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东窗事发

听闻龙渊的话,刘秀、李通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通瞪大眼睛,过了片刻,他大步走到龙渊近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紧张地问道:“忠伯,你说……我说我父亲怎么了?”龙

渊和李通也是老熟人了,在益州并肩作战,出生入死过。看着李通急切的眼神,难以置信的表情,龙渊心中哀叹,垂首说道:“李公……李公被王莽处斩了。”李

通闻言,就觉得眼前一黑,身子不受控制的向前倾倒。龙渊急忙伸手把李通倒下的身子接住,急声呼唤道:“次元!次元!”

刘秀快步上前,接过李通,把他慢慢扶坐下来,而后他抬头看向龙渊,追问道:“忠伯,到底怎么回事?你说清楚!”龙

渊深吸口气,把京城那边发生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

刘秀的推测没错,当初甄阜路经宛城,请李家出人协助剿灭绿林军,被李通、李轶拒绝后,他当时没什么表示,好是乐呵呵的,但过后,他写了一份奏疏,直接呈交到了朝廷。

这份奏疏里,甄阜列举了李家一系列的罪状。罪状中的第一条就是勾结绿林军,图谋不轨,意图造反。

第二条是与族兄弟李轶、李松等人,合谋造反之事。第三条是私营兵马,囤积武器、物资,准备造反,第四条是欲从宛城造反,直取南阳郡城。奏

疏中的这四条,每一条都是指认李通、李轶等人正在准备造反,可以说每一条都很致命,何况还是四条。

李守有一位好朋友,名叫黄显。黄显在朝中的官职不低,官拜中郎将,隶属光禄勋,主管着皇宫侍卫,可以说是天子身边的近臣。李守前来京城,组织反莽,身居要职、又是至交好友的黄显,自然成为李守重点的拉拢对象。黄

显倒是也给予了李守极大的支持,表示愿意跟着他一起干。可问题是,李守拉拢的对象不是黄显一个人,而是很多人,但并非每一个人都如黄显一样可靠。

当李守在京城里东奔西走,到处游说的时候,消息不知不觉的就传进了皇宫里。

身为皇宫侍卫主管的黄显,消息灵通,得知此事后,他立刻向李守通风报信。

这个时候,龙渊、龙准、龙孛三人都已跟在李守身边。听闻黄显传来的消息,三人都劝李守,京城已经待不下去了,趁着现在王莽还没找上门来,当赶紧离京回宛城。

李守觉得龙渊三人言之有理,便也有了逃回宛城的心思。

不过这个时候,黄显劝阻了李守,说现在只是有风声传进皇宫,王莽还没有认定他要造反,如果现在他跑了,相当于畏罪潜逃,他造反的事就被坐实了,朝廷立刻就会下令逮捕他。

而李守体型又很特殊,怎么可能通过京城到宛城之间的层层关卡。

其实黄显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李守的体型的确太特殊了,身高达到九尺,用现在的话讲,他身高两米零九,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扎眼的那一个,朝廷的统计令一旦颁布下来,李守的确很容易被人发现。龙

渊三人和黄显的意见向左,现在跑路,起码还有一线生机,现在不跑,就等于是坐在这里等死,毫无生还的机会。龙渊三人的意见是要李守赶快逃离京城,哪怕回宛城的时间慢点,绕路也可以,而黄显的意见是要李守留在京城,顺便给王莽上一份奏疏,解释自己并无造反之意,打消王莽的疑虑。李

守思前想后,最终采纳了黄显的意见。他还真给王莽写了一份奏疏,表示最近京城里有很多关于自己的风言风语,请陛下不要相信,自己绝无反意等等。他

这份奏疏,由黄显代他呈交给了王莽。

但诡异的是,王莽并未看到这份奏疏。奏疏交上去后,如石沉大海,一点反应都没有。

过去了几天,一直都是风平浪静,李守都认为自己已经没事了,可在这天的朝堂上,突然有人举报李守,图谋不轨,企图造反。王

莽听闻,大为震怒,立刻令人带李守入宫,他要亲自问个明白。李

守以前做过宗师,就是主管宗室事务的官员,而且他自身又是谶学大师,很得王莽的信任和赏识,所以听说李守都要造自己的反,王莽心中的气愤可想而知。被

带入朝堂的李守,听闻王莽的责问,他立刻表示,自己已经对这件事做出了解释,并在数日前就写了奏疏,请黄显转交给了朝廷。王

莽听得莫名其妙,他根本没看过这份奏疏,后来让太监去查,还真把这份奏疏给翻了出来。王莽看过这份数日前的奏疏,脸色总算是缓和了一些。在

这个时期,各地造反的人已经很多了,除了赤眉军、绿林军、铜马军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起义军,甚至许多起义军的首领都是朝中大臣们的亲戚,真要是一律严惩不贷的话,朝堂上都剩不下几个大臣了。看

过奏疏后,王莽已打算不再继续深究此事了,可偏偏这个时候,有一人站了出来,太中大夫费兴。费兴直接把甄阜呈报的奏疏拿出来,交给王莽。甄

阜的这份奏疏太致命了,四条弹劾,条条要命。

原本已经消气了的王莽,看完甄阜的奏疏后,勃然大怒,气得连拍龙书案,当场下令,将李守,以及帮李守说话的黄显,一并处死,另将李守满门抄斩。

李守和黄显,连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甚至连宫门都未能走出去,当场被人拖出大殿,斩下了首级。另

外,李守在京城的家人,全部被杀,李家在京城的店铺,也全部被查封。龙

渊、龙准、龙孛反应机敏,第一时间躲藏起来,才算逃过这一劫。之后三人连夜逃回宛城,来向李家通风报信。

这就是整件事的经过。

把事情讲完,龙渊急声说道:“朝廷的旨意,即刻就到郡城,甄阜只要接到朝廷的旨意,立刻便会率郡军到宛城。宛城已经待不了了,我们马上就得走!”

他们三人,是日夜兼程,赶在旨意之前到的宛城。按照时间推算,王莽的旨意,也就这一两天便会到郡城,甚至都有可能今天就到,十万火急,耽搁不得。

此时的李通,早已是泪流满面,悲痛欲绝。

李轶也是满脸的泪痕,不过他还保持着理智,他拉了拉李通的衣服,说道:“次元,现在不是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们得赶紧离开宛城!”

李通没有理会李轶,哽咽着问道:“我父亲的遗体现在哪里?”

龙渊神色黯然地说道:“已经……已经被王莽下令焚烧了。”言

下之意,就是被王莽挫骨扬灰,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李

通闻言,就觉得嗓子眼发甜,噗的一声,喷出口血水。刘秀等人大惊,急忙扶住李通,他转头看向严光,急声说道:“子陵!”严

光三步并成两步,到了李通近前的同时,从一只小瓷瓶中倒出一颗丹药,塞入李通的口中。缓

了好一会,李通才算缓过这口气,他哭得泪流满面,一字一顿地说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若不杀莽贼,我愧为人子,誓不为人!”

刘秀用力地抓着李通的胳膊,说道:“次元,这个仇,我一定会帮你报,但是现在,你必须得跟我去舂陵!”

李家事发,己方脱不开干系。甄阜那边只要稍微一做调查,就会把李家和己方联系到一起。

所以,不管现在己方有没有准备好,都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无其它的选择。刘

秀之所为那么看重李守在京城的安危,主要的原因也就在这,李守一出事,李家必定要跟着受牵连,李家出了事,大哥和自己也得被牵扯进去。

宛城、舂陵、新野,早已经是个共同体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那一块出了问题,都会牵扯到全部。李

通抹了抹脸上的泪珠,然后深吸了两口气,看了看周围的众人,只见在场的众人也都充满关切地看着自己,他站起身形,冲着刘秀点点头,说道:“主公,我跟你去舂陵!”

李轶急声说道:“我现在就回城中的主宅,把弟兄和物资都带上!”

刘秀点点头,提醒道:“多加小心!只带细软,重物可弃!”“

明白!”稍顿,他恍然想起什么,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丽华小姐怎么办?”他

这话还真把刘秀问住了,现在己方必须得提前起事,宛城不安全,新野不安全,舂陵更不安全,可以说整个南阳郡,刘秀都找不到一处绝对安全的地方。

见他面露难色,沉默未语,李轶说道:“文叔,不如就让丽华小姐暂时住在这里吧!这座庄子不是在李家名下,也不会受到李家的牵连。”“

这……”刘秀迟疑片刻,看向李通。后者红着眼睛,向刘秀点点头,表示李轶说得没错,知道这座庄子和李家关系的人不多,而且知道的人,都是李家的心腹。

刘秀不再多做犹豫,对龙渊说道:“忠伯,你们三人暂时留在这里,负责丽华的安全。”

龙渊、龙准、龙孛根本不清楚这边的情况,三人都是一脸的茫然。

邓禹上前,把阴丽华藏身在宛城的事,向他们三人大致讲了一遍。三人互相看了看,心里都很是无奈。他

们本以为这次从京城回来,终于可以跟在刘秀身边,大干一场了,没想到,现在又要留在这座位于荒郊野岭的庄子里,保护阴丽华。刘

秀看出他们的心思,拍了拍三人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道:“丽华于我,至关重要,我必须得确保她的安全!等我们的起事有了一定的根基,我会第一时间召你们回来!”

第十八章 暗度陈仓第三百八十七章 该长大了第九百章 兵者诡道第八百零六章 不良之风第一百七十三章 临时征召第六百九十二章 决战开启第五百六十六章 按计而行第五百九十六章 旗开得胜第二百七十七章 节点之战第七百九十二章 东征捷报第六十章 接头为实第三十四章 擒贼擒王第二百零二章 走投无路第八百九十四章 出其不意第五百一十九章 卷土重来第七百四十七章 赤眉落幕第四百八十四章 灭贼方针第一百二十八章 幕后主使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商之祸第七百四十四章 除根前奏第六百五十二章 天子所在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进第五十四章 随机应变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八百八十九章 联络接头第七百四十六章 夜间行动第六百三十五章 故人相见第四百七十九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明轻重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奋力一战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零八章 混入军营第五百五十八章 余孽肆虐第四百二十四章 扬名河北第五百零三章 救援巨鹿第八百三十六章 交代真相第二百六十九章 遥望宛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再伐刘永第五百九十九章 阴沟翻船第三百五十二章 希望之光第三十五章 屠杀报复第九十五章 事先安排第七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部署第二百二十七章 剑上有毒第一百三十一章 上门接亲第六百一十二章 将星陨落第二百三十章 显露踪迹第四百四十九章 身份转变第七百八十三章 四阿再现第六百九十二章 决战开启第五百六十章 击退来敌第七百五十一章 梦寐以求第一百六十五章 悍将刘稷第三百八十六章 噩耗传来第四百七十四章 王朗伏诛第六百零三章 战斗成长第七百八十一章 刘秀改制第五百零八章 无愧于心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议事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光武皇帝第一百八十二章 宴无好宴第六百一十章 战事连连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后果第三百一十六章 后院偶遇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进第九十三章 你吟我舞第四百六十七章 局势逆转第五百八十九章 意外收获第五十六章 无功而返第四百七十章 里应外合第四十四章 意气用事第五百一十章 用人不疑第三百二十六章 奇袭阳关第七百四十二章 风波又起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开刀第二百五十五章 亡羊补牢第二百九十一章 害群之马第六百九十八章 走投无路第五百九十九章 阴沟翻船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澜第八百零二章 重归于好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口拔牙第六百八十章 增派援军第八百二十四章 铁面无私第五百二十一章 战神落败第八十章 同窗相会第二百零二章 走投无路第一百六十五章 悍将刘稷第八百一十五章 中央集权第五百六十一章 麻烦上门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明轻重第四百四十九章 身份转变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七百零九章 元气大伤第九十八章 现身示警第五百八十七章 驻足不前第三百四十三章 拉开序幕第二百九十七章 心悦诚服第八百零一章 严刑逼供