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攻心疲敌

“伤得如何?是否严重?”当着诸将的面,刘承祐问道。

面对天子的关心,孙立也不能不兜着面子,恭谨答道:“多谢陛下关怀,为流矢射中,一点小伤,无大碍!”

点了点头,刘承祐安坐大案后,摆手示意了一下:“说说吧,一日攻城,有何收获?”

孙立是不习惯做这等汇报的,是故还是由高怀德起身汇报,说来,这还是高怀德第一次在这种规格的御前会议上讲说。

面对诸禁军高级将帅的目光,高怀德不见一毫紧张,十分从容地说道:“陛下,诸位将军。今日攻城,我军战亡三百三十六人,重伤一百又三人,轻伤五百三十二人。唐军的伤亡,预估在两千卒左右!”

“有霹雳炮之利,又有强弩压制,犹有如此伤亡,看来即便一个冬季的困守之后,唐军仍有一定的战力!”刘承祐说。

高怀德则道:“借霹雳炮、弓弩之利,我军能够完全压制住守军,已极大地减少我军冲城前铺路搭桥、靠近城垣的损伤。我军战损,皆是攀城而战之亡,守军的准备很充分,士气虽遭打击,但见我军主攻南城,也是重兵屯于南边。那老贼何敬洙,又亲自在城上激励士卒,指挥调度,不断补充人手,方才在后续的厮杀之中,扛住我军攻势!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唐军久困孤城,士气战力,明显有所削减。而我军将士,也是久而未战,有所轻疏。但此次城战之后,将士血勇之心,已被完全激起,如休整再战,攀上城头,必能战取之!”

听完高怀德的汇报,刘承祐看向其他人:“西、北两门之佯动,如何?”

慕容延钊指挥北面攻防,应道:“北门守军还算严备,并未有因南城攻防,而有所疏慢!”

奉国军与护圣军在西,由王全斌指挥,王全斌言辞同样简洁:“臣等尝试进攻,守备虽有条理,但战意不足,如鸡羊之属,非虎狼之敌!”

王彦升则积极道:“陛下,臣敢立军令状,只要全力攻城,必然破之!”

综合三方情况,刘承祐考虑了会儿,方才道:“也算是试出寿春防御之深浅了!倘不惜伤亡,全力攻城,朕自然也有信心破之,然以何敬洙的顽固与其驭兵之能,城关前要倒下多少大汉儿郎,才可功成?纵使一换二,朕也不为也!”

“陛下体恤将士之心,彰人主之仁德,但打仗,尤其是攻城作战,哪里少得了伤亡!如欲占城破局,请陛下暂息仁慈之心!”难得地,王峻主动开口了。

骤闻之,刘承祐稍稍意外地打量了他一眼,体会了一番他的话,刘承祐淡淡道:“慈不掌兵的道理,朕岂会不明白。只是尚存余地,若有减少士卒伤亡的策略,朕又岂能一味地用刚使强?”

手指习惯性地敲击在帅案上,又考虑了一会儿,下定决心道:“接下来,要么不动,动辄一击致命,一举破城!”

看天子的态度,将领们都齐声应道:“是!”

整齐的应诺声,响于帐中,极有气势。

“诸位暂且回营,休整士卒,调动士气,补充军备!”刘承祐看着仍由话说的众将,直接下令道:“寿春城,朕是必定要破的,你们暂耐其性......”

“陛下,寿阳公求见!”刘承祐刚吩咐完,当值的张永德进帐通禀。

“宣!”

李少游快步入帐,脸上洋溢着明显的笑容,注意着其手中捧着的一张皮纸,刘承祐问:“哪里来的消息?”

闻问,李少游不敢怠慢,答道:“陛下,是寿春城内的探事,按照约定方式,发出书信,尽道城中虚实,请陛下过目!”

招了招手,刘承祐接过皮纸,扫了两眼,面部表情,明显地放松开来。

“敢问陛下,信上是何内容?”慕容延钊见状,主动问道。

在刘承祐示意下,李少游欣喜地,讲述了一番:“据细作报,困城两月,粮道断绝,寿春城内,冻饿甚多,粮秣已然不足,那何敬洙早从城中户民手中征粮征衣,人心军心,早有不稳。城中士民,对于何敬洙,已是怨愤颇多......”

“好!好啊!”刘承祐语气平淡,却连道两声好:“难怪何敬洙将寿春守得密不透风,铜墙铁壁之内,却是一团乱絮。而今城中虚实已知,朕又何忧?”

“恭喜陛下!”

“陛下,可以下决心了,只要大令一下,末将等必率师破城,擒杀老贼!”孙立又请战道。

“稍安勿躁!”刘承祐倒是愈显从容,说:“为将者,当沉得住气,急躁莽撞,不足取!都退下,按照方才朕的布置,整备待战!”

“是!”

待诸将散去之后,刘承祐自坐于案,提笔疾书一封,用印,叫来张永德,吩咐道:“派人,将朕手书,再传与何敬洙,射到城上即可!”

没有任何多余口舌,张永德奉命即去。

“陛下还欲对他何敬洙劝降?”李少游问道。

刘承祐起身,站到淮南舆图前,随口说道:“三代以来,似何敬洙这等忠贞之老将,却是少见,却是难得。虽则给朕造成了偌大的麻烦,但其心可悯,其忠可扬,朕也不忍害之,权且再作一试!”

刘承祐所说之言,明显诚意欠奉,李少游则道:“陛下,那何敬洙就如深山愚顽,不怕刀劈,无惧火炼,其冥顽不灵,你又不是没有见识过,以臣之见,这老儿只怕仍旧不会体谅陛下仁心......”

劝降之事,刘承祐不是没有尝试过,并且不止一次,但都被何敬洙当众撕毁,还使人于城上怒骂刘承祐,以表决绝之意。

“倘若此,那朕只有成全他马革裹尸,青山埋骨了!”刘承祐悠悠说道:“再者,朕这封信,又岂是独与何敬洙一人看的?”

“陛下这是欲行攻心之策!”状元郎李昉开口了。

“围城岂有不攻心者?”刘承祐淡淡一笑:“何敬洙或许心如铁石,矢志不渝,但其麾下的将校呢,城中的军民呢?”

“一封信,是不够的!”想了想,刘承祐又下令道:“李昉,你写一封告寿春军民之书,着军中文吏,抄写个两千份,射往城中!”

再看向被留下的慕容延钊,刘承祐说:“延钊,你自军中挑选一些声音洪亮的士卒,自明日起,于四门劝降!”

“遵命!”

“陛下,臣以为,或可尝试疲敌之策!”慕容延钊供着手,提出建议。

“哦?说说看!”刘承祐道。

慕容延钊:“臣建议,命北、西、南三寨,分派兵马,趁夜间,轮番鼓噪......”

不待他说完,刘承祐便解其意,当即拍板:“照你策施展,此事由你安排!”

“是!”

“不过,我军营垒扎城甚近,不要疲敌亦疲己!”刘承祐又疑虑说。

慕容延钊则说:“将士们从来枕戈待旦,只需使其安心,纵刀光剑影,难扰其梦。相较之下,城中唐军,可是惶惶难安啊!”

点了点头,刘承祐扬扬手,没作话,却也是同意了。

“对了!”慕容延钊告退之前,刘承祐突然又道:“合肥的唐军,要盯着,以防异动!”

“还有,金陵的消息,也不能断绝!”这话是对李少游说的。

二者齐声应命。

第182章 征唐之议第165章 旧邸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浇筑王权第266章 断云岭大捷第254章 久待良机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31章 边公在任第1768章 崩第112章 幸灾乐祸第48章 瑶蛮的格局第270章 骚扰,进攻第190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1768章 崩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义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第192章 刘铢案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159章 还朝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151章 听政2第321章 矛盾第189章 还继续走吗?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125章 邢州事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41章 高丽国王第72章 驻足石壕镇第43章 接见第232章 南口大战1第26章 名将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337章 京口水战、攻心之策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浇筑王权第158章 善后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96章 寿春城内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714章 百姓苦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198章 仁宗篇15 统治中坚第408章 兄弟之间第433章 圣训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5章 荆南来使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7章 小张探花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59章 不知死第194章 减税难第2198章 仁宗篇15 统治中坚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36章 西面来人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13章 相敬如宾第117章 新洛阳城,邙山隐者第148章 养残的顾虑第440章 惶恐难已第480章 “新对策”第238章 杯酒释权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20章 小民犹能议国政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择君,兄弟之间第47章 陶谷自荐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192章 辽帝南狩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18章 侯益第87章 亦有其忧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378章 父子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