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宗室

在崇政殿,刘承祐没有处理什么政务,而是小憩了一会儿,沐浴一场,洗去身上的风尘与疲惫,而后才前往万岁殿。

说是家宴,那就一个外人也没有,都是刘家人,男男女女、大大小小近四十人,囊括了刘承祐、刘承勋以及巨鹿郡王刘承赟这三兄弟。

虽不如皇兄一般子嗣繁多,这三年间,雍王刘承勋似乎也打开了封印一般,添了两子一女。至于巨鹿王刘承赟,虽然是高祖刘知远的养子,但从血脉上来说,也是皇室近亲,一直以来,都比较安分,刘承祐对他也不错。

七年前,因为其生父、太原王刘崇的事情,刘承赟曾为其求情,后来,在刘崇病故后,心中不安,为消除皇帝心中可能的猜忌之心,又自请贬谪。刘承祐同意了,把他外放,这些年,历任邓州、陈州、汝州,任上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但也中规中矩,安分守己,从无逾越,官声也不错。

当然,被调回东京,也是刘承祐所首肯的,这也是多年之后,刘承祐再度见到刘承赟。人发福了许多,显然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你那舅哥如何,他第一次来朝,远来是客,又是亲戚,可别怠慢了他!”三兄弟聚在一块儿,刘承祐问刘承勋。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刘承勋也是越发有气度了,闻问,笑应道:“既是家事,又是国事,我岂会、岂敢怠慢了他!只是我这个舅哥,心中忐忑,几度向我打听,朝廷对吴越的态度,此番北伐大胜,让这些藩属,都甚为不安啊!”

刘承祐则问:“那你是如何回复他的?”

刘承勋道:“没有陛下的首肯,我岂敢贸然回之,只是安抚,让他放宽心,吴越对朝廷一向恭顺,大汉也不会亏待钱氏的!”

“很好!”刘承祐露出了点笑容。没有就此多说什么,但对于这个嫡亲弟弟的成长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赟哥,此番回京,就在东京住下吧,朕给你找了个新差事!”刘承祐又对刘承赟道:“宗正卿职有缺,你如今是皇室之长,就由你担着吧!”

刘承赟如今已有三十八岁了,就刘承祐这一辈来说,确实以他为长。不过,闻其言,刘承赟踟躇了下,拱手应道:“陛下,如论宗室之长,臣可不敢当!”

从其语气中,刘承祐听出了些许其他意味,不由看着他。刘承赟倒是一脸坦然,直接开口,向他求情起来。他是在为皇叔刘信说话,虽然在血统上,刘信不算皇室嫡亲,但在辈分上,大汉还活着的宗老中,刘信是除了慕容彦超之外最高的。但是,慕容彦超虽被呼为皇叔,但他终究不姓刘。

至于刘信,从当年许州案发起,已经在睿陵守了整整十年的陵了。一晃就是十年,陵前的圈禁生活,是十分煎熬的,听说,刘信有两个儿子病死了......思之,也颇使人怜。

前些年,像太后,其他外戚,时而也会向刘承祐提起赦免之事,即便不完全宽恕,也可以换个环境好些的地方安置,终究是宗室长辈,不好如此虐待,但都被刘承祐托词拖过去了。而因为对皇叔刘信过于严厉,也使得刘皇帝在此方面,遭到了一些非议。毕竟,当下之人的价值观摆在这边。

时间,是一剂良药,十年过去,已经没有多少还记得,当初刘信在许州做了怎样的恶事,闹得如何天怒人怨,哭声盈野,骂声载道。即便是许州的百姓,如今都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大抵也没有人还牢记着当初的刻骨铭心。

刘承祐也一样,他也无法再回忆起,当初在了解刘信在许州的暴虐行径后所产生的那种愤怒以及欲杀之而后快的冲动。即便再度翻看一番案挡,他的心也是波澜不惊的。

对于刘信,如果要赦免,也只是刘承祐一句话的事情,并且,不会引起什么异议,甚至会有人称赞他的大义灭亲之后的宽厚仁慈。

然而,如果早几年,刘承祐或许念头一转就同意了。但到如今,情况又不一样了,在他看来,刘信粗鄙残忍,性格之中就带着暴虐,十年的苦难,不一定会磨平他的棱角,反而可能加剧他的仇恨心理。

尤其是,在他两个儿子,先后在睿陵去世的情况下,刘承祐会想,如果赦免了刘信,他会不会采取什么报复手段。毕竟是宗老,大汉皇叔,刘承祐不愿意在此事上,再平添曲折波澜。

是以,对于刘信,在刘承祐心里,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幽禁到死。没错,刘皇帝的心眼,有的时候,还是很小的。当然,他这种考虑,是无法拿到台面上来说的,有妨他的圣明。

想了想,刘承祐说道:“刘信有几个孙儿,几岁了?”

不明其意,刘承赟答道:“回陛下,得序齿者,只余二人,一男一女,男七岁,女五岁!”

“年纪不小了啊!”刘承祐眉头稍微皱了下,略作犹豫,吩咐道:“传谕睿陵,将此男女,送至东京,就由赟哥你抚养吧!”

听这么个命令,刘承赟愣了一下,体会了一番,方才明白,这,算是刘承祐对刘信一家最后的“宽待”了。心中微叹,刘承赟拱手应命:“是!”

“赟哥,你可要好好教导他们,万不能重蹈其祖父之覆辙!”刘承祐又叮嘱道。

“是!”刘承赟默然,同时,心中暗下决定,不再于刘皇叔事上进言了。

但是,皇叔的事不再说,兄弟的情,却忍不住想再提一下。刘承赟注意了一下皇帝表情,见他并没有囿于此节,心情不错的样子,于是又道:“陛下既以我为宗正,那宗室之务,可容臣发言?”

讶异地瞥了他一眼,刘承祐当即道:“那是自然!”

皇帝这么一保证,刘承赟当即道:“陛下,臣回京之前,收到了刘均的信,堂兄弟们,已经困居洛阳快七年了,生活日渐拮据。陛下你看,是否让他们为朝廷出点力,办点事?”

“朕所赐者,都是膏腴沃土,偌大的庄园,还养不活他们?”刘承祐这么回答道。

当初,因为河东之事,刘崇一家子,都被安排在洛阳,让他们读书耕田,修生养性。刘崇活着的时候,他儿子们还算安稳,待其死,矛盾就慢慢出现了。

在刘崇一脉势盛时,这些人,也都是意气风发,作威作福。如今,给他们一点地,让他们读书耕田,哪里是能熬得住的。

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又不善经营田地,仅靠着刘崇留下的一些家底,哪里支撑得住消耗。并且,兄弟之间也渐生龃龉,作为长兄的刘承均,也压不住。

说实话,刘崇的儿子中,最安分要属刘承均与刘承铣这二人了。其他人,过不了苦日子,或多或少,都表露出了一些对皇帝以及朝廷的怨言。

此时,刘承赟为他的亲兄弟们求情,刘承祐的心思也是有些不定。不过,略加考虑,还是决定,松一松,至少,刘承赟的面子,还是要给点的。

于是,刘承祐说道:“诸兄弟中,唯均、铣二人,可付职分,朕会令吏部安排的!”

“谢陛下!”对此,刘承赟已经满意了,也不敢奢望更多,当即拜谢。

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世宗篇终 驾崩第266章 蜀廷的争执第77章 安阳之殇世宗篇24 老贵新贵,宗王大会第291章 酬功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196章 战略之议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24章 人事调整第141章 雌威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4章 君臣同心第239章 进退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第189章 还继续走吗?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3章 取士不公第149章 天子欲启河工第93章 升迁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489章 不好收场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世宗篇51 皇太孙第25章 拟一份名单第200章 谁能继位?第95章 掘地求生第2110章 康宗篇2 辅政时代第1675章 血战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475章 赵卢之间的龃龉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52章 对峙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47章 应对第185章 勤勉为国杨相公第272章 困兽犹斗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337章 特权第210章 一锤定音的人第187章 纷纷上表第2050章 最后的旅途21第345章 剥削者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49章 河东巡抚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51章 耿淑妃薨第53章 兵制改革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416章 面试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353章 聪明的张德钧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35章 唐将空谈第351章 南粤,危!世宗篇41 帝国之法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11章 动心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378章 东水门外第1765章 三郡公第297章 心虚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18章 走私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317章 修法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91章 这个都不好迁第184章 张德钧的汇报第288章 殿议总结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69章 东出太行第278章 给老大一个机会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第97章 扩*整顿第132章 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