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崇政殿听政1

一场家宴,刘承祐席半而走,他除了是一家之主,还是一国之君,国事在他心里的份量,还是要重于家事的。

约莫以傍晚时分,刘承祐向太后告罪,径往崇政殿而去。月薄星繁,夜幕之下,宫廷巍峨,时隔四个多月,再度走在熟悉的宫室之间,刘承祐又是别有一番感触。

“大臣们呢?”刘承祐问。

作为内侍之首,张德钧回宫之后,也是忙得不可开交,此时方罢,前来候命。闻问,赶忙道:“诸公正在东殿等候陛下召见!”

应了声,刘承祐加快脚步,走向崇政殿。殿内,东京朝堂上,权势最重的几名大臣,正安静地候着,待天子快步入内,俱起身恭拜。刘承祐正坐于御案,是等彼朝拜之后,方才示意其免礼落座。

四个多月未见,看谁都有种眼生的感觉,而于殿中的大臣们而言,携拓地之功,大胜还朝的天子,威势愈盛,令人不敢侧目。

环视一圈,目光落在冯道身上,刘承祐说道:“朕不在东京,有劳众卿,坐镇后方,秉执军政,操劳国事,调理阴阳。诸公辛苦了!冯卿,这鬓角,又添几分斑白,可见糜乏,朕心不忍啊!”

“多谢陛下关怀!”冯道当即起身,恭敬应道:“臣等深受陛下信赖,以国事委任,自感任重道远,不敢怠慢失责!而今陛下得胜还朝,臣等空悬之心,方得安矣!”

听其言,刘承祐稍微勾动了一下嘴角,轻吁一口,朗声道:“此番南征,前后动用军民三十万,靡费亿万,所幸将士用命,群臣筹谋,得以尽取淮南,江东臣服,可谓战果辉煌啊!”

“此皆陛下运筹之略,统帅之明,用人之智!”郭威在下,以一个平稳的姿态,说着恭维的话。

轻笑一声,刘承祐说道:“筹谋制远,用兵制胜,破国夺城,占地取民,乃有此胜。这岂是朕一人之功,文臣之谋,将士之勇,缺一不可!”

刘承祐从来不是自矜其功的人,也没那么,更没有那个必要去与臣下争功,面容和善,朝众臣说道:“此番,朕亲征于淮南,得以尽心于军事,而无米粮、军械、役夫之忧,后顾之虑,皆乃众卿坐镇之功!”

听皇帝这般说,殿中臣僚还能如何,皆起身拜倒,一副感动的模样,大赞刘承祐英明。

简单地沟通完君臣感情,刘承祐形容微敛,殿中气氛眼瞧着严肃起来,就如平日里刘承祐听政一般。

战争结束未久,朝廷治事,虽则已从战时调整过来,并逐渐恢复正轨,但犹以兵事为先。郭威率先起身,禀道:“从征禁军,已然归营,汇同诸军上报,再加后续查验,此战南征禁军将士这损殁详细已出,臣具表以奏!”

郭威掏出一份奏书,双手捧上,嘴里叙述着:“前后野战、城攻,大小凡四十三起,禁军战亡四千三百七十五人,走失二百六十七人,重伤一千三百六十人,轻伤五千一百二十四人!所伤亡者,队长以上军官,三百二十六人!”

闻报,刘承祐难免再生“一将功成万骨枯”之感叹,说道:“南唐将士之孱弱,朕已知也,即便如此,鏖战数月,我汉军精锐,犹伤亡逾万,不可谓不大!”

当然,郭威所报,只是禁军官兵的损伤,此战所征召的淮北、淮南役夫,其伤亡,则倍之。毕竟干的,都是脏活、苦活、累活。

刘承祐直接吩咐着。

“遵命!”郭威与魏仁浦,同时应道:“陛下爱兵之心,臣等敬佩!”

“南征诸军将士功劳,兵部已然审定结束,营指挥以上,凡一百六十五人,悉已整理完毕,详记其事,请陛下审阅,策勋授赏之事,还需陛下与廷臣共议!营指挥以下,另备明细,按例因功叙赏,待核定之后,即可降赐!”魏仁浦也拿出一封奏章,呈上。

刘承祐掂量了几下,甚是厚实,能由他亲自过目的,都是禁军中上级军校将帅之功。稍微翻看了两眼,刘承祐冲着一脸操劳状的魏仁浦说道:“魏卿辛苦了,待朕阅后,再作批复!”

“是!”

掂量着手中奏册,刘承祐看着众臣说道:“厚厚一本功劳簿,尽是将士厮杀作战,破军占城之功。如朕前言,诸卿坐镇筹措,理政抚民,亦是大功,另有诸节度及各州配合作战调度之职吏,亦不能忽视其劳!”

“也当登记成册,上报核实,由朝廷酌情施以褒赏!”刘承祐冲冯道吩咐着:“此事,就交由冯卿处置!”

“是!臣替内外职吏,拜谢陛下天恩!”冯道说道,言语间带着喜色。

作为执宰者,定功劳,分果子,刘承祐当然不会厚此薄彼。他也是想向天下人宣示一件事,只要对国家与朝廷有功用者,他都不会忘记。

不过,这么一来,朝廷又要额外多支出一部分廪资了,看三司副使薛居正那紧锁的愁眉,便可知其性情如何了。但对于此事,还不能开口反对,若是张口,必然犯众怒。

大汉立国以来,一直在和恶劣的财政作斗争,刘承祐即位以来,情况更甚,虽然开源节流,休养生息,但实在经不住天子刘承祐的折腾。大有为之主,一举一动,无不牵动天下,带来的不一定是千秋太平,万世功业......

“陛下,南征之后,铁骑、龙捷、龙栖、小底、护圣、奉国诸马步军,损伤且众,再加陛下留驻于两淮各部。东京禁军数量锐减,已不足以拱卫两京及滑、澶诸关镇,倘有战事,亦不足发。”郭威又拿出一份奏章,呈上,说道: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经臣等商讨,建议以两万兵额,自各节度、防御、团练麾下,选拔精壮,充入东京!其中河东诸州,选拔五千,魏博三千,成德两千,余者自其他州镇,酌情依制遴选。请陛下御审!”

接过,刘承祐仔细地审阅了一遍,问道:“如此,是否会影响边备?”

枢密院的奏策,当然很合刘承祐之意,一石二鸟,强干弱枝,欲削方镇,先收其兵。但是,北汉朝立国近六载,发展到如今,中央的权威已然确立,且日益稳固,地方节度对于朝廷的威胁,已没有想象般的大,尤其在刘承祐这又取得一大功业的情况下。

他虽有意继续强化集权,收节度之兵,却不急于此,其他地方还好,但是边州节度,他不得不警醒。若是使得地方军队过于孱弱,岂不是给异族可趁之机。

郭威则道:“经枢密详细筹算,当无大碍。陛下还朝,以汉辽刘两国如今的情势,北部边防,已能满足需要,且可适当削减,调整更戍。关右多出悍士,以孟蜀之故,可压后征调。定难军李氏,可诏其进献勇士,充入马军。

河东十州,虽龙兴之地,立国以来,未逢战事,不需诸多兵马。除选拔入京之外,还当酌减,放军为民,加固忻、代、府、麟之防,余者保证基本驻防即可......”

“既然经过枢密院群策讨论,料想无虞,就照此执行吧!”听其解释,略作沉吟,刘承祐说道:“不过,当谨记,此事当宜缓,不宜暴急,所选之卒,必须精良,不许有滥竽充数者,先颁诏吧!”

“是!”

定议的同时,刘承祐也不由多瞥了郭威几眼。

第23章 老臣凋零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70章 骚扰,进攻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106章 诱惑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2047章 最后的旅途18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贸易的真正爆发第340章 定论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335章 凯旋令、刘昉请命第191章 赵思绾的背反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荆湖第169章 两面三刀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80章 京观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9章 公府密议第131章 干强枝弱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414章 云消日出世宗篇40 后、王之逝,帝国十年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1811章 归来第169章 国庆大典第134章 东路军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368章 荣宠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当国,得安半载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义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459章 挫折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90章 安东国王?第159章 乱情第104章 饿狼相争第8章 琼林宴第295章 难第79章 势孤危第321章 合理避税第90章 关右节度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1784章 结束与开始第61章 气运所钟李守贞第1799章 宿醉风波第61章 北使南归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211章 太子挂帅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370章 国法为大第280章 虑难备战于前第75章 西北边报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06章 倒赵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43章 接见第53章 交代后事第275章 当与众乐第54章 聘纳郭女第85章 异心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98章 温柔乡第107章 殿试第45章 同样的选择第371章 慰问=送行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贤绅,手段频出第262章 贤妃之贤,调整方向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04章 饿狼相争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30章 韩通与向训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179章 东京风波,向帅自首第21章 西巡第432章 人事大权第102章 盛怒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