哪怕晚了些,朕心里总是高兴的!”老皇帝继续说道:“朕曾答应你嫂嫂,要带她畅游天下,结果食言了;早年也曾放言,要走遍大汉四境,开眼看看这大好河山,也根本没做到!”

“就拿南方道州来说吧,如今对朝廷的重要性逐年加强,所供财税,居天下泰半,可是朕,最远一次巡视,也只在金陵,刚刚过长江!”老皇帝念叨着:“哦,娘就在那一次南巡期间突然走了”

说着,老皇帝竟然哀伤难已,语气都哽咽了,抬手抹了下眼角,方对刘承勋道:“还记得,早年朕不管是出征还是巡视,总是会选择留你镇守京师,或者坐领一方,至今思来,那段时光,仍觉怀念。

朕取得的那些成就,也是有你雍王一份功劳,你回去收拾收拾,再陪朕走一段路,去看看大汉的江河社稷。

朕总感觉,时间不多了。此番出行,总归是打着南巡的名义,趁着还能动弹,就再认认真真地巡视一次吧”

老皇帝是越说越动情,刘承勋听了,竟也是热泪盈眶,反倒让老皇帝出言去安慰他。

兄弟俩亲密地交谈着,两个人年纪都不小了,很少谈及当下,更多是在回忆过去,高兴的事大笑,哀伤的事也不矜持憋泪,尽兴而谈一个多时辰,方才散场。

离开泰康殿,步伐很是迟缓,一直到走得远些了,刘承勋方才回过头来,眼眶中布着些许血丝,眼神格外复杂,轻轻地在心中呼唤了一声:二哥啊

继续南巡,并非老皇帝心血来潮,拍脑袋决定,而是经过认真思考,他也确实想着如早年那边,用点心,去走走看看。

不过,皇帝出巡事宜,要落实起来,就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了,想再像私访罗山县那般轻装简行,也不大现实,毕竟目标是整个南国。

首先一个时间问题,时值盛夏,自然不宜出行,至少得等入秋,乃至更久的秋凉之后,当然,空余的时间,正好用来准备。

随驾人员,也要经过删减,不再是去游山玩水、避暑纳凉了,老皇帝只打算把大内军带上,再加上一部分侍候的宫人以及文臣武将,总人数尽量压缩至五千以下。

至于其他人,哪来的回哪儿去,玩也玩过了,泰康宫也见识过了,酷暑也过去了,不能让他们再“奉旨”逗留申州,给地方添乱。后妃之中,老皇帝甚至只让贤、宜二妃随驾,其他人等全部被赶回京城。从一系列的安排可知,老皇帝这回,是真想再仔细一把,只是,难免显迟。

一直拖到七月中旬,诸项事宜准既定,巡视路线也研究确定好了,老皇帝正式下诏,再度开启南巡旅程,首个目标,荆湖北道鄂州。

然而,就在起行前的一夜,老皇帝再遭打击,大汉雍王刘承勋病逝于泰康宫。初闻噩耗之时,老皇帝还不相信,甚至第一反应是把那谎报的宦官给杀头,雍王薨了,这怎么可能,他比自己年轻,一直以来,也很少生病,还准备随自己继续南巡,怎么可能突然就没了。

然而,事情总是以一种让人措手不及的方式发生,雍王突生恶疽,病情急转直下,不过三日,便暴毙,连最后一面也没让老皇帝见到,连句遗言也没留下。

而据报,雍王之疾,很像是南洋常见的瘴疾,可能还是当年下南洋时,便染上的病根

雍王之薨,朝野震动,而对老皇帝来说,则用怎样严重的词来形容都不为过。老皇帝早已习惯了故人凋零,在当下,若是再有人向他汇报,哪个国公薨了,哪个功臣死了,怕是连悲伤都得酝酿一番,至多发表一两句感慨,再让朝廷依制进行一番追悼,仅此而已。

但是,这世上总还是有零星的人,能够让老皇帝痛断肝肠。当确认雍王薨逝的噩耗,老皇帝几欲昏厥,紧接着便是歇斯底里、嚎啕大哭,那十二分的哀伤,比当年秦王刘煦薨时,显得还要严重。

再上一次,还得是符皇后驾崩时,平日里或许只知道老皇帝很看中雍王,但可能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刘承勋在老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竟然高到如此地步,到可以不顾形象,涕泗横流,甚至大骂苍天。

当然了,这或许还与老皇帝如今的心理状态有关,能够让老皇帝倾心信任的人,实在是一只手都数不过来了。

刘承勋这突然辞世,老皇帝的南巡计划自然耽搁了,就在鸡公山,进行了一场盛大的悼念仪式,请了数百道士、僧侣做法事,几乎把周遭的僧道一扫而空,如此七天七夜之后,方才让徐王负责护送灵柩回洛阳,由太子刘旸主持下葬。

雍王在大汉的地位如何,从一点也可看出,那便是宗室之中,他是唯一一个在生前便建好陵墓的人,是陵墓!还是老皇帝敕书建造,也在邙山选址,作为老皇帝的陪陵之一。

至于再遭打击的老皇帝,则怀着沉痛的心情,按照原定计划,继续他的南巡之旅。自鸡公山南下,经安州抵鄂州,花费了足足十二日,方才抵达鄂州,没有再搞什么虚头巴脑的微服私访,而是摆开仪驾,过汉阳,进入州治江夏。

老皇帝此次南巡,也不是什么随心所欲,抱有的目标很明确,作为四十余年帝业生涯的第一次,游历南国江山。

同时,也简单地视察一番南方道州的政治民情,以皇帝之尊对南国士民进行抚慰,给官僚们训训话,给职吏们鼓鼓劲,给黎民们安安心,尽可能地扩大皇室在南方的影响力。

老皇帝自忖,这也许是他为大汉社稷,为刘家江山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仔细想想,也需要走上这么一遭,即便不是老皇帝,后世之君也当如此。

毕竟,南国的半壁江山,虽然已经接受大汉朝廷近三十年统治,将近两代人的时间,但这还真是最高统治者第一次躬亲视事。老皇帝早年那次南巡,时间实在太短了,并未深入,影响力有限。

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103章 缺少一个系统的李从益第349章 边情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177章 小贤王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105章 密探专奏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26章 名将第339章 不登宰堂,终为人所制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第162章 兵事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250章 大军会于威武城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1713章 机遇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499章 有些事从未改变第118章 棉第340章 定论第1740章 农民苦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1766章 噩耗连连,皇后病危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345章 剥削者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第213章 纡尊降贵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335章 凯旋令、刘昉请命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251章 寿国公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40章 郭党俊杰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427章 饶乐国的困境第90章 安东国王?第61章 南北之争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1736章 试炮第38章 河西局势由此转变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89章 威压王帅第204章 事态扩大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287章第199章 出宫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3章 由郑州站发往洛阳站第3章 不宜扩大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1746章 需要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第165章 夏猎、祥瑞以及进贡第53章 遁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511章 最后的旅途10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27章 出兵争论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378章 东水门外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第210章 问题来了,谁做主帅第240章 城塌了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371章 杀,不杀?第54章 继续忽悠第33章 两广运动第60章 皇后进言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707章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324章 交代第118章 棉第34章 崇元殿中第433章 圣训第442章 金玉满仓,堆积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