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雨雪冰霖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一夜过去,皇城之内,诸殿宇阁台,宫道司廊,也都铺上了一层薄雪。清晨,霜冷袭人,直透肌骨,天色且蒙蒙亮,宫室间的内侍宦官,依然扛着笤帚,清扫宫道积雪,以便宫人官员行走。

直到天亮,天地间一片白色,设于皇城南部的各官署,随着诸官进宫,多了些活动的气息。政事堂设在广政殿,平日里诸宰相便于此办公。

室内暖炉生烟,熏香宜人,冯道坐在案后,处理着公文。宰臣李涛,轻步走来,拿着一青碗,冒着热气,递给冯道:“冯相!”

抬眼看了,冯道说道:“信臣啊,你我同为宰臣,让你亲奉杯盏,老朽岂敢当啊!”

李涛则笑道:“冯公是前辈,亦是首宰,品望高重,如何当不得!”

闻言,冯道捋了捋白须,应道:“多谢了!”

接过,饮了一口,冯道脸色微变,扭头看向他:“怎么是酒?”

“天气冷烈,小饮一盏,聊以祛寒暖身!”李涛笑道。

看着李涛,冯道不由轻叹,说:“信臣啊,我们在此办公,署理天下政事,怎可饮酒,若误了国事,如何担待。再者,传出去,也不好听!”

说着便将酒盏还给李涛:“赶快处置了!”

见状,李涛说:“冯相啊,你就是太过谨重了,一盏淡酒罢了......”

冯道摇摇头,并不多言,递给李涛一份诏书,说:“你来看看,这是崇政殿刚发来的诏书。”

闻言,李涛神情顿时一肃,接过一看,轻轻念道:“牧守之任,委遇非轻,分忧之务既同,制禄之数宜等。自前有富庶之郡,请给则优,或边侄之州,俸料素薄。以至迁除之际,拟议亦难,既论资叙之高低,又患禄秩之升降。所宜分多益寡,均利同恩,冀无党无偏,以劝勋效......”

稍微体会了一番诏意,李涛拎着他的胡须,说道:“陛下此诏,是欲重定地方职吏料钱、禄粟啊!”

冯道点了点头,道:“是啊!朝官勋爵,军队饷俸,既已额定,地方职吏之俸禄,确实也当提上日程。如诏言,地方道州有贫富之差,优劣之别,为求公正,同为牧守之职,自当按品级定秩俸!”

“如此,朝廷对地方之影响与控制,又当加强了,正可配合,财制之改革!”李涛面浮思忖,说道:“不过,此事也不易啊。而今大汉所属道州,州府并立,节度尚存,再辅以观察、防御、团练之属,如何杂而统定,需善加考量啊!”

“只能因情视况而定了!”冯道考虑几许:“我等先商讨一番,初定个条陈,呈与陛下!”

“禄俸之事,还需三司参与,将薛居正找来!”李涛说。

“嗯!”冯道颔首:“范相归来,也算上他!”

点点头,李涛不由笑道:“只怕,又少不了一番争议,下官又要费口舌了!”

冯道说:“都是为朝廷办公事,少有争议,份属正常,如陛下所言,求同存异嘛!”

......

“这坐久了,手脚也不禁麻木,此冬甚寒,只望快些过去!”崇政殿内,刘承祐放下御笔,搓了搓有些僵硬的手,感慨道。

望了望开启的门窗,寒流不断侵入,吩咐着:“把门窗都合上!”

“是!”张德钧亲自上去,安排着。

殿中架着两座暖炉,门窗开了怕冷,关久了又怕闷。刘承祐觉得自己的体质,是越来越忌热怕冷了。

“外边又下雪了?”能够隐隐听到殿外的动静,沙沙作响,刘承祐问。

“回陛下,是的,小雪,夹雨!“张德钧应道。

“近来雨雪连日不辍,雨沐成冰,恐成冻害啊!朕尚难耐其苦,而况于黎民百姓!”刘承祐感叹道。

刘承祐的语气间,又不禁带上了少许愁感,当然,这是他的日常,只是此时,殿中就这少许近侍,没有外人在。

不过,身为皇帝身边最贴心的宦官,张德钧很识趣地出声附和,奉承道:“陛下虽处宫廷,但时时矜念民间疾苦,百姓冷暖,如此圣君,是天下子民之福啊!”

“再者,陛下恩威遍及天下,前发诏诸道州府,各地官府得陛下告诫,自当照护治民,做好冻害防备!”

“你倒是会说话!也会讲道理,听说你平日里也读书,看起来也明白了不少道理啊!”听其言,刘承祐淡淡道。

闻言,张德钧微一矮身,两手拘在腹间,恭谨道:“侍候陛下久了,常受教诲,小的再是愚笨,也当有所获。”

偏头望向张德钧,刘承祐打量着,对其谦卑与谨慎,也习惯了,都是他时不时的敲打震慑所致。宫中有不少内宦,且还有些晋阳时期的旧人,但最令刘承祐感到舒心的,还得属这张德钧。

对于此人,刘承祐偶有重用之意,托以要职,但是,一直在犹豫,稍恐宦官之祸。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有待观察。

天子的目光,总是令人忐忑的,迎着刘承祐的审视,张德钧脸上恭顺如常,并不能看出什么异样,只是腰又弯了些。

收回目光,刘承祐走入偏殿,李昉正领着三名崇政郎整理奏章,见到天子,赶忙起身行礼。

“忙你们的!”刘承祐摆了下手,看着李昉手中奏章。

李昉见状,呈与刘承祐:“都察院所呈,衙内诸御史名单,请陛下过目。”

刘承祐接过,阅览了一番,随口说道:“诸道监察名额,尚未备齐嘛!”

李昉答:“这两年,御史台往地方派了不少御史,再加朝官知州县,又减人员,未及补充。故改制都院之后,各职一时之间,未能凑齐!”

点点头,刘承祐看着李昉说:“明远,你虽年轻,但在年轻士人之中,名望不低。这样,你替朕从翰林院、诸部之中,挑选些才士,充补都察院。赵砺初掌,调整台院,监察执法,已是不易,这人员方面,朕得给他分分忧......”

闻言,李昉却不禁面露迟疑,拱手道:“陛下,臣人微言轻,何德何能,岂能主此事?可着吏部李相公,选调即可!”

“朕要用年轻人!”刘承祐目光炯炯地盯着李昉。

李昉张了张嘴,默默揣摩着皇帝的想法,面上保持着肃重,应道:“臣尽力而为!”

“你在朕身边,多久了?”刘承祐问。

李昉拘谨地答道:“回陛下,一年又三个月!”

“那时间,也不短了!”刘承祐呢喃了句。

李昉乃乾祐四年状元,入朝之后,得仕御前,为天子近臣,位卑而责重,平日里接触经手的,也都是军政大事,国家机密。再加上,从征淮南的经历,不说履历,仅视野、见识,都丰富了不少,就刘承祐看来,基本上是历练出来了。

而在御前,短时间内,是无法有再多的提升了。是故,刘承祐有心,仿王溥旧事,让他出去历练一番,只是还没想好,当派何职。

“对了,你的《南征述略》写好了吗?”刘承祐突然来了闲情,问道。

李昉拱手:“臣著有卷五,已成,如今只差序引。陛下如欲览,臣可取来!”

“好!”刘承祐笑了笑:“朕早欲拜读你大作了!”

吹着雨雪,行走在殿廊中,感受着那寒人的凉意,李昉不由呢喃道:“陛下似乎,想要将我外放......”

第78章 涡口之战(2)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443章 板子来得毫无征兆第354章 可以讨论出降了第154章 灭门第238章 南口大战7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366章 安东不一样!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347章 割韭菜第127章 皇城司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谏第133章 纳了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132章 进宫第440章 又借钱?不借!第347章 谈话第33章 两广运动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32章 天子上门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140章 封王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134章 东路军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48章 教诲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37章 朝堂上的纷争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270章 立场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53章 有诗云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125章 颂公亭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125章 由土地问题引申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129章 叔父第39章 长沙第28章 下狱第99章 全面对抗的两司第86章 驾临涡口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18章 请愿第337章 京口水战、攻心之策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100章 城战第408章 蠢儿子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12章 河东之患第47章 陶谷自荐第80章 春夜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260章 论婿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45章 同样的选择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173章 马氏内乱或可利用一下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172章 潦倒的钟谟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猎敌第65章 制举进展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307章 算盘打得很美,终究落空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庆,巡幸西南第41章 小风波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76章 太子还京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134章 东路军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59章 病榻陈情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34章 惊陶谷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105章 逐一接见第258章 火烧威武城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376章 对策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1772章 处置第379章 萧思温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