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

离了魏王府,刘昉是马不停蹄,直奔安东王府,这是由实力因素决定的,至少在当下,安东、安西便是大汉帝国统治下最强的两个封国,再加上其父秦王刘煦留下的资本,刘文渊倒也值得刘昉亲自跑一趟。

当然,对刘文渊就无法像对刘旻那般做一些交心之谈了,也是从他爹开始,刘昉与他们就非一路人。从谈话过程来说,也不想与刘旻之间有那么多拉扯纠缠,结果刘文渊也很识趣,恭恭敬敬地将刘昉送出王府。

刘文渊虽然年轻气盛,但并不意味着他完全一根筋,不安分是一方面,该从心时也不过分执拗。当然根本原因在于,不管是亲自登门的四叔,还是背后的皇帝二叔,都远不是刘文渊能够对抗的,何况还在京城。

闹一闹,或许有奶吃,但若是闹得狠了,面对的恐怕就是板子了,刘旸让刘昉给诸王传递的基本就是这个意思,刘文渊当然也领会到了。

不过,在认怂的同时,刘文渊还是忍不住提出他真正的诉求,秦王爵。这个问题,已然成为刘文渊的心病了,倘若朝廷一视同仁也就罢了,但偏偏不是,而当初阻止他承袭秦王爵的恰恰又是东宫那干人。

虽然刘文渊是刘煦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少了一个“秦王爵”,对刘文渊而言,就像是一张完美的拼图少了点睛的一块。

对于“秦王爵”的问题,刘昉一定程度能表示理解,但也直接表明,只作传话,至于皇帝如何决定,就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

面上相处已然很矜持,而综合一番交流的情况,刘昉对刘文渊这个大侄子的看法,却是不免看低了,比起其父,差距实在太远了,不论是为人还是做事,当然,最主要的是缺了那股子常人所不具备的气度与魅力.

不过,老子英雄儿好汉这种口口相传的东西,实则是一种小概率事件,能青出于蓝者就更属凤毛麟角。别说区区一个刘文渊了,就是当今皇帝,别看刘昉俯首听命,表现得恭敬顺从,但心里是什么看法,谁又能知晓呢,毕竟,他可是世祖皇帝之子,仰望乃父背影,追随其脚步,成长经历了一整个辉煌时代。

刘文渊之后,刘昉又走访了今夜最后一家,老九刘曙。在刘昉看来,诸王之中最有可能折腾出乱子的反而是刘曙,因为他最不可控,不知轻重,随心随性,什么荒唐的事都干得出来。

然而,若让刘曙知道刘昉的想法了,或许就会嘲笑他四哥了,竟被一叶障目,殊不知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今时毕竟不同往日了。

他刘曙固然是荒唐随意,过去混账事也的确做了不少,行事往往出人意料,但偶尔做出一些聪明的选择,反倒正常,而这偶尔,往往是关键时刻。

甚至于,在刘昉登门时,刘曙还冲他耍了一通起床气,然后一脸无辜地对太和楼之事表示“不解”。他只是应邀去太和楼吃顿酒席,看个热闹,怎么惹得赵王四哥半夜登门,还这般郑重其事,搞得像遇到个天大的问题一样。

在刘昉面前,刘曙表现得格外通透,直白地表示,只要朝廷不断绝与林邑交通,不加林邑商民重税,准许国内移民,再对林邑国的安全提供保护,他也别无所求。

用刘曙的话讲,先帝对他有父子之情,今上对他有兄弟之谊,朝廷给他的封赏已经足够深厚,他并非贪得无厌之徒,因此满足了。

刘曙话说得如此敞亮,倒把刘昉哄得一愣一愣的,满意而归。然而,这与刘旸收到的太和楼间情景,却是大为不同,刘曙可是诸王之中态度最为激烈的,骂吕端骂得最狠的。

这其中的区别,或许只在时间场合的不同了.

离开楚国公府后,刘昉就再没有继续奔走了,不只是时间晚了,已过子夜,还因为,他接下这份差事,除了给刘旸这个皇帝面子,也是为了顾全朝廷大局。

但是,做到这一步,已然足矣,其他人,派人执手书递府即可,就是皇帝二哥,也不能把他当牛马走来使唤。

刘昉留在京城,除了那份眷恋之情外,还有折贤太妃的原因,但若逼得过分了,了不起也回封国去便是了。

——————

这一夜注定是个难眠之夜,同样在深夜郁结难眠的,还有凉国公刘晔,哪怕事情已经过去一个多时辰,他那张脸依稀仿佛仍在啪啪作响。

那什么狗屁判官寇准,拿人竟然拿到他公府门上了,还一番冠冕堂皇、振振有词,张嘴国法,闭口朝制,丝毫不将他这个皇弟、凉公、康居王放在眼里。

虽然极力克制住自己脾气,但这种被人闯上门,带走亲勋的体验,对刘晔来说实在太难堪,心中格外不是滋味。等明日消息传开之后,他堂堂“十三王”就要成为京畿笑柄了,不,或许已经传开了,这样的消息,在京城上层的传播速度从来是超人想象的。

就像此前刘昕所言,刘晔街市上的举动大不合适,会有麻烦,就是刘晔自己也清楚,当街杀人不妥,但即便有麻烦,也该是来自宫城,来自宗正寺,哪里轮得到洛阳府!

但偏偏就有个姓寇的判官跳出来,张牙舞爪,摸黑行事,欺人太甚!当然,刘晔心里还明白,法是那个法,理是那个理,人,却不归他洛阳府管。

不过寇准,也没直接“针对”他刘晔,人家目标是杀人者周隼,缉其归案,这似乎就说得过去了,才怪!

为此事,刘晔是觉都睡不好了!厅堂被灯火照得透亮,刘晔背着手在精致的波斯毯上踱步,四名军官侍立在侧,不过都垂头丧气的。

“怎么都不说话,耷拉着脑袋做甚?”刘晔见到下属们那副丧气状,就忍不住更来气。

不过,没人敢作声,适才已经被大王训怕了!刘晔见状,在四人身上扫了一圈,目光落在其中一名身材精壮的军官身上,点名道:“秦㭎,你说!”

在刘晔身边当值,又姓秦,很容易便猜到,这秦㭎乃是瑶人出身,还是如今瑶人第一大族秦氏子弟,还是洪江侯秦再雄之子。

连自己亲生儿子都送到安西任职,可见秦氏与刘晔之间的关系绑定有多深,当然,秦再雄子女众多也是一方面,被安排去支持刘晔的也不只秦㭎此一人。

同时,除秦氏之外,瑶、苗蛮人中其他大族如符、盘、白、马等氏族,也在号召下各遣子弟、族人、山民西去。过去几年,瑶、苗支边,那也是一波又一波地去,每批多则数百,少则数十,以族中大宗大姓为骨干,因此,刘晔身边的文臣武将,多为湘江、粤、黔、川人,其中不乏有材士,都是几十年来南方蛮部汉化的结晶。

在刘晔压迫十足的目光下,秦㭎也不敢沉默了,总得说点什么,于是硬着头皮道:“大王,周隼可是有功之臣,身上大小创口十余处,都是为大王尽忠效死所得!

那姓寇的,不似良人,胆敢上门拿人,显然有备而来,意图拿周隼正法,必须救他,否则臣虑洛阳府真敢判死周隼!”

“尽是废话!”刘晔闻言,眉头顿时一拧,斥道。

秦㭎讪讪一笑,想了想,继续道:“莫若末将带人去洛阳府,将周隼抢出来?”

这个逆天的想法简直把刘晔惊呆了,眼睛瞪得老大,当即就骂道:“蠢话!”

努力地控制住情绪,刘晔继续骂骂咧咧的:“你当这里是什么地方?是碎叶?这是大汉京城,首善之区!闯衙夺人,亏你想得出来,伱想做甚,蛊惑我造反吗?”

“末将不敢!”听刘晔把事情说得如此严重,秦㭎赶忙跪下请罪。

若是手中有一条鞭子,刘晔定然狠狠地抽他几鞭子,把他抽疼,抽醒。然而,看着他嗫喏难言的憨直之态,刘晔又有火难发,一时间竟感到十分憋屈。

“滚滚滚!”刘晔不耐烦地冲秦㭎挥挥手,像赶苍蝇一般。

“你们也都退下!”刘晔又朝着其余三人吩咐道。

“是!”一干人如蒙大赦,赶忙退下。

显然,刘晔并没有发怒,只是郁愤难填罢了。即便有怒,也是针对洛阳府,针对寇准,而非这些出生入死的部属。

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焦灼与发泄之后,刘晔的情绪倒也逐渐稳定下来,但是让他去就寝睡觉,那也实在没心情。

继续在堂间徘徊几许,刘晔嘴里嘟囔几句,忽地冷笑两声:“这个寇准,还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就是想借此事扬名吗?我成全你,让你扬个大大的名!”心中计议既定,刘晔立刻将几名属将召来,交待一番,严禁他们乱来,然后便带着两名亲卫出策马出府,直奔洛阳府去。

并不难猜,此时的洛阳府中也是一片风声鹤唳,气氛压抑极了。宽敞明亮的二堂中,刚做下一桩大事不久的寇判官很是从容地挺立其间,以风雅健谈著称的洛阳府尹宋白此时已无法保持平日的风度,绕着寇准踱步,怒不可遏地呵斥道:“寇准,你究竟意欲何为!”

宋白是在自家府内中收到消息了,原本他正在搂着美妾享受名士风流,雅兴直接被打搅了,赶回府衙路上听取了大概情况的汇报,然后坐蜡了。

这个寇准,骄矜自负,跋扈张狂,总是自作主张,简直不可理喻,这不无事生非,自找麻烦吗?你去惹凉国公府做甚?

一路愤怒与怨气滋生,及至府衙,几乎爆棚,待见到寇准那副“坦荡自如”的模样,就更加气不打一处来。

而面对宋白的质问,寇准从容依旧,平静地答道:“回府君,只是依律执法罢了!”

“谁给你的权力?谁让你擅自行事?你知道,你此举会造成怎样恶劣的影响,你知道这会给洛阳府带来多大麻烦?”宋白怒道。

听宋白这么说,一直眼观鼻、鼻观口的寇准终于抬了下眼皮,一副疑惑之状:“敢问府君,还有什么比当街杀人而凶手逍遥而去而官府无所作为,影响更加恶劣?天道照照,众目睽睽,人心难欺!”

“你别用这套关官样文章搪塞本府!”宋白不吃这套,逼视寇准:“你明白本府所指何意?”

这大概是宋白上任以来,如此严厉,若是一般的下属,也早就退缩服软了,但寇准能是一般人吗?

敢到凉国公府拿人,那主意早就说坚定了的。不过,或许是为了给宋白留一点面子,寇准对宋白关心的事情避而不谈,而是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府君,便是一件普通人命案件,下官将犯人拘传审讯,也是合法合理吧!死者尸体还摆在府衙挺尸房,总要给一个说法吧!”

“寇准!”寇准那语气、那神态,在宋白看来,便是赤裸裸的挑衅了,彻底爆发了:“你以为本府好欺吗?”

“下官不敢,也无意藐视府君!”将宋白一双老眼都快瞪裂了,寇准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犹豫之色,但很短暂,很快便躬身拱手,应道:“下官只是依法执法,公事公办,这也是府君平日里的教诲!”

“够了!”宋白实在不想和这个狂傲的下属纠缠了,直接道:“先把那周隼放了!”

对此吩咐,寇准脸色也顿时不悦了,但毕竟是顶头上司,稳定着情绪,但语气也严肃了许多:“府君,那周隼杀人,事实清晰,证据确凿,如此杀人重犯,岂能轻易释放!”

“先把人放了!”宋白加重了语气。

寇准则强势地顶回去:“徇私枉法之事,恕下官不敢从之!”

“你!”宋白怒道:“这洛阳府,何时轮到你寇准发号施令了?”

“依法办案,是朝廷法制赋予下官之职权!”

目光生冷地盯着寇准,寇判官依旧凛然不惧,直挺挺地面对之,见状,宋白直接招呼着边上瑟瑟发抖的其中一名属官,道:“去,传本府令,将人放了!”

“慢!”寇准大喝一声,但见宋白一副强来的模样,上前一步,深吸一口气,郑重其是地说道:

“府君如欲一意孤行,下官职权有限,不敢力阻。然而,罪犯周隼,尚未经提讯,未经审查,若今夜走出府衙,那洛阳府必声明尽毁!”

听寇准如此说,宋白那狰狞地怒容方才有所平复,事实上,能爬到洛阳府的位置上,即便性情软弱迂腐了些,基本都政治素养还是具备了。宋白心里实则清楚,从寇准把人带回府衙开始,洛阳府便被架上去刘了,他这个府尹也一样。

这或许也是,宋白真正恼火的原因!寇准这种做法,着实令人生厌。

经过一阵复杂的心理建设之后,宋白把所有怒气压抑下来,而后表情冷厉地指示道:“尽快审讯,尽快结案!”

“再惹事端,必不相饶!你好自为之吧!”宋白撂下这么一句话后,脸色难看地拂袖而去。

转身之际,宋白已然下定决心,定要把这个寇准给调走。平日间,寇准精明强干,又有上面的赏识,对其自专之处,能忍则忍了,他宋白又不是器量狭小之人。

但今日之事,已然触及了宋白底线,这样的刺头下属,只会是麻烦,绝不能再容其放肆。否则,真就有愚人当他宋某人好欺了,连个寇准都压制不住。

“谨遵府君之命!”身后,寇准躬身揖礼,做恭送状。

面上依旧说那副从容不迫的模样,但眼神却多少有那么一丝深沉,他当然也清楚,这一遭是彻底得罪宋府君了。但是,从做下决定开始,寇判官就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此事之后,他要么高升,要么贬官,但不管如何,他寇某人维护国法、不畏强权的名声也将彻底打出去。就是平掉外放,洛阳府也与他无干了,因此,宋白对他观感如何,根本不重要,想要成事扬名,总得付出一些代价。

就在洛阳府尹宋白神伤头疼之际,一桩更让他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了。

凉国公刘晔亲在到衙,目的很简单,投案而来。据其供述,延康街杀人案,乃是他的主意,周隼只是奉命杀人,洛阳府若要执法,就拿他这个主谋问罪。

然后便自己往开封府监房而去,任谁阻止都没用。刘晔这意外的举动,就是寇准也是惊愕不已。

而宋白听闻此事时,是脑袋都快炸了,他哪敢任刘晔如此胡闹,堂堂皇室直系宗王,岂能去牢房这种地方。

急急忙忙地跑回府衙,终将刘晔拦阻于监房前,好说歹说,就差跪下了,刘晔也毫不动容。直接走进开封府牢,自己给自己找了个监房,办理“入住”。

刘晔的迷之举动,让整个洛阳府彻底陷入一个尴尬之境,开国几十年来,可还从来没有发生过地方官府拘押皇室宗王之事,不论起因如何,过程如何,但就结果来看,洛阳府不可避免地摊上大事了。

说轻点,那也是擅权逾制,严重地来讲,那就是藐视皇权了。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宋白最后看向寇准的目光,也几乎要吃了他。

而寇准,心绪显然也无法保持此前地平稳了,虽然嘴上坚持着,但心中已然悬上了一块巨石,堂堂凉公就算要反击,也不必用这样晦气的办法吧,实在太……脸上无光不说,还伤天家的颜面。

而事情到这一步,就不是洛阳府能够解决的问题了,宋白是当场把寇准停了职,然后连夜写好奏章,把事情详细经过描述清楚,当夜剩下的时间也不睡了,翌日大清早的,便带着满眼的血丝,进宫向皇帝刘旸汇报请罪……

第1796章 刘皇帝的支持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90章 安全脱身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第197章 财计第1675章 血战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35章 杨村第112章 兄弟第208章 狱吏之贵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阳第68章 撤了第1766章 噩耗连连,皇后病危第3章 不宜扩大第172章 太子妃第234章 南口大战3第113章 西使归来第30章 韩通与向训第1790章 忧劳第158章 善后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204章 解决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章 登闻鼓响第52章 联姻第46章 驸马的上下两策第150章 蜀亡第159章 还朝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9章 罢免两勋贵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47章 德胜渡第106章 敲打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31章 议治湖湘第18章 请愿第375章 少林寺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298章 事泄了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126章 冬至宴2第60章 都安心了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当国,得安半载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项任命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88章 天子金令第438章 抗洪救灾年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66章 朕要亲征第53章 兵临删丹第269章 先锋慕容承泰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1772章 处置第430章 刘皇帝弄孙第409章 两千贯也能扯出天大的干系?第455章 见闻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183章 李相为帅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20章 小民犹能议国政第349章 圣驾过府第277章 闲有目光向河西第98章 山道第42章 天上掉下来的禁帅之位第1751章 结束了第64章 和约是拿来撕毁的第393章 钱去哪儿了第2047章 最后的旅途18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91章 吉兆动兵,再临寿春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327章 派系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99章 北巡结束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297章 新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