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

向训离开后,刘承祐仍旧独坐夜亭,沉夜之中,清风习习,庭院深深,阵阵的蝉鸣,使得此情景越加静谧。

刘承祐的神情,显得很平和,淡然,近来因关中之乱,而产生的一系列愤怒、焦虑、猜疑的复杂情绪,都已慢慢地消除。

在与向训的一番交流中,在其汇报西南事的过程中,刘承祐始终默默观察着向训的表现,恭顺、坦然、谦卑,谨守臣节,并未因执掌重权而有所猖獗跋扈。

刘承祐承认,是他多疑了。心态放宽之后,仔细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西南的军政,远不至于脱离朝廷掌控。

向训作为都部署,虽然总督西南数万大军,但观其兵力配置,秦、陇、泾、渭,有王景,剩下的又分为禁军一部、关中籍边军以及怀威、怀德两蜀军。

统军的将领中,又有高怀德、慕容承泰、刘光义、马仁瑀等一干皇亲国戚与大将,中下级军官,同样有诸多在东京卫戍过的军校。

至于行政上,还有宋延渥这个大汉驸马在掌事,大军后勤的供应大部分也有掌控在粮料使张美的手中。

认真地剖析下来,西南的军政各方面还是很平衡的,即便向训真的有异心,愿意从乱的,敢于从乱的,也不会有多少人。

况且,就向训的表现而言,刘承祐觉得,此君还是值得信任的,还是他值得仰仗的股肱之臣,柱国大将,灭蜀统帅。而之所以有所疑忌,说到底,还是向训在外太久,难免有所生疏了,时光易老,人心易变。

不过,因为此番的怀疑,刘承祐心里竟然产生了少许的愧疚感,只是一闪而逝。作为一个独裁专权的封建君主,猜忌与戒备,几乎是他多年以来养成的本能。

在刘承祐静夜沉思之时,高贵妃下榻处,却是一片欢声笑语,沉浸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中。

“舅舅!”刘晞蹦跶向高怀德,兴奋地唤道。

高怀德也很开心,矮身将之揽入怀里,掂了掂,冷峻的面庞间露出了亲切的笑容:“长大了不少!也重了不少!”

“不许无礼!”这个时候,高贵妃虽然带着点笑意,却轻斥道。

受到娘亲一斥,刘晞立刻便乖乖地从舅舅身上滑下,老实地站在一边。摸了摸他脑袋,高怀德对贵妃叹道:“你对刘晞,太过严厉了!”

“类似的话,官家也同我说过!”贵妃美眸看着兄长,细腻的唇角,勾起一道弧度:“这孩子太过散漫,如不严加训导,何以成才?”

“唉......”听其言,高怀德不由叹了口气。

看着兄长,高贵妃表情和煦了些,眉色转变间,展露出少许艳丽的风情,关心道:“你在西南军中,一待就是两年,可还好吧!”

高怀德发现,这个原本需要他与父亲庇护支持的妹妹,越发高贵,英姿凤仪,不可轻视。在其目光下,竟然感受到了少许压力。

稍微摊了下手,应道:“我从小就在军中打磨,在行伍之中,就像在家里一般,没有任何不适应!”

“倒是你,在宫中,一切安好吧!”

面对高怀德的关心,贵妃展颜一笑:“我侍候官家快十年了,一切皆已习惯!”

见高贵妃言谈之间,始终保持着从容平静,高怀德心中不由生出了少许怅惘之情,看了看站在一边的刘晞,又望向妹妹:“你,太要强了啊!”

“深宫之内,从来都是暗流涌动,你争我夺。一切都围着官家在转,官家宠幸共三分,而后妃共逐。即便不争,凭着高家的影响,终为人所忌......”贵妃显得淡淡然的,娓娓道来。

见状,高怀德眉头微凝,道:“可是官家那边——”

“我侍奉官家这么多年,对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我从不逾越,犯其忌讳,惹其不满!”高贵妃轻笑道,声音悦耳动听。

看着高怀德,继续道:“现如今,一切尚可相安无事!但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届时,有些事情,只怕连官家,都无法控制!”

沉默了一会儿,高怀德又摸了摸双目澄澈无辜的刘晞,说道:“不管怎么样,我都是你兄长!但是,我也需为整个高家考虑!”

高怀德话里有话,高贵妃闻之,凤眉越发舒展,轻轻一笑:“我明白的!终究,还得看刘晞的成长与表现,看官家的意志......”

说着,高贵妃有些刻意地岔开有些隐晦而沉重的话题,说道:“大嫂已然故去,哥哥仍旧独身一人,无人照料,也该考虑续娶了!要我差人,给你物色一下吗?”

闻之,高怀德摇摇头:“这两年,都在军中,顾不上!”

事实上,高怀德哪里会缺少照料的人,身边侍妾、婢女也不少。如欲娶正妻,免不了又是一桩政治联姻......

在长安,刘承祐一待,就是近十日,这段时间,也是没有一点空闲。关中政情民生,吏治刑名,西南军务,西北边务,他能就近关注的事情太多。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一直到送走向训那干西南将帅,刘承祐也起了东归之心。同时,朝廷关于蜀乱的善后意见,也呈至御前,对于宰臣们的考虑,刘承祐这边,并没有多少意见,基本照允。

尤其是蜀俘迁移实边的建议,得到了他高度的认可,直接批复,并指示东京,派出一支精干职吏西来,负责协调地方与边州,等到入秋,也正是个适合迁徙的季节。

“郭侗,你入崇政殿多长时间了?”京兆府衙内,批复了一些来自东京的要务,刘承祐看向舅哥,问道。

郭侗不知所以,老实应道:“回陛下,约有三载了!”

“时间也不短了!”刘承祐点了点头,看着他:“有没有到下边,担些具体职司的意愿?”

皇帝都这么问了,必然有其想法,郭侗也机灵,拱手应道:“陛下如有所托,臣愿听安排,责无旁贷!”

“好!”见其这般觉悟,刘承祐很满意,说:“这些蜀俘,不,这些蜀籍汉民的迁移,朕交给你去负责统筹落实,如何?”

略加考虑,郭侗以一种肯定的语气答道:“多谢陛下信任!”

“近三万人的迁移,说多不多,却也不少,关键是分散在各州府,又受前乱的影响,人心难免浮动不安。要多费些心思,动些脑筋,宣传朝廷的政策,以安其心。

与地方官府,要尽力配合好,多做沟通,注意方法。所迁之地,要提前考量,宁虑多,勿虑少,做好充分的准备。

迁徙所需一应钱粮、工具、种子、托马,找转运使阎晋卿支取,布政使李少游那边,也会尽力支持你......”

“总之,这是个细致而费时费力的差事,并不轻松,要耐下心,不急不躁!朕相信你的能力!”

听皇帝这番话,既是提点,又是鼓励,郭侗面色微喜,干劲十足的样子,道:“有陛下如此教诲,臣必定竭尽全力,不负所托,将移民实边之事,妥善完成!”

“嗯!”刘承祐颔首。

扫了眼京兆府衙,刘承祐突然问张德钧:“那李崧现如何了?”

“回陛下,仍在府中待罪!”张德钧道。

“呵!”刘承祐不禁摇摇头:“这些文人,都喜欢给朕来这一套吗?故作坦然?”

“既如此,朕就成全他!传诏,京兆府尹李崧以本职致仕,由判官赵修己接任!”刘承祐吩咐着,停顿了下,又挥手补充道:“关中都指挥使赵弘殷,随驾东归,都司暂由副使代理!”

“是!”

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403章 抓起来!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409章 法不责众第47章 高丽定安之事第196章 橐驼儿第1712章 叛贼内情第69章 祸事了第14章 大论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第18章 侯益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483章 南巡第90章 栾城之战(2)第99章 北使南归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92章 两京并重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83章 辽帝之亡第104章 来点日常第316章 皇后的宽慰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198章 解绑的武德司第195章 辽帝第29章 独眠孤馆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148章 还京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152章 听政3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80章 进攻第90章 老将可用第37章 新政第147章 孟昶的觉悟第158章 洞房花烛夜第59章 皇帝与太子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88章 赵思绾有远谋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351章 满朝之中,只此一人第79章 滏阳之捷第29章 独眠孤馆第478章 登封降禅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107章 殿试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118章 蒲阴第35章 室韦覆灭第236章 母、妻、子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3章 台怀之事第189章 还继续走吗?第34章 惊陶谷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471章 另起炉灶第474章 立场第474章 补漏匠世宗篇51 皇太孙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1696章 藏兵于民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457章 郑州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汉伊六次大战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96章 寿春城内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87章 亦有其忧第65章 决议南征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26章 潘美守城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么简单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413章 分食第177章 耶律妃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1718章 太孙之争早有苗头第302章 朝局大变动第299章 辽国的情况第201章 捐资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荆湖第46章 驸马的上下两策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52章 幽燕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