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

乾祐三年冬末,塞北的寒气尚且残悬于河北大地上空,处将散未散之际。

相州,安阳,南祠。

祠堂清寒,烟气萦绕间,环境肃静,气氛庄重,相州自节度使刘铢以下数十名职吏军校俱在,又有州内大族豪右数十,齐聚于此,祭祀缅怀当年安阳屠杀死难的百姓。

当然,相州将吏并非主角,居中领头的,乃是朝廷枢相、邢国公郭威。

当年契丹灭晋,肆虐中原,对大河南北百姓犯下了无数罪行,又犹以“安阳屠城”最为骇人,最为深刻。

是故,安阳之殇已成为大汉子民经历那场苦难浩劫的象征,为铭记国难,刘承祐继位之后,特意下诏相州官府,修建祠堂,用以纪念死难的百姓。地方官府与百姓,时时祭拜,刘承祐当初北巡之时,也不忘亲自赠上几炷香。

郭威途经此地,自然也不会忘记此事,遂让相州将吏组织,亲祭。

去岁冬,郭威是奉君命,以枢密使、河北观察使的身份,代天巡视河北,视察边备,检查兵防,慰问士卒,体察军心,观察内外形势,与戍边将领们就边防御备做详细的交谈。最北,一直走到永清。

时下,已是巡边完毕,恰在归途。

祭拜结束后,谢绝了节度使刘铢酒宴的盛情邀请,郭威打算继续南归,邺都那边需要再去拜谒一下符彦卿,澶州那边自家养子郭荣也当会面叮嘱一番。

“郭枢相,刘某迎奉是否有不周之处,何以匆匆南下?难道嫌弃我那府衙简陋,遂不愿落脚?”相州节度刘铢脸色有些不好看,拦着郭威的车驾,逼问道。

“刘公言重了!”面对刘铢的无礼拦道,郭威脸上洋起和善的笑容,道:“郭某实有急务在身——”

刘铢又很不客气地打断郭威:“郭枢相北来,不是奉陛下之命巡察河北吗?有什么事务更急于此?何以过我相州而不停留,竟是何意,莫非我相州军政,不堪入目?”

这个刘铢,说话端是难听,直白且大胆,即便以郭威的城府与涵养,也不免心生愠怒。迎着其目光,郭威压下心头不快,朝车驾一指:“刘公勿生疑忌,郭某实无他意,还请车内叙话!”

刘铢眼神一斜,双手有力一抱拳:“请,恭听郭枢相教诲!”

在大汉的元老宿将中,是有刘铢一席之地的,早年与刘知远有旧,在河东节度之时,表为内职。刘知远也向亲信之,常言其勇断类己,深为遇之,恩厚不下与郭威。

北汉立国之初,有从定中原之功,累迁汴、洛之职,移镇青州,后来在刘承祐移镇换防之时,与相州节度郭瑾互调,一直任职至今。

刘铢这个人,面相严酷,一看就不是个好相与的人,故时下面对之,郭威也有些无奈。

上得马车,落座之后,郭威方才平静地对其道:“刘兄与郭某,皆乃河东旧臣,从高祖定中原,立社稷。晋阳之时,虽未深交,但我也素知刘兄之能才。今日既相逢于此,有些话,我且说之,公且听之,若不中听,勿怪!”

听郭威这么说,刘铢脸色方才好看了些,不过仍旧透着股凶恶的气质。

郭威手指轻抬:“我知刘公向来立法深峻,令行禁止,在军中自是无可厚非。然驭民终非治军,不可太过严苛。吏民有过,事当问其轻重,刑当依其条律。相州百姓,前以兵燹,遭受重创,民生民气,至今未复,敛赋劳役,实不宜过重......”

刘铢此人,向来惨毒好杀,手段狠辣,性格固执,受不得忤逆。当初还在青州的时候,治政驭民,颇为严酷恣意。

每亲事,小有忤旨,即令倒曳而出,至数百步外方止,肤体无完者。每杖人,遣双杖对下,谓之“合欢杖”;或杖人如其岁数,谓之“随年杖”。

调任相州之后,也将他在青州那一套,尽数移植过来。是以当政不过两年,凶名远扬,部民无有不畏者。

郭威这番提醒,也算是交浅言深了。但刘铢闻之,脸色比起之前在车驾下更加难看了,闷着头道:“看来郭枢相,果真瞧不上我相州之政啊,难怪,是欲以方才数言,上报陛下以罪我吗?”

刘铢此言一出,郭威其眉立刻皱了起来,目闪晦光,脸色冷淡下来,与之对视。

冷场几许,郭威淡然一笑:“郭某实无此意!”

态度愈加温和,又道:“当然,瑕不掩瑜,刘公在相州任上功绩,也是无法抹杀的。国初朝廷财政艰难,相州岁入,输送东京,从无短缺延误。境内盗贼匿迹,匪类不兴。天子御临以来,所兴之政,所立条制,悉从诏制颁行,略无遗漏。这些情况,郭某有所闻,陛下也甚嘉之......”

听郭威如此讲,刘铢急问:“此言当真?”

“绝无戏言!”郭威认真道,注意到刘铢仍旧闪动的目光,含笑道:“方才郭某所数之言,只一家之见,如今天下未定,分属乱世,公用重典,以定秩序,亦算不得过错!”

郭威这般言讲,刘铢方才舒服了......

摆脱刘铢之后,郭威一行,便从速向南而去。马车之内,郭威的脸色十分难看,良久,方才恢复。一丝讥笑挂于唇角,很快又化作一缕叹息。

摇了摇头,嘴里呢喃道:“这刘铢如此刚戾难制,能保一时,岂存一世?我与他多废那些口舌,只怕非但难警其心,反倒得罪了他。不智啊!”

原本,郭威数刘铢酷政,后边还有些劝告之语,冀望他能有所改正,不过观其态度,自觉枉作好人。在郭威看来,刘铢的作风若不改,行事如不变,他日势必难得一个好的结果。

郭威却是不知道,刘铢的酷毒是深到骨子里的,那里是容易改变的。在原本的历史上,奉命族诛他一家的,正是这个刘铢。

继续南下,过邺都,郭威收拾好心情,拜谒符彦卿,在元城度过了乾祐三年最后一夜。

重新起行,一路奔澶,未及与养子郭荣相会,便收到了来自东京的坏消息。至少对郭威而言,不是个好兆头。

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2章 如此安慰第155章 南唐来使2第79章 父子问对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第127章 不允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93章 班师第87章 兄弟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384章 反响第349章 边情第362章 分封?第99章 全面对抗的两司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36章 激战三江口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8章 琼林宴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446章 流光园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166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399章 还债第19章 用兵筹划,自此而始第3章 不宜扩大第3章 新皇诏制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59章 皇帝与太子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439章 自请其罪第452章 终罢西征第145章 了结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55章 干脆的胜利第2106章 太宗篇53 迟暮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62章 难得迟疑第95章 皇后又进谏第47章 应对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18章 考虑结束战争第65章 刘皇帝的猜忌第167章 重建的云中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5章 天子尤爱杨业第62章 二代勋贵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 283章 皇帝还朝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178章 祭拜第457章 郑州第279章 喜从天降世宗篇44 漠北风云、契丹灭国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64章 回鹘汗之死第179章 长教训第74章 燥热的辽帝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345章 剥削者第182章 尚敢北顾?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第406章 影响扩大第166章 出使归来世宗篇24 老贵新贵,宗王大会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时代下的大汉(上)第19章 罢免两勋贵第338章 争执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156章 亡国之君第217章 幽州行营第1775章 调整第191章 北巡结束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285章 胃口极大的反击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来做第173章 马氏内乱或可利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