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

北汉乾祐四年,盛夏。

金陵内殿中,唐主李璟与几名工于诗词文章的大臣,正开怀聚宴,观其流露出的情绪,十分愉悦的样子。

金碧辉煌的内殿之中,四周都用器皿盛着宫中藏冰,寒烟袅升,在这炎炎夏日,营造着一个舒服的环境。痛饮一口冰镇佳酿,又喝几口“冰雪杨梅浆”,其间爽快,几乎书写在李璟的脸上。

唐主李璟此番召臣下饮宴,倒也不是平日里的享乐,而是为了庆祝。主要是为了庆祝两方面的消息,一则是湖南境内的局面,越发乐观了;二则是,北汉遇到麻烦了。

“陛下!”冯延巳端着一杯冷饮起身,先是轻蔑地瞥了一旁风度依旧的韩熙载,向李璟道:“消息已然得到确定,北汉这两月以来的备战动静,都是为了抵御契丹南侵做准备,而非某些人所忧虑的,另有所图。”

“根据细作探查,今春起,契丹人便加大了对北汉边境的袭扰。而今汉廷上下,是风声鹤唳一片,一心向北,而无力难顾。湖南之事,我朝可安矣!”

起先,北汉备战的大动静,根本无法完全隐蔽住,因此,南唐朝堂之上,又起了异声。还是以韩熙载为首,建议李璟要有所警惕,提高戒备,尤其是两国接壤之边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推演,再综合各方面的消息,韩熙载终于往那个让他惊悚的方向去想了,北汉意在淮南。

然而,当他兴致冲冲向李璟与南唐臣僚示警之时,却引得冯延巳等人的讥笑,连李璟也觉其有些异想天开。

不管怎么样,从乾祐二年两国互遣使者修复关系、交好之后,对于南唐,北汉一直都表现得很有善意。沿淮边境,两国商贾贸易日渐繁荣,江北的盐、粮,江南丝锦、茶叶,贩往中原,让南唐的官僚、商贾赚取了大笔利益。

而随着北汉提出“分楚”之议后,两国的关系,则更有种“恋奸情热”的意思。发兵取湖南,又是冯延巳等人力主的,韩熙载这等时候再提出“妄想”,立刻让冯延巳等人抓住痛脚,攻讦他是以政见不和而罔顾国家大事。

是故,耳根子本就软的李璟,连带着对韩熙载有些不满,虽未责骂,却再没听取他在此番国策上建议的意思。

那一日,韩熙载凄怆难制,离宫之后,魂不守舍,竟至潸然泪下。长叹曰:向使宋公在朝,何至于此。

他所言之宋公,便是南唐开国元老,有“第一谋士”之称的宋齐丘。宋虽与冯延巳是一党,但韩熙载还是佩服其人智略眼光,相信他也能看出其间的不对劲。

只可惜,宋齐丘被下放到洪州当节度使,已经有几年了,如今远避中枢,还要筹备粮秣,以供西征。而有意思的是,宋齐丘遭贬洪州,恰恰是因与韩熙载代表的江北士人集团之间的党争。

而此番,随着北面的好消息传来,则更使韩熙载的顾虑变成了杞人之忧。

宋、冯一党的马仔,谏议大夫魏岑也站了出来,笑道:“而今北汉已是自顾不暇,即便他们当真对我朝有所野心图谋,也不需忧虑了。湖南马希萼,已然快众叛亲离了,人心沦丧,我朝可以出击,必可传檄而定,拓土千里。”

连独坐于案的韩熙载,神色都平和了许多,似乎也暂时放下了心中的疑虑。南唐君臣,此时是额首称庆,大概天命所钟,属爱大唐吧。

“好!好!好!”李璟满脸笑容,连叫几声好,也不掩其文弱,旋即迟疑道:“现在就发兵?”

建功之心虽有,但从前到后,每到决议之时,李璟都显得犹犹豫豫的。

见皇帝老毛病又犯了,冯延巳当即劝道:“陛下,而今边、何两将屯袁、鄂已近两月,车马舟船,粮草军械,也在陆续调拨,足供大军三月之用。窃据朗州的王逵、周行逢,也接受了我朝的册命,以湖南而今的情势,可以下定决心了。”

“另,据闻南汉主闻楚变,也派军马,陈于边境,观其意图,只怕是欲尽取岭南之地。是故,我朝不可迟疑,以防误了良机,使得南汉军抢了先。”

冯延巳这是急不可耐了,但李璟性格中的踌躇反倒越发明显了,放下酒杯,好生思量了几许,缓慢而平和地说:“既然马楚之地翻手可得,倒也不急于一时,再等等。”

见唐主这般反应,冯延巳正欲进言,又听他道:“淮南粮荒,饥民四起,还是等饥情缓解之后。”

以去岁天时不利,淮南各地收成不佳,导致今岁以来,膏土富裕的淮南竟然产生的粮荒。南唐对底层士民的税赋,实则是很重的,上缴税收之后基本也就够生存口粮,而恰逢今春,南唐朝廷开始筹备伐楚事宜,从淮南的官仓中又调集了大批的粮食。

什么情况都赶到一起,也就造成了淮南饥民大起。沿汉境一带,有不少淮南百姓渡淮乞食,针对于此等情况,刘承祐诏令沿淮大汉州县,放薄粮救济,凡北上饥民,愿意留下的即给土地安置上籍,不愿意的也不强留,放其南下还乡。

不管作何选择,对于大汉而言,都不是什么坏事。一点薄粮而已,刘承祐不做亏本买卖,他更期待返回淮南的饥民,宣扬大汉的仁义,在他兵伐之前,先行攻心。毕竟,南唐的官府们,在救济之上,都没有那么“大方”。

而针对北上购粮食的南唐商贾们,刘承祐也降诏,不需阻遏设绊,任其购买,只是价格上,没有做限制。不管淮南商贾用多高的价格买粮,等其拉回去之后,必会以更高的价格卖出......

北汉包藏的祸心,李璟并未察觉,反而对其仁义表示赞誉。此时提起淮南饥情,说道:“这样,派使节携礼北上,感激其淮南援手之恩。另外,再向其请,发兵分楚之事!”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陛下这是欲再向北汉作试探?”冯延巳似乎摸到了李璟的想法。

李璟也不否认,眼神仿佛闪出了亮光,眉宇之间浮现出了少许雀跃之色,似乎是在为自己的智略感到兴奋,扬手道:“待到秋时,秋粮入库,契丹或也动兵南下了,彼时于我朝而言,才是万无一失。”

“让边镐在袁州,好生练兵,做好出击准备。”

李璟这是已经下定决心的样子,冯延巳自个儿想想,似乎也挺有道理,也不固执进谏,毕竟皇帝难得有自己的主见,这种情况去辩驳他,不是聪敏人干的事。

“对了,陛下,还有一事相禀!”冯延巳突然道。

“卿且讲来!”李璟略显好奇。

“江塞边卡上报,有官船自吴越借道入江,说是护送吴越公主北上开封,与汉淮阳王刘承勋成婚!镇守不敢擅自放行,已然扣下,上请朝廷区处!”冯延巳道。

闻言,李璟不仅疑惑:“吴越进贡中原,向走海路,此番怎会招摇而借道我朝?”

冯延巳道:“以臣之见,是吴越想借此向我朝示威,煊示其与北汉联姻之谊!”

“哼!”轻轻地哼了声,李璟似乎不屑于钱弘俶的小动作,道:“传令放行吧,正好使节一道北上,也作贺喜!”

“陛下大度!”

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9章 公府密议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446章 流光园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浅谈两点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遗产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9章 北巡结束第75章 高贵妃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39章 长沙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1712章 叛贼内情第342章 杀肥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114章 耶律阮称帝第56章 腹心之谈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88章 赵思绾有远谋第119章 回京第487章 “惊喜”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265章 谋划高丽第116章 辽军的异动第127章 冬至宴3第20章 小民犹能议国政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21章 最难啃的骨头,最轻松地啃下了第56章 腹心之谈第172章 潦倒的钟谟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86章 发落南臣第1798章 宴无好宴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半岛史话·奇葩第84章 示警第444章 揣测者第14章 武夫军阀第185章 赐宴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470章 分封第192章 刘铢案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188章 边将离京,再获一子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429章 向南!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338章 棋手与棋子第143章 园苑中弥漫着自在的气息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219章 不踏实的刘皇帝第452章 皇孙第364章 沉默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173章 马氏内乱或可利用一下第77章 吏职变动第283章 降将第119章 难审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时代下的大汉(下)第39章 长沙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64章 杨业却敌第330章 党侯并不傻第284章 虚了第12章 河东之患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28章 皇子戍边第10章 契丹乱政第25章 开宝新政第263章 纵论天下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236章 南口大战5第105章 密探专奏第145章 策勋御宴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182章 尚敢北顾?第133章 捷报第211章 太子挂帅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