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乐

“你见到北汉主了?”刘晟问。

“见到了!”陈延寿答道。

“其人如何?与朕相比,如何?”刘晟急问。

这怎么比?两者能相提并论?陈延寿暗自腹诽,不过稍作斟酌,既是为了维护刘晟的颜面,也是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陈延寿只能昧着良心说:“回陛下,北汉主英武睿智,气度威严,但与陛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不过听其言,刘晟却皱了下,说:“你不必恭维朕,北汉主不及弱冠即位,内平河中,外却蜀、辽,这三四年间,又连夺淮南,复秦、凤,定荆湖,这还是非朕所能比的。”

刘晟此时自知之明的表现,倒也挺令人讶异的。闻之,林延遇这老阉,含笑说道:“北汉主固称明主,但他不过仰赖中原强大的国力与军力,方能有所建树,以陛下的雄干,若居其位,取得的成就定然远胜于他!”

刘晟露出了笑容,这话仍旧不免吹捧之嫌,但确实中听。

“听说开封繁盛,号称天下第一雄城,与番禺相比,如何?”刘晟又问。

陈延寿似乎从林延遇那里学到了,应道:“两年前,北汉筹集钱粮数百万,发民夫十余万,重建开封,确实雄伟壮丽。然而,若论富庶繁荣,番禺与之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另外,小的还发现,汉宫殿宇腐旧,装饰简陋,多有翻新葺补的痕迹,完全无法与我朝宫室之壮丽繁多相比!”

刘晟露出了点笑容,对其回答显得满意,继续问:“你有没有向北汉主,介绍我朝国力之强盛,百姓之富足,兵甲之精炼?”

虽然并没有,但陈延寿不假思索,肯定地应道:“小的按照官家的吩咐说了,引起了北汉君臣的重视,不敢轻辱!”

“对朕给的礼物,北汉主什么反应?”

“收到礼单,北汉主喜笑颜开,收入内帑。后来小的听说,北汉主将陛下所赠金玉饰物,赐与宫中后妃......”

面对刘晟之问,不管实情如何,陈延寿就是张口就来,煞有其事的样子,倒也取得了刘晟的信任。

“看起来,你此行,十分顺利啊!”终于,刘晟嘀咕道。

趁着此机会,林延遇恭敬地上前,说:“官家,这是北汉所倡和议国书,请陛下过目!”

闻言,刘晟接过翻阅,然而随着条则入目,顿时就怒了,差点将之砸到陈延寿脸上:“岂有此理!这就是你花了几个月,给朕带回的结果!”

见刘晟发怒,陈延寿绷不住了,面露惶恐,双腿一软,径直跪下,刘晟虽然亲近宦官,但以其暴戾,杀起来也是不手软的。尤其,方才也听说了,才杀了一些人,他可不敢保证,刘晟会不会怒而杀了自己,不由向林延遇投以求救的目光。

林延遇这老宦倒是一副平静,轻声说:“官家息怒!”

“息怒!息怒!朕能息怒吗?”刘晟几乎怒发冲冠,斥道:“大汉是朕从高祖手中承继过来的,北汉第一条就要朕改国号,去帝位,这与亡国有何异?倘若允之,朕将来,九泉之下,有何颜面见先祖?”

刘晟似乎忘记了,当年承继帝业的是其兄刘玢,他属于杀兄篡位,但林延遇自然不会去提醒他,而是冷静地说道:“官家也是为了两国的和平,为江山社稷。而今两国国号相同,南北并立,也确有不便,如不改,北汉主很有可能以此名义动兵!”

“听你的意思,是让朕答应?”盯着林延遇,刘晟严厉地问道,隐隐有所不满。

林延遇也不慌张,禀道:“官家,高祖立国之初,曾立国号‘大越’,后来改称大汉,也是为了昭显大义,追尊旧汉为先祖!然而距离两汉已有七八百年,不过一虚名罢了,天下又有谁当真?北汉立国之初,也同样追尊先汉太祖、世祖,不及一年,便移之......”

为了说服刘晟,林延遇却也做了些功课,见其怒气逐渐平复,继续说:“一个国号罢了,让给北汉就是了,既能以此消除两国这最深切的矛盾,避免兵祸,官家也可趁机另立一国,为开国之祖。

再者,国号虽改,但宗庙俱在,并不妨碍供奉,只要社稷在,官家仍是岭南之主,高祖基业犹在,也无愧于祖宗江山!

还请陛下三思!”

听其言,刘晟的眉头稍微展开了些,又问:“去帝号,称臣,又怎么说?”

闻问,林延遇直接笑了,说:“官家,当年北汉伐唐,兵陈大江,唐主也是称臣纳贡,并且将江北尽数割让,方才求得平安。如今,南唐名义上为江南国主,但实际上仪制一点未改,仍是住他的皇宫,称他的皇帝。官家自可效之,左右不过名义上臣服北汉罢了,北汉主重虚名而轻实利,于我朝而言,也是好事啊!”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这么一理解,似乎,好像,确实不算什么大问题。

观刘晟神色可以发现,他实则已经被林延遇说服了,不过仍未表态,而是扭头问另一边的宫婢卢琼仙:“你觉得呢?朕若是同意北汉的要求,会不会在朝中引起不良影响?”

闻问,早就和林延遇达成共识的卢琼仙不假思索,朝着刘晟露出一道娇媚的笑容,说道:“妾以为,林大官的建议可以采纳。北汉强大,乃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官家不必与之相争,只作韬晦之举,以待时变。

如能消弭两国干戈于未发之时,乃是利国利民之事,朝中的大臣也会赞同的,毕竟,一直以来,不是都有人建议官家遣使北上修贡吗?

另一方面,几十年来,中原王朝更迭,梁、唐、晋三代,没有一朝可享国祚二十载。而我朝立国四十载,国运绵长,国势稳定,别看如今北汉强盛,声势滔天,但难料将来会不会有一日再起变故,刘氏覆灭,届时官家再复帝号,又有何难?”

“说得好!卢侍中不愧为女中英才,见识非凡啊!”林延遇在旁夸奖道,老脸上满是笑意。

卢琼仙则继续建议道:“至于纳贡之事,北汉那点贡资,以我朝之富足,足看可供之。而通商之事,更无足轻重,番禺本是万商云集之所,若岭南商贾齐来,只会使我朝更加繁荣!”

君宦婢如此一番分析下来,忽然觉得,北汉的条件似乎也没有那么过分,还是很有诚意的。刘晟开始为自己初时的暴怒感到意外,也回忆也找不到那种情绪了。

“嗯......”稍微犹豫了下,卢琼仙美眸中带着点试探之意,建议说:“与北汉修好,所以卑躬韬晦,乃是为整个岭南百姓的安泰,所有官民百姓,都当献一份力,可以此为由加征税赋!尤其商税!”

刘晟闻之,两眼一亮,一抚掌:“好,就这么办。不说朕的陵寝财用不足吗,那就以修贡为名,多征税,以补工程之资。这都是北汉逼迫所致,官商百姓如有怨言,就让他们骂北汉去吧!”

注意到刘晟那一脸的“精明”之色,林延遇、卢琼仙赶忙恭维说:“官家英明!”

“那便派人通知北汉,就说朕同意他们的条件了!”一挥手,刘晟直接朝着卢琼仙说道。

“是!”

“你们说说,如果要改国号,当取什么才合适?”刘晟又问。

林延遇早有准备的样子,说道:“不若复高祖建国时之“大越”,既符自古以来岭南之民俗,也可体现陛下追忆高祖,一片孝心!”

“嗯!你们觉得呢?”刘晟看向卢琼仙。

卢琼仙细眉一弯,道:“官家觉得好,即可!”

“那就这样,待和约缔结,就举行典礼宣布吧!”刘晟说。

“和议若成,可去朕一大心病啊!”刘晟忽然觉得自己轻松了不少,不似此前的重负压身,心情一好,指着陈延寿问:“他此番出使,给朕带回好消息,给国家立功了,该怎么赏赐他?”

闻此言,陈延寿顿时来了精神,两眼中露出期待。林延遇一拱手,建议说:“卫王继兴,身边少个伶俐的人,陈延寿颇为机敏,可令其前去伺候卫王殿下!”

“嗯!就这样,擢他三级,为卫王府内侍首领,好生伺候我儿!”刘晟摆摆手说。

“谢官家!”

“大官!”刘晟歇下后,林延遇几人退出,陈延寿则找到他,欲言又止。

“怎么?舍不得离开皇宫,还是伺候卫王殿下你觉得委屈了?”林延遇注意着其表情,冷冷道。

陈延寿脸上流露出少许为难之色,见状,林延遇不由咳嗽了几声,按着其肩膀,低声说:“我只提醒你一点,卫王殿下可是官家长子!”

“你若是连这点都参悟不透,那也就不值得我抬举你了!”说完,林延遇径直而去。

而陈延寿在后边,好生琢磨体会了一番林延遇的话,两眼逐渐亮了,忙不迭地迈开步子,追上林延遇道谢:“小的愚笨,竟未能体谅大官一片苦心,还请恕罪!”

瞥了其一眼,看来是明白自己的用意了,林延遇老脸上露出一抹阴沉的笑容,低声吩咐着:“到了卫王府,好生伺候着,有什么消息,及时通报......”

第9章 王峻归来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96章 言官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109章 治政以安军民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34章 三次铁离之战第81章 内外变动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273 王晏镇洛第75章 西北边报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68章 湖南乱世宗篇29 黑色产业第9章 写得不错!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389章 宫廷秘闻第1740章 农民苦第202章 刘皇帝已至长安第25章 拟一份名单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81章 两日而克第47章 八十万军队带来的压力第126章 冬至宴2第212章 开宝北伐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157章 提亲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484章 不对劲!第115章 瀛州第483章 南巡第1714章 百姓苦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1787章 讲个笑谈,说个趣事第55章 符氏姐妹第70章 大礼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437章 二十年难遇的大水第471章 另起炉灶第296章 缺人了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3章 有人想腐蚀孙将军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61章 赵二为官第177章 耶律妃第346章 底层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136章 迎奉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61章 赵二为官第262章 贤妃之贤,调整方向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236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第97章 再临井陉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42章 岭南在望第136章 进退不得第85章 少壮派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376章 对策第28章 皇子戍边第44章 听政湖湘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138章 从长计议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21章 祸从口出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6章 “座谈会”第69章 虞国公也走了第1768章 崩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353章 信使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37章 朝堂上的纷争第37章 国舅劾郭荣第183章 李相为帅第383章 敞开谈第53章 遁第376章 对策第18章 请愿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60章 皇后进言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导师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347章 岭南战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