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最后的旅途9

山岳般的大舰依旧逆流南行,在江水的冲击下微微晃动,九月的秋风已经很凉了,吹得老皇帝都有些承受不住,但脑子也仿佛被吹得更加清醒。

甲板上,华盖下,老皇帝像根朽木一般缩在宽椅内,不过一双老眼依旧睿智,平静地俯视着郭信。

而郭信呢,此时的表现就有些精彩了,一方面战战兢兢,一方面又不断抬眼瞟向老皇帝,小心翼翼,而又做贼心虚,脸色变幻,就像是在演一场滑稽戏。毕竟是年近六旬的人,这么一番动静下下来还真有些吃力。

秋风轻柔地吹拂着华发,在耳边低语,老皇帝的眼神也逐渐恍惚的,渐渐的,老皇帝看到的不再是眼前这个紧张的、胆怯的甚至不堪的二舅哥,而是他所代表的郭氏家族。

脑海里浮现出过去这些年郭氏的发展,老皇帝不禁思考,自己对郭家这些功臣贵戚是不是放松警惕了,乃至放任其发展坐大。

拿郭氏来说,老皇帝曾经的忌惮心理是异常深重的,但回头看来,老皇帝当年的忌惮更多是针对郭威个人而去的,等郭威年迈不堪,便放松了,待其辞世,则更加高枕无忧了。

然而,郭威去世,对郭氏的负面影响只是一时的,而郭氏家族的发展,却在后续的十几二十年间,持续深入,影响力遍及朝野,与国休戚。

在当下的大汉权贵阶层,固然没有“四大家族”、“八大豪门”这些招摇的、引人瞩目的称号,但不可否认,在大汉帝国统治的最高层,是存在着那么一些顶尖权贵的,而郭氏则是无法绕过去的一个家族。

郭氏发迹、壮大于郭威时期,但真正巩固,却在二代。郭威一共三个儿子,老大郭侗,极其正常地承袭邢国公爵,早年也算朝廷一干才,当过侍驾之臣,从地方到中央,又到地方,履历丰富,从三十五岁之后,官秩就没低过正三品,并且都是封疆大吏,抑或要害重职。

不过,郭侗这个人很精明,甚至可以说精明过头,也是个过分利己或者说利家族的人。但同样的,这个人也算知时识趣,不到五十五岁,便上书请求致仕,以身体有疾。

仔细思量会发现,郭侗致仕的时间。差不多就卡在老皇帝开始“不正常”的那段时期,而养病的这几年,还把一姬妾肚子搞大,老来得子,还一次得俩,还是龙凤胎

对于郭侗的“聪明”,老皇帝当然看得明白,这当然让他心头不大痛快,但最终还是一笑而过,聪明些也好,相处得能愉快些。

而郭威的三个儿子中,最让老皇帝看重的,毫无疑问是老三郭仪,毕竟郭仪还在襁褓之中,就与老皇帝结下了一段渊源,随身带着的那块玉佩,只要拿出来说明来历,在场之人都得行礼。

当然,郭仪也确实可堪造就,他老郭威用余生精心培养而出的,四十岁的年纪,已是大汉的长城栋梁,也是开宝后期将帅中的旗帜性人物。

最为显著的是,从安西回朝后的郭仪被老皇帝封赏为长征侯,若非天子偏爱垂青,以郭仪的战功与资历,可还不够。大汉当前体制内的进步有多难,是远超一般人想象,旁人谋求个一官半职的提拔都难,郭仪却能一步晋爵,还是高爵,这固然是皇帝权威所致,也反应着这世间最普遍的一个道理,出身决定命运。

比起兄与弟,郭信就要显得普通多了,普通到平庸的地步,当然了,说好听点,是老实。然而,老实人做事,并不意味着就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相反,很可恨,能把人气死!

郭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荆湖南道任上,要说他干了什么坏事,那不至于,但要说有什么作为,却是屈指可数。

倒不是怠政,他还勤奋得可以,事情做得一点都不少,想法比头发还多,政治、经济、民生,水利、交通、农事,方方面面都有涉及,但是都没落到实处,甚至非但没给治下百姓带去实惠,还把人折腾得筋疲力竭。

到最后,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他还能振振有词,觉得自己尽心做事,尽力为民。若被下属指责,打击报复就去了,若被朝廷指正,那就觉得委屈了。

实事求是地说,郭信这个布政使,是德不配位了。在岳州,还未进入湖南道境时,老皇帝就开始听取着关于郭信的这些汇报,到此时亲自接见考察一番,他发现,把此人放在荆湖南道,实在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简直耽误了湖南道三年多的发展

回想一下,当初是谁建议让郭信调任湖南道的,嗯,正是他自己。念及此,老皇帝表情就更加不好看了,他甚至无法确定,自己究竟是看走眼了,还是真老糊涂了。

心中有一股子怒气乃至怨气,然而看着郭信那可怜兮兮的模样,又有种难以发泄的憋屈感,君臣俩大眼瞪小眼一阵,最终还是老皇帝不耐烦地摆手道:“滚滚滚!到你座船上引路,去长沙!”

老皇帝语气稍显恶劣,但郭信听着却如闻仙音,忙不迭地应是,然后眉开眼笑地去了,那副憨态看得老皇帝牙疼。

湘江,尤其是长沙下洞庭这一段水路,是极其繁忙的,正值收获的季节,更是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越是靠近长沙,各类江船越多,南来北往,运粮的,运盐的,运茶的民用百货,无所不具。

南下的途中可以看见一些特殊的船只,大大小小,共同的特征在于,遍插青旗,显然是属于同一股势力的。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就在这湘江之上,崛起了一股半黑半白的新势力:湘帮。

船帮这种社会底层的势力自古有之,但湘帮却可以算是历代以来最正规、系统最完备的,有清晰的组织架构,有成熟的运行机制,最重要的,有可靠的后台。

毕竟,湖南道官府的一些运输任务,都是拜托给湘帮,而在民间活动的时候,也往往打着半官方的旗号,水师退役的船只,也都流入船帮,当地就有一个说法,湘江之上行使的船只,有一半都是湘帮的。

可以说,湘帮也是长沙府几十年发展伴生的一个产物,到如今,影响力触及社会底层的方方面面,官府似乎也需要这么一个办事灵活的“马桶”,给权贵们当狗也诸多湘帮大佬可遇而不可求的。

老皇帝的南巡,对于地方上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包括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船帮势力。倒也不是社会治安上的问题,而是老皇帝之来,影响了“江湖”上的一桩大事。

湘帮实则只是一个对外的联合,早些年势力也很分散,为了争取利益,厮杀不断。后来在一名“王先生”的撮合下,十几个大船帮的首领,聚集一趟,歃血为盟,成立湘帮。

嗯,江湖上是这样传说的,而能让这么多好勇斗狠的船老大们放下矛盾,达成共识,背后的故事,显然不是那么简单的。那名“王先生”的身份,便格外引人注意,此人何德何能,有那本事。

直到后来才逐渐流传出,“王先生”,便是长沙府总捕,王觉。这下就没人质疑了,王觉在朝廷体制内,虽然只是一个卑微下官,但在平民眼中,可就是大得不得了的人物。

尤其是对那些跑江湖的而言,威慑更足,因为其在长沙当了几十年的总捕,整个长沙乃至整个湖南道,到处都是他的徒子徒孙,这可是咳嗽一声湘江都得震三震的人物。

当然了,能让王觉去干黏合湘帮这费力之事,其后显然还有更深的背景,这些在长沙地界上,就让人讳莫言深了。

成立湘帮,除了减少械斗、稳定治安的目的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向外拓展。

南方水网纵横,江河密集,跑船的势力也就多,湘江虽是长江一大支流,但只要有点心气的,又如何不想到长江里去捞油水。但这个困难很大,长江上纵横的船帮,又何尝是好惹的,地盘是有划分的,也容不得外人插足。

湘帮结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北伐”,组织人手往长江试探,然而刚出洞庭,便被一干“湖北帮”给打回来了。

那一役,江湖传说,“巴陵之战”,并且由此,开启了两湖船帮之间近十年的争斗。两道势力,就像两条被豢养的狗一般,为了主人的利益,也为了嘴边的一点狗食,在洞庭、在大江之上,反复撕咬。

对于这种非平民之间的械斗,官府一般是不会插手的,两方之间也很有默契,哪怕血染大江,也都按江湖规矩来,绝不影响官府,给主人们添麻烦。

打得狠了,损失大了,就停战谈判,谈出个利益平衡,谈得个一年半载的安定,就继续打,周而复始。利益是永恒的,人命是不值钱的。

当然也有闹得过分,影响到治安,危及民生的,到那个时候,才有官府威压,水师出动。而最荒诞的是,两方斗得最狠的一次,各自纠集数千人,在洞庭湖上厮杀,旁边就是两湖水师掠阵,到官方那些还能说成是演戏训练,只是动静大了些罢了

此番,若无老皇帝南巡,洞庭湖上恐怕早已是血雨腥风了,生生给停下了。实在没人敢炸刺,船帮中多凶狠的亡命之徒,但不怕死不意味着就想死,湖北水师的大整饬,吓倒的不只是各路水师。

而在湖南进行内部整顿的过程中,还拿了三个民怨过重的湘帮首领人头,用来平息民怨

因此,湖南的情况,自上而下,由官到贼,都是偃旗息鼓的,老皇帝能见到的,自然也是一片富庶祥和的南国江湖、风土人情。

第371章 杀,不杀?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79章 长教训第250章 大军会于威武城第6章 “座谈会”第342章 杀肥第67章 遗表第9章 王峻归来第72章 磁州贼第213章 纡尊降贵第285章 吃酒烤肉议荆湖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第100章 城战第151章 凋零第48章 接纳回归第1802章 屁股要坐稳,态度要端正第22章 慈父的关怀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来做第250章 大军会于威武城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49章 边情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301章 从清丈土地开始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127章 魏博问题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118章 蒲阴第80章 进攻第99章 北使南归第344章 刘规改革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362章 分封?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1765章 三郡公第288章 赵普使蜀2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2068章 太宗篇15 热闹的夜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747章 出点意外很正常吧第70章 卫公辞世第9章 王峻归来第196章 橐驼儿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473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173章 马氏内乱或可利用一下第40章 开拓之志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隐患第91章 王峻骄狂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1714章 百姓苦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127章 冬至宴3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第8章 杨苏还京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216章 初夏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65章 决议南征第122章 燕王请战第423章 安东国的权贵们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448章 刘皇帝:朕不需要佳丽三千第443章 板子来得毫无征兆第90章 安全脱身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18章 请愿第32章 郭氏之虑第9章 新官上任第28章 皇子戍边第284章 影响第45章 靖江军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223章 安抚人心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39章 长沙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164章 监国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233章 南口大战2第167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2)第45章 治安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052章 回京第368章 吴越结局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