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移镇之议

刘承祐问话音方落,宰臣李涛立刻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如此刑重,有伤天和,有悖君德,恐有失于人望。极刑加于白衣尚显凶暴,而况于公卿大臣,请陛下从轻发落。”

看着李涛,刘承祐眼神中闪过一抹凝思,未及说话,杨邠已疾声斥言:“国家初立,正当以严刑峻法,震慑不法,以安天下!苏逢吉身为朝廷大臣,高居庙堂,不思奉公守法,以为人表率也就罢了,反而违法乱纪,滥施恶举,苛虐生民。此等恶臣,不厉行处置,以护国法,以正威信,朝廷何以孚人望?”

杨邠此言落,刘承祐清楚地看到,在场的宰臣们脸色或多或少都有些变化。杨邠,这是定要置苏逢吉于死地的样子。

场面静了一会儿,刘承祐却是更显安然了,眼神游移了一下。

“陛下,苏逢吉自然是罪大恶极,当依国法处置。然其毕竟是国家元从重臣,侍候先帝多年,大汉所立,亦有功勋。姑念其前功,陛下或可稍赦刑罚,留其一条性命,未免其罪,又彰陛下仁德......”这一回站出来的,是苏禹珪。

先是李涛,再是苏禹珪,此时都为苏逢吉的处置求情,要知道,平日间,二臣与苏逢吉的关系可是不佳,尤其苏禹珪,在刘知远进中原的初期,共秉国政之时,与之多有龃龉。

目光扫过其他人,问其看法。

“臣附议。”结果,一片附议之声。

“尔等这是欲罔顾罪人,徇私乱法!”此时的杨邠,就似一名独臣,当廷发怒。

苏禹珪露出了他老好人一般的笑容,恭声应道:“杨相公,既治其罪,可正国法,只是用刑轻重的问题罢了,何谈徇私。臣等所议,只是欲彰陛下仁慈宽宥之心罢了.....”

“你这是巧言诡辩!”杨邠冷冷地盯着他。

“好了!列位相公勿需争执了!”刘承祐终于发话了,装模作样地思吟了一会儿,淡漠地吩咐道:“姑念其前功,朕酌情削刑减罚,罢苏逢吉一切职衔,贬为庶人,流放泾原养马,其所敛钱粮财货,尽数收缴国库,其子嗣,皆罢官并处流放,三代之内,永不叙用!”

刘承祐此言落,殿中的宰臣不由心生寒意,这般处置,可比直接杀了苏逢吉,更狠了。尤其是最后一点,几乎是断了苏家后代上进之路。

“陛下英明!”率先发声支持的是杨邠。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紧跟着,其他人也没有再赘言,毕竟刘承祐已从其请了。事实上,刘承祐基本已经看出了这些人何以在最后的处置上,如此积极为苏逢吉求情说话了。同为宰臣,苏逢吉事发,若有其极刑在前,对于他们而言,可是开了个不好的头。

要知道,在场的诸公,屁股底下又岂是干净的。尤其是苏禹珪,虽然早已收敛“从良”,但苏逢吉所犯之事,他可也占了好几条。要是什么时候天子秋后算账,那可就不妙了。

只是求情之后的结果,实在难如其意。遗祸子孙,可是更让人绝望的。

苏逢吉的事,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告一段落。刘承祐顺势提道:“苏逢吉既罢,可于诸衙臣僚中,擢一人,增补政事堂。众卿可有人选?”

关于人事方面,尤其是涉及实权重职的任免,刘承祐素来都会咨询宰臣,做出一副垂拱而治的样子,此次也一样。不过,就如此前,一时间,是议不出个人选的。

若依杨邠等人的想法,宰臣的数量,当然是越少越好,苏逢吉既去,再提个人来分权,自然不会有多积极。

很快,议题便偏离了,自增补宰臣之议,变成了节镇迁移之事。

“陛下,睢阳上报,西京留守史弘肇就镇部曲将吏杨乙等,于宋州负势生事,聚剑刻剥,无所不至,致使一境之内,望风展敬,嫉之如仇。生民大被其苦,怒不敢言!宋州为近畿州县,朝廷若不加整治,必致民心大丧。”杨邠奏请道:“臣以为,当尽快着重臣镇宋州,肃清群小,还以安治。”

这,又是史弘肇造成的遗祸了。此前,史弘肇兼领归德军节度使,着其部曲杨乙就府,替其检校地方。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史弘肇的这些部曲,同样贪戾凶暴,为祸一方。就算杨邠不提,刘承祐也有整治之心。

一干宵小氓吏,倒不为刘承祐太过上心,不过他的表情沉凝,似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决定一般。抬眼看着几名宰臣:“对各地节度,也该再进行一次调整了。”

移镇,是朝廷中枢打压方镇节度的基本操作,当然,这是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方镇之弊,还是在于地方权柄太重。

不过,在无法一蹴而就,从制度上达到制伏地方的情况下,使诸镇迁移互调,避免其深梗势力于地方,还勉强算得上是个不错的做法。三代以来,每朝每岁,都是这么干的。

去岁大汉初立之时,刘知远针对中原、河北、关右诸节度,已经做过一次调换了。

刘承祐此番,显然是也动了心思了。但是,出乎他意料的,遭到的群臣的反对。而这一次,连郭威都对刘承祐进行劝阻。理由虽然不少,但核心只有一点,以此时大汉仍处困厄的处境,不可贸然动地方。

咨之以魏仁浦这个如今刘承祐最信重的大臣,魏仁浦只是很清楚地向刘承祐提出建议。待到解决河中李守贞,树立朝廷威严,再对方镇进行调整,未为晚也。

难得见群臣统一认识,刘承祐自虚心纳谏,没有一意孤行。

对归德军节度使的任命,刘承祐最后选定了吏部尚书张允,就是此前因“驳赦论”而得到刘承祐好感的大臣。以此君镇宋州,也算是开了大汉朝,文臣节度地方的先河。

细数遍及大汉朝的诸节度们,能力、德行自是有所差别,但是,清一色的都是武臣。这已然是“五代”后期,仍旧是这种情况,试思之,当真畸形。

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323章 党侯的智慧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53章 有诗云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127章 打破潜规则第190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与旧人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89章 破财赎罪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历史第118章 查抄第125章 冬至宴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第34章 惊陶谷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172章 更像打仗来的第34章 惊陶谷第302章 奚王来朝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9章 独眠孤馆第17章 板子终究落下来第177章 耶律妃第67章 又去一老第160章 魏王病笃第59章 皇帝与太子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84章 灭佛伊始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9章 用兵筹划,自此而始第443章 板子来得毫无征兆第17章 轻取江陵1第35章 唐将空谈第139章 崇政殿听政1第22章 慈父的关怀世宗篇28 朝晖之城,老年白龙第70章 同州之战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60章 家事、国事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125章 颂公亭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第31章 功成第109章 在长安第309章 交待后事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78章 召还二郎?第1769章 影响力第348章 老皇帝第219章 不踏实的刘皇帝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隐患第79章 滏阳之捷第61章 气运所钟李守贞第73章 道府之争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497章 重拾第226章 冯道请辞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134章 回府第104章 平息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313章 晋王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45章 靖江军第446章 流光园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国的政治生态第38章 河西局势由此转变第54章 继续忽悠第66章 请辞?不许!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152章 听政3第210章 一锤定音的人第110章 坦白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么简单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第462章 当年善政第76章 处置决议第341章 向钱看第131章 干强枝弱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