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医政

刘承祐嘴角带着点笑意,回到崇政殿,脚步轻快,面容间的严肃都释去几分,让殿中伺候的内侍们都轻松许多。

“参见陛下!”闻皇帝回殿,赵普前来陛见。

“免礼!”手虚抬,刘承祐一脸的温和。

感之,赵普陪着笑容,问道:“陛下遇到什么喜事了?”

刘承祐也直接答之:“太后病情已然康愈,朕的贤妃也查出有孕了,可称喜事?”

“大喜!此为双喜临门啊!”赵普也眉开眼笑,向刘承祐道:“臣恭喜陛下!”

刘承祐心情着实不错,差点脱口而出,道出一句“同喜”。

他方自慈明殿探视归,太后李氏病愈,气色良好,连食欲都涨了许多,亲自侍奉李氏进食。而回殿之时,又转道去了一趟秋华殿,贤妃折娘子那边传来消息,又害喜了。

从四月到五月,于刘承祐而言,可谓喜事频频,家事国事,事事顺利。荆湖轻松收取,太后病情好转,四月时进宫多年的周淑妃查出有孕,而今迈入五月,贤妃又怀上了。

不算刚怀上的两位,刘承祐膝下,已经有六子三女,可谓丁口丰盈了。甚至于,他感觉自己几乎成了一架播种机器,命中率极高的那种。

事实上,算上夭亡、流产,还有更多。这几年,在宫内,刘承祐并不只临幸那一后四妃,像皇后身边的女侍御、荆南、南唐、吴越进献的美女也都有尝一尝。结果嘛,只有李璟献上的孙氏,成功地给刘承祐诞下了一名公主,由此提级为美人。

“太医署的人,已经南下了吧!”看着赵普,刘承祐问起正事。

赵普也敛容答之:“医师2人,医工12人,再兼医生20人,共计34人,已然动身,臣与署令一同相送,传达圣意!”

满意地点点头:“医者,悬壶济世,湖南多疾,他们这干人南下,是要替朕救济军民,诊疾断症,为朝廷宣扬德化的!传制地方官府,要善加安置这些医者,配合他们工作。”

因考虑到湖南医疗条件恶劣,军中多疾,刘承祐特意命太医署选拔了一批人南下。抛去那些冠冕堂皇的话,目的则为整合湖南医疗资源,研究病理,治疗疾症,尤其针对岭南的瘴气、疫病做些深入探索,为今后大军南下做准备。

“如今太医署中,有多少人?”刘承祐问赵普。

赵普说:“回陛下,两部诸科及上下师生,已有近500人,医学之盛,已迈前代啊!五日前,方举行了一次月考!”

“500人,可能济整个天下?”刘承祐不禁感慨:“还需扩大规模啊!”

汉承唐制,虽然如今的朝廷,诸多制度都有其特色了,但各处都透着大唐的影响,很多典制度都沿袭下来,有改来改去,干脆被恢复唐制。

似医学制度,基本照抄唐制,只是受刘承祐重视,恢复得很快,并且规模空前。开封可以说集中了天下最优良的医疗资源,不过能够享受的,只有皇室、贵族、官僚以及军队,如今,基本每一支军队,都有一支军医队伍。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这些年来,刘承祐逐年在加大在医疗事物上的投入,每岁都有地方上的名医,被征调入京。同时,太医署经过考核,也会释放出一批人,到地方任医官。为此,专门设立了一套医官的升级制度,提高品秩。

刘承祐一心想要扩大太医署的规模,惠及于民,但到如今,也是稍显乏力。一是投入大,二是医生的培养也需要周期,三是愿意干这一行的毕竟是少数。

见刘承祐又陷入了思索,赵普也不打扰他,等他回过神来,方才说道:“陛下有济世之心,这是天下子民的福分,然事事犹需量力而行。太医署有如今的盛况,已是难得,天下未平,朝廷各项支出甚大......”

“你不用说了!”刘承祐嘀咕了句:“朕明白你的意思!”

赵普的意思很明显,做什么都需要财力的支持。别看如今大汉朝廷财政岁岁向好,但摊子铺得大,经不主花,刘承祐又是个有为之主,想法多,每每念头一起,就要投入财力、物力、人力。而医疗的投入,从来都是巨大的,从医政到医学,涉及的方方面面,没一样不费钱的。

考虑了一会儿,刘承祐一脸伟光正的表情,叹道:“医者治病,君王治国,这是相同的道理。待天下太平,朕不只要让百姓居有其所,耕有其田,还需病有其医啊!”

闻之,赵普不由满脸感慨,郑重地应道:“陛下仁心,包揽天地啊!”

摆了摆手,刘承祐嘴角不由挂上了点无奈的笑容。嘴里虽然这么说,但他自己都没什么底气,想要做到此点,何其难矣,他真正能做的,只能尽量去提升大汉的医疗条件了。

“你说,今后的科考,增加一门医科如何?”看着赵普,刘承祐问道。

眉头稍凝,发觉皇帝那兴致勃勃的表情,稍微盘算了下,赵普还是说道:“或可一试,只怕引起上下非议!”

“有什么可非议的?”刘承祐当即道:“这满朝臣工,有谁遇疾了,不需寻医问药的?”

“这样,你稍后发文至政事堂、礼部及太医署,筹议此事!”刘承祐直接吩咐着。

“是!”

纵使增涉医科,想来也不会造成群起报考的效果,但有一点还是可以保证的,那边是医师地位的提升。

谈完此事,注意到赵普手中的奏章,刘承祐问:“何事要奏?”

闻问,赵普将奏章呈上,将淮东的两道急务讲了一遍。

“郑仁诲已病重至斯?”刘承祐眉头稍凝。

虽然郑仁诲身上带着浓浓的“郭氏”印记,但刘承祐从不否认其才干,不管当初的枢密副使,还是如今的淮东按察使,都堪称贤臣良吏。年初淮东大案时,就有耳闻郑仁诲身体不爽,如今几个月过去,却又加重了。

“淮东既然上报朝廷,那就说明郑公的病情确实严重,甚至比想象中的还要重!”赵普说。

“使臣僚羸病而理事,却是朕有些不恤下情了!”刘承祐说:“应当提早放其回乡休养的!”

“陛下不必过于自责!”赵普劝慰道。

“老臣渐凋零啊!”刘承祐叹了口气,此番感慨比起从前更加深切。

今岁以来,朝廷的文武老臣,几乎约好了一般,染疾,病重,折从阮、赵晖、刘词、和凝,再到这郑仁诲,无一例外,开封府尹景范身体似乎也有不爽了。

念及这些,刘承祐的心情,似乎没有那么美妙的。

但心情再沉重,摆在面前的问题还是得解决的,赵普问:“不知李相公所拟,如何批复?”

“制下,郑仁诲以本职致仕,赐太谷郡公!”刘承祐说道:“至于淮东按察司之职,就从李涛所请,以徐台符徙任吧!说起来,徐台符尽忠王室,也有些年头了!”

“是!”

听命的同时,赵普心中难免异样,给郑仁诲封公,似乎有些不妥,爵位重了。不过转念一想,赵普又有些明白了,郑仁诲的儿子已经死了,属绝嗣的情况,这样,待其亡,朝廷可直接收回爵位。

“至于龟山运河之事,朕相信王朴,他既然主动奏请,必然已经考虑周全,诏允之!”

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342章 势如破竹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21章 西巡第17章 武德司第1720章 静默第185章 赐宴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86章 戍卒之心第91章 王峻骄狂第1785章 统治从去***化开始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56章 弥月之喜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第19章 轻取江陵3第1725章 见微知著第227章 强势破城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337章 特权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80章 京观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196章 战略之议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359章 难以揣摩的心理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113章 将目光投向北边第474章 补漏匠第412章 结局早已注定第1756章 海丰号第23章 室韦女真一番战终,宗亲无特权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482章 李氏第76章 视察第8章 琼林宴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34章 亡国之族第81章 嘉庆节与太子的烦恼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5章 恶劣的处境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158章 洞房花烛夜第2106章 太宗篇53 迟暮第364章 沉默第413章 分食第35章 东归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210章 问题来了,谁做主帅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232章 南口大战1第1704章 崇政殿内第1809章 饯行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137章 整编事第345章 剥削者第326章 寻觅终有果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306章 为了统治需要第181章 琼林苑内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172章 更像打仗来的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184章 刘承赟也来了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2章 登闻鼓响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39章 濮州案(2)第178章 会猎第61章 北使南归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1743章 臣服尚有门槛第160章 平定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109章 治政以安军民第68章 湖南乱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262章 贤妃之贤,调整方向第61章 淑妃病危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1773章 质问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项任命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49章 邺都城下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