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腹黑之谋

乾祐三年,腊月,京中有流言起,言太原王、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刘崇,潜蓄异志,贻患于朝廷。

朝野民间,议论纷纷,天子刘承祐闻之盛怒,于崇政殿间大发雷霆,疾言有君心叵测之徒,怀奸弄恶之辈,欲间离朝廷与河东。

旋即召武德正副使李少游及王景崇,勒令二人调查处置此事,缉拿散播谣言之人。其后,武德司下探事尽出,密作成风,连新组建的武德营亦甲士四出,前后捉拿上百人,动静闹得很大,平稳许久的东京都因此事乱了一阵。

只是,前几年侦查探案,推鞠问罪,无往而不利的武德司,在此事中效率骤然低下,逮捕了不少人,终究一无所得。还是天子刘承祐及时自愤怒之中冷静下来,下令所拿无辜尽数释放,赔以钱财,以息民怨。

其后,刘承祐着中书舍人、知制诰陶谷作一篇《告皇叔书》,将京中之事尽陈,行文流畅,感情充沛,尽抒叔侄之情,君臣之谊,全明心迹。

又召皇叔慕容彦超进宫,与之恳谈,然后委其为河东宣慰使,替天子北上晋阳,祭天祭祖。另外,便是将皇帝的书信,及准备好的一大批御用赏赐之物,带给刘崇。

慕容彦超,自去年初,许州皇叔刘信案之后,快两年的时间了,一直待在东京,即便刘承祐给他的禁足日期过了,也没有回节镇郓州的意思。反而在东京经商,大置产业,赚下了一大份家产,并且将自己的经商天赋给“开发”出来了。

至于郓州那边,初时还委以幕佐将吏任事,后来则全然不管了。到如今,郓州虽仍为节镇,但无论兵马还是政务,都已由朝廷直接派遣的军政将吏掌控,政分诸曹,军使团练。在刘承祐小心谨慎地对地方进行“去节度化”的过程中,郓州这边,几乎已是一步到位。

大抵有鉴于此,对于慕容彦超在东京,刘承祐有些放任,比起他在地方上祸害官府生民,在东京利用身份特权做些买卖,根本不是什么大事。

而慕容彦超此人,说他粗鄙,自傲,贪婪,好色,一点都不过分,但有一点,还算识趣,尤其在面对刘承祐这个皇侄的时候。

东京的流言,也有所闻,对天子委以差事的用意,也有所猜测,直接打包票,奉命北上河东。

在慕容彦超北去之时,刘承祐这边动作紧随而来,其一,将那封《告皇叔书》散发流传民间;其二,急令还未在东京待满一月的杨业,回代州;其三,往晋州增派一部分军器;其四,汜水军使白重赞移驻土门(井陉),拨兵两千。

原本,白重赞镇汜水,是史弘肇出镇洛阳之际,刘承祐布的闲子,基本没起到什么作用,因为史弘肇在洛阳几乎将他“工具人”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一众勋臣豪族在他的“淫威”下瑟瑟发抖。而如今,刘承祐将之调至土门,目的为何,智者见之。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事实上,这一系列动作,基本上就是刘承祐对河东情状的应对了,怀柔安抚的同时,不忘打草惊蛇,敲山震虎。

若说刘崇此时有反心,刘承祐相信,没有王景崇汇报得那么夸张。若说与朝廷同心同德,那也不可能,到刘崇这样的地位,再加朝廷的政策,再加其性格影响,对朝廷心存疑忌,那是必然之事。

而刘承祐通过诸多措施,想要告诉刘崇的便是。朕与皇叔有叔侄之情,必无相害之心,请皇叔放心勿虑。但皇叔如真因疑忌有所异动,那么朝廷也不是毫无准备,早有提防。

以刘崇的头脑,想要理清其中利害,或许有些难度,但刘承祐听闻,其节度判官郑珙与太原少尹李骧是有见识的人才,想来会让刘崇警醒些的。

刘承祐最主要的目的,还是稳住河东,让他勿在他大业肇启之时,出来裹乱。他心里也清楚,河东之患,说严重也严重,但若真到心腹之患的地步,那也不至于。

河东的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其山川形胜,再加上三代以来的兴替,都注定了据之者难不起心思。但于刘承祐而言,问题的症结,也仅在于皇叔刘崇了。

至于河东本身,除了地利之外,人口、土地、城池、赋税......战争潜力早在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这三度竭力进取中原的过程中消耗殆尽了。到如今,河东那一隅地,根本没有独立对抗朝廷的实力。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刘崇之所以能据河东,以抗后周。一者,有承继后汉宗庙的“大义”在,郭威虽然打着“清君侧”的名义率军进京,但谋朝篡位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二者,得国不正,内乱不止,郭威忙着安抚诸镇,腾不出手对付刘崇;三者,自然是有契丹的支持,“叔侄之国”算是给隆兴和议的南宋树立了一个榜样。

至于皇叔刘崇,不是刘承祐小瞧他,无论其治政、用兵、权谋、名望,都不过中人之资,能有如今的地位,即便不庆幸投了个好胎,也得感谢有个好兄长。

如若真要对付刘崇,对他动手,不是刘承祐自负,片刻之间,他便能想出数条策略办法。只是,而今时机未到。

为了征南大业,刘承祐已经熬了两年,准备了两年,对契丹都打算施行彻底的龟缩防守策略,又怎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将河东问题扩大化。

另外,道一腹黑的谋算,刘崇在河东积攒了那诸多的兵马、钱粮,他日只需将之拿下,那么,多年积累,便一朝为朝廷所得。其所积民怨,大抵一诏可解,而朝廷则得其实利,天子“大义灭亲”,得其誉名。

机心算尽,河东的刘皇叔,对于大汉天子刘承祐而言,比起祸害,更像一头肥壮的猪,养于猪圈,慢待宰杀......

不过,事情的发展并不完全以刘承祐的意志为转移,即便他是皇帝。河东问题,接下来究竟朝哪个方向发展,还得看刘崇。

当然,庙算虑尽,在刘承祐这边,即便刘崇真的反了,他同样有应对腹稿。

以大汉国内如今的平稳局势,与朝堂的稳定,军队精整,中枢的威势,刘承祐并不觉得刘崇能以河东一隅撼动大汉天下。而河东下属诸州,刘崇的影响,并不一定大得过朝廷,一旦晋阳背反,彼辈心向何处,刘承祐这边是有信心的。

刘承祐而今,只是想尽力避免河东问题爆发,拖延他的战略大计罢了。

“皇叔啊!你可千万不要头脑发热......”不管如何,这,是刘承祐对刘崇最衷心的期望。

第31章 送行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42章 岭南在望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330章 小市民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1740章 农民苦第353章 信使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浅谈两点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240章 城塌了第1818章 慈母败儿第399章 还债第4章 西南事务第19章 武夫第456章 遗泽第64章 回鹘汗之死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伪唐第186章 赐死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1677章 军议与战争利器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297章 心虚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6章 诸般滋味在心头第140章 封王第80章 进攻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21章 西巡第316章 状元、探花两条路第245章 下一步战略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11章 归来谒天子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第85章 浮雕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67章 重建的云中第66章 兄弟之国第133章 面圣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153章 削藩第375章 郭枢密觐见第268章 机遇第78章 召还二郎?第72章 驻足石壕镇第379章 诏书下达278章 军务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转移阵地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440章 惶恐难已第480章 “新对策”第85章 善后争议第87章 对夏绥事宜第78章 南北并发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47章 八十万军队带来的压力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81章 嘉庆节与太子的烦恼第40章 潞州三杰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2068章 太宗篇15 热闹的夜第314章 还京第30章 收获第317章 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第199章 雁门大将第13章 市井之声第309章 江淮将帅第75章 西北边报第97章 再临井陉第129章 汉师伐蜀第95章 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