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自置死地

bookmark

在符彦卿大军终于按捺不住,向北进军时,云州这边的乱象,仍在持续之中,辽军的撤退行动,却已然接近尾声。耶律璟将辽军主要分为三批,第一批两万先行北返,确定通途,开拓山道,平整路面。

第二批五万军,带着主要的辎重、牲畜、财产,云州是辽国经营了二十年的地方,堪称塞上明珠,是辽国掌控州县中比较富庶的地区之一,是以大量的财富,都被携带。同时,这也是人员最杂的一支大队,除了军队之外,还有大量的百姓,携家带口。

虽然官府是让他们自行逃亡避战,投奔塞北州县部族,但是很多人,还是选择要跟着大军行动,希望能够得到保护。对于这样的情况,耶律璟也感无奈,没有下令驱散,跟着就跟着吧,只要能跟得上!同时,向各军将领授予机宜,不可因随军百姓而置大军于危险,当舍则舍。

第三批辽军有三万余众,最为精悍,乃是拱卫辽帝的部队,精锐多集于此。没错,辽帝是选择亲自替云州大军断后,惑敌之计,终究难以长久,一旦汉军反应过来,必然是穷追猛打。辽军虽然牲畜众多,机动能力高,但终究不是轻装北返,行军的速度也不会有想象中的高。

是以,在撤军一事上,最关键也最重视的事情,便是如何在汉军发觉之后,阻止其追击。为此,辽军做了两手准备,其一便是辽帝亲自率领最精锐的三万余军殿后,这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耶律璟固执地坚持,在他看来,这是提振士气,凝聚军心人心的举措。

并且,耶律璟还把云州及时其以东地区的汉族丁壮全部征集起来了,再加上原本的一些汉族军,全部交给的韩匡美统率,一同北返。留下一堆老弱妇孺给汉军,别的地方暂时顾及不到,但云中及其周遭,耶律璟是一个汉族丁壮都不打算留给汉军。

为此,辽军还颇费了一些功夫,并不惜诉诸于武力。而因为耶律璟的这道迁徙政令,使得云州地区,大量的汉族家庭支离破碎。这是个极丧人心的举措,但是,耶律璟也顾不得那许多了,一切给大汉造成麻烦的事情,都值得去做。

另外一手,则是对云中城的不放,虽然决定了撤军,却没有彻底放弃云州,耶律璟留了一部人马坚守。这是由南院大王耶律挞烈提出的,他说,如果直接舍弃云中城,那么汉军则可以肆无忌惮地追击,一旦陷入追击战,结果难料,纵使能够摆脱汉军的追杀,也难保损失如何。

是以,干脆留一部精兵驻守城池,牵制汉军追击,从后策应大军的撤离。同时,云中城坚固,据之而守,若能抵挡住汉军的进攻,拖延时间,将之扯入攻防鏖战,待汉军日久兵疲抑或粮秣不继,必然撤军。这样,甚至还有保住云州的希望,哪怕这个希望十分微弱。

耶律挞烈深习汉务,看得很清楚,对于汉军而言,如果在塞外维持一支三十万的军队,长期鏖战,其付出的代价将比在幽燕之时惨重得多,后勤补给的压力要更大。

并且,耶律挞烈建议,待耶律璟成功撤出长城之后,可留一支劲旅,活动于阴山长城一线,配合西北方向的丰、胜兵马,一起策应云中守军。如果有上天庇佑,使用城池能够坚守,待辽帝平定国内叛乱,将士得到休养,战马长好肥膘,届时倘若汉军仍在,可再度大举南下......

耶律挞烈此策,是欲以一部分辽军,去赌博,去赚取一个战争奇迹,为辽国争取一个阴山、长城以南的战略立足点。毕竟,云州是南朝边塞防御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如果真的落入大汉的掌控,以当下的形势发展,辽国想要再拿回来,基本不可能。

耶律璟被南院大王说动了,同意了他的策略。在留守的主将人选上,耶律挞烈自请其任。对此,耶律璟初时是严词拒绝,耶律挞烈年纪虽然大了,但威望极高,能力极强,是大辽不可多得的柱国脊梁,他怎么可能愿意把他舍弃在九死一生的险地。

但是,耶律挞烈固请之,说论对云中城防的掌握,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并且,如欲固守城池,非以能臣良将不能胜任,皇帝都以御帐亲军为大军殿后,他作为南院大王,云州乃其治地,守御之责,义不容辞。

耶律挞烈一番话,让耶律璟深受感动。同时,他心里也明白,如果想要靠一座云中城,拖住十万乃至数十万汉军,身边重臣,唯有名望重、能力高耶律挞烈能当其任。

为此,耶律璟给耶律挞烈留了两万七千多军队,其中主力是南戍的部卒,这些人以前就受耶律挞烈的统领,再加上从诸部中征调的敢死之士以云州地区的一些胡人精壮,甚至于,耶律璟留了三千皮室军给耶律挞烈。

这些兵马,都不是孱兵弱旅,少后顾之忧,再在耶律挞烈手中,凭借着云中坚城,是能够给汉军造成重大麻烦的。而有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只有极少部分履历清白的汉族兵,显然,在真正危急的时刻,民族的问题也就凸显出来了,尤其面对的还是汉军的进攻,哪怕耶律璟有一种包容的气度,也不敢放心汉人。

而人员安排之外,云中城内屯有大量的粮草,加上特意的调拨,就给养方面,足以供守军半年之用。武器方面,耶律璟更给了极大的支持,将军中三分之一的甲械都留给云中,又分出了一部分随军工匠给他打造守城武器。

云中城上,辽旗的迎着初春的凉风不断晃动,城郭倒是很安静,透着一种严肃的气氛。城外,辽军几座庞大的营寨依旧存在,只是,再不复此前的人声畜鸣,各处空荡荡的。

倒也不是人去营空,其中一座辽营就是乱糟糟的,哭声、喊声,各种嘈杂之音交织在一起。却是原本城内的老弱妇孺,有近两万人,被强制迁出城,暂时看守着。

这些人,在决绝的耶律挞烈看来,留在城中也是累赘,起不到守城的作用,徒添麻烦。耶律挞烈算不上一个残忍的契丹重臣,还命人通知这些人,安生待在城外,等汉军到了,会接济救助他们的,这也算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吧。

而在城北,三万多辽军已然起行,踏上北归的路途。城下,耶律挞烈带着一干下属部将,恭送辽帝銮驾。耶律璟则带着一干重臣,与之告别,场面严肃而庄重。

看着年近六旬,依然甲胄被身的耶律挞烈,耶律璟深躬一礼,道:“云州之事,尽委与公,万望保重!”

耶律挞烈表现得很冷静,应道:“陛下请放心,臣必率众,力拒汉军,战至一兵一卒。郭城破,则守内城;内城破,则守官署。若云州终不能守,那么臣与麾下将士,覆灭之前,必杀够四万汉军,以为陪葬!”

耶律挞烈这一番,使得耶律璟再度动容了,注意到他决绝的表情,再度一礼。而辽帝身后的大臣们,也都行大礼,以示对他的敬重。

登上地车驾前,耶律璟再度回望,看了看耶律挞烈,又望了望其背后耸峙的云中城,心中的情感复杂无比,他不知道,这座城池,最终的结果究竟如何,也不知道未来还有没有机会,再以主人的身份登上其城楼。

耶律璟北去之后,耶律挞烈返城,直奔南城,云中北门厚实的城门,缓缓闭上,仿佛关闭了退路一般。

“大王,汉军北上了!”负责斥候的辽军军官,来向耶律挞烈禀报。

没有多少动容,耶律挞烈问:“有多少人,是否全军,军至何处,统军将领是谁?”

“只数千骑,直奔云中,领军将领当是汉军大将史彦超,南面的部骑正在袭扰拦截,估其马程,距此当已不足五十里!”

“再探!把这支汉军的情况搞清楚!”耶律挞烈没有轻易下判断,而是沉着下令,当然,随即下令,调集一万骑兵,出城备战。留守的云中的辽军,仍以骑兵为主。

史彦超这边,得到符彦卿的军令后,兴冲冲地率领五千骑兵,向北突进。刚出二十来里,便有辽骑自发地前来袭扰拦截,但是,史彦超所率汉骑,都是汉军精锐,甲械精良,训练有素,再加史彦超这样一名悍将牵头,自然是所向披靡,小股的辽骑虽然同样凶悍,但根本难以抵挡史彦超锋。

怀仁距离云中,哪怕算上道路周折,也就不到八十里,一路北进,连续击破四股辽骑的截杀,只花了两个多时辰,便已靠近云中城。进兵之势,可谓犀利。

“将军,辽军只有小股骑兵前来拦截我们,情况似乎有异!”身边一名尉将提醒催促进兵的史彦超。

此时,春阳西斜,而蛰伏在北边的云中城,已然遥遥在望。别看史彦超性情急躁,但终究是沙场宿将,有极其丰富的作战经验,他这北来,已经察觉到一些问题了,肯定地道:“辽军确实有异,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其虚实意图给打出来!”

说着,领军继续向北,在距离云中城南十余里的地方,史彦超终于遇到了第一波稍微像样一些的阻截,已然摆开阵势的三千辽骑。

对此,麾下又提出意见,说这么长时间下来,辽军当已知道他们情况,却只派出三千骑兵来拦截,恐怕有诈。

然而,史彦超却哈哈一笑:“我带你们北上,是打算往十几万辽军营帐内闯一闯的,区区眼前辽军,有何可惧?”

说完,便命令变阵,一马当先,领军冲杀上去。

第5章 天子尤爱杨业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49章 天子欲启河工第127章 打破潜规则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253章 其他战场第40章 郭党俊杰第118章 棉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378章 辽国近况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71章 北齐镇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键政第149章 邺都城下第202章 百草口之战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世宗篇51 皇太孙第90章 关右节度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255章 “社会实践”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庆,巡幸西南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370章 国法为大第1674章 爆发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279章 喜从天降第184章 教训第375章 郭枢密觐见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329章 游市第91章 王峻骄狂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148章 再去一臣,继任人选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么简单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147章 德胜渡第99章 御帐议战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213章 纡尊降贵仁宗篇3 欧阳大家第107章 殿试第16章 军中俊才第44章 听政湖湘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67章 刘煦娶亲第60章 都安心了第90章 安东国王?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125章 由土地问题引申第478章 开宝二十九年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76章 去邺都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177章 小贤王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第379章 萧思温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45章 移镇之议第1742章 漠北来人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国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22章 燕王请战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66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第2052章 回京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第70章 大礼第48章 耿崇美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举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1702章 头疼的太子第497章 重拾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160章 魏王病笃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95章 杨邠案(3)第133章 延禧驿第7章 贵戚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