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刘知远终于动了

从去岁冬至今,稳坐晋阳,观望天下局势发展近半载,随着形势日渐明朗,尤其在刘承祐、史宏肇两路兵马都有建树之后,刘知远终于坐不住了。

耶律德光北归,已是定局,就表面看来,应该不是什么阴谋,随着各地“喜讯”不断,刘知远也放下了心。

此前契丹据有中原、河北,势不能挡,怂一点可以用稳妥、谨慎来解释,然若是到如今这个局势,仍旧苟着,那恐怕就真令人大失所望。

怎么都是一代枭雄,该果断的时候,刘知远要多果断,就有多果断。

刘知远得到皇帝的宝座,表面看来就像是捡来一般轻松,称帝之后,又一直苟在晋阳,新朝成立后真正的大动作,竟然是刘承祐的“南征”。相较之下,刘知远这个皇帝反而“低调”了许多。

但是,绝不要去小看一个开国君主。从称帝前后,就可看出,一切都在刘知远的掌控之中。

称帝之后,表面虽然没有太大的作为,然而事实上,刘知远有条不紊地干了不少事。收人心,定军心,调整了一番晋阳禁兵,将军队彻底掌控中。

对原河东节度下属诸州,包括沁、辽、石、汾、岚、宪、忻、代甚至掌控度不高的府、麟等州,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官员、兵力,各方面都考虑齐全,基本为他率河东主力南下做好了准备。

同时,在称帝后的这两个月中,刘知远将朝廷的中枢系统搭建起来了,这个过程,可不是是简简单单地用原河东臣僚升级替代,封几个官设几个职就能完事了的,虽然刘知远基本就是这般做的。

即便如此,经纶构造,职权、制度、仪典等等设置都显得异常简单,甚至错漏颇多。但终究,“后汉”的这个戏台是被刘知远搭起来了。直到不久之前,刘知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封官赏职,给那些期待已久的从龙之臣一个交代,抚聚人心。

一直到耶律德光用北上安阳的时候,刘知远将一切安排妥当,以皇弟刘崇为北京留守,皇子刘承训为太原府尹,算是看守老巢。其后,尽起河东马步诸军,浩浩荡荡地“南幸”。

刘知远南进,比原本的历史上,早了差不多一个月!

与刘承祐、史弘肇先后南下的走线不同,刘知远的进军路线选择了西线,欲走晋、绛,经解、陕而东入河洛。

相较于已经基本打通的潞泽、河阳等地,西线这边,明显多了些阻碍。不过,问题也不算太大。晋州,此前为慕容延钊所复,经过留后张晏洪的整顿已尽在掌控。

至于陕州,这可是“首义之地”。当初,刘知远还未称帝建号,赵晖、侯章、王晏三人便已举兵抗战。唯有绛、解二州,有耶律德光派遣的使者将校,所以尚且没有归命之意。

然而,等刘知远大军御驾南下,耀兵于正平城下之时,绛州的文武的反应很真实。

“陛下,绛州降了!”御驾之外,仪仗使郭允明朝刘知远说道。

“朕看到了!”刘知远表情显然很平静,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也是,若是绛州当真一意孤行,选择顽抗,那么刘知远倒会聊表惊讶。要知道,自踏入绛州境内之后,一路所经县镇,都是降服。

毕竟,耶律德光所委任的各州官员将校,还是以汉人居多,在契丹势力北撤的大环境下,面对河东的数万雄兵,根本没有顽抗的必要。

“传谕,三军就地扎营,令郭威带兵进城清查,领城中降臣至御营见驾!”淡淡然地,刘知远吩咐道,两个月下来,威严日盛,让人不敢侧目。

“是!”

绛州主事者,除了刺史李从朗之外,还有两名契丹人委任的偏校成霸卿、曹可璠,面对刘知远的召见,表现得十分恭顺。不敢有一丝保留,尽陈效顺之意。

刘知远问他们,为何此前不归顺,要到兵临城下了才投降。三人的回答也很实诚,说是怕因前番受命于胡虏而被问罪,然天子御临,不敢不降。

倒是将刘知远逗乐了。为了让刘知远放心,三人还很识趣地自请解职。

对此,刘知远自然顺水推舟,将三人封官留于军中听用,另委他人就职绛州。一路所过,都是后路,刘知远不得不小心些。

......

傍晚时分,在搭建好的营帐之中,只稍微歇息了片刻,刘知远便处理起军政要务,国家初立,尤其是正处打江山的关键时期,需要他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且不敢有任何怠慢,以他如今的年纪,却是分外辛苦。

帐中,已有内侍点亮了蜡烛,以免刘知远老眼看不清东西。两边侧座上,苏逢吉与苏禹珪端坐着,各自捧着一些奏章念着。

二苏,如今仍旧是天子近臣,受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大概是苏逢吉更受宠的缘故,加了个集贤殿大学士。随驾南行,在御前处理庶务。

这次南下,杨邠与王章被留在的晋阳,统筹政事,调度粮械,支援前线。此番,刘知远不只是精兵齐出,还欲穷河东全力进取中原、河北,鼎定江山,故后方之任尤为重要。而能够让刘知远相信,且有那个能力统筹这些纷繁事务而不至军需短缺的,也未有杨邠、王章这对老乡了。

此时,二人念道的,基本都是好消息。

苏逢吉:“权点检延州军州事高允权上表归顺!”

苏禹珪:“丹州都指挥使、权知军州事高彦珣上表称臣。”

苏逢吉:“永安军节度使折从阮奏,永安军额已整编完毕。”

“陕州赵晖奏,已率军北上,迎御驾。”

“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史弘肇奏,已将贼河阳节度使崔廷勋围困于河内城,不日可破!”

“河阳武行德奏,伪命西京留守刘晞弃洛城,洛京巡检使方太自署知留守事,婴城抗命,南渡杀之。契丹伪命宣武军节度使萧翰,遣蕃将高牟翰将兵援送刘晞复归于洛,寡不敌众,退保孟州。”

第270章 立场第11章 请教第501章 最后的旅途1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48章 接纳回归第31章 功成第327章 相对公平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时代第1684章 西州尽复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374章 善待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364章 过韩府第127章 皇城司第3章 新皇诏制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1775章 调整第207章 还京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336章 怪圈第11章 大典日第94章 宽仁的处置第22章 称帝第147章 孟昶的觉悟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38章 濮州案(1)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115章 两则喜讯第34章 崇元殿中第93章 来自地方的声音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1章 请教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3章 取士不公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293章 北伐的尾声2第274章 厚葬之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294章 唐粤问题第47章 陶谷自荐第67章 宿州一线第166章 出使归来第75章 高贵妃第76章 大才蒙尘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乐皇帝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91章 王峻骄狂第131章 鸣沙匪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46章 粮与钱第1746章 需要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第97章 再临井陉第2110章 康宗篇2 辅政时代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31章 议治湖湘第118章 棉第22章 慈父的关怀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谏第216章 马政第93章 噩耗连连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430章 刘皇帝弄孙第24章 太子新结良媛第2200章 仁宗篇17 党争伊始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118章 面静心动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314章 还京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76章 处置决议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375章 少林寺第302章 奚王来朝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124章 辞表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半岛史话·奇葩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381章 刘皇帝返京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257章 黄花谷之战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38章 河西局势由此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