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满廷反对亦无效

迎着刘承祐的目光,杨邠肃色道:“大汉立国尚短,陛下继位亦不过半载,国事初宁,人心易摇。李逆西叛,必牵动群小之心,当此危急之秋,陛下不宜轻动,唯坐守东京,命大将军卒平之即可!”

“杨相也知,人心易摇,朕亲往,便欲以雷霆之力速定之。否则,任贼势猖獗,朕纵藏于深宫,能稳天下人心?”刘承祐盯着杨邠,眼睛都不眨一下,驳问道。

“速定河中,难道非陛下不可,大汉无人吗?”杨邠反问。

“去岁杜重威据邺都叛,朝廷大兵征伐,顿兵城下,迁延日久,挫士气,耗钱粮。及先帝御临,三日而克城!”刘承祐举去岁平杜重威的例子。

“陛下之能望,比之先帝如何?”杨邠直言相迫。

杨邠此言,有点诛心的味道,当廷之下,刘承祐怎么回答都不合适。

眉头微耸,刘承祐不掩怒气,瞪向杨邠,冷声质问:“杨相这是欺朕年幼,而轻朕吗?”

面对天子威视,杨邠神色不变,一副冷硬的表现,垂首抱拳:“臣不敢。”

“栾城契丹几十万大军,尚且为朕所破,李守贞兵不过两万乌合,地不过河中一隅,朕杀之,如宰鸡耳!”刘承祐提起前勇。

“既杀一鸡,何需宰天下之刀,劳陛下亲往?”稍微停顿了一下,杨邠说道,语气间仍旧未有服软之意。

见状,刘承祐盯着杨邠的目光愈加冷淡了,杨邠也毫不避让,直视刘承祐。就冲着他这态度,哪怕他是忠言为公,刘承祐又岂能容他。

殿中的气氛被搞得有些僵,君臣对峙了一会儿,刘承祐突然嘴角一勾,神情慢慢地放松下来,身体稍微后仰,问其他人:“亲征之议,众卿以为如何?”

刘承祐一副豁然的表现,杨邠却难放松下来,收回目光,也看向其他大臣。

冯道站起身,佝着腰,小心翼翼地说:“陛下,是否先看西面诸军平叛结果如何,再作处置?”

冯道进言,有些保守,言外之意还是不赞同刘承祐亲征,只是不像杨邠那样,直接冲撞刘承祐罢了。这也符合冯道的一贯作风,兵者事关生死,天子亲征更关乎国运,为了一“草寇”冒险,不值当,还是待在东京运筹帷幄最为稳妥。

随其后,王章、苏禹珪、窦贞固、李涛、赵莹这几位宰臣,相继表达看法,皆不赞同亲征。给出的理由,与杨邠大同小异。而见此景,杨邠意外之余,又有些欣慰,明显,他是正确的,否则何以满朝宰臣都与他“同心”?

似中书侍郎李涛,去岁杜重威叛时,可是力主刘知远亲征平叛。而今换了刘承祐,态度截然相反。刘承祐以此问之,李涛先是告罪,而后坦言道:先帝乃开国之主,威德远著,又据拯溺之功德,彼时足以镇压天下。且邺都之战,亟需强力破局,今时则完全不同......

话只说一半,后边是李涛给刘承祐留面子。

见着满朝一片反对之声,刘承祐还是有些意外的,按照他的预计,以他这半载以来对朝堂掌渐强的掌控力度,反对声或许有,却绝不至于此。

事实证明,他还是有些乐观了。西征不比前次西巡,在这等事情上,这些文臣,不论新旧,都难免保守。

理性地分析,宰臣们所虑,也没有什么过错,所谓老成谋国。国有叛事,出师讨伐,制暴戡乱,将帅若败,尚有回旋余地。但天子亲征,则是不留余地了,其间的风险太大,尤其在大汉如今的情势下。虽则勉强平静了几个月,但稍有动静,便是暗流翻涌。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但是,倘如彼辈所言,稳妥的选择背后,付出的代价也不一定小,背后同样蕴藏风险。

最直接的问题,以何人为帅,数万侍卫马步军精锐,交给谁,才能让刘承祐放心。答案是,没有一个人。尚洪迁在东京为侍卫统帅,统辖十数万禁军,但这毕竟是在京城,眼皮子底下。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数万精锐悬于外,操于人手,在这么个时代,风险真的太大了。只有将军权搂在手里,以皇帝至尊为最高统帅,才是最稳妥的。

同时,委一将,和协诸军,共击叛军,估计都要多费精力。都是宿将功臣,节度方镇,以这个时代将帅的骄气,凭什么听你的?一旦战事迁延,李守贞的“盟友”们说不准就要真跳出来撕咬大汉了。

况且,刘承祐亲征,又岂独为李守贞那豕犬?平灭内患是目的,立威震慑天下也是目的。至少,像这样提出一个建议,立时群起反对的场面,刘承祐是不想再见到的。

“官家,诸位宰相所言有理。”舅父李洪信站了出来,拱手道:“臣愿领兵,替官家,替朝廷,平灭河中叛贼。”

“陛下,李都帅为国舅,统兵多年,可领军击贼。”立刻有人附和,刘承祐一看,是冯道。这老朽,估计觉得相比于其他人,刘承祐应该能信任舅父。

但是对于李洪信的主动,刘承祐眉头皱得明显。对于这个舅父,不关乎信任,而是能力的问题。

总结来说,能力强的,刘承祐信不过,暂时也不敢信任。能力弱的,何敢付之于大军。是故,只有刘承祐亲掌大军,才不致有疑忌。但是,这等话,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

“陛下!”察刘承祐窘境,范质出列,满脸严肃禀道:“大汉北有契丹血仇,南有伪唐交恶,西北党项异心,西蜀意向难定,可谓四面衔仇。河中之叛,需得从速攘除,否则势必沮蹙。而欲速平之,必当以得能望者协调诸军,使将帅齐心,同击叛贼。禁军及关右,多宿将功臣,当朝之中,何人之能更胜过天子之威,压服众将?去岁邺都将帅龃龉状况,万不可重复,请陛下与诸公审之!”

范质出此言,同样拿前事举例,也是不留余地,谁敢提出一个威势能胜过天子的人选?谁又敢站出来?

朝范质释放了一个满意的眼色,刘承祐看向一直没有发表意见的郭威:“郭枢相以为如何?”

郭威神色稍显复杂,统军平叛,他倒是蛮意动的。不过见这架势,哪怕满朝都反对,估计也难阻止天子之心。而况,深析局势,天子亲征,不失为一个佳选,风险也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大,毕竟应对准备已经充分做到了前头。且天子并非不知军,有领军作战的经验,还取得过一场史诗级大胜......

“若得陛下亲征,河中叛逆,必手到擒来!”语气很坚定,郭威直接禀道。

魏仁浦也出列表示对刘承祐的支持:“李守贞举叛,所依仗者,不外乎河中豪杰拥护及大汉四面皆敌的处境,然朝廷应对妥善,陛下亲征,正是欲以雷霆之势,破灭其侥幸,亦可震慑敌国与不臣!”

紧随其后,尚洪迁也附和,说法很简单:“臣愿随陛下出征。”

有此数者支持,刘承祐这才做出一副下定决心的表现,起身,在所有人异样的目光下,严声下令:“众卿勿复多言,朕决议亲征,十五日大军即开拔西进!”

“是!”见状,纵使心中仍旧持反对意见,群臣也只能俯首听命。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似杨邠那样轴。

“传诏,剥夺李守贞一切名爵,着白文珂、赵晖、王晏、宋延渥及药元福发兵征讨,以永兴节度使白文珂为西南行营都部署!”刘承祐手一挥,发号施令:“另外,制令华、同二州,供给兵、粮。谕白公,如有逡巡,可便宜行事!”

若李守贞是只鸡,侯章与薛怀让则是两只鸡仔了,对二者,也不打算行绥靖之事。

又朝外边望了望,天色仍旧晦暗,刘承祐吩咐人提前准备早食,尔后说道:“还得烦劳,诸卿再辛苦一番,议定出征事宜。”

第53章 兵临删丹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171章 耶律璟选择保守第248章 西撤!第175章 军略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21章 父子异见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815章 波斯见闻第265章 杨无敌第75章 恩威齐下第125章 颂公亭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288章 殿议总结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207章 还京第58章 回师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137章 东京军政第487章 “惊喜”第1736章 试炮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151章 听政2第413章 分食第13章 市井之声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1773章 质问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211章 筹议北伐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98章 封禅之议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第164章 重返晋阳第371章 慰问=送行第59章 不知死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471章 另起炉灶第250章 大军会于威武城第2052章 回京第330章 最后一次东进第41章 刘信遭贬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364章 过韩府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136章 赵都帅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251章 寿国公第83章 辽帝之亡第91章 吉兆动兵,再临寿春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145章 策勋御宴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6章 奉宸营第198章 辽国变故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414章 到此为止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18章 请愿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90章 交趾收复第121章 大朝第5章 堂议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80章 过邺都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91章 作别西行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2200章 仁宗篇17 党争伊始第79章 大获全胜第2053章 终章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109章 制举收尾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章 新皇诏制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10章 契丹乱政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2076章 太宗篇23 进入深水区的税改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