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

“臣秉执枢密,未能击退汉军,使陛下心怀忧虑,是臣的罪过啊!”王昭远恭顺地对孟昶道。

王昭远此人虽然虚有其表,但为人也确实聪慧,累及将相,位高权重,但知道自己一身荣华权力皆来自于孟昶,是故在同僚、下属面前可以颐指气使,但对其主,素来忠顺。

“你的忠心,朕知道!”对其表现,孟昶微微颔首,说:“只是北塞,边情不断,汉军侵压,李廷珪、高彦俦等将,虽然将汉军挡在威武城北,但是,战事一日不休,朕一日难以安眠啊!”

“朕看了看军报,都是凤州来的,李廷珪报,汉军已经连续一月,未有军事动作了?战又不战,退又不退,是何道理?”孟昶看着王昭远,问:“你说,汉军是否在筹划什么阴谋?”

“陛下勿过忧!我朝山川坚固,将士应对得体,威武城固若金汤,汉军只是难以击破我军防线罢了!”见皇帝表露隐忧,王昭远当即出言道,面态自信,倒也不似宽慰之言。

迎着孟昶的目光,王昭远有些故作姿态,从容叙来,说:“臣去岁与今春,两度北上查看安排边防,凤州的山川形胜,我军的城关布防,皆了然于心。

以城寨之坚固,只要兵马、粮械充足,将士用心戍守,纵百万敌军,亦可守之。而今,南下汉军,兵不过四万,沿途又还需分出兵马,保障粮道。真正寇关的汉军,军力只怕还不如我军。

而威武城关前,野地多障,占地不广,难以展开兵马,有城关依仗,更难发挥其汉军优势。我军能守这近三月,而汉军无有寸进,已然证明,我军戍防之坚实。

若汉军选择强冲我关城,徒取死罢了。而汉帝能付大军于其主帅向训,定然也知晓之,不敢冒然进击,徒耗兵卒性命!

否者,此番汉军伐我,久战而无建树,靡费钱粮民力,已是无功,若是再损兵马,那就是罪过了!”

听王昭远这么一通分析,孟昶愁绪稍缓,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看着他,问:“若依卿言,凤州汉军,岂不是进退两难?”

“正是!陛下聪敏,可谓一语中的!”王昭远嘴角含笑,向孟昶拱手道:“进则受阻于强关众戍,退则难以向汉廷交待,是故只能深陷山岭,进退难决啊!”

“若是北汉,能够撤军,便好了!”孟昶不由叹道,言语从心。

就这些年的经验来看,与汉军交战,不是个好的选择,并且,孟昶心态转变,如今他只想坐拥川蜀,当个太平君王,与中原两不相犯。

能够揣摩到孟昶的一部分心理,听其言,王昭远眼色微闪,却轻轻地摇头,打破孟昶的妄想,对他说道:“陛下,只怕北汉,是不会轻言罢兵的。

北汉皇帝刘承祐,骄矜自傲,贪婪强暴之心,天下皆知,这些年屡动刀兵,从来都是获胜凯旋,以其武功之盛,断然不原受挫于我朝,以免为天下笑!是故,凤州之战,必然有个胜负结果!”

“说到底,北汉君臣,还是小看我大蜀了!”王昭远说着,意态之间,竟露讥讽之色:“他亲征南唐,半载而取全功,助其气焰。而我朝两度北出秦凤,攻打关中,皆败于其手。正因如此,汉帝才敢这般托大,悍然入寇!

然而却是不知,汉军能纵横淮南,只因其步骑犀利,而淮南平坦,且其君昏臣聩,致有丧国之败。而我朝则不然,仅地势之险,汉军就难以逾越!”

王昭远侃侃而谈,泰然自若,见其意气风发,孟昶也不禁增添几分信心,想了想,说:“朕年少时,随皇考入蜀,走的就是散关道,驿道崎岖难行,行人商旅尚且艰难,而况于大军。如李、高所奏,入冬之后,气候转凉,汉军当无不撤之理啊!”

王昭远捋须应道:“臣想,大雪封山以前,汉军必然不会撤。甚至,汉军可能在封山之前,往秦岭营壁中,加快囤积粮草军械,以备熬冬!根据前线军情所报,已有这样的迹象!”

“如此说来,汉军还真是要不依不饶,至死方休了!”孟昶眉头一拧。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王昭远则笑了,意气张扬,微昂首道:“臣倒希望,汉军能够固执不退,那么,可就给了我朝,击败汉军的机会!”

听王昭远这么说,孟昶顿时来了精神,眼神发亮,紧盯着他:“听你的意思,是有所筹谋?”

闻问,王昭远起身,取过了一幅标记着凤州前线蜀汉两军对峙态势的地图。一手在上边比划了几下,对孟昶道:“陛下,这些年,我们于梁泉、威武城,屯有军粮二十万石,开战后,又大量补充,完全足够消耗。而汉军则不然,数万大军深至威武城,人吃马嚼,一米一粟,一枪一箭,都需从关中运输。是故,汉军的命脉,就在于那盘盘山道!”

看向孟超,王昭远有些忍不住得意,说:“鏖兵已久,臣这些日子,也一直在苦思破局之策。今已有所得,正欲请示于陛下!”

“快讲!”孟昶兴趣愈浓。

装模作样的,王昭远笑道:“臣之计策,实则不难,只需遣一上将,率一支劲旅,袭击汉军后方,截断其粮道,绝其后路!届时只需固守头尾,数万汉军,必困毙于威武城前,为我军轻易所执!”

闻其策,孟昶先是一喜,旋即迟疑说:“朕虽不知兵,却也晓粮道与后路的重要性,汉军将帅多宿将,岂能不察?”

见孟昶竟然质疑自己的策略,王昭远心下微有不愉,却不敢表现出来。脸上仍旧带着笑容,耐心地向孟昶解释道:“若是初期,汉军定然有所警惕,然而如今过去这般久,我朝始终采取保守策略,固防城镇,纵有所出,也只是应邀出战,试探虚实,并无其他举动,是故汉军定然有所松懈。

而对周边地形、道路之熟悉,我军也远胜汉军,只需密遣兵马,悄然而动,出于汉军意料之外,必能建功!”

“臣筹算过,只要能成功截断汉军,敌势必大沮,我军必然大胜!”王昭远向孟昶拱手道:“陛下不需有疑!”

孟昶被王昭远说得明显心动了,情难自已地搓了搓手,终是点头应道:“不管怎么样,可命李廷珪出击,尝试一番,纵然失败了,也无碍于大局!”

听孟昶这么说,王昭远则更加轻松了。他本在想,若功成,首功在他,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若出了意外,那么就是李廷珪等人作战不力,坏了他的好策略......

但经孟昶提前言明,于他而言,则更无弊处了,毕竟皇帝有言在先。

“但愿,此策能够成功,一举击退汉军吧!”起身,孟昶又忍不住幽幽然地叹息一声:“此次汉军若谋我失败,他日必不敢轻易复来,如此,我朝就可得太平了......”

孟昶如今想要的,也只是个太平,要求并不高。

“陛下!”王昭远却是雄图远大,意气风发地道:“此策若成,就不只是击退汉军了!北汉皇帝改革军制,收地方节度兵权,关中精锐与一部分禁军,皆在威武城前线。若能将之歼灭在秦岭,我军可趁势兵出秦陇,席卷空虚的关中。

其后只要稍作整顿,就可东出崤函,与北汉争夺中原。届时,南唐与北汉有仇,必然发兵北渡,复取淮南。荆南高氏,素来贪图小利,也可以利诱之。

这些年,中原在汉帝的治理下,国力日复,再以此诱党项、契丹发兵,届时五国伐汉,共分中原,北汉岂能抵挡。

功成之后,党项、契丹为异族,不能久待中国,南唐、荆南之流,更不足为道,天下将归我朝也......”

好一番宏伟蓝图,经纬大计,王昭远是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清晰明了。三年前汉帝南征之时,王昭远就是类似的说辞,诱得孟昶发兵北伐关中的。

然而此刻,孟昶的反应,显然有些平淡。

第185章 赵砺案第401章 老郭威第1815章 波斯见闻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20章 屯务废改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24章 人事调整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200章 御敌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35章 唐将空谈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36章 虒亭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218章 进兵第40章 开拓之志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115章 冬月第1769章 影响力第201章 捐资第166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139章 众臣拾柴第35章 唐将空谈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78章 火油弹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亚风云(上)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庆,巡幸西南第212章 开宝北伐第159章 还朝第167章 重建的云中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337章 特权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436章 真实而残酷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第77章 潘美请缨伐安南第143章 李崇矩复出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7章 风波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64章 边事不宁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义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218章 进兵第113章 西使归来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331章 泰来楼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158章 善后第64章 边事不宁第40章 濮州案(3)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268章 机遇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11章 大典日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345章 剥削者第73章 解决第286章 宗室第412章 本非同道无题第234章 南口大战3第408章 蠢儿子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第69章 东出太行第1674章 爆发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311章 李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