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财计

就如当初杨邠下狱那般突然,此案的结束,也同样意外,让一直默默关注此事的大汉朝臣们措手不及。如此巨案,戛然而止,从始至终,针对于杨邠案,都没有拿到台面上来说,在天子的授意下,低调调查,突然处理,事情结果之后,方才发出了一份简单而平淡的通报......

这样的过程与结果,让大汉的朝臣们突然有些不适应,汉宫之中那个年轻的天子,权势似乎有些重了,不知觉间,君权已然开始盖过臣权了。

这样的形势下,本该有大臣牵头,表示对天子不合规矩的做法表示抗议。以往,冲在前头的,正是杨邠。

然而作为此次政治事件的主角,被拿下后,遍观朝中文武,有此能力,有此影响的,竟然点不出一个人了。

郭威倒是有这个威望,不过这个武臣,已逐渐进化成为一个政治动物,老谋深算,看得清形势,并不会就此事,去缨天子的锋芒。王章因杨邠的下场,意志有些消沉。苏禹珪,仍挂着宰相的职位,但已逐渐淡出权力中心。至于冯道、赵莹等辈,没这个影响。

而范质等政治新贵,且不说他们受刘承祐亲自提拔,根基尚浅,还没有那个资格向君权发起“挑战”。

蓦然之间,大汉王朝的权力,开始向君主集权迈进了一大步,就因为拿下了一个老臣。可以想见的是,在接下来不短的一段时间内,朝廷中枢,不会出现皇帝的“反对者”,至少不会像杨邠那般流于表面。

而杨邠的倒台,也注定不可能波澜不兴地度过,一场政治洗牌不可避免,而杨邠去朝之后留下的权力空白,势必引起政治格局的大变动。

杨邠事件,并未以杨邠的入罪而告终,针对于“杨邠集团”的政治清洗,在刘承祐授意之下,紧接着从容展开。这是一个外强中干的政治集团,诸司六部的党羽仅仅依附于杨邠,大树一倒,藤蔓、枝叶,在面对天子的重拳出击之时,毫无反抗能力,只能任由御史台及武德司炮制。

上元节后的第一次大朝,朝臣是万众期待,刘承祐知道他们在期待什么,但是并没有满足他们。没有就杨邠案做个正面的回应,更重要的,对于群臣们更关心的政事堂调整,也没有做明确指示。总之,突出一个圣心难测。

乾祐二年的多灾多难已然过去,对乾祐三年的展望也在上元夜宴的时候发表了。故在大朝上,刘承祐是实实在在地议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议题只有一个核心,钱。大汉的财政,经过两年的拮据,到如今,勉强算是缓了一口气。然而国家穷困的本质并没有得到改善,自上而下,都过着苦巴巴的日子。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这样的情况,根本无法供刘承祐实现他的宏图大略,是故,必须得改变。自继位起,耗费两载时间,用以稳固皇权,梳理军政之后,刘承祐终于能腾出手来,专心致力于发展国力,强国强军。

关于财政,无非开源节流。在节流方面,刘承祐以身作则,提倡全国性的节俭,汉宫缩衣节食持续两载,一切宫苑建造修缮,尽数停罢。朝廷之中,亦少无用靡费。

甚至于,刘承祐对朝臣的俸禄、绢粮有所削减,只是后来引起的怨念过大,且大部分中下层汉臣的日子,也确实艰苦,刘承祐方浅尝辄止,没有继续对他的臣子们下手。

故大朝议政,讨论重点,只在如何开源。而以如今大汉朝臣目光局限所在,大多数人,无非在税赋之上动心思。对于这些人的意见,刘承祐基本无视。

在耶律德光灭晋的中浩劫之中,中原元气大伤,汉兴之后,又几度战乱,远远未到恢复的程度。虽然在朝廷秉施养民生息的政策下,大汉的子民过上了勉强安稳的日子。但对于大部分人,尤其是基层的农民来说,生计依旧贫苦。

汉廷的税收,本就沉重,刘承祐继位之初取消了不少苛捐杂税,但对于王章牵头制定的一系列吸民血汗的政策,可一直没有改弦更张的意思。

负担已然够重,若是再行加税增赋之政,刘承祐可以想见,必起民乱。而若加上各地素质堪忧的官员将吏,他们这些执行者,能导致什么样的恶果,刘承祐也不敢保证。

故,纵使财政再艰难,朝廷也不当继续压榨农民。甚至于,刘承祐想到的,是适当地削减农民的负担,而这只会加剧朝廷的财政压力。

集思广益,总有所得。度支判官薛居正等人,倒是提出了一些让刘承祐满意的办法。核心只有一条,继续在朝廷已有的税入之上,挖掘潜力。

比如官营的盐铁,酒曲,这两项本是朝廷财政收入的大项,他们建议,重立条制,深入规范,同时严厉打击非法。

在盐铁、酒曲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官营范围,将茶、糖等项,尽数纳入朝廷“统筹”管理经营。垄断的,总是赚钱的。刘承祐心中仅有的迟疑,只是朝廷有没有这个执行力......

有人提议,继续币制的改革,新旧钱的淘换,中间可操作的空间太大。

也有臣子将目光放到了商税上,然而大汉的商业,并不算发达。刘承祐的想法是,养肥了再杀,非但没有同意加征商税,反而定下,贯彻落实此前减免规范关税的政策。在之前,各地把朝廷政策当放屁的将吏太多了,也该着手整饬。

为国家财税,群臣争相谏言献策,而身为三司的王章,却出奇地,未发一言,未进一策。

还是在崇政殿,刘承祐喝了口热茶,舒缓长时间议政的疲乏。将王章唤至御前,就朝上事问他:“国家贫瘠,财税拮据,朕向为钱粮一道,焦头烂额。崇元殿上,臣僚竞相发言,以抒策略,王卿何故缄默不言。”

“臣素愚钝,不知通变,实无良策。且而今朝堂,人才济济,何需臣这冬烘老朽妄言!”王章的回答,让刘承祐稍显意外,总觉其,话里有话。

盯着冷硬着一张脸的王章,刘承祐心生不愉,被冒犯了的感觉,有些强烈。

“王卿何故菲薄,立国以来,财计大事,悉委于卿,能劳功苦,朕都看在眼里!”刘承祐轻言道,但语气有些不咸不淡。

闻言,坐于案后,沉默了一会儿,王章忽地起身,步至殿中,拜道:“臣有一请,望陛下应允!”

见状,刘承祐原以为王章又有什么财计方面的见地,却没料到,开口后,竟是辞官。

“臣病体缠身,久无良医,愈发不济,已无案牍劳形之力,未免耽误国事,今上请致仕......”王章平静地说道。

一句话,刘承祐微讷,打量着王章的目光,逐渐深邃。

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与旧人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49章 医政第2110章 康宗篇2 辅政时代第125章 冬至宴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479章 开宝二十九年2第1695章 袁家庄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50章 喜讯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6章 “座谈会”第427章 饶乐国的困境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1789章 “猴子”的反应浅谈两点第71章 北齐镇第34章 三次铁离之战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12章 大朝会第243章 总结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1769章 影响力第103章 郭王会第59章 睡王上位第412章 二王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28章 下狱第94章 汝公出山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35章 瑶华春第258章 火烧威武城第183章 李相为帅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45章 同样的选择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2章 “郑州站”第219章 不踏实的刘皇帝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30章 湖湘之治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501章 最后的旅途1第243章 总结第348章 文武并举第17章 鼓噪第22章 慈父的关怀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10章 克制第12章 河东之患第117章 新洛阳城,邙山隐者第309章 衡酿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13章 考校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乐皇帝第1793章 又一个四品大员没了第384章 反响第37章 回鹘使者第172章 太子妃第9章 凤翔战况第440章 又借钱?不借!第3章 取士不公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361章 安东国第409章 两千贯也能扯出天大的干系?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仁宗篇2 正统六年第82章 四件大事第73章 解决第35章 东归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6章 遗奏十条第82章 杀俘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第297章 心虚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340章 杭州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