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下一步战略

对于三个儿子的回答,刘承祐并没有发表过深的意见,只是轻笑着说:“你们要知道,外边的将士,都是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大汉的社稷巩固而浴血作战,都是有功之臣,需以礼相待,时怀体恤之情!”

“是!”皇帝老子的威严是深入人心的,不管说什么,三名皇子都是老老实实地应承。

看着老四,刘承祐朝着他招招手,把他叫到身边,捏了捏他被风吹得通红的小脸蛋,道:“从军从征,可不是靠一张嘴说的,其间之苦,非躬亲体验,难以知之。你想当大将军,还差得远,明白吗?”

刘昉点点头,又摇摇头,懵懵然的。见状,刘承祐笑了:“此番大战,为数十年来所罕见,对你们这等小儿来说,更是难得,既在军中,也当好生体会一番。”

“是!”

诸子之中,就老四的军事天赋,是肉眼可见的。不只是性格与志向,平日里喜兵书兵法,好听古今战例,对于军事战争有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学别的不快,但在武事上往往一点就通,刘承祐御殿中的那些地图,尤其是军事地图,总是看得津津有味的......

是以对于这个四子,刘承祐也确实有所钟爱。

“这一路来,你们也辛苦了,歇息歇息。张德钧,给他们盛碗姜汤!”刘承祐吩咐着,又指着刘昉:“天气渐寒,谁让你穿这么少的,你祖母给的袄子呢?”

兄弟仨,就刘昉穿得最单薄,闻问,讪讪一笑,刘昉答道:“到军前,我怕弄脏了,就收起来了!”

对其回答,刘承祐摸了摸他脑袋:“穿起来,御寒衣物,不加诸于身,何以显效用!你若孝顺祖母,就好好使用她的赏赐,保重好身体!”

“官家,陈留王、高国舅、柴枢密、赵都帅求见!”在三子饮热姜汤之时,张德钧来报。

“爹爹有军国大事相商,儿等先告退了!”刘煦起身,乖巧地说道。

扫了他们两眼,刘承祐原有心让他们留下一起听听,不过略作思吟,还是收了心思,说:“下去好好休息!”

“臣等参见陛下!”四名统帅级汉将入内参拜。

“免礼!入座吧!”刘承祐态度亲和,伸手示意,还是每人各赐一碗姜汤,看着安审琦,问道:“陈留王身体如何了?”

安审琦看起来还有些虚弱,显然,前者过度劳神伤身所造成的亏损,是没那么容易弥补的,已经变白的发髻,也再无法转黑了。

“多谢陛下关怀!”安审琦应道:“臣年迈腐朽,此一役后,精力实难支撑,还望陛下垂怜,凯旋之日,应老臣解甲,归养田园!”

这大抵就是安审琦的聪明之处了,既急流勇退,因此战,还能让皇帝产生一些怜悯心理。果然,对其言,刘承祐是温言安抚:“卿为国家,鞠躬尽瘁,劳苦功高,身体该好好养,引退之事,勿需多言!若少了你这样的柱国顶梁,既是朕的损失,也是朝廷的损失!”

“陛下此言,老臣岂敢当!”安审琦摸了把花白的老须,谦辞道。

同安审琦寒暄一番,刘承祐环视在场四名重臣,直接开言,说道:“南口之战后,战局发生决定性转变,北伐大业如何进展,对于接下来作战方针,朕心里有所考虑,不过,还需听听诸位的意见!”

面对天子垂询,安审琦说道:“此战之后,汉辽双方,都是死伤惨重,我军需要时间休整,辽军亦然。然而国家实力,强弱形势之对比,十分了然。

凭借大汉的底蕴,补充兵源、军械、粮草,可迅速恢复行营实力。相较之下,契丹则不然,南口之战的损失对他们而言,伤筋动骨,绝非短时间可以补足。

老臣以为,可暂时休兵,既整训兵马,与将士休养恢复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大势压迫辽军,只需对耗下去,足可拖垮契丹!”

安审琦的建议,就突出一个稳,以势压人,同时,也是老成谋国之言,要是这么打下去,辽军想要住很难。

当然,也没有绝对利弊一说。契丹终究不是一般的游牧王朝,以游牧民族的老眼光对待,也会吃亏的。如果辽军硬是勒紧脖子对耗,他们不好过,大汉付出的代价也绝对不会小。

为了供养幽燕的几十万军民,大汉已然穷半壁国力,国库官储,源源不断地消耗,每日的花费,都是一笔巨额的数目。

财政的压力是一方面,人力的消耗则更大,前方五十万军民,后方则是超过百万的人口动员。战争伤民伤农,民农则为国本,如果拖到来年春耕,战事犹未终结,那时的损失,即便是大汉,也要考虑能否承受住了。

当然,距离来年春耕,还有几个月的时间,看起来还很充足,但要考虑到,如果进入隆冬腊月气候对于作战的影响。

不过,不论怎么说,拖下去,大汉的底气总归要足很多。

安审琦言罢,柴荣则从从容容地将他的考虑说来,直接点明,战事拖延太久,大汉的付出的代价太大。

而后道:“大军休整,这是必须的,然而,一味地拖延,臣不敢苟同。我们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拖垮契丹,倘若半年之后,战事犹未终结,农时已至,且师老兵疲,我们继续作战,还是选择撤军?

是以,臣以为,以势迫敌,是可以采取的做法,但不能固此不变,还当采取更积极的策略。而今,李重进已牢牢地控制住缙山,辽军败兵屯于怀来,臣建议,趁着严冬到来之前的时间,先收取妫、武、新、蔚几州!”

柴荣还是一贯的风格,喜欢追求主动,把局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整个人都透着种积极进取的昂扬斗志。

柴荣情绪极富热情,言语极具感染力,对其谏言,刘承祐显然也是有所思考。有一点现实情况,是刘承祐不得不承认的,此番北伐,是大汉立国以来打得最富裕的仗,但付出的代价,也足以让他感到肉疼。

没有轻易表态,刘承祐又看向赵匡胤。面对天子的目光,赵匡胤显得很平静,拱手说:“陛下,南口一战,臣苦思而有所得。辽军本取守势,然转守为攻,大发兵马二十万,意欲全歼陈留王军,臣以为,就是辽军知晓,凭其国力,难以长期与大汉鏖战抗衡,是以想通过打击我一路大军,而破困局。

臣以为,不必急切与战。以我军如今的实力,在儒州既下的情况下,想要进兵出塞,趁胜痛击辽军,并不难,一举收复妫、武、新、蔚诸州,同样可期!

然而,臣顾虑的是,经南口重创,辽军怕不会再敢同我军正面对抗消耗了。妫武诸州,地势狭促,实不便骑兵展开作战,如果让剩下的十余万辽军撤到云朔地区,那无异于使其脱离山地牢笼,释放其骑兵作战能力。

若能把辽军拖延在此地,既可拉长其战线,消耗其国力。待到来年开春,也是其兵困马乏之时,届时出击,可起摧枯拉朽之效。

同时,臣以为,可加强河东方面的实力,届时,两路大军夹击辽军,胜势在我。”

赵匡胤的考虑,算是周全了,也给刘承祐提出了一个更清晰的思路。

“藏用有什么看法?”刘承祐又问高怀德。

相较于柴赵,高怀德的回答,要简单许多:“臣以为,当下以休整为要,具体如何用兵,还需看辽军的反应,届时再随机应变!”

“藏用说得是!”看了高怀德一眼,刘承祐叹道:“是啊,用兵之道,因地制宜,随机应变!还要看我们的对手,是何反应!”

“你们觉得,辽军会不会主动放弃山右诸州?”刘承祐突然说道。

对此,几人面面相觑,却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复。

“倘若如此,那我们也只能选择趁势疾进了!”刘承祐叹息道:“如赵卿所言,不管如何,河东的实力,该当加强了!”

事实上,南口一战后,汉军北伐的第一阶段目标,已然达成。肘腋之患,基本被消除,辽军的势力被彻底赶出燕南,只是时间问题。

下一阶段的目标,当放在全复燕云十六州上,对此,汉军军力布置,也该做个全盘的调整。其中,最大的调整,当在河东兵马的,原本的牵制之军,当作为伐辽主力来用了。

仁宗篇2 正统六年第265章 杨无敌第106章 再临大江第121章 父子异见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贸易的真正爆发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35章 瑶华春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82章 不手软第55章 拉开序幕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3章 不宜扩大第40章 荒唐太子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2128章 世宗篇3 气质不同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254章 久待良机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08 状元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383章 扶持完颜部?第316章 皇后的宽慰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160章 魏王病笃第302章 奚王来朝第334章 下诏平南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43章 事毕第432章 人事大权第344章 王师已过大江来第394章 永远在猜忌的路上第85章 异心第232章 淮南情况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1773章 质问第430章 刘皇帝弄孙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146章 到了还得亲征第344章 打个赌第26章 潘美守城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326章 刘皇帝的态度第270章 骚扰,进攻第80章 一意孤行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118章 棉第1761章 新问题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348章 老皇帝第302章 朝局大变动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伪唐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364章 过韩府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346章 底层第280章 虑难备战于前第3章 新皇诏制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98章 辽国变故第52章 对峙第191章 财制变动第370章 国法为大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6章 遗奏十条第187章 纷纷上表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330章 党侯并不傻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435章 还是比烂的时代第156章 亡国之君第325章 和约缔成,平南准备第378章 东水门外第470章 分封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448章 还是太子立场坚定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188章 永清军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