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激战三江口

三江口,汉楚双方,鏖战愈酣,双方水陆大军,围绕着君山、巴陵、城陵一线,展开了长达十日的激战。

君山隔洞庭与巴陵城相望,向北可控长江水道,韩通率军南下后,察其地势,为防楚军自君山北上,断大军后路,听取指挥使张勋的建议,派军登陆,猛攻君山的楚寨,一举夺之,其后便据守。

周行逢也是知兵之人,洞悉汉军目的,即遣众,猛攻君山,初时,凭借着水师的优势,尚能勉强占据上风,但自荆南水军南来之后,复夺君山,也成了妄想。

不过,鏖战至今,君山仍旧是对战最激烈的地方,汉军主力已屯江口,周行逢一心想要突破汉军在君山的防线,尔后扼断汉军退路,截其粮道。为此,双方拉锯僵持,死伤甚众,楚军的直接战亡,就超过了两千卒,其中大半都是周行逢麾下的老卒。

汉军原本是屯于径流之右的野滩,原本也是处守势,不过跨水而战,代价太大,得不偿失,攻击了两次,也就放弃了,转而将重心放到君山方向。

有鉴于此,韩通与排阵使杜汉徽商议后,果断转守为攻,渡过三江口,反攻城陵关。虽然此前有收到慕容都帅的军令,总体作战方针在拖与耗,且楚军的急躁也是肉眼可见,说明了如此战术的效果。

但是,一有澧阳之捷在前,二有慕容延钊亲自率军南下,韩通等将也知道及时变化,再者也按捺不住建功之心。

当然,给韩通渡江作战底气的,还得属荆南水师的作用。魏璘率军南下后,与楚军水师作战,双方水上激战十余阵,硬是将楚军水师给彻底赶出长江,逼入洞庭湖。

如此,三江口基本落入汉军的掌控,在周行逢的催逼下,楚军水师发起过几次反击,都不奏效。有一说一,荆南的水师成军多年,训练多年,军械良好,战船也还算犀利,虽然同样久未经战,但底子要比楚军好得多,兵力还占优势。相较之下,周行逢的水军,只有在血气与野性上胜过,但在魏璘等降将发狠的情况下,也讨不了便宜。

以魏璘为首的水军,此番打起仗来是真的卖力,前后伤亡七百余卒,仍未言苦。主将魏璘,更是为流矢所中,亦慨然向战。

城陵关正对着长江口,去岳州州城巴陵不过十五里,此关一下,汉军即可趁势南进巴陵。关城不大,甚至有些破落,周行逢甚三座营壁以驻防,屯兵九千。

双方攻防易势,仍旧维持着脆弱的平衡,汉军在北主攻城陵,楚军在南猛攻君山,水师则相持于江口。

但是,胜利的天平,从一开始,就是偏向汉军的,这本就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欲求突破而不得,十余日间,也将楚军的希望打掉了。

十分明显的,楚军的士气、战力都在持续下降中,进攻也越发乏力。是真乏力,从三日前,周行逢已然开始控制军粮的消耗了。

在巴陵,周行逢不惜血本,准备了上万石粮,原本的计划是支持三万大军一月军用,然而战事开启后,其间的消耗远超想象。

金乌西垂,残阳如血,彩霞布满天空,艳丽的光芒铺在洞庭碧波之上,岸边丘陵起伏,绿树成荫,湖中岛洞甚多,整个构成一副美妙的画卷。

然而,残酷的战争,为这副画卷增添了一抹血腥。随着鸣金声起,攻寨的汉军士卒,有序地自城陵北寨,没有欢呼,没有释然,各个表情严重,背后留下了一地的尸体。

楚军寨砦各处破损严重,显得摇摇欲坠,看起来,若非天色渐暗,能直接被突破了。至守寨的楚军士卒,则是一种麻木。

汉营临江而设,距离城陵关并不远,作为东路统军的韩通,就站在塔楼观战。见着攻寨士卒,陆续归来,即安排人接应。

“周行逢快顶不住了!”韩通脸上露出了点满意的笑容,朗声道。

“都监,明日换我护圣军进攻吧!”在其侧,一名身形孔壮的中年将领,语气坚决地说道。

“杜将军按捺不住了?”韩通偏头看着他。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身姿挺拔的将军名为杜汉徽,军职侍卫护圣军都指挥使,南面行营排阵使。杜汉徽原为晋将,刘知远入主中原后投效,自汉以来,他生涯得意之作,要数开国初年从征邺都,平杜重威之乱。

元城之下,身先士卒,被创而战,表现得异常英勇,自那之后,深受两代汉主赏识,即便在刘承祐后来对禁军的整顿之中,也始终在高级将领之列。

然而,在刘承祐继位之后的几次内外战争中,没能再有所表现的机会。是故,此番南征,也是直接找到刘承祐,跪求从征,观其意愿坚决,立功心切,也就同意了。

此番是故,此番南征诸将中,老将着实不少,从韩通、杜汉徽再到李筠,一个个都憋着一股气,表现也十分尽力。

“这些荆军,战力堪忧啊!”杜汉徽指着还营的攻寨士卒,说道。

“看得出来,梁廷嗣没有留力,荆军疏于训练,能打成这样,已经不错了!”韩通扶着木栏,应道。

回营之后,率麾下攻寨的梁廷嗣直接找到韩通,大汗淋漓,脸上带着点情绪,问落地的韩通:“都监,何故收兵,再给我半个时辰时间,我便可以攻破北寨了!”

见状,韩通微微一笑,应道:“梁将军不必心急,天色已暗,不利作战,城陵内尚有贼军,可供支援。将士攻伐已久,也疲惫了,还是先行还营休整。将军也辛苦了,走,我们回帐,先吃点东西!”

“是!”见韩通态度这么好,梁廷嗣只能就坡下驴,收起心头的郁闷。

军帐内,韩通及诸军指挥齐齐在座,已经烧好的鱼肉奉上,香喷喷的,勾人食欲。未己,魏璘也走了进来,满脸开怀,向韩通汇报今日的战果:“都监,末将今日,俘杀两百余敌,缴获战船五艘,贼军水军已完全不是我军对手,洞庭口他们守不住了!”

“好!积小胜为大胜,魏将军辛苦了,还请入座用食!”韩通伸手道。

“谢都监!”魏璘抱拳,一摆征袍落座。

夹起一块鱼肉,挑着刺,韩通对诸将说道:“我军进屯三江口,已半月有余,鏖兵至此,对敌虚实尽知。

西面进展顺利,都帅已然南下,我们这边也要抓紧时间了。君山那边,贼军攻势虽缓,但周行逢仍旧死不罢休,他们的水军既然顶不住了,也该主动进攻,发起反击了!”

“魏将军,明日你率水军,全力进攻,突破洞庭口,向君山方向,威胁贼军侧背后!”韩通朝魏璘吩咐着。

又看向梁廷嗣:“梁将军,你率麾下,随着魏将军一道,前往支援,击破进攻君山的贼军!”

“是!”魏璘应道。

梁廷嗣则有所顾虑,忍不住问道:“都监,城陵寨这边?”

“这边尚有我护圣、奉国两军!”杜汉徽解其疑惑,淡定地说道。

目光在韩通、杜汉徽身上扫过,梁廷嗣明显有所不甘,但是终究捏着鼻子应命。

离开军帐后,梁廷嗣再难掩饰其心中郁愤,对同行的魏璘说:“城陵北寨,我打了这么久,死了那么多将士,眼见要破寨了,却换护圣军进攻,这不是抢功吗?”

闻言,魏璘赶忙劝解道:“慎言啊!我们毕竟是降将,此番南下讨逆,有所建树已是幸运,纵是抢功,也只能认了。难道,我们还能与禁军相争吗?”

梁廷嗣叹了口气:“道理我也明白,只是不甘心啊!”

这段时间对城陵的进攻,梁廷嗣也确实起了不少作用,参与过攻的士卒,有半数都是他麾下。

看着魏璘,梁廷嗣不乏艳羡:“还是你们水军好运,不得不倚重你啊!”

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93章 来自地方的声音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149章 天子欲启河工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19章 轻取江陵3第198章 秋猎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08章 后知后觉后怕第14章 大论第35章 东归第1771章 襄阳王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298章 事泄了第1785章 统治从去***化开始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268章 西县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203章 幸灾乐祸第287章 赵普使蜀1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45章 中秋第268章 机遇第316章 不装了第57章 七月大朝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268章 西县第9章 公府密议第252章 两面攻势,四路进兵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234章 南口大战3第474章 补漏匠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152章 听政3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8章 巡视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第191章 财制变动第286章 宗室第130章 御汉大计第194章 杨邠案(2)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51章 诏令西进第173章 马氏内乱或可利用一下第109章 在长安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55章 拉开序幕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183章 李相为帅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236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第53章 有诗云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时代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66章 朕要亲征第329章 阳翟大地主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仁宗篇4 范公秉政,苦苦支撑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328章 默认第56章 弥月之喜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78章 沧州府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329章 游市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51章 诏令西进第482章 李氏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207章 还京第371章 杀,不杀?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79章 大获全胜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366章 将士百战归第1816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第316章 状元、探花两条路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305章 太子在辽东的最后时间第282章 新形势,新阶段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406章 影响扩大第450章 落幕第440章 惶恐难已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